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对社会国家化及其原则的批判
1
作者 刘洁 吕敬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208,共13页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护。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国家化:这个过程不仅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否定,还助力于将资产阶级社会锻造为一个整合的政治世界。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社会国家化背后的国家原则一方面体现在黑格尔式的理论主张中,另一方面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政治中。通过透彻把握社会国家化的国家原则,马克思在理论探索上充分展示了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定向,集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论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产阶级社会 现代国家 社会国家化 国家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敬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在马克思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自然"是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哲学领域内的颠覆,马克思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即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但被抽象地理解的、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实践是人与自然... 在马克思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自然"是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哲学领域内的颠覆,马克思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即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但被抽象地理解的、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实践是人与自然相联系的中介,它使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的揭示,马克思表达了实现人类本性复归和自然界真正复活的价值理想。重温这些思想,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观 社会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以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美青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本文以安顺市旧州镇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深度挖掘该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乡村建设、健全资金投... 本文以安顺市旧州镇为例,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深度挖掘该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乡村建设、健全资金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构建美丽乡村多元主体等推进安顺市旧州镇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可持续发展 实践路径 安顺市旧州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秋梅 卢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158,共19页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中国正日益成为塑造未来国际体系的关键力量,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体系转型的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的重要维度。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西方鼓吹的现代化理论未能成功引导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政治化削弱了后发国家的自主性;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制度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西方主导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显得乏力。相比之下,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为了谁”三大议题,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并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全球发展体系转型中发挥以下影响: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力量对比结构,推动全球发展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全球发展存量制度与增量制度的协同发展,推动全球发展制度的民主化进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发展观念的革新,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动性,巩固共同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和责任的共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发展体系 全球发展倡议 国际体系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戴金叶 李银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153,154,共13页
舞蹈艺术储存着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情感,是联结各民族和凝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共赢中,中华各民族舞蹈艺术内蕴着的交往性、交融... 舞蹈艺术储存着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情感,是联结各民族和凝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共赢中,中华各民族舞蹈艺术内蕴着的交往性、交融性、共同性、共享性这四个基本属性,不断型塑着各族人民“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政治理念,使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铸牢。通过分析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艺术互鉴、艺术互融、艺术互利三条路径,为推进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艺术审美 赋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汽车消费主义视角谈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破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7-28,共2页
汽车消费主义是一种非理性、非科学、异化了的汽车消费观念,它将拥有轿车、使用轿车作为满足心理欲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而不考虑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问题。这种社会思潮是造成目前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的文化原因。重视调动个人在治理交... 汽车消费主义是一种非理性、非科学、异化了的汽车消费观念,它将拥有轿车、使用轿车作为满足心理欲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而不考虑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问题。这种社会思潮是造成目前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的文化原因。重视调动个人在治理交通拥堵中的积极性,引导民众的消费模式向科学和理性方向发展,使他们愿意节制汽车消费,形成科学的汽车消费文化,这是改变目前城市交通困境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消费主义 交通拥堵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中“惩罚性隐喻”的内涵、生成及破解
7
作者 韩成 何华征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9-23,共5页
