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花江喀斯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宇鸾 赵佳 +1 位作者 李渊 薛启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1-10,F0003,共11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江喀斯特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1993—2021年贵州省花江峡谷喀斯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1)花江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1993—2002年)、初步多元化阶段(2003—2009年)和快速多元化阶段(2010—2021年)3个...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江喀斯特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1993—2021年贵州省花江峡谷喀斯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1)花江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1993—2002年)、初步多元化阶段(2003—2009年)和快速多元化阶段(2010—2021年)3个阶段,各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呈现出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2)1993—2021年间刊文量呈增加趋势,学界关注程度趋于增强;主要集中在农学、资源学、环境学和地理学4类学科;研究人员较集中,各团队合作频繁紧密。3)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自1993年来研究逐步深入,内容趋于多样,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的出现紧扣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国家政策;从研究脉络上分析,经济视角为主线,农业和农业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政策导向较明显,研究主题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呈现阶段特征,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研究贯穿始终。未来花江喀斯特研究应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需求,聚焦喀斯特气地水土生循环过程监测与模拟、生态系统演化机理与恢复、社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与调控、碳源碳汇综合观测与“双碳”技术研发、生态大数据决策支持与优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江峡谷 喀斯特 文献计量 CiteSpac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水库水体氮素分布特征研究:以平寨水库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孔杰 周忠发 +3 位作者 李永柳 刘贤梅 温朝程 谢江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124,共9页
水体中氮素赋存形态及浓度与水质状况密切相关,平寨水库作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唯一源头水库,探明其水体各氮素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水体氮素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对于保障水源地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于2020年7月(丰水期)、... 水体中氮素赋存形态及浓度与水质状况密切相关,平寨水库作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唯一源头水库,探明其水体各氮素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水体氮素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对于保障水源地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于2020年7月(丰水期)、2021年1月(枯水期)采集平寨水库水样,分析测定水体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有机氮等氮素指标与理化因子,运用GIS平台,分析各氮素形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平寨水库水体总氮浓度较高,丰水期总氮浓度平均值为2.83 mg/L,枯水期为3.14 mg/L,5条入库河流中,纳雍河各氮素形态浓度最高。(2)平寨水库水体氮素赋存形态以溶解有机氮和硝态氮为主,氨氮与亚硝态氮占比较小。硝态氮浓度丰水期小于枯水期,氨氮、亚硝态氮、溶解有机氮浓度均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3)环境因子影响氮的硝化、氨化和同化作用,水体氮素的分布和来源受不同时期环境条件变化与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分布特征 平寨水库 喀斯特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 SAR数据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全 周忠发 +2 位作者 王玲玉 但雨生 汤云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634,共9页
土壤水分是地球表层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基于多时相的Sentinel-1 SAR数据与Alpha近似模型构建土壤水分观测方程组,反演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土壤水分并对... 土壤水分是地球表层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基于多时相的Sentinel-1 SAR数据与Alpha近似模型构建土壤水分观测方程组,反演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土壤水分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误差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观测周期内区域土壤水分总体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高值与空间异质性程度明显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059 cm^3/cm^3,平均误差为0.026 cm^3/cm^3,该方法在区域地表土壤水分反演中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地表土壤因周边的复杂生境条件产生的混合像元问题是导致反演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利用短时间周期重复遥感观测方法获取复杂山区环境下的土壤水分提供参考,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合成孔径雷达 多时相 反演 喀斯特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宇 周忠发 +3 位作者 王玲玉 骆剑承 黄登红 张文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165,共11页
喀斯特山区受多云多雨复杂天气影响,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结构信息提取具有较大难度,基于Sentinel-1进行作物识别在精准农业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主要作物种植信息,对于制定农业政策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 喀斯特山区受多云多雨复杂天气影响,遥感技术应用于种植结构信息提取具有较大难度,基于Sentinel-1进行作物识别在精准农业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主要作物种植信息,对于制定农业政策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关岭县作为研究区,采用2020年Google Earth影像、4—8月时序Sentinel-1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数据,利用D_LinkNet模型进行地块提取,基于LightGBM模块进行种植结构分类,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研究区主要作物空间分异特征及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①关岭县作物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格局,空间分布不均衡;②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均比单一因子影响程度大,交通区位与排涝能力是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次要因子为高程与交通区位等因子;③作物种植结构提取结果与统计年鉴比例一致,混淆矩阵总体精度为0.87,Kappa系数为0.83。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喀斯特山区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形成机理及其差异,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耕地利用 种植结构 Sentinel-1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农户适应能力研究
