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掺杂聚苯胺/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丹丹 田满泽 +2 位作者 鄢波 任俊鹏 周进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0-1287,共8页
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极材料,本文以八月瓜果皮生物质炭(BC)为基质,六水合硝酸镍、苯胺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镍离子掺杂聚苯胺包覆生物质炭复合材料(Ni@PANI/BC)。通过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极材料,本文以八月瓜果皮生物质炭(BC)为基质,六水合硝酸镍、苯胺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镍离子掺杂聚苯胺包覆生物质炭复合材料(Ni@PANI/BC)。通过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比表面积测试(BET)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GCD)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定,考察了镍离子掺杂对Ni@PANI/BC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镍离子掺杂聚苯胺包覆生物质炭形成了多孔交联网状结构、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当六水合硝酸镍与苯胺、BC质量比为1.5∶5∶3时,所得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 A/g电流密度下,Ni@PANI/BC质量比电容最高可达608.4 F/g,在10 A/g下,充放电循环5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5.4%,该材料具有与文献报道相关材料相媲美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聚苯胺 化学氧化聚合法 复合材料 电容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雪锋 徐林坤 +3 位作者 冯塑尧 张浩 龙澄杰 沈虎峻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23,132,共7页
通过水热法、火焰辅助微波法等控制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以这些RGO为前驱体,以六水氯化镍(NiCl_(2)·6H_(2)O)、2-巯基丙酸(C_(3)H_6O_(2)S)为镍源和硫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 通过水热法、火焰辅助微波法等控制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以这些RGO为前驱体,以六水氯化镍(NiCl_(2)·6H_(2)O)、2-巯基丙酸(C_(3)H_6O_(2)S)为镍源和硫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系列硫化镍/RGO(NS/RGO)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特征及电化学储能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GO的还原度高低不仅显著地影响了NS的晶型结构,而且改变了NS的形貌特征;利用超过140℃水热还原获得的RGO制得的NS/RGO复合材料中NS晶型以Ni_(3)S_(4)主,且形貌由棒状变成了球状;尤其,利用140℃还原获得的RGO制备的NS/RGO具有最强的电化学储能能力,比电容高达3331.6F/g。可为下一代新型电极活性材料的设计和构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硫化镍 水热法 电化学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埃洛石对Cu(II)和Cd(II)的吸附研究
3
作者 肖雪 于文彬 +3 位作者 谭道永 吴兴福 覃宗华 万泉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本研究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管状埃洛石(Hal)进行共价接枝制备了氨基改性埃洛石(Hal-NH_(2)),通过XRD、TEM、SEM、氮气吸脱附等手段表征了Hal-NH_(2)的结构特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谱学技术研究了Hal-NH_(2)对Cu(II)和Cd(II)的... 本研究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管状埃洛石(Hal)进行共价接枝制备了氨基改性埃洛石(Hal-NH_(2)),通过XRD、TEM、SEM、氮气吸脱附等手段表征了Hal-NH_(2)的结构特征,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谱学技术研究了Hal-NH_(2)对Cu(II)和Cd(II)的吸附性能及机理。Hal-NH_(2)中氨基主要存在于Hal的内腔,其氨基嫁接量为0.83 mmol/L,由于硅烷嫁接占据了部分内腔孔道,Hal-NH_(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较Hal明显降低。Hal-NH_(2)对Cu^(2+)和Cd^(2+)的吸附随溶液初始p H值的增大而增加,吸附时间为21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298 K时,Hal-NH_(2)对Cu^(2+)和Cd^(2+)的Langmuir吸附量分别为50.29和68.70 mg/g,是Hal的3.11和1.97倍。Hal-NH_(2)吸附Cu^(2+)和Cd^(2+)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其吸附机制主要是氨基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发生配位反应,且Hal-NH_(2)对Cu^(2+)的作用力强于Cd^(2+);Cu^(2+)和Cd^(2+)共存时,Hal-NH_(2)对Cu^(2+)的吸附基本不受影响,其对Cd^(2+)的吸附显著降低。由于其较高的吸附能力,Hal-NH_(2)可作为Cu(II)和Cd(II)吸附材料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本研究为Hal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氨基改性 吸附 重金属 CU(II) CD(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气凝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Ka波段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春梅 李小龙 +3 位作者 王宇柔 肖纯吉 罗军 翟天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26,164,共6页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和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带宽和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单向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具有单向取向结构的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气凝胶,经硅烷表面改性后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了碳基气凝胶...