随着依法治教的推进,中小学教育中的显性劳动惩罚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劳动教育中的“惩罚性隐喻”依然存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课业的奖励性免除、对“轻劳动”或智力劳动的片面追求、异质劳动对立化、劳动的“成果霸权”等,都赋予... 随着依法治教的推进,中小学教育中的显性劳动惩罚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劳动教育中的“惩罚性隐喻”依然存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课业的奖励性免除、对“轻劳动”或智力劳动的片面追求、异质劳动对立化、劳动的“成果霸权”等,都赋予劳动以“惩罚性隐喻”。劳动的“惩罚性隐喻”使得中小学劳动教育忽视教育的综合目标,而重视“劳动表演”和“技能竞赛”。它对正确劳动观、价值观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危害,也不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坚忍的劳动韧性,增强纯洁的劳动情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从劳动“惩罚性隐喻”的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其生成的内在逻辑,进而探寻其消极影响的破解之道,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劳动教育 “惩罚性隐喻” 劳动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马春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以云南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泽县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概括了会泽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措施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重实干而轻规划、资金匮乏且人才稀缺、特色产业尚未蓬勃兴起等问题... 本文以云南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会泽县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概括了会泽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措施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重实干而轻规划、资金匮乏且人才稀缺、特色产业尚未蓬勃兴起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对策,以期为会泽县及其他相似地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会泽县 美丽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扎根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柴颖 汪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相关统计和事实说明,自杀已成为大学生群体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自杀前他们经历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杀冲动等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和干预,是有效制止大学生自杀的基础。这就需要为大学生自杀行为... 相关统计和事实说明,自杀已成为大学生群体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自杀前他们经历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杀冲动等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和干预,是有效制止大学生自杀的基础。这就需要为大学生自杀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和行为推理,并对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做出适切性思考。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已自杀学生(生前)和自杀未遂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三级编码步骤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最后运用其他现有访谈材料来强化自杀行为的假设密度等,发现大学生自杀行为主要来自外部供给和自我内心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扎根理论研究表明,为有效干预大学生自杀需要通过加强社会支持、完备学校教育、营造充满归属感与爱的家庭氛围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扎根理论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先验逻辑的逻辑分析
10
作者 邓雄雁 胡泽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2,208,共12页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称结构。在哲学维度,先验逻辑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其中,逻辑线索构成康德认识论迷宫的“导航”,同时它也是认识论体系的“脚手架”。在逻辑史维度,先验逻辑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意味着非经典逻辑的萌芽,对现代逻辑哲学具有启示意义,并成为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逻辑 传统逻辑 真理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渊源、实践探索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娇柔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增量和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升,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新时代、新发展、新挑战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优秀的企业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增量和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升,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新时代、新发展、新挑战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为此,本文通过探寻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商道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思想,追溯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渊源;立足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循着中国企业家在不同时期生存和发展的步伐,镜照中国企业家精神在历史实践中的探索之路;着眼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路,阐释企业家精神在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就业、利用整合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和拓展市场等多个方面的价值意蕴。这对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评价:超越“五唯”的价值意蕴与体制支撑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晓娟 任增元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2,15,4,共6页
目前,在高等教育评价领域推进破“五唯”改革不仅是学界和民间的讨论热点,更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部署与政策导向。教育评价中的“五唯”有两种不同的官方版本,一个是针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一个是针对高等教育评价而言的。第... 目前,在高等教育评价领域推进破“五唯”改革不仅是学界和民间的讨论热点,更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部署与政策导向。教育评价中的“五唯”有两种不同的官方版本,一个是针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一个是针对高等教育评价而言的。第一种版本源于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战略部署 价值意蕴 政策导向 体制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 官方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理论与构建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晓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8,共9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显著特点,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上可理解为“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吸收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政府-公共场域-社会三元结构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显著特点,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上可理解为“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吸收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政府-公共场域-社会三元结构理论和工具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路径的理论准备。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和基本理论框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非政府组织的治理能力,创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的良好环境;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共同体 国家治理 政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解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玉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6,共6页
