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野生矮杨梅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斌 龚记熠 李欲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分析了贵州西部地区野生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5种等位酶12个位点上25个等位基因的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0.61,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为0.2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8;矮杨梅种内基因多样性的...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分析了贵州西部地区野生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5种等位酶12个位点上25个等位基因的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0.61,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为0.2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8;矮杨梅种内基因多样性的86%产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分化的明显效果为14%;对于所有配对组合,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遗传同一性为0.90,说明矮杨梅种内变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杨梅 居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促进植物生长及增强植物耐镉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 王剑峰 +6 位作者 孔鑫 陈显磊 陈兰兰 吴亚娟 乙引 刘杰 龚记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化肥与农药的应用已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防治将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植物生长、抗逆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引起了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植物学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GPR...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化肥与农药的应用已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防治将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植物生长、抗逆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引起了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植物学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GPR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PGPR提升植物对氮、磷、铁元素的吸收,调控植物根系激素水平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通过各种间接作用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的作用机制,并且以重金属镉胁迫为例系统阐述了PGPR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机制,以期为后续利用PGPR为原料合成生物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R 促生作用 生物调节 生物防治 耐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陈婷 龙胜楼 +4 位作者 孙媛媛 钟霖 商成梅 唐明 秦樊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8-1189,共12页
为筛选出适用镉(Cd)、铅(Pb)中轻度污染农田栽植的水稻高产低积累品种并评价稻米摄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以研究区域主栽的20个品种水稻(R01~R20)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20... 为筛选出适用镉(Cd)、铅(Pb)中轻度污染农田栽植的水稻高产低积累品种并评价稻米摄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以研究区域主栽的20个品种水稻(R01~R20)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品种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20个品种水稻地上各部位Cd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稻米>稻壳,Pb含量大小依次为茎叶>稻壳>稻米。其中,13个品种稻米Cd含量、19个品种稻米Pb含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值(0.2 mg·kg^(-1))。各品种间的Cd、Pb转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差异显著,Cd在水稻地上各部位之间的转移系数大小为TF_(茎叶-稻米)>TF_(茎叶-稻壳),而Pb则相反。Cd的TF_(茎叶-稻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34倍,而Pb是21.77倍;Cd的TF_(茎叶-稻壳)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27倍,而Pb是9.67倍。Cd的富集系数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9.0倍,而Pb是119倍。此外,与Pb相比,水稻表现出优异的Cd转移和积累能力。稻米Cd、Pb含量和水稻产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百香优005(R02)为高产低Cd低Pb积累品种。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总目标危险系数(TTHQ)分析显示,研究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和食用当地稻米产生的健康风险都源于Cd,且百香优005最符合品种筛选和培育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筛选 重金属 低积累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科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传粉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燕 王顺雨 +4 位作者 游贤松 胡德美 姚仁秀 汤晓辛 王晓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54-6664,共11页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花型多态性现象,其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不同花型间传粉精确性,从而促进异交。为检验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是如何促进异交并确定有效传粉者的类型,实验统计自然种群中长、短柱型的植株数量,...