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和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带宽和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单向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具有单向取向结构的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壳聚糖气凝胶,经硅烷表面改性后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了碳基气凝胶/聚二甲基硅氧烷(CA/PDM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得CA/PDMS复合材料具有显著各向异性,在取向方向上的电导率为5.59 S/m,为垂直于取向方向上的4.6倍。压缩测试结果表明,CA气凝胶骨架对PDMS基体起到了力学增强作用。CA/PDMS复合材料在垂直于取向方上在Ka波段26.5~40 GHz范围内吸收损耗均高于30 dB,最高可达37.8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聚二甲基硅氧烷 KA波段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含量对PLA/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流变及发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韦良强 黄安荣 +3 位作者 蔡佩伶 罗珊珊 孙静 翟天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82,共7页
聚乳酸(PLA)是用量最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由于其拉伸流变性能较差,难于发泡。本文采用聚合物微纳层叠共挤装置制备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PLA/PBT-MRC),研究了PLA/PBT-MRC的微纤形态、熔体的动态流变性能... 聚乳酸(PLA)是用量最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由于其拉伸流变性能较差,难于发泡。本文采用聚合物微纳层叠共挤装置制备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PLA/PBT-MRC),研究了PLA/PBT-MRC的微纤形态、熔体的动态流变性能和拉伸流变性能。PLA、PLA/PBT-MRC注塑发泡后的泡孔形貌、注塑发泡制品的拉伸、缺口冲击和弯曲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LA/PBT-MRC中微纤宽度低至0.72μm,宽度随PBT含量增加而增大;随PBT含量增加PLA/PBT-MRC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都增大;PBT含量增加可以明显改善PLA熔体的拉伸流变性能,相对PLA表现出明显的拉伸应变硬化;PLA/PBT-MRC注塑发泡后泡孔直径比PLA注塑发泡泡孔直径减小800%,泡孔密度增加600%,发泡制品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22.2%、10.1%和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 流变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气凝胶/还原氧化石墨烯涂覆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天亮 谯城城 +2 位作者 武肖肖 韦良强 张春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46,共6页
碳基气凝胶的脆性、不可压缩性和较差的回弹性制约了其应用。通过原位冷冻干燥法将碳基气凝胶(CA)直接生长在具有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涂层的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中,制备了CA/rGO-PUF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 碳基气凝胶的脆性、不可压缩性和较差的回弹性制约了其应用。通过原位冷冻干燥法将碳基气凝胶(CA)直接生长在具有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涂层的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中,制备了CA/rGO-PUF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取向结构对CA/PUF复合材料电导率、压缩性能和压阻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材料电导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UF的泡孔被CA完全填充,复合材料同时具有CA的电学性能和PUF的力学性能。PUF表面的rGO涂层与CA结合性良好,复合材料具有温敏特性。CA/rGO-PUF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各项异性,在取向方向上的电导率为1.90 S/m,是垂直于取向方向的5倍。复合材料在两个方向上均展现了优异的回弹性能、稳定的压阻循环性能和负温度系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气凝胶 聚氨酯泡沫 压阻性能 负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化学特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洋 张桂玲 +2 位作者 王芳 向仰州 任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7-852,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小白菜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小白菜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指标,探究添加不同... 【目的】为了明确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小白菜和黄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小白菜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硝酸盐含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指标,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辣椒秸秆生物炭对黄壤化学特性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0.5%、2.5%以及5%辣椒秸秆生物炭处理组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17、0.77和0.62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43%、183.52%和378.35%,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在辣椒秸秆生物炭3个用量条件下(0.5%、2.5%和5%),小白菜地上部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7.20%、290.38%和286.82%。