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广播电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及实践——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
娄立原
汪家琪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22 |
0 |
|
2
|
“赋比兴”美学视域下新世纪贵州电影的蒙太奇思维探析 |
秦雪影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3
|
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第二季)》的全球本土化文化传播创新实践 |
娄立原
张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4
|
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特点 |
颜军
|
《艺术评鉴》
|
2020 |
0 |
|
5
|
贵州榕江“村超”的基本特征与价值探究 |
田锦泽
张兴奇
张琛赟
刘雅欣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4 |
0 |
|
6
|
界面进化:元宇宙电影的媒介变迁 |
沈磊
娄立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一种“泛中心”化的影像表达——以贵州电影为个案的考察 |
肖艳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8
|
1980年代小说界的“贵州现象”及其地方路径研究 |
杨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9
|
贵州脱贫题材电影的审美追求与价值意义 |
刘崇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现代性差异体验下贵州电影的多维表达 |
肖艳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贵州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
肖艳华
刘斌齐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2
|
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影像传播机制研究 |
朱晓琳
|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2019 |
2
|
|
13
|
从神圣之物到灵验之物--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中“泉”的演进历程 |
刘海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论贵州电影中后现代的荒诞影像表征 |
潘健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易经直指》”条辨正 |
刘海涛
丁羽
|
《贵州文史丛刊》
|
2023 |
0 |
|
16
|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长篇作品讲授路径探寻 |
张莉姗
|
《教师》
|
2022 |
0 |
|
17
|
抽离与重构:电影中“逃离言词”现象的意义生成 |
肖艳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文献语料管理系统设计分析——以清末民初西南文人白话作品和传教士文献的处理为例 |
张超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24 |
0 |
|
19
|
奉俊昊电影中的艺术变形与意义表征 |
欧咏华
杨俊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乡土、农村与城市:三位一体构建《十八洞村》的故事世界 |
刘崇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