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花型多态性现象,其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不同花型间传粉精确性,从而促进异交。为检验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是如何促进异交并确定有效传粉者的类型,实验统计自然种群中长、短柱型的植株数量,测量花部特征,统计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的型间花粉落置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型内、型间花粉的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比较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结实情况,观察传粉昆虫类型并测量虫体特征。结果表明(1)滇丁香自然居群中长、短柱型植株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长柱型的筒深、筒直径、开口直径、雄蕊长和柱头长均显著小于短柱型,而长柱型的叶片长和宽、雌蕊长、花药体积、花粉粒体积、柱头厚均显著大于短柱型。(2)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型间花粉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型内花粉的比例。(3)型间授粉的花粉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均大于型内授粉和混合授粉。(4)型间授粉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型内授粉的结实率,型内授粉具有一定的结实。(5)夜行性长喙条背天蛾(Cechenena lineosa)是滇丁香的有效传粉者,其吻长和滇丁香的花筒深相适应。本研究表明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主要是通过与其花部特征相匹配的长喙天蛾实现有效的传粉,通过促进型间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而有利于型间授粉结实,提高传粉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传粉精确性 二型花柱 花部结构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秋 刘静 +4 位作者 秦樊鑫 罗帮林 罗林 李宛蔚 徐安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51,共9页
【目的】研究锌硒配施对土壤-水稻体系中水稻富集转运汞的影响,探讨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为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铜仁碧江区某矿区汞污染土壤,以水稻品种川康优727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水稻生... 【目的】研究锌硒配施对土壤-水稻体系中水稻富集转运汞的影响,探讨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为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铜仁碧江区某矿区汞污染土壤,以水稻品种川康优727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水稻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土壤有效汞和水稻各器官汞含量。【结果】锌硒配施使土壤中有效汞含量显著降低了45%-75.2%,低浓度硒与锌配施使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75.2%;锌硒配施使水稻各器官汞降低了15.2%-92.3%,其中,籽粒汞含量的降幅效果最好(87.6%-92.3%)。除高浓度硒和高低浓度锌配施促进了水稻汞从根到籽粒转运外,锌硒配施对水稻富集与转运汞的阻隔效果均优于锌、硒单施,锌硒配施使水稻汞从根到籽粒的富集系数降低了88%-92%,低浓度硒与高低浓度锌配施对水稻汞从根到籽粒的转运系数分别降低了69.2%和61.5%。【结论】锌硒配施对水稻汞的阻隔效应显著,有效缓解了汞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系数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灌木杜鹃花瓣和叶片的栓塞脆弱性分析
6
作者 夏英 李婕婷 +2 位作者 唐明 唐婧 张习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0-720,共11页
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频度和强度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量化植物木质部抗栓塞的能力对评估植物耐旱性尤为重要。为评价杜鹃品种间的耐旱性及筛选强抗旱性品种,该文以锦绣杜鹃‘紫鹤’(Rhododendron×pulchrum‘z... 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频度和强度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量化植物木质部抗栓塞的能力对评估植物耐旱性尤为重要。为评价杜鹃品种间的耐旱性及筛选强抗旱性品种,该文以锦绣杜鹃‘紫鹤’(Rhododendron×pulchrum‘zihe’)、西洋杜鹃‘杨梅红’(Rhododendron×hybridum‘yangmeihong’)、映山红(R.simsii)3种灌木杜鹃为材料,利用光学技术构建花瓣和叶片栓塞脆弱性曲线,测定花瓣和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并分析木质部水力功能和解剖结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锦绣杜鹃‘紫鹤’、西洋杜鹃‘杨梅红’、映山红3种杜鹃花瓣的P 12、P 50和P 88值(分别发生12%、50%和88%栓塞时对应的水势值)大于叶片。(2)3种杜鹃的花瓣和叶片栓塞脆弱性存在一定的变异,花瓣和叶片发生栓塞的快慢不一致,这种变异可能是杂交园艺花卉植物的重要特征。(3)P 50值与其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片P 50值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呈负相关,花瓣P 50值与花瓣厚度呈正相关。综上认为,3种杜鹃花瓣栓塞脆弱性高于叶片,干旱胁迫下植物优先牺牲花瓣从而保护叶片,栓塞脆弱性可能与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和花瓣厚度相关。该研究为干旱地区筛选、培育抗旱性强的杜鹃品种及园林杜鹃植物选择和树种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脆弱性 抗旱性 导管结构 形态结构 光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茅台酒酒曲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唐婧 苏迪 +1 位作者 徐小蓉 乙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183,2,共4页
