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及其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智 何光全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5-50,85,共7页
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是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保障。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在发展路线上表现为研究与实践并重;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外部动力与... 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是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保障。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在发展路线上表现为研究与实践并重;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的协合;在学习主体上表现为从混合型组织向专门以成人为主体的组织转化;在课程上表现为人文课程与技术课程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成人教育组织 发展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智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83,共5页
目标体系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核心,是组织规范化与程序化的内在需求。目标体系是以目标的制定为前提和基础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是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与发展预期结果的描述,其制定遵循提出问题、形成初步目标、进... 目标体系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核心,是组织规范化与程序化的内在需求。目标体系是以目标的制定为前提和基础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是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与发展预期结果的描述,其制定遵循提出问题、形成初步目标、进行目标评估以及形成最终目标的程序。据此可形成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三级目标体系:总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次级目标是基于问题分类制定的,三级目标着眼于课程设计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成人教育组织 目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教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的适应性研究
3
作者 何亚平 徐静 宋万琚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0,共4页
从初中化学教师对新修订课标的认同、理解、培训及教研情况等维度出发,对2011版课标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当前初中化学教师在适应新课程、学习新课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新课标在贵州地区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化学教师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高等教育质保机构创建与运行中的政府角色探究
4
作者 蔡晶 王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0,共3页
质保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政府作为高等教育主要的办学主体,其介入高等教育质保机构的创建与运行不可避免。试以国外高等教育质保机构创建与运行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为切入点,分析政府介入质保机构的方式以及影响政府介入质... 质保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政府作为高等教育主要的办学主体,其介入高等教育质保机构的创建与运行不可避免。试以国外高等教育质保机构创建与运行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为切入点,分析政府介入质保机构的方式以及影响政府介入质保机构的因素,可以确认:政府应当准确定位自身的行为,支持建立质保机构认可标准,保证机构创建与运行的政策与经费,并重视机构创建与运行的方向指导与过程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保机构 政府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生活中日常生活的退隐与回归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超 赵德肃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5,共4页
日常生活是教师生活的基础。教师形象的迷失、生成的蜕变、生长的扭曲,以及实践的封闭,致使日常生活从教师生活中隐退,造成了教师生活的完整性丧失,教师生命成长的停滞。重现教育的日常生活,应该敞开教师生活空间,从日常"人"... 日常生活是教师生活的基础。教师形象的迷失、生成的蜕变、生长的扭曲,以及实践的封闭,致使日常生活从教师生活中隐退,造成了教师生活的完整性丧失,教师生命成长的停滞。重现教育的日常生活,应该敞开教师生活空间,从日常"人"的角度审视教师,引导学生和教师过着超越日常生活的可能生活,走进惬意的生活时空,完整的呈现教师生活的生成性、生长性、开放性,促使教师个体生命在日常生活的充实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生活 日常生活 隐退 生长性 生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万琚 李江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式。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人的可发展性原则,体现了课程建构的前瞻性。在此视野下探究课程建构的"本质"内涵并坚持课程建构的差异化...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式。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人的可发展性原则,体现了课程建构的前瞻性。在此视野下探究课程建构的"本质"内涵并坚持课程建构的差异化运作,有助于课程建构自我超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 课程 课程建构 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的积极心理资本对高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牛云霞 赵德肃 +3 位作者 蔡晶 李江 郑泉 王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父亲参与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情绪智力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贵阳市5所高中生(高一、高二)及其父亲进行问卷调查,用相关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的积极心理资本、教养方式、...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父亲参与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情绪智力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贵阳市5所高中生(高一、高二)及其父亲进行问卷调查,用相关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的积极心理资本、教养方式、参与都和高中生的情绪智力呈著的正相关,其中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与其呈显著的负相关,而过度保护维度与其相关不显著;父亲的积极心理资本、教养方式、参与对高中生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用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法,分析参与在积极心理资本对高中生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发现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资本 教养方式 父亲参与 情绪智力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四项转变 被引量:1
8
作者 罗艳华 宋万琚 《成人教育》 2013年第5期67-68,共2页
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目标落实的关键是要提高培训有效性。"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应由因人设课转变为按需设课、由拼盘型课程内容转变为主题式课程、培训师资队伍组成应以兼职教师... 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示范引领、雪中送炭目标落实的关键是要提高培训有效性。"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应由因人设课转变为按需设课、由拼盘型课程内容转变为主题式课程、培训师资队伍组成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专职教师为主,培训资源依靠外援转变为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等四个转变以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逻辑性、专业性和本土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培计划” 骨干教师 培训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内容、特征与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华荣 娄方育 +1 位作者 左羽 左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24,共3页
互联网+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已走向多元化,网络平台运行智能化、资源共建共享、资源与管理融合、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贯通、区域内学校资源管理示范与互补、区域管理立体化、区域资源特色多元结合等。多元的共享机制,支撑着我... 互联网+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已走向多元化,网络平台运行智能化、资源共建共享、资源与管理融合、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贯通、区域内学校资源管理示范与互补、区域管理立体化、区域资源特色多元结合等。多元的共享机制,支撑着我国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资源 共享机制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数据推荐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雨佳 左欣 张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9-496,共8页
针对当前稀疏数据推荐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数据推荐算法。将项目的辅助信息送入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特征,将向量在可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组合,利用多核学习技术增强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基于学习... 针对当前稀疏数据推荐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数据推荐算法。将项目的辅助信息送入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特征,将向量在可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组合,利用多核学习技术增强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基于学习的卷积特征集初始化非负矩阵模型,通过非负矩阵模型实现对缺失评分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稀疏数据集的推荐性能,验证了多核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数据 推荐系统 评分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多核学习 项目上下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鸿翼 蒙青青 吴江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3期18-21,共4页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对乡村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乡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乡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分析乡村学校教学系统各环节各要素的实际情况,为乡村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学...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对乡村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乡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乡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分析乡村学校教学系统各环节各要素的实际情况,为乡村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学生提供综合的评价反馈信息,促进乡村学校各教学系统要素之间实现协同和优化组合。研究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有助于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教学评价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