5
作者 季天妮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昌丽 牛子浩 张家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896,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该区域农户生计适应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更影响其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示范区为例,通过引入农户适应感知及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该区域农户生计适应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更影响其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示范区为例,通过引入农户适应感知及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09户农户适应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及对比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下花江农户对治理变化的感知能力表现为纯农户>农兼户>非农户>兼农户;花江农户适应能力整体呈现较低水平,兼农户和农兼户比纯农户和非农户适应能力强;影响花江农户适应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物质和经济能力、人力和自然能力、石漠化治理考虑感知能力和生计多样化程度。通过改善农户的生计资本,增强其物质经济能力,提升受教育程度等措施,可提高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农户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农村 石漠化治理 农户 适应能力 花江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余利 蔡伊 +1 位作者 申卫丹 高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探索2000—2020年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CiteSpace对地被植物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文献被引频次等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被植物研究发文量呈现3个阶段,2000—2007年为快速增长期,2008—2... 为探索2000—2020年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CiteSpace对地被植物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文献被引频次等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地被植物研究发文量呈现3个阶段,2000—2007年为快速增长期,2008—2015为平缓增长期,2016—2020年为缓慢下降期;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文作者与发文机构合作交流的强度较低;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园林绿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植物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忠发 朱昌丽 +2 位作者 谭玮颐 陈全 冯倩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石漠化地区开发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区域空间管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利用限制性系数评价和... 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石漠化地区开发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区域空间管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利用限制性系数评价和社会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IDW空间插值法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种主要影响空间开发的生态因子和社会区域经济状况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盘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上呈现出翰林街道、红果街道、两河街道和亦资街道最高,并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降低; 2)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盘州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主要以Ⅳ级最不适宜为主,面积为2 531. 7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2. 42%,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部,Ⅰ级最适宜和Ⅱ级较适宜面积为973. 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4. 00%,主要分布在盘州市南部与西部; 3)盘州市空间开发协调性高的乡镇有6个,协调性一般有17个,协调性低有4个,协调性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盘州中部及北部,协调性低的乡镇是北部的乌蒙镇、中部的双凤镇、南部的大山镇和普田镇。石漠化地区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推进石漠化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水及枯水期岩溶区水库总有机碳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以平班水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娟 焦树林 +1 位作者 杨柳英 韦宗校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89,共8页
为研究岩溶区水库有机碳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岩溶区河道型水库的碳循环规律,分别于202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在平班水库进行水样采集及总有机碳质量浓度(ρTOC)和其他理化因子的测定,并对ρTOC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 为研究岩溶区水库有机碳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岩溶区河道型水库的碳循环规律,分别于202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在平班水库进行水样采集及总有机碳质量浓度(ρTOC)和其他理化因子的测定,并对ρTOC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班水库ρTOC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范围为1.899~8.057 mg·L^(-1),丰水期平均质量浓度为5.215 mg·L^(-1),枯水期为3.336 mg·L^(-1);丰水期库区ρTOC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靠近坝址的1号采样点ρTOC最高,上游入湖区浓度最低,枯水期全湖TOC分布稳定。