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婷婷 侯梦丹 +5 位作者 邓欣妍 周徐平 王顺莉 黄丹 曾芷若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56-1565,共10页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 探究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树附生苔藓植物33科49属109种,其中,常绿阔叶林共计18科23属41种,南酸枣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forest)12科17属33种,针叶阔叶混交林22科26属45种,大头茶-楠木林(Polyspora axillaris-Phoebe zhennan forest)20科23属39种。(2)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为芽条细鳞苔(Lejeunea cocoes)、白绿细鳞苔(Lejeunea pallide-virens)和暗绿多枝藓(Haplohymenium triste);南酸枣林优势种为异叶细鳞苔(Lejeunea anisophylla)、东亚附干藓(Schwetschkea laxa)和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针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为卷叶鞭苔(Bazzania yoshinagana)、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和芽胞裂萼苔(Chiloscyphus minor);大头茶-楠木林优势种有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平叶梳藓(Ctenidium homalophyllum)和桧叶白发藓。(3)4种植被类型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多样,有丛集型、垫状型、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形和叶状体型等7种生活型,其中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所包含种类最多;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大头茶-楠木林均具有7种苔藓植物生活型,南酸枣林仅有粗平铺型、细平铺型、交织型、扇型4种生活型。(4)4种植被类型树附生苔藓植物α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头茶-楠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南酸枣林;常绿阔叶林与针叶阔叶混交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高,共有物种最多;大头茶-楠木林与南酸枣林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低,共有物种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树附生苔藓植物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美西 彭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45,共15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35科99属201种(包括亚种、变种);优势科有凤尾藓科、丛藓科、提灯藓科、蔓藓科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真藓属、...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藓类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35科99属201种(包括亚种、变种);优势科有凤尾藓科、丛藓科、提灯藓科、蔓藓科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真藓属、匐灯藓属等;生境复杂多样,以石壁为主;生态群落有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以土生群落为主;生活型有丛集型、倾斜型、交织型、悬垂型4种类型,以交织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多样性 世界自然遗产地 施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飞 彭涛 +2 位作者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植物 区系成分 生境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和贵州的省级分布新记录种——东亚大角苔Megaceros flagellaris
4
作者 彭涛 李飞 +5 位作者 刘行行 唐录艳 李婷婷 蒋娅 夏红霞 周徐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65-68,共4页
大角苔属是角苔植物中种类较少的类群,主要分布在古热带至亚温带。笔者基于新鲜标本和干标本的研究,发现东亚大角苔为安徽和贵州的分布新纪录种。此外,笔者还提供了该种的描述、分布、图版。
关键词 安徽 贵州 东亚大角苔 省级分布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泥炭藓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麻俊虎 彭涛 李大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以CNKI中国知网信息资源总库为检索源,以"苔藓""泥炭藓""进展"等关键词为检索条件,自1987年至今,共检索了76篇相关资料。经整理、归纳、总结,得出:我国泥炭藓属植物在生理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其变... 以CNKI中国知网信息资源总库为检索源,以"苔藓""泥炭藓""进展"等关键词为检索条件,自1987年至今,共检索了76篇相关资料。经整理、归纳、总结,得出:我国泥炭藓属植物在生理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其变化的非生物因子方面,而对发生变化的机理研究较少;目前泥炭藓属植物生态学功能的研究重点是涵水能力及与全球碳氮循环的关系;泥炭藓的化学内含物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泥炭藓的超微结构研究有待开发。此外,我国野生的泥炭藓属植物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属植物 研究进展 生理 生态功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的苔藓植物区系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徐平 唐录艳 +7 位作者 夏红霞 彭涛 邓欣妍 侯梦丹 祝迪 谢如炼 王斌 郭应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为了解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区系特点,对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中国特有种的迁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51科106属266种(含12变种),易危苔藓植物2种。苔藓植物区系可划分为17种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7.37%)... 为了解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区系特点,对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中国特有种的迁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51科106属266种(含12变种),易危苔藓植物2种。苔藓植物区系可划分为17种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7.37%)占优势,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14.83%)。属于热带(73种.R)区系类型的物种多于温带(65种,T)区系类型,R/T为112.31%,表现出暖温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11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谱的比较显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与八大山最接近,其次是雷公山,此结果表明,娘娘山的苔藓植物区系符合其所处地理位置。中国特有种为喜马拉雅起源,主要向东迁移,其次向北迁移。迁移路线与慈巴沟的最相似,可能与地理位置、气候及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苔藓 湿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徐平 唐录艳 +7 位作者 何卓冀 王顺莉 黄丹 李大华 邓欣妍 侯梦丹 杨书林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9-1970,共12页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气候因子、黏土含量和海拔等参数,利用中心经纬度坐标通过基于距离的Moran特征向量图(distance-based Moran’s eigenvector maps,dbMEM)构建空间变量,分析了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苔藓植物地理成分分异的贡献。结果表明,(1)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30科445属1962种(包含21个亚种和94个变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受威胁物种62个。(2)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在纬度上,温带成分自南向北显著增加,东亚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均显著减少;在经度上,温带成分在中部处于最低值,东亚成分自西向东显著增加,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3)变差分解显示由前向选择得到的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和黏土含量组成的环境因子(18.04%)的独自效应(unique effect)高于由前向选择得到的dbMEM1和dbMEM3组成的空间因子(3.30%),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的共同效应(common effect)为49.15%,表明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共同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的相似性,并且环境因子的贡献要高于空间因子。该研究基于现代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初步揭示了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相似性的因素,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分布区类型 气候因子 空间距离 黏土含量 变差分解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