此外,添加辣椒秸秆生物炭后,小白菜地上部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1.02%~216.33%和13.36%~38.5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72~3.69个百分点,Vc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58.60%~131.72%,而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36%~18.02%。【结果】辣椒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黄壤的化学特性,促进了小白菜对养分的吸收,提升了小白菜的生物量和品质,在本试验范围内以2.5%添加比例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秸秆 小白菜 黄壤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渗铜复合材料致密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任俊鹏 王毓 +1 位作者 赵君 董翠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以粗细钨粉和铜丝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钨骨架,随后通过液态熔渗铜的方法制备低铜含量(质量分数低于10%)的钨渗铜复合材料。利用电子天平、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材料的致密度及显微组织,对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致密化机理进行... 以粗细钨粉和铜丝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钨骨架,随后通过液态熔渗铜的方法制备低铜含量(质量分数低于10%)的钨渗铜复合材料。利用电子天平、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材料的致密度及显微组织,对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致密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钨渗铜复合材料熔渗过程的驱动力既有毛细管力又有晶界扩散作用,熔渗路径可用根系模型来阐释;在钨骨架中加入Ni等诱导金属可强化熔渗过程;低铜含量的致密钨渗铜复合材料需制备高致密度且具有联通晶界或孔隙的钨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渗铜复合材料 熔渗 钨骨架 低铜含量 致密化 根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硅烷化改性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任俊鹏 汤婷 +2 位作者 董翠鸽 王毓 赵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46-2254,共9页
玉米秸秆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农业废弃物之一。以废弃秸秆为原料,用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硅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对秸秆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重分析(TGA)及接触角测量... 玉米秸秆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农业废弃物之一。以废弃秸秆为原料,用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硅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对秸秆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重分析(TGA)及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前后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后的秸秆材料表面改性均匀,与水的润湿角达到153°,表现出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同时,与原始秸秆材料相比,其吸附率获得明显提高,在处理有机水体污染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因此,低成本改性玉米秸秆作为天然吸附剂,在治理有机水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表面改性 疏水性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互穿网络水凝胶/改性膨润土复合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毓 赵君 +3 位作者 任俊鹏 李本秀 周进康 李小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78-12184,共7页
以改性膨润土、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和新型温敏大分子单体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互穿网络聚合技术制备了温敏互穿网络水凝胶/改性膨润土复合吸水保水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 以改性膨润土、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和新型温敏大分子单体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互穿网络聚合技术制备了温敏互穿网络水凝胶/改性膨润土复合吸水保水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复合吸水保水材料的溶胀性能、温度敏感性能、去溶胀性能、振荡溶胀-去溶胀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20℃时复合吸水保水材料DNB5在蒸馏水和0.9%(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最大溶胀率分别为20.59 g/g和7.92 g/g;随着改性膨润土或第二网络结构中丙烯酰胺(AM)含量的增加,复合吸水保水材料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溶胀率和拉伸强度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吸水、保水和温敏性;复合吸水保水材料呈现可逆溶胀-去溶胀行为和较好的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大分子单体 改性膨润土 互穿网络 吸水保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F/碳基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压阻性能
11
作者 翟天亮 李江浩 +2 位作者 王兴义 柴磊 张春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8,共5页
