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1
作者 向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探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二者2013—2022年的协调性开展综合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研究区10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水资源利用水平... 为探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二者2013—2022年的协调性开展综合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研究区10年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水资源利用水平,二者的协调性尽管呈现上升趋势,但始终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其中人口密度、亩均灌溉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为主要的障碍因子。研究可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社会经济 协调性 障碍因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2
作者 向征 刘银月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探索山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年来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在波动中缓... 为探索山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调控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近20年来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未来应逐步减轻社会经济发展负荷,加强优化调控措施,促进可持续性的稳步提升。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上游西南山区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综合评价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与解磷固氮双效菌对贵州富硒土及茶苗硒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淑卿 郭金梅 +3 位作者 李剑峰 武玲 王西 曾正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为探究解磷菌及解磷固氮菌对富硒土壤及茶苗(Camelliasinensis)有效硒(Se)、有效锌(Zn)含量的影响,以2株茶树内生解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St07、Kluyvera intermediaPSt12)及2株茶树内生解磷固氮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 为探究解磷菌及解磷固氮菌对富硒土壤及茶苗(Camelliasinensis)有效硒(Se)、有效锌(Zn)含量的影响,以2株茶树内生解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St07、Kluyvera intermediaPSt12)及2株茶树内生解磷固氮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MS05、Kluyvera intermedia PCF06)为研究对象,以龙井43和黄金芽的2年生茶苗及贵州省开阳县的富硒红土为供试材料,进行土壤孵育及茶苗盆栽试验,检测接种各菌液60 d后,茶苗Se、Zn含量及土壤有效态的氮(N)、磷(P)、钾(K)、Zn、Se等养分。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可提高两种茶苗根际土有效P含量,并提高龙井43茶树根际土有效N含量。两株解磷菌可提高龙井43根际土有效Se和有效Zn,以及根组织中Se含量,分别为191.83%~573.08%,37.48%~65.88%和24.27%~39.73%,并显著提高两种茶苗叶片的Zn积累量(41.23%~247.65%,P<0.05);两株解磷菌处理下盆栽植株根际土有效Zn含量高于以菌液孵育的土壤,表明茶株与解磷菌共同作用能显著提高土壤Zn有效性。解磷固氮双效菌较解磷菌更有利于提高黄金芽根组织Se含量及根际土的有效Se含量,其中PMS05可使黄金芽茶树根际土有效Se含量较未接菌显著增加602.00%(P<0.05)。Se、Zn在茶叶中的积累因菌株及茶树品种的不同组合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在菌种选育完成后以肥效验证试验为不同的茶树品种选择最优的解磷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根际土壤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莴笋吸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的影响
4
作者 吕文强 朱峰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54-58,共5页
氮沉降作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土壤的酸碱度。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较高的镉背景值,镉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毒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而土壤p H值是影响镉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氮沉降对地质高背景区镉的迁移转化,不... 氮沉降作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土壤的酸碱度。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较高的镉背景值,镉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毒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而土壤p H值是影响镉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氮沉降对地质高背景区镉的迁移转化,不仅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以莴笋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控制,在镉污染土壤上喷施硝酸铵钙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了3个氮添加水平,低氮(N5,5 g·m^(-2)·a^(-1))、中氮(N15,15 g·m^(-2)·a^(-1))、高氮(N30,30 g·m^(-2)·a^(-1)),同时设置1组对照(N0,0 g·m^(-2)·a^(-1))。施氮处理结束后,采集土壤和莴笋测定土壤p H值、镉形态、土壤和莴笋中镉含量等指标,研究氮沉降对莴笋吸收土壤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添加水平对土壤p H值的影响不显著。2)对照处理下,土壤可交换态镉占比为40%,而氮沉降处理下其占比范围为24%~27%,相比对照组,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可交换态镉含量有明显下降。3)不同氮添加水平处理下土壤镉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莴笋镉含量均下降明显。4)氮沉降通过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含量,减少莴笋对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地质高背景 土壤镉含量 莴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任军 石遥 +2 位作者 刘方 田蓉 刘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7,共12页