站在技术政治学的立场上,马尔库塞把当代科学技术视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把"技术理性的政治内容"当作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理论出发点。本文通过与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技术观进行比较,试图廓清马尔库塞通过激进变革实现... 站在技术政治学的立场上,马尔库塞把当代科学技术视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把"技术理性的政治内容"当作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理论出发点。本文通过与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技术观进行比较,试图廓清马尔库塞通过激进变革实现从技术理性到新技术理性转变的理想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海德格尔 哈贝马斯 技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逻辑真到先验真:基于反实在论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雄雁 胡泽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0,共8页
以反实在论角度观之,逻辑真并没有完全覆盖真之语形、语义、语用方面的涵义。事实真-逻辑真-先验真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脉络,在其中,反实在论之"真"起到了一个从逻辑到形而上学的桥梁作用。对"真"进行先验哲学考... 以反实在论角度观之,逻辑真并没有完全覆盖真之语形、语义、语用方面的涵义。事实真-逻辑真-先验真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脉络,在其中,反实在论之"真"起到了一个从逻辑到形而上学的桥梁作用。对"真"进行先验哲学考察,可获得相应的逻辑哲学和形而上学结果:首先,反实在论的"真"不是初始概念,一种没有"真"的逻辑或意义理论是可以想象的;其次,反实在论的"真"偏向于一种紧缩论立场,"真"可不刻画一种逻辑或语言的性质;再次,反实在论的"真"和先验哲学联姻,可以避免相对主义和观念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实在论 先验 达米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农民政治认同重构
16
作者 鄢英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4,共2页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为了应对"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农民政治认同危机而采取的"新政"。它的制定和实施以农民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是重构农...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为了应对"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农民政治认同危机而采取的"新政"。它的制定和实施以农民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农民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是重构农民政治认同、维护苏维埃政权以及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民 政治认同 危机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17
作者 张文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1,共2页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是一个独立的课题,不同于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意识形态影响经济的机理在于: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这里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精神的被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和影响的人,这就必然导致意识形态与经济过程发生...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是一个独立的课题,不同于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意识形态影响经济的机理在于: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这里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精神的被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和影响的人,这就必然导致意识形态与经济过程发生紧密的联系。意识形态对于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变革是经济变革的先声、经济思想影响经济决策、成功的意识形态教育构成精神生产力、意识形态在经济外交活动中潜在地起作用、生活方式对生产方式有反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经济活动 经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赋权论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振威 金林南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2,共6页
赋权理论是一套由权力、无权、赋权等核心概念构建而成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工具,工作中体制环境引起的辅导员权责与职业角色不完全匹配导致其时常陷入"无权"履职的困境,由此昭示了辅导员赋权的现实必要性。赋权原理揭示出:职业... 赋权理论是一套由权力、无权、赋权等核心概念构建而成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工具,工作中体制环境引起的辅导员权责与职业角色不完全匹配导致其时常陷入"无权"履职的困境,由此昭示了辅导员赋权的现实必要性。赋权原理揭示出: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管辖权是辅导员赋权的初始诱因;来源于专业自主性的专业权威控制是辅导员权力赋予和专业增能的基础;国家对辅导员职业的调解式控制表明外部制度赋权是辅导员权力的根本来源;规范性文件或政策与高校系统内职业管辖权的迭代互动表明辅导员赋权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结构制度和心理动机赋权机制形成协调的外部赋权态势与内部持续性的心理增能两个辅导员赋权路向,进而应加强辅导员职业纯洁性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社会学 职业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 被引量:29
19
作者 邓晶艳 代金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4,共7页
中国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一种新范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又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克服和避免了多党竞争制度下的... 中国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一种新范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又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克服和避免了多党竞争制度下的诸多弊端,展现出明显的制度优越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作了有益探索,也为人类探索政党政治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党制度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权力与主体:医疗场域的孕产主体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代军 李银兵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04-112,共9页
现代科技的意识形态化和权力化不断加强,导致人和社会的异化现象出现,单向度的人和社会日益丧失否定性、反思性的主体能力。在医疗场域中,国家权力、资本力量与医学技术等的交互作用把作为自然生命事件的孕产纳入现代医疗体系,并使孕妇... 现代科技的意识形态化和权力化不断加强,导致人和社会的异化现象出现,单向度的人和社会日益丧失否定性、反思性的主体能力。在医疗场域中,国家权力、资本力量与医学技术等的交互作用把作为自然生命事件的孕产纳入现代医疗体系,并使孕妇深受医学技术的规训。但是,在技术与孕产的互动关系中,现代医学技术的多元特征在巩固其专业权威的同时,也相应地建构了孕产妇适应和利用医学技术的不同主体性。孕产技术的日益多元化培育了孕产妇共同决策的主体性,孕产技术的愈益专业化塑造了孕产妇自觉理解和把控医学技术的认知主体性,孕产技术的内在局限性不断锻造了孕产妇对医学技术的反思主体性。因此,在现代孕产技术、权力与主体的多重关系中,孕产主体性的出现无疑会对现代科技和医疗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进而推动科学技术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 医学技术 权力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