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方架构”与中晚明心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鹿博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四方架构"为中晚明心学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哲学诠释路径,在其"本体工夫"理论观瞻下,甘泉、阳明"天理""良知"之辩关乎儒学根本价值之拳守;以"境界工夫"为探讨视角,龙溪、近溪思想... "四方架构"为中晚明心学研究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哲学诠释路径,在其"本体工夫"理论观瞻下,甘泉、阳明"天理""良知"之辩关乎儒学根本价值之拳守;以"境界工夫"为探讨视角,龙溪、近溪思想建构的比较研究,直系各自宗"性"主张。与此同时,"四方架构"容纳"境界论""宇宙论"等哲学基本问题,为中晚明阶段儒、释、道三教之判开发了新的探讨思路。然"四方架构"值得反思的面向则在于,其以价值论讲本体,极易造成儒学本体论多元局面的出现,且"四方架构"于理论创造者的研究可谓功莫大焉,但就针对思想习从者的探讨来看,又须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架构 本体工夫 境界工夫 宇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文章学视阈下王阳明散文风貌的荧屏投射
2
作者 孔哲 汪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可以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儒者,因其在龙场(今贵州修文)悟道,并在贵阳讲学,从而对贵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后者便是王阳明于贵州首次提出。由贵州报业集...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可以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儒者,因其在龙场(今贵州修文)悟道,并在贵阳讲学,从而对贵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后者便是王阳明于贵州首次提出。由贵州报业集团黔森影视文化工作室制作的影视剧《王阳明》(陈晓雷,2012),是反映王阳明波澜壮阔一生的优秀作品。该剧中,为塑造王阳明形象,展示了不少王阳明的文章,如第13集,让王阳明自己吟诵了其散文名作《瘗旅文》。笔者以为,该剧中对王阳明散文的展现,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王阳明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其文学成就同样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天人合一 文学成就 影视文化 人文精神 贵州修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侗族“萨”信仰的内涵与功能
3
作者 王方奇 王剑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6,共4页
侗族的"萨"信仰具有祖母崇拜、土地崇拜与英雄崇拜等多重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多元性的复合型神灵崇拜。萨神具有从各方面保佑侗寨与侗族族群的强大功能。萨神的神格经历了从自然(土地)神到始祖(女)神,再到英雄(人格)神与村寨... 侗族的"萨"信仰具有祖母崇拜、土地崇拜与英雄崇拜等多重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多元性的复合型神灵崇拜。萨神具有从各方面保佑侗寨与侗族族群的强大功能。萨神的神格经历了从自然(土地)神到始祖(女)神,再到英雄(人格)神与村寨保佑神的复杂的变化轨迹,最后成为一个民族性的全能的至高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萨”信仰 内涵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学思想的不同表述:象数与义理之争 被引量:2
4
作者 吕相国 《船山学刊》 2019年第4期60-66,共7页
象数派与义理派作为易学流派的基本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形成原因。象数派与义理派在先秦易学中虽然并未出现分化,但是已经蕴含了分化的内在可能性和必然性。象数学表述方式主要从历史之维,采取"义理还原"的方法;义理易学... 象数派与义理派作为易学流派的基本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形成原因。象数派与义理派在先秦易学中虽然并未出现分化,但是已经蕴含了分化的内在可能性和必然性。象数学表述方式主要从历史之维,采取"义理还原"的方法;义理易学则预设义理表述方式的优先性,贬斥象数方式的无效性,采取直接表述易学思想的方式。彼此争论的焦点是象数与义理表述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象数学派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乃易学独具的表述方式,是易学思想表述的根基,无法舍弃;义理派则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限制了易学思想的表述,从主体建构角度舍弃了历史之维,采取悬置或者舍弃象数的方式,直接透过文辞来获得易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象数 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弃疾《摸鱼儿》词旨新说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洋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2期53-60,67,共9页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赋《摸鱼儿》。该词之作,非言国势危殆,而抒乡关之思、身世之感,与词人中年仕宦经历密切相关。词中表现的人生悲慨源于党争:在当时"道学之党"与"功利势力"之间的激烈争斗中,词人属...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赋《摸鱼儿》。该词之作,非言国势危殆,而抒乡关之思、身世之感,与词人中年仕宦经历密切相关。词中表现的人生悲慨源于党争:在当时"道学之党"与"功利势力"之间的激烈争斗中,词人属于后者,因党争而被弹劾。《摸鱼儿》词意殊怨,隐喻孝宗听信谗言将自己斥逐疏远,引起皇帝不悦,因为辛弃疾的指责与事实不符。通过对《摸鱼儿》词旨的考察,可以为了解辛弃疾归宋初期的仕宦境遇和作品内涵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摸鱼儿》 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中觅诗:荧屏叙事中的形象建构与学说阐释