为了解茅台酒酒曲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构,为其制曲工艺的稳定及质量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别提取2011—2013年的茅台酒酒曲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经PCR扩增16SrDNA V4区构建文库并测序,进行茅台酒酒曲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为了解茅台酒酒曲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构,为其制曲工艺的稳定及质量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别提取2011—2013年的茅台酒酒曲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经PCR扩增16SrDNA V4区构建文库并测序,进行茅台酒酒曲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茅台酒酒曲微生物群落构成较稳定,主要分布于γ-变形菌纲(50%以上)和芽孢杆菌纲(30%以上),分属于魏斯氏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球菌属、糖多孢菌属、欧文氏菌属、真丝菌属、短状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醋酸杆菌属、糖单孢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德库菌属;各年茅台酒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曲 宏基因组 细菌多样性 16SrDNA 茅台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高山杜鹃群落林内自然挥发的化感成分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朝婵 乙引 +1 位作者 全文选 田红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4,共10页
【目的】森林群落中化感物质挥发途径对其天然更新存在重要影响。马缨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是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先锋种与建群种,收集3个高山杜鹃纯林群落林内空气来探讨化感物质成分,为百里杜鹃林区林下天然更新提供科... 【目的】森林群落中化感物质挥发途径对其天然更新存在重要影响。马缨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是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先锋种与建群种,收集3个高山杜鹃纯林群落林内空气来探讨化感物质成分,为百里杜鹃林区林下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对自然状态下马缨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三大主要杜鹃群落做野外调查,计算各样地的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采用采样气袋法对3个群落林内气体挥发物进行收集,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个高山杜鹃群落林内气体的化感成分。【结果】3个群落的优势度从高到低为迷人杜鹃、露珠杜鹃、马缨杜鹃,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为露珠杜鹃、迷人杜鹃、马缨杜鹃,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为露珠杜鹃、马缨杜鹃、迷人杜鹃。SPME-GC/MS结果显示露珠杜鹃、迷人杜鹃和马缨杜鹃林内气体中分别检出17、13和11种挥发性化感物质成分,其中烷烃类物质是其主要挥发性化感成分;3个杜鹃群落中还有萜烯类、有机酸、酯类、酮类、酚类,这些物质均属于化感物质或具有抑制作用。露珠杜鹃林内气体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类、萜烯类、酮类和酚类等,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是2,2,4,6,6-五甲基庚烷(30.81%),较高的成分是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19.87%)、癸烷(11.71%)、十二烷(10.00%)。迷人杜鹃林内气体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类、萜烯类、酯类和有机酸类,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是2,5-二甲基-2,5-过氧化二氢己烷(20.23%),较高的成分是5-乙基-2,2,3-三甲基正庚烷(18.13%)、十二烷(14.30%)、2,2,7,7-四甲基辛烷(10.20%)。马缨杜鹃林内气体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类、酚类、酯类和有机酸,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是癸烷(22.92%),较高的成分是2,2,4,6,6-五甲基庚烷(18.11%)、γ-丁内酯(16.82%)、棕榈酸(11.65%)。【结论】3个高山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和均匀度,但是多样性指数较低。高山杜鹃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在郁闭度达到90%以上的条件下,高山杜鹃的种子天然更新过程很难完成。3个高山杜鹃群落林内气体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以烷烃类及其衍生物为主,化感物质的种类与群落生物多样性存在正相关性。高山杜鹃群落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如何协同生境条件发挥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群落 生物多样性 化感作用 气体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浸种处理对五种晚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婷 邓志芬 +3 位作者 龙宇庭 蒙俊霞 刘杰 乙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6-952,共7页
晚花杜鹃(late flower Rhododendron)是一类花期较晚的杜鹃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种植和园林绿化。随着旅游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利用晚花杜鹃资源显得非常迫切。自然条件下晚花杜鹃萌发率相对较低,因此为提高... 晚花杜鹃(late flower Rhododendron)是一类花期较晚的杜鹃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种植和园林绿化。随着旅游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利用晚花杜鹃资源显得非常迫切。自然条件下晚花杜鹃萌发率相对较低,因此为提高晚花杜鹃萌发率,探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处理对五种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该文以五种晚花杜鹃(小白杜鹃、大白杜鹃、桃叶杜鹃、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0、300、400、500、600、700 mg·L^(-1))的GA_(3)对五种晚花杜鹃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测定其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成苗率等指标,分别确定五种杜鹃种子萌发的最适GA_(3)浓度,并对相同处理下五种杜鹃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GA_(3)浸种对五种晚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在适当GA_(3)浓度下五种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和持续萌发时间均较对照组浓度相对缩短。(2)大白杜鹃、桃叶杜鹃和九龙山杜鹃种子在GA_(3)浓度为600 mg·L^(-1)处理时各项萌发指标相对较好;长蕊杜鹃以GA_(3)浓度为700 mg·L^(-1)浸种处理萌发效果相对较好;小白杜鹃以GA_(3)浓度为400和700 mg·L^(-1)处理最好。