碳基气凝胶(CA)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但较差的回弹性阻碍了其在压阻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将碳纳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壳聚糖(CS)的复合分散液在真空条件下填充至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中,采用原位双向冷冻干燥法制备了PUF/CA导电复合材... 碳基气凝胶(CA)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但较差的回弹性阻碍了其在压阻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将碳纳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壳聚糖(CS)的复合分散液在真空条件下填充至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中,采用原位双向冷冻干燥法制备了PUF/CA导电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取向结构对PUF/CA复合材料电导率、压缩性能和压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F/CA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在取向方向上的电导率高达12.38 S/m,为垂直于取向方向的2.1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回弹性能,经过10次压缩循环后的压缩强度没有明显降低。PUF/CA复合材料展示出了稳定的压阻循环性能,有望拓展气凝胶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气凝胶 聚氨酯泡沫 压阻性能 应变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钯共掺杂生物碳量子点的制备及电化学特征
12
作者 冉诗婉 李忠勇 +2 位作者 文旭东 刘应科 周进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以八月瓜果皮为碳源,经炭化、酸处理获得了碳量子点(CQDs),以硝酸铵为氮源、四氯钯酸铵为钯来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钯共掺杂碳量子点(Pb/N@CQDs)。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考... 以八月瓜果皮为碳源,经炭化、酸处理获得了碳量子点(CQDs),以硝酸铵为氮源、四氯钯酸铵为钯来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钯共掺杂碳量子点(Pb/N@CQDs)。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氮钯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氮钯共掺杂碳量子点Pb/N@CQDs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峰、表现出较强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掺杂 修饰电极 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PP/Nano-SiO_(2)复合材料流变行为与发泡行为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周艳 蒙光莲 +1 位作者 余宁 吴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6-61,共6页
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P/Nano-SiO_(2)的流变性能和泡孔形貌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无论低频区还是高频区,加入Nano-SiO_(2)可使复合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下降,而损耗角的正切值、损耗角在低频区低于纯PP... 通过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P/Nano-SiO_(2)的流变性能和泡孔形貌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无论低频区还是高频区,加入Nano-SiO_(2)可使复合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下降,而损耗角的正切值、损耗角在低频区低于纯PP,高频区高于纯PP;结合孔隙率、泡孔密度、平均泡孔直径以及泡孔形态,发现当Nano-SiO_(2)含量为3 wt%时,泡孔数目较多,泡孔尺寸较小,泡孔形态较为规则,该状态下对应的流变性能所体现出的发泡行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发泡 流变行为 发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及其对Cu(Ⅱ)的吸附特征
14
作者 于文彬 覃宗华 +3 位作者 周楼 许善胜 于文霖 万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MCM-41/Mag),并研究了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对Cu(Ⅱ)的吸附特征。MCM-41/Mag中磁铁矿纳米颗粒分布在MCM-41的外表面及介孔孔道内,w(磁铁矿)为17.33%的负载型样品(MCM-41/Mag_(0.3))的... 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CM-41负载磁铁矿纳米颗粒(MCM-41/Mag),并研究了其结构、热稳定性及对Cu(Ⅱ)的吸附特征。MCM-41/Mag中磁铁矿纳米颗粒分布在MCM-41的外表面及介孔孔道内,w(磁铁矿)为17.33%的负载型样品(MCM-41/Mag_(0.3))的比表面积为631.6 m^(2)/g,远高于纯磁铁矿纳米颗粒(Mag-NPS)的91.1 m^(2)/g,这归因于磁铁矿纳米颗粒在MCM-41上良好的分散性及载体巨大的比表面积。DSC结果表明MCM-41/Mag_(0.3)中磁铁矿的相变温度显著高于Mag-NPS。MCM-41/Mag_(0.3)吸附Cu(Ⅱ)在120 min可达到平衡,其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44 mg/g,吸附机理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部分Cu(Ⅱ)可与磁铁矿表面形成Fe—O—Cu共价键,部分Cu(Ⅱ)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样品表面。MCM-41/Mag_(0.3)中单位磁铁矿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62.78 mg/g,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铁(氢)氧化物。