为明确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及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对贵州省典型锰矿废渣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调查研究了锰矿废渣堆场草本植物的类群及重金属吸收特征。共采集优势草本植物18种,隶属11科18属,菊科和禾本科为优... 为明确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及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对贵州省典型锰矿废渣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调查研究了锰矿废渣堆场草本植物的类群及重金属吸收特征。共采集优势草本植物18种,隶属11科18属,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对18种草本植物体地上部、地下部及其生长基质中Cr、Ni、Cu、Zn、Cd、Pb和Mn 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较大,Mn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属于Mn、Cd复合型污染。计算了草本植物对7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并对18种草本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分析了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结果显示,看麦娘对Cd富集系数达22.49,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五节芒、商陆对Cr、Ni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风毛菊和夏枯草对锰矿废渣区多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废渣堆场主要为Mn和Cd污染,矿区本土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可作为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废渣堆场 重金属 草本植物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温对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会庆 郜红娟 +3 位作者 苏志华 张李楠 白玉梅 马淑亮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基于气象逐日观测数据,选择极端高温和低温典型发生年份,利用InVEST模型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极端气温对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高温和低温影响下贵州省产水分别呈现下降和增加趋势,水质净化分别呈现增加和下... 基于气象逐日观测数据,选择极端高温和低温典型发生年份,利用InVEST模型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极端气温对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高温和低温影响下贵州省产水分别呈现下降和增加趋势,水质净化分别呈现增加和下降趋势,土壤保持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影响下产水、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变化的空间格局较为接近,而极端低温影响下3种服务变化的空间格局差异突出.极端气温影响下降水量、蒸发量及降水侵蚀力变化是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旅游扶贫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庆 张凤太 +5 位作者 安佑志 吴建峰 孙长城 张越 魏珍 代思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6-322,329,共8页
为了巩固贵州省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叠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242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扶贫村整体呈不均衡的凝聚型分布特征,市域尺度下以凝聚分布... 为了巩固贵州省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叠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242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扶贫村整体呈不均衡的凝聚型分布特征,市域尺度下以凝聚分布为主,县域尺度下以均匀分布为主;(2)其地理要素上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3)其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的影响。有68.3%的旅游扶贫村集中分布在600~1400 m的海拔区间内;有79.7%的旅游扶贫村分布于高A级景区(4A,5A)45 km以内;超过50%的旅游扶贫村位于交通主干道自驾1 h车程以内,且绝大部分旅游扶贫村远离省会和地级市经济中心。贵州省未来应重视旅游扶贫村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扶贫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强品牌建设;继续夯实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如完善交通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村 空间分布特征 GIS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贵州省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起伟 熊康宁 兰安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7-52,66,共7页
针对目前喀斯特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岩性、基岩裸露率等专题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非喀斯特区和喀斯特区分别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针对目前喀斯特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岩性、基岩裸露率等专题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非喀斯特区和喀斯特区分别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解译出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分布图。并根据土壤允许流失量和土壤抗蚀年限,利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指数(SEPDI)对贵州省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为喀斯特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7831.73 km^2,以轻度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为341 t/(km^2•a),SEPDI为2.52,潜在危险等级较高。贵州25.3%行政村的SEPDI位于2-3之间,其中六盘水、黔西南市和毕节市危险度最高,建议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SEPDI指标而非单从水土流失强弱等级进行治理,特别加强对SEPDI高但水土流失等级弱的区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喀斯特区 危险性评价 危险度指数(SEPDI) 地理信息系统(GIS)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向征 高海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113,共8页