6
作者 吕相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97-100,共4页
《王阳明》(陈晓雷,2012)作为一部具有历史考究价值的影视作品,讲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的“三不朽”功绩。自播出之日起,就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讲述王阳明生平事迹最好的一部影视作品。这部作品,以王阳明一生事功为主线... 《王阳明》(陈晓雷,2012)作为一部具有历史考究价值的影视作品,讲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的“三不朽”功绩。自播出之日起,就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讲述王阳明生平事迹最好的一部影视作品。这部作品,以王阳明一生事功为主线和明线,以阳明与明朝宦官集团、文人集团的关系为矛盾冲突点,展现了一代大儒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然而该电视剧还隐藏着另外一条重要线索,即“阳明心学”线索,这条线索在整部电视剧中以穿插的、直观的形式得以表现,似乎是整部电视剧的点缀,无关紧要,因此,多被人忽视。然而从明代思想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条线索,会得出一些不一样的结论,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编剧和导演的匠心独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思想史 阳明心学 三不朽 王阳明 冲突点 文人集团 影视作品 生平事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响警钟”:顺真的“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商榷
7
作者 罗同兵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8-14,共7页
顺真将佛性、般若不共法诬为共外道法,这违背了因三相基本规则之"异品遍无性",是为附佛伪量论。它混同于笛卡尔的马特席斯,妄称"均是科学的一切学科之学科";混滥"量果"与"真知"而谬称"般... 顺真将佛性、般若不共法诬为共外道法,这违背了因三相基本规则之"异品遍无性",是为附佛伪量论。它混同于笛卡尔的马特席斯,妄称"均是科学的一切学科之学科";混滥"量果"与"真知"而谬称"般若",谬言笛卡尔"有相当于佛教量论现量智中瑜伽现量"。其手法是以"所属"混同"所是",从而扭曲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顺真假佛教根识概念而倡导的通灵、巫术等,属于巫术性的神秘主义。附巫迷信假冒宗教会引发附体病征。佛典警戒:坏般若见妄言证圣会堕于"鬼附""魔著",兼坏自他慧命。从心理学看,其凡夫"自我",被压抑成潜意识中的"他者",却又支配着自我神化的意识而不自觉知。因明逻辑,是信仰与修行健康的重要保障,不容惑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正智 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王弘交游新考
8
作者 汪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大约元兴三年(404)闰五月,陶渊明东下京口,出任刘裕镇军参军。同一时期,王弘也在刘裕幕中,二人应在此时相识。史籍中,王弘于义熙末"欲识之(陶渊明)"的记载应予以否定。因政治态度不同,陶渊明于义熙末年拒绝征聘,且不愿与任江... 大约元兴三年(404)闰五月,陶渊明东下京口,出任刘裕镇军参军。同一时期,王弘也在刘裕幕中,二人应在此时相识。史籍中,王弘于义熙末"欲识之(陶渊明)"的记载应予以否定。因政治态度不同,陶渊明于义熙末年拒绝征聘,且不愿与任江州刺史的王弘相见,即史籍所言"不能致也"。王弘设计于半道拦截后,陶渊明在谨守遗民节操的前提下,与之保持着私人交往。这也是晋宋之际陶渊明对待其他仕宋友人的交游原则。明了陶渊明与王弘的"旧知"关系,还可以证明陶诗《于王抚军座送客》并非伪作。对陶、王交游的考察,可见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品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王弘 遗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责任:内涵、特征及体系建构
9
作者 邹贵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道德责任是指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以社会客观道德价值为评价标准,履行对他者(包括人、事、物)的责任,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道德责任具有范围的广泛性与有限性、目标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实现的自律性与强制性等特征。道德责... 道德责任是指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以社会客观道德价值为评价标准,履行对他者(包括人、事、物)的责任,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道德责任具有范围的广泛性与有限性、目标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实现的自律性与强制性等特征。道德责任作为道德本然与实然的同一、伦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个体走向道德完善的必然通道,其逻辑体系由公民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的应尽责任构成。构筑道德的社会与道德的人,需要道德责任从伦理规范走向伦理精神,最终化归伦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内涵 特征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