由于其快的吸附速率和高的吸附能力,MCM-41/Mag_(0.3)可作为Cu(Ⅱ)吸附材料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展磁铁矿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并为开发性能良好的重金属吸附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负载 吸附 重金属 Cu(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中15种全氟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坤 吴玉田 +1 位作者 赵君 周贻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提出了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三酸、全氟十四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 提出了滤过型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蛋中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全氟十三酸、全氟十四酸、全氟丁烷磺酸、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等15种全氟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鸡蛋样品(2 g)中加入0.1 mL 20.0μg·L^(-1)同位素内标混合溶液,经10 mL 8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振荡和超声提取后,离心;分取5 mL滤液,直接过滤过型Captive EMR-Lipid柱净化,收集流出液,氮吹至近干,加入500μL甲醇复溶,经涡旋、离心处理后测定。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RRHD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2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全氟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125~20.0μg·L^(-1),测定下限(10S/N)为0.05~0.16μg·kg^(-1);在0.500,4.00,16.0μg·kg^(-1)加标浓度水平下,15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为78.0%~11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鸡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Captive EMR-Lipid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投加时序对硫酸盐还原菌处理不同形态As或Sb的影响
16
作者 柳凤娟 张国平 +2 位作者 罗绪强 余乐正 马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6-983,共8页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基质中按照不同时序加入50 mg/L Fe(Ⅱ)及不同形态的As或Sb(初始质量浓度均为5 mg/L),设计4个处理(T1,同时加入As(Ⅴ)、Sb(Ⅴ)和Fe(Ⅱ);T2,提前2 d加入Fe(Ⅱ)后再加入As(Ⅴ)、Sb(Ⅴ);T3,同时加入As(Ⅲ)、Sb(Ⅲ)和Fe(...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基质中按照不同时序加入50 mg/L Fe(Ⅱ)及不同形态的As或Sb(初始质量浓度均为5 mg/L),设计4个处理(T1,同时加入As(Ⅴ)、Sb(Ⅴ)和Fe(Ⅱ);T2,提前2 d加入Fe(Ⅱ)后再加入As(Ⅴ)、Sb(Ⅴ);T3,同时加入As(Ⅲ)、Sb(Ⅲ)和Fe(Ⅱ);T4,提前2 d加入Fe(Ⅱ)后再加入As(Ⅲ)、Sb(Ⅲ)),分析实验过程中基质pH、氧化还原电位、光密度(OD_(600))、总碱度、SO_(4)^(2-)、硫化物、Fe、As或Sb含量等随时间的变化,以明确Fe(Ⅱ)对As、Sb的去除效率及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物较为充足的基质中(硫化物残余量>8 mg/L),各处理7 d时Sb的去除率均可达98%以上,As的去除率则为38.42%~87.36%,实验后期基质中As、Sb出现复溶,总体上Sb较As易固化;Fe(Ⅱ)提前加入有助于As、Sb的去除,但相较于Fe(Ⅱ)的投加时序,As、Sb自身形态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As(Ⅲ)、Sb(Ⅲ)比As(Ⅴ)、Sb(Ⅴ)具有更快的去除速率和更高的去除率,14 d后T3、T4的Sb残余量低于检出限,As的残余量则分别为1.94、0.62 mg/L。因而,通过硫还原作用处理含As、Sb废水时,除了通过添加适量Fe(Ⅱ)提高去除率,还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As、Sb还原,以取得更为显著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AS SB Fe(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理论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7
作者 符裕红 任翠娟 +5 位作者 文君 蒙丽杨 叶春阳 张雪梅 赵磊 彭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113-117,共5页
为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主体责任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指标完善以及信息反馈落实等角度出发,分析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现状。并以OBE为主导,引入PDC... 为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主体责任完善、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指标完善以及信息反馈落实等角度出发,分析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现状。并以OBE为主导,引入PDCA模式,围绕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闭环设计,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的在于从该专业层面压实主体责任,优化设计指标,完善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理论 生物科学 教学质量保障 成果导向 信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常见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变异特征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4 位作者 王世杰 邓家彬 刘兴 阮英慧 杨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3-1721,共9页