为揭示长江上游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变化特征,以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2011~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水资源-耕地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并结合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潜力... 为揭示长江上游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群水资源空间均衡性变化特征,以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基尼系数法分析2011~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水资源-耕地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并结合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资源-人口、水资源-GDP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其中中部区域为城市群核心区,由于水资源量较少,且承载了较多的人口和GDP,因此水资源、人口、GDP三者空间均衡状态较差;北部和南部区域,由于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承载的人口和GDP较少,因此均衡状态优于中部区域。各区域均呈现出较好的水资源-耕地均衡状态。②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在时间变化上,中部区域呈现出一定的降低趋势,北部区域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南部区域略有提升但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有助于长江上游喀斯特地区城市群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空间均衡 基尼系数 水资源负载指数 喀斯特地区 黔中城市群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韩会庆 郜红娟 陈思盈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5期73-75,共3页
以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检索法及相关分析法对贵州省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较强,但对保护生态的行动力不够;大部分人都对生态常识了解较... 以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检索法及相关分析法对贵州省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较强,但对保护生态的行动力不够;大部分人都对生态常识了解较全面,但自己的生态意识现状都不太乐观,大多数都只是偶尔关心生态,没有太多人愿意保护生态;性别、专业类别及年级都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别及专业类别是影响生态意识的最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意识 认知态度 影响因素 贵州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B对AMD湿地处理系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研究
11
作者 徐秀月 王宁宁 +1 位作者 任军 董慧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5-272,共8页
湿地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的汇,也是重金属污染的源,沉积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钝化技术是实现重金属原位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湿地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湿地沉积物既是重金属污染的汇,也是重金属污染的源,沉积物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钝化技术是实现重金属原位修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以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湿地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SRB)对湿地沉积物中铁(Fe)、锰(Mn)、铜(Cu)和锌(Zn)释放及形态的影响,探究了SRB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接种SRB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浸出液p H、电导率(EC)值,降低氧化还原电位(Eh)和硫酸盐(SO_(4)^(2-))浓度,当SRB的接种体积大于100 mL时,浸出液中Fe、Mn、Cu的浓度显著降低,当接种体积为200 mL时,浸出液Zn的浓度显著降低;接种SRB可使沉积物中Fe由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转为可氧化态,使可还原态Mn向弱酸提取态及可氧化态转化,而沉积物中Cu、Zn则由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转化;接种14 d后,SRB接种体积为200 mL的处理组中沉积物中Fe、Mn的钝化效率最高,接种体积为100 mL的处理组中SRB对Cu和Zn的钝化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 钝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农田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特征
12
作者 吕文强 董天燕 白富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8,共9页
【目的】探究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田石灰性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通量对该区频繁发生的干湿交替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喀斯特农田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2种干湿交替强度(模拟降水量为10和25 mm),以干湿交替循环周期10 d为1个... 【目的】探究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田石灰性土壤二氧化碳(CO_(2))排放通量对该区频繁发生的干湿交替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喀斯特农田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2种干湿交替强度(模拟降水量为10和25 mm),以干湿交替循环周期10 d为1个循环过程,研究喀斯特农田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结果】干湿交替强度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总CO_(2)排放量(P<0.05)。在2种干湿交替强度下,随着水分施加,土壤CO_(2)排放通量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对于10 mm降水干湿交替强度,不同循环周期下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和土壤总CO_(2)排放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对于25 mm降水干湿交替强度,大多数循环周期下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和土壤总CO_(2)排放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干湿交替多重周期作用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CO_(2)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断降低。【结论】干湿交替强度和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喀斯特农田土壤呼吸排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农田 土壤呼吸 干湿交替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与磷石膏复配对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罗姗姗 罗洋 +3 位作者 蒲丽群 李朴 任军 李进红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采用培养皿实验,以能源植物芒草(Miscanthus spp.)