因此,在杜鹃的栽培中,可以采用赤霉素GA_(3)处理法提高种子发芽率,缩短萌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花杜鹃 种子繁殖 发芽指数 发芽势 发芽率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中3个新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酶学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婧 苏迪 +2 位作者 袁帅 杨七 乙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为从喀斯特土壤宏基因组DNA中筛选获得新型β-葡萄糖苷酶基因,采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策略,从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其进行初步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中外源DNA总量约为5.4×107bp,平均插... 为从喀斯特土壤宏基因组DNA中筛选获得新型β-葡萄糖苷酶基因,采用β-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策略,从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对其进行初步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中外源DNA总量约为5.4×107bp,平均插入片段约为2.7kb。筛选获得3个编号为pGLU-001、pGLU-002和pGLU-003的表达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克隆。其外源片段分别包含有1 383bp、1 437bp和1 227bp的ORF,分别编码460、478和408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PI分别为5.12、4.78和8.78,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2.3KD、52.6KD和47.7KD。BLAST软件分析结果,pGLU-001和pGLU-002分别与来自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和Bacillus subtilis TU-B-10的β-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组成上有78.3%和66.7%的相似性,而pGLU-003经BLAST比对后未发现与目前报道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核酸及氨基酸水平上有相似性,从而推测pGLU-003蛋白是来源于未培养微生物的新型β-葡萄糖苷酶。进一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3个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分别约为30℃、40℃及50℃,最适pH分别约为6.0、9.0及10.0。Mg2+对3个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Zn2+对pGLU-001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EDTA和Fe3+对于3个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β-葡萄糖苷酶 喀斯特土壤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篱柴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建敏 李菲 +3 位作者 刘云静 张子楠 唐汉青 汤晓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4,共10页
青篱柴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基因组信息相对缺乏,导致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受到限制.为了获得和挖掘青篱柴的基因数据和功能,首次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TM2000对青篱柴转录组进行测序,经de n... 青篱柴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基因组信息相对缺乏,导致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受到限制.为了获得和挖掘青篱柴的基因数据和功能,首次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TM2000对青篱柴转录组进行测序,经de novo组装后共得到66 755条单基因簇(Unigene).进一步利用7大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比对,注释了50 339条Unigene.研究发现,558个基因参与了青篱柴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其中在甜菜红碱、芥子油苷、类黄酮、单菌霉素和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Unigene分别有2个、18个、44个、70个和231个,这些基因很可能参与了青篱柴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SSR位点搜索发现,在18 972条Unigene中含有22 542个SSR位点.研究结果将为青篱柴功能基因的克隆、基因的表达、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转录因子分析结果也为青篱柴的喀斯特环境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初步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篱柴 转录组 功能注释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提纯黄褐毛忍冬中的绿原酸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磊磊 玉秋萍 +4 位作者 张妮 王家胜 孔琪 张齐胜 余正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8-200,205,共4页
本研究采用丙酮-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法提纯黄褐毛忍冬中的绿原酸,通过正交实验测定了酮水比、盐液比和料液比对绿原酸萃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酮水比8.5∶1.5(V/V),盐液比为100∶1(mg/mL)配制双水相,料液比25∶1(mg/mL)... 本研究采用丙酮-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法提纯黄褐毛忍冬中的绿原酸,通过正交实验测定了酮水比、盐液比和料液比对绿原酸萃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酮水比8.5∶1.5(V/V),盐液比为100∶1(mg/mL)配制双水相,料液比25∶1(mg/mL),绿原酸的萃取率为91.10%,纯度从原料中的20.16%提高到42.13%。该工艺溶剂易回收、易处理、操作简便,适于黄褐毛忍冬中绿原酸的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磷酸氢二钾 双水相体系 黄褐毛忍冬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白云岩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婧 李欲轲 +1 位作者 何馨竹 汤晓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20-28,共9页