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既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也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净光... 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既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也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群落植物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陈旗小流域内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μmol·m^-2·s^-1)、Tr(mmol·m^-2·s^-1)、Gs(mol·m^-2·s^-1)和Ci(μmol·mol^-1)的平均值分别为9.95、2.71、0.22和269.88,水分利用效率(WUE,μmol·mmol^-1)、羧化速率(CE,mol·m^-2·s^-1)和气孔限制值(Ls)的平均值分别为5.04、37.57和0.33。(2)Pn、Tr、Gs、Ci、Ls、CE和WUE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Pn、Gs、Ci以藤刺灌丛中的最大,Tr、CE、Ls以灌木林中的最大,而WUE则以乔木林中的最高。Pn、Tr、Gs、Ci、Ls、CE和WUE在乔木林群落外的同一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中均较稳定。(3)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Tr、Gs、CE以竹叶花椒最大,Ls、WUE以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最大,Ci以小果蔷薇(Rosa cymosa)最大。Pn、Tr、Gs和CE在不同种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小叶鼠李、小果蔷薇的Tr和WUE、火棘的Gs以外,其余植物叶片的Pn、Tr、Gs、Ci、Ls、CE和WUE在物种内均较稳定。(4)植物叶片Pn、CE在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乔木林中,Tr、Gs在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中,Ci、Ls在藤刺灌丛、乔灌过渡林、乔木林中的种间差异均较显著(P<0.05),而WUE仅在藤刺灌丛中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5)Pn与Tr、Gs、CE,Tr与Gs、CE,Gs与Ci、CE,Ls与WUE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WUE与Tr、Ci、Pn,Ls与Gs之间均具有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行和依赖关系。(6)研究区常见植物叶片的Pn、Tr、Gs、Ci、Ls和CE受植物种和群落类型的交互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中,Pn、Tr、Gs、CE的变异受生境条件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光合参数 变异特征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壳聚糖气凝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春梅 杨婷婷 +4 位作者 陆桂花 叶秋艳 付秋平 罗军 翟天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80-10184,共5页
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性,在水污染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天然绿色高分子材料纤维素纳米晶(CNC)和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和固相交联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液稳定性的CNC/CS气凝胶。采用扫描... 气凝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性,在水污染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天然绿色高分子材料纤维素纳米晶(CNC)和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和固相交联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液稳定性的CNC/CS气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气凝胶表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气凝胶对水中六价铬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结果进行了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NC含量为50%时气凝胶的水稳定性最好,在去离子水中48h震荡后的质量残留率达到93.8%。气凝胶具有丰富的蜂窝状孔结构,对Cr(Ⅵ)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67.377mg/g。气凝胶对Cr(Ⅵ)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当Cr(Ⅵ)溶液浓度低于60mg/L时能够在24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NC(50%)/CS气凝胶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壳聚糖 气凝胶 六价铬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纤维素纳米晶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春梅 宋玉 +3 位作者 刘双会 龙明芬 李丹青 翟天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混合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与聚乙二醇(PEG)复合后得到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CNC–PEG)粒子,将其与PLA熔融共混,得到PLA/CNC–PEG纳米复合物。采用热重(TG)分析仪表征了PLA/CNC–PEG纳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 采用简单的溶液混合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与聚乙二醇(PEG)复合后得到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CNC–PEG)粒子,将其与PLA熔融共混,得到PLA/CNC–PEG纳米复合物。采用热重(TG)分析仪表征了PLA/CNC–PEG纳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仪研究了PLA/CNC–PEG纳米复合物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发现,CNC–PEG中PEG的影响使得PLA/CNC–PEG纳米复合物的热稳定性略高于纯PLA。引入CNC–PEG后,PLA/CNC–PEG(0.5%)纳米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纯PLA高,随着CNC–PEG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Tg又随之降低。PLA/CNC–PEG纳米复合物的结晶温度(Tp)比纯PLA低,且随CNC–PEG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Tp进一步降低。采用Kissinger公式对各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拟合,发现CNC–PEG降低了PLA的结晶活化能,而随CNC–PEG含量的增加,PEG的增塑作用使PLA的结晶活化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纤维素纳米晶 非等温结晶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