为材料,将磷石膏(Phosphogypsum)分别以总质量的5%、10%、15%、20%和25%添加到电解锰渣(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中组成混合基质,并以纯电解锰渣和纯磷石膏为对照,探讨电解锰渣... 采用培养皿实验,以能源植物芒草(Miscanthus spp.)为材料,将磷石膏(Phosphogypsum)分别以总质量的5%、10%、15%、20%和25%添加到电解锰渣(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中组成混合基质,并以纯电解锰渣和纯磷石膏为对照,探讨电解锰渣与磷石膏复配对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芒草种子的发芽率为77.78%~94.44%,除磷石膏占比为5%以外的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复配基质中磷石膏的质量占比为15%~25%,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与单独以电解锰渣或单独以磷石膏作为基质时相比,两者的复配明显促进了芒草幼苗的生长,使其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了12.50%~30.68%和22.22%~41.98%。同时,复配基质还不同程度增加了芒草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当复配基质中电解锰渣和磷石膏的质量比分别为85%和15%时,平均得分最高,较适宜芒草的生长。本研究可为能源植物的种植以及锰矿区和磷矿区的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磷石膏 能源植物 芒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算与热点分析的二手房空间分布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14
作者 叶春 马福军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2期134-137,145,共5页
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决策非常重要。利用网络爬取软件获取贵阳市核心区2023年第一季度的二手房挂牌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和空间可视化,使用核密度分析方法、热点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研究分析贵阳市核心区二手房市场... 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决策非常重要。利用网络爬取软件获取贵阳市核心区2023年第一季度的二手房挂牌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和空间可视化,使用核密度分析方法、热点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研究分析贵阳市核心区二手房市场交易的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贵阳老城区花果园二手房分布最为密集,并沿东北方向延伸,形成二手房售卖热点聚集区;贵阳观山湖区、大十字、喷水池、甲秀楼一带二手房房价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观山湖区的二手房均价要比老城区的二手房均价高1 000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房 核密度分析 热点分析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喀斯特流域水文响应与干旱评估——以赤水河流域为例
15
作者 尚朵朵 杨金礼 +4 位作者 吴洋洋 张营 郭纯子 谷立成 唐崇熙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喀斯特地貌的赤水河流域因其独特的水文特性,对水资源管理和防旱减灾构成了严峻挑战。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在此区域的适用性,模拟赤水河流域的日径流量变化和分析干旱年份的时空... 喀斯特地貌的赤水河流域因其独特的水文特性,对水资源管理和防旱减灾构成了严峻挑战。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在此区域的适用性,模拟赤水河流域的日径流量变化和分析干旱年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论如下:SWAT模型在赤水河流域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在校正期和验证期的R2和ENS值均超过了0.70,表明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模型所预测的逐日径流量与实际观测数据在趋势上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6—8月的汛期,模型的预测能力表现尤为突出;经由SWAT模型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赤水河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从而为干旱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赤水河流域 逐日径流量 水文模拟 干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南明河中下游水东段沿岸菜地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桂玲 罗绪强 +4 位作者 廖艳梅 高琴 赵娜 梁红花 陈颖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了解贵阳市南明河水东段沿岸菜地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在该区域内选取了较为常见的5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Cd、Pb、Zn、Ni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市南明河中下游东段沿岸菜地土壤中的Cd、Pb、Zn、Ni平均含量... 为了解贵阳市南明河水东段沿岸菜地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在该区域内选取了较为常见的5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Cd、Pb、Zn、Ni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市南明河中下游东段沿岸菜地土壤中的Cd、Pb、Zn、Ni平均含量分别为2.61mg/kg、51.03mg/kg、1491.46mg/kg和42.04mg/kg,其中,Zn污染非常严重,Cd污染较为严重,而Pb、Ni为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Cd、Pb、Ni可能有相同的来源;(2)不同重金属在5种农作物及其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Zn>Pb>Ni>Cd,其中,Pb、Ni、Cd含量均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Zn含量高于食品中Zn限量的卫生标准。