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的全球本土化文化传播创新实践 |
娄立原
张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界面进化:元宇宙电影的媒介变迁 |
沈磊
娄立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一种“泛中心”化的影像表达——以贵州电影为个案的考察 |
肖艳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4
|
1980年代小说界的“贵州现象”及其地方路径研究 |
杨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5
|
贵州脱贫题材电影的审美追求与价值意义 |
刘崇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现代性差异体验下贵州电影的多维表达 |
肖艳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贵州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
肖艳华
刘斌齐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贵州桐梓“方竹笋”在乡村振兴中的宣传策略研究 |
曹娟
骆楠
敖选怀
陈莹
|
《南方农机》
|
2023 |
1
|
|
9
|
从神圣之物到灵验之物--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泉”的演进历程 |
刘海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论贵州电影中后现代的荒诞影像表征 |
潘健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抽离与重构: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的意义生成 |
肖艳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奉俊昊电影中的艺术变形与意义表征 |
欧咏华
杨俊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乡土、农村与城市:三位一体构建《十八洞村》的故事世界 |
刘崇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4
|
融媒体时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浅析——以《奇迹·笨小孩》为例 |
周芸吉
郑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5
|
以艺养心:中小学影视育人现状指瑕与路径优化 |
陈火青
娄立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6
|
《大坏狐狸的故事》之嵌套结构、留白意蕴与旨归象征 |
吕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7
|
以美塑人:中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影视育人研究 |
刘姿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影视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
贤娟
陈丽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9
|
民俗仪式在电影中的叙事重构及意义生产 |
杨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媒介融合视阈下短视频对突发事件新闻效果的影响研究 |
刘姿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