利用白云岩喀斯特土壤微生物16S rRNA V4及ITS1区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基于PICRUSt算法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组,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解析土壤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利用白云岩喀斯特土壤微生物16S rRNA V4及ITS1区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基于PICRUSt算法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组,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解析土壤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白云岩喀斯特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于15个菌门,其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为最主要的优势菌门。基于PICRUSt功能基因预测,共获得6208个同源功能基因(KEGG Orthology),富集于311条代谢通路(metabolism pathway)。其中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有关的基因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占预测功能基因中的绝对优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间存在相关性,尤其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Emg^2+间相关性最为显著。61条代谢通路与土壤交换钙(ECa^2+)、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总磷(STP)、土壤总钾(TK)、pH以及土壤交换镁(Emg^2+)相关。Emg^2+与包括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在内的31条代谢通路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喀斯特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基因预测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权重共表达网络分析胰腺癌转移的特异基因网络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婧 程美玲 +2 位作者 肖玉凤 邓志芬 李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9-44,89,共7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在早期难诊断易转移,发展迅速;胰腺癌转移率高,且转移后难以治愈进而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相比胰腺癌未转移来说,研究确定预测胰腺癌转移、转移后的新治疗方法及治疗的潜在靶标...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在早期难诊断易转移,发展迅速;胰腺癌转移率高,且转移后难以治愈进而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相比胰腺癌未转移来说,研究确定预测胰腺癌转移、转移后的新治疗方法及治疗的潜在靶标尤为迫切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两年兴起的基于基因之间相关关系的共表达网络分析法,为多种复杂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我们应用TCGA数据库中的大量胰腺癌转录组数据,筛选胰腺癌转移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共表达网络分析法(WGCNA)筛选胰腺癌转移后,基因间出现一个52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的新共表达网络模块,且挖掘到其中ASIC4,GLDC,MMD2,CTNNA2,FOXC4-AS1,SNHG19和BCAN等11个枢纽基因。我们推测认为它们为胰腺癌转移提供了新的潜在诊断、治疗靶标。同时KEGG富集分析发现,该新基因网络模块内基因富集于炎症介质对色氨酸通道的调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乙醛酸和二元羧酸盐代谢和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4条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转移 WGCNA 基因网络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对南明河水中氮磷的富集效果
15
作者 唐婧 乙引 +1 位作者 牛晓娟 徐小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为筛选具有较高富集能力的细菌,为贵阳南明河水处理提供参考,采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南明河水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水体的pH、COD、总磷及总氮变化。结果表明:处理14d后,水体中的总氮含量降为6.33mg/L左右,去除率达75%,总磷降至0.3 m... 为筛选具有较高富集能力的细菌,为贵阳南明河水处理提供参考,采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南明河水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水体的pH、COD、总磷及总氮变化。结果表明:处理14d后,水体中的总氮含量降为6.33mg/L左右,去除率达75%,总磷降至0.3 mg/L,去除率接近70%,除氮磷效果明显。贵阳南明河水的pH呈碱性,处理前后水体pH无明显变化,COD从28mg/L降至20m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生物净化 除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仔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16
作者 唐婧 张习敏 +1 位作者 武绍龙 黄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57-61,共5页
为仔姜在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推广、农民增收脱贫提供技术支撑,对仔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种植成本、田间发病率、产量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畦网格栽培集起垄与播种于一体,可降低劳动成本,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降低1020元/667... 为仔姜在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推广、农民增收脱贫提供技术支撑,对仔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种植成本、田间发病率、产量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畦网格栽培集起垄与播种于一体,可降低劳动成本,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降低1020元/667m^2和300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通过降低病害发病率和严重度,增加产量,分别较大沟栽培和洞子栽培增加收益2680元/667m^2和1793元/667m^2。短畦网格栽培具有轻简栽培特点,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和增产达到增效目的,是西南地区仔姜生产的适宜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姜 短畦网格栽培 大沟栽培 洞子栽培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煤矿周围旱作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欧灵芝 胡鸣明 +4 位作者 安德章 唐明 秦樊鑫 李菲 孙媛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2,属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As、Cd、Hg、Zn、Cu的含量均值分别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7.91、2.57、5.26、1.53、3.44倍;As和Hg的污染等级高且范围广,Cu污染等级低但污染范围广,Cd的污染等级较低且范围较小,Zn基本无污染。