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郑建
韩会庆
蔡广鹏
郜红娟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5
31100187)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2008060)
-
文摘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点源污染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法,对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间,贵州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农田化肥和畜禽粪便是贵州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②氮、磷污染排放总量空间上基本呈中东部少,西北部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排放强度空间上基本呈中北部大,东南部小的分布特征,这与化肥使用量和牲畜总量分布一致。
-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时空分布
输出系数法
贵州省
-
Key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utput coefficient
Guizhou Province
-
分类号
X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生态健康的贵阳市云岩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韩会庆
蔡广鹏
郜红娟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10XJY044)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09]2030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黔教2008060)
贵州师范学院环境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基金"贵阳市云岩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
文摘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重点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较少考虑环境因素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对环境的效应。本文从生态健康的角度入手,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大评价因子、20个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运用GIS方法对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属较集约水平,还有一定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空间上,云岩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从中南部向北部、西部、东部递减的特征。土地集约区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障碍,粗放区域面临社会经济投入产出不足的障碍;针对不同集约水平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
关键词
生态健康
土地集约利用
云岩区
-
Keywords
ecological health
intensive land use
Yunyan district
-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樊云龙
邹细霞
罗绪强
-
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
毕节学院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
-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77-81,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SY字[2011]3107
黔科合SY字[2012]3009)
+1 种基金
贵阳市乌当区科技项目(乌科合字第16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187)资助
-
文摘
选择贵阳市典型的岩溶盆地乌当区东风镇作为研究区,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对林地、灌丛、草地、农田、温室大棚5种类型的土壤温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各样地白天气温呈:大棚>草地>农田>灌丛>林地,最高温度出现在14:40左右;(2)各样地土壤温度峰值较气温峰值滞后约1小时,升温时间较长,降温时间较短,且随着地表植被的减少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增大;(3)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峰值逐渐滞后,土壤温度日较差逐渐减小。早晨土壤底层温度大于表层,此后逐步转变为"下低上高"的温度态势。
-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地利用
日变化
-
Keywords
Soil temperature
Land use pattern
Diurnal variation
-
分类号
P46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