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贵州喀斯特山区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樊云龙
熊康宁
陈浒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6,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SY字[2011]3107
黔科合SY字[2012]3009)
+5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87)
贵阳市乌当区科技项目(乌科合字第162号)
贵州省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黔教高[2012]426号)
贵州师范学院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贵师院[2012]47号)
贵州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YB11)
贵州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特色重点学科专项基金
-
文摘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特点,选取贵州4个典型喀斯特山地为研究区进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4个研究区共获得的大型土壤动物分别隶属于3门8纲21目,共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4类(占总个体数的10%以上),分别是鞘翅目(占19.7%)、腹足纲(占17.86%)、蚁科(占17.03%)、蜘蛛目(占11.69%)。(2)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依次是荔波>毕节>清镇>花江;荔波研究区采集到20个类群,该区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相对完整,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参照标准。土壤动物个体数依次是荔波>清镇>毕节>花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与类群数同样的结果:荔波>毕节>清镇>花江。喀斯特生态环境因子的改变对腹足纲、蜘蛛目、带马陆目等类群的组成结构和数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作为喀斯特生态退化程度的指示种。(3)相似性分析表明,毕节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荔波最相似,生态环境较好,清镇次之,花江最差,同时也与其石漠化等级程度相吻合。
-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喀斯特
贵州
-
Keywords
soil macrofauna
diversity
Karst Mountainous Area
Guizhou Province
-
分类号
Q958.118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