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物对5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表现为Cd>Zn>Cu>Hg>As。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种农作物的健康风险主要为非致癌风险,As是可食用农作物(除玉米外)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Cd是烟草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食用本地农作物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依次为As>Cd>Hg>Cu>Zn。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处于中度污染水平,As的风险较高;可食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主要源于As,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人;烟草的健康风险主要源于Cd;农作物中辣椒和烟草的健康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土壤 作物 重金属污染 煤矿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富成 王希 +2 位作者 杨柳 张习敏 乙引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2,共4页
将无菌土人参种子接种在含0.001、0.01、0.1、1.0、10、30 mmol/L Ca2+的MS固体培养基中,光照恒温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幼苗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培养基Ca2+浓度为0.1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最短,平均叶片数最多,... 将无菌土人参种子接种在含0.001、0.01、0.1、1.0、10、30 mmol/L Ca2+的MS固体培养基中,光照恒温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幼苗形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培养基Ca2+浓度为0.1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最短,平均叶片数最多,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9 d、11.82片和4.28 cm;当培养基Ca2+浓度为1.0 mmol/L时,种子发芽率、Chl a含量、Chl b含量最高,依次为74%、1.00 mg/g和0.14 mg/g;当培养基Ca2+浓度为30 mmol/L时,水势急剧下降;随着培养基中Ca2+浓度的增加,土人参根系活力呈曾加趋势,培养基中的Ca2+浓度为1.0 mmol/L时,根系活力为1.67 mg/(g.h)。土人参生长的最佳钙离子浓度范围为0.01~1.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CA2+ 土人参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菜叶片草酸钙晶体与水分维持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志孟 张习敏 +3 位作者 马琳 段盛光 陈婷 乙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0-728,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重,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喀斯特为典型的干旱和高钙生境,植物叶片富集大量的草酸钙晶体,而该晶体与植物耐旱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该研究以喀斯特适生植物堇菜(Viola verecumda...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重,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喀斯特为典型的干旱和高钙生境,植物叶片富集大量的草酸钙晶体,而该晶体与植物耐旱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该研究以喀斯特适生植物堇菜(Viola verecumda)为材料,土壤进行自然干旱,分析堇菜叶片的草酸钙晶体变化特征与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堇菜主要通过细胞内束缚水的释放,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而在干旱后期,叶片通过关闭气孔,将部分自由水转变为束缚水,防止水分流失。此外,草酸钙晶体的密度与束缚水含量具有极其显著的强正相关线性回归关系(r=0.8253,P<0.0001),表明草酸钙晶体作为主要的束缚水物质。因此,堇菜植物在耐旱过程中可能协调草酸钙晶体和气孔的生理行为忍耐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抗旱 叶水势 束缚水 晶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锌硒交互作用对水稻镉毒害的缓解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呼艳姣 陈美凤 +3 位作者 强瑀 李海燕 刘静 秦樊鑫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研究镉、锌、硒及不同组合复合添加对水稻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和不同部位镉含量的影响,揭示锌、硒、锌硒交互作用对水稻镉毒害的缓解机制。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采用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测定其萌发、生长、生理指标及不同... 研究镉、锌、硒及不同组合复合添加对水稻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发育和不同部位镉含量的影响,揭示锌、硒、锌硒交互作用对水稻镉毒害的缓解机制。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采用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测定其萌发、生长、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镉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镉浓度水平胁迫下,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添加锌后可以缓解镉对种子生理指标的抑制作用,减少镉含量的积累,添加硒则不能缓解种子生理指标的抑制作用,且高硒会加重毒害使种子生理指标值降低,锌硒联用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但不能促进幼根幼芽生长;在5 mg/L镉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硒、锌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SPAD值,缓解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显著降低水稻根系镉含量;但锌硒联用会使水稻株高、SPAD值显著降低,而对水稻根长、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不显著。可见,镉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锌、硒可以有效降低镉在水稻中的积累,缓解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