农作物重金属复合污染中,Cd与Pb、Cd与Zn、Pb与Zn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研究区各农作物及其根、茎、叶器官均受到Cd、Pb、Zn、Ni污染,除辣椒茎中的Zn处于轻度污染外,Cd、Pb、Zn、Ni全部为重度污染;(4)叶菜类蔬菜大白菜叶器官抗土壤Cd、Pb污染能力较弱,应尽量避免在Cd、Pb污染土壤上种植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域 农作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南明河水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季 向仰州 +2 位作者 张雪娇 郭广正 廖朝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 为探究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人工草(AG)、自然草(NG)和清耕(CK)三种处理,测定三种模式下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AG和NG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2 mm粒径中,CK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中;生草栽培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2)0~20 cm层,NG和AG处理下,6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比CK分别高236.99%、188.52%、295.76%、267.51%、290.14%、242.10%,和122.44%、84.46%、157.05%、91.19%、127.83%、110.46%;(3)生草栽培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主要集中在>0.25 mm粒径大团聚体中,比例为86%~95%;CK处理下,其贡献率则主要来自于<0.25 mm的微团聚体。综上所述,生草栽培能显著提高刺梨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自然生长杂草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种植黑麦草,研究结果可为刺梨园的科学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刺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乙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洋 王正霞 +3 位作者 向仰州 任军 罗光杰 刘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 【目的】探讨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和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施用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上龙葵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IAA单施、GLDA单施以及IAA与GLDA联合施用条件下龙葵的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地上部Cd和Pb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龙葵的地上部鲜质量在单独施用IAA时较对照显著增加12.87%(P<0.05),单独施用GLDA时则显著降低16.15%(P<0.05),两者联用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单独施用GLDA还使龙葵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0.05%(P<0.05),而抗氧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此外,IAA与GLDA联用提高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与对照相比,龙葵地上部Cd含量和地上部Cd提取量分别显著增加31.36%和36.98%(P<0.05),但对Pb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AA与GLDA联合施用能强化龙葵对Cd-Pb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龙葵 吲哚乙酸(IAA) 谷氨酸N N-二乙酸(G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电解锰渣上4种能源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洋 刘方 +1 位作者 任军 朱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128,共11页
以杂交狼尾草、甜象草、皇竹草和苏丹草为材料,探讨硅藻土、木炭和木炭+硅藻土等3种改良剂施用后电解锰渣基质上4种能源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4种能源草在电解锰渣基质上的发芽率大小顺序为甜象草>杂交狼尾草>苏丹... 以杂交狼尾草、甜象草、皇竹草和苏丹草为材料,探讨硅藻土、木炭和木炭+硅藻土等3种改良剂施用后电解锰渣基质上4种能源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4种能源草在电解锰渣基质上的发芽率大小顺序为甜象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皇竹草。3种改良剂均能明显提高皇竹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硅藻土与木炭的混合施用组使苏丹草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也有明显提升(P<0.05)。改良剂的添加还促进了能源草幼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杂交狼尾草、甜象草、皇竹草和苏丹草的地上部单株鲜重最大增幅分别达36.54%、7.69%、35.71%和23.88%。同时,施用改良剂还提高了能源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综合各项发芽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在电解锰渣上最适宜种植的是甜象草,以2.5%的木炭和2.5%的硅藻土混合施用改良效果最优;其次是杂交狼尾草,以5%硅藻土的单独施用改良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能源草 发芽 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不同林分地表径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华 向仰州 +1 位作者 杨曾奖 郭俊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0,共9页
【目的】探讨桉树林、橡胶林和次生林3种森林地表径流的月动态以及不同雨量等级发生的地表径流规律,为准确评价3种森林水源涵养效益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黎母山不同林分建立径流场,其中桉树林中有4个(F1、F... 【目的】探讨桉树林、橡胶林和次生林3种森林地表径流的月动态以及不同雨量等级发生的地表径流规律,为准确评价3种森林水源涵养效益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黎母山不同林分建立径流场,其中桉树林中有4个(F1、F2、F3、F4),橡胶林有1个(F5)、次生林中有1个(F6),从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进行地表径流观测,对比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特征,并借助G(2,1)模型基本思路以及sigmoid模型预测了月地表径流系数。【结果】(1)F1~F6径流场全年地表径流量分别为230、49、170.1、84.2、340、396.4 mm,其中雨季地表径流量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90.28%、91.61%、87.89%、92.74%、91.86%、90.88%。(2)各月地表径流量大小呈现相同的顺序,即F6>F5> F1> F3> F4> F2。(3)雨季次生林地表径流总量是桉树林的1.75~8.11倍,橡胶林是桉树林的1.49~6.89倍。(4)单次降雨超过10 mm才会发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随降雨等级而增大,大于60 mm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57.95%,而F1~F6径流场产生的地表径流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4.92%、89.08%、82.14%、87.75%、79.56%、83.49%。sigmoid模型对雨季地表径流系数的预测精到高于旱季,但对2010年8月各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预测偏差较大。【结论】该地区5年生桉树、6年生橡胶人工林的地表径流并不总是比次生林大,因此在评价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时有必要考虑林龄和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桉树林 橡胶林 次生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