平班水库表层温度(TW)、pH值、硝酸盐氮质量浓度ρ(NO^(-)_(3)-N)的空间差异较小,电导率(γ_(COND))、总溶解固体物质量浓度(ρ_(TDS))的标准差较大,各点位数据离散程度明显;相关分析表明,ρTOC与TW,pH值,ρ(NO^(-)_(3)-N)及ρ(NO^(-)_(2)-N)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平班水库ρTOC与其他湖泊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库区水体面积、库容有一定关系;平班水库有机碳是径流携带营养盐入湖和浮游植物生长进行光合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丰、枯水期 平班水库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水土流失对水库碳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翠 周忠发 +1 位作者 李永柳 张勇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流域水土流失对水库碳汇的影响,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科学评估喀斯特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纳雍河2014—2018年水文数据和其下游平寨水库流域2017—2018年水化学监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相关... [目的]研究喀斯特流域水土流失对水库碳汇的影响,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科学评估喀斯特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纳雍河2014—2018年水文数据和其下游平寨水库流域2017—2018年水化学监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水土流失对水库碳汇的影响。[结果]①2014—2018年,干流纳雍河流量1.15×10^(9)~1.66×10^(9) m^(3)/a,泥沙通量2.54×10^(5)~1.23×10^(6) t/a。泥沙通量和流量在年际间无相关性,在月时间尺度上呈极显著正相关,短时强降雨是流域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流域内春夏季水土流失剧烈,秋冬季减弱。②平寨水库Ca^(2+)和HCO^(-)_(3)为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SO^(2-)_(4)是第二大阴离子,参与水库30.30%~59.70%的碳酸盐岩风化,水库水化学类型秋冬季为HCO^(-)_(3)-Ca型,春夏季主要为HCO^(-)_(3)-SO^(2-)_(4)-Ca型。③平寨水库水库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时空异质性,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冬季为碳源,春夏季为碳汇。[结论]平寨水库流域水土流失与水库碳汇效应具有相同的周期性季节变化,水土流失影响水库水化学组成,减弱水库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土流失 水化学 水库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绥阳麻黄洞壶穴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0
作者 周忠发 丁圣君 +2 位作者 张结 熊勇 董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共9页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 对贵州绥阳双河洞洞穴系统中的麻黄洞内发育于白云岩地下河床上的103处壶穴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与统计分析,从统计学角度定量描述壶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因素。结果显示:麻黄洞壶穴以口大、肚小、底圆的“锅型”壶穴为主,壶穴在平面形态上主要以椭圆形壶穴为主,垂直剖面形态上以浅型和深型壶穴为主,其中A区和C区浅型壶穴占比最高,而B区则以深型壶穴最多;壶穴长、短轴在A区和B区相关性较高,而在C区相关性则较低,说明壶穴长、短轴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所受的因素并不一样;麻黄洞壶穴主要由季节性水流、节理和裂隙、可溶性基岩、洞道形态、具有侵蚀力的推移质、洞穴的微气候要素及洞穴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相互耦合而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洞穴的发育、演化提供相应的水文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洞穴壶穴 形态特征 溶蚀与侵蚀 麻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耀鹏 周忠发 +2 位作者 赵宇鸾 方敏 吴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1-318,共8页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探究不同用地类型石漠化响应情况,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及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期土地...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载体,探究不同用地类型石漠化响应情况,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及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期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数据,辅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转移矩阵模型,对黔西南州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及石漠化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黔西南州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草地转有林地和耕地,耕地转有林地和草地,灌木林地转草地和耕地,依次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79%,5.82%,4.91%,4.08%,4.75%,3.85%。2000—2010年草地、灌木林地、耕地和有林地石漠化等级明显改善,改善面积依次为2703.7 km^(2),1347.8 km^(2),2219.1 km^(2),2532.8 km^(2);2010—2020年草地、灌木林、耕地、有林地、裸地石漠化改善面积分别为557.14 km^(2),318.78 km^(2),819.35 km^(2),665.60 km^(2),244.48 km^(2)。过去20年间,黔西南州石漠化状况持续恢复改善,但局部区域仍存在不稳定的恶化风险,此部分地区应作为黔西南州后期石漠化土地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对黔西南州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变化,可对研究区生态恢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 土地利用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扬 周忠发 +3 位作者 黄登红 朱孟 吴跃 孙建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66-275,共10页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18年共5期耕地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进行深度探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西北多、东南少”,空间分布不均衡,省会周围、生态脆弱敏感区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耕地总量较少;耕地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类区域自然条件比较相似,低-低聚类区域大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或其他生态敏感脆弱区;时间尺度上耕地总量和密度均在2005年出现递减拐点,2000—2018年以地类转出为主,主要流向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程度随时间推移愈加强烈,到末期稍减;空间尺度上各期耕地增减都较为均衡,面积的减少量稳定,增加量则由高值骤降至低值,并在低值处趋于稳定;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口、GDP,次要因子为路网密度、平均坡度,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山区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喀斯特山区 时空演变 因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酸对喀斯特流域碳汇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丹 周忠发 +4 位作者 黄静 石亮星 龚晓欢 张恒 闫利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7-1969,共13页
为探究喀斯特流域水化学特征变化以及外源酸对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以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流域进行4次监测,共选取17个水样点,通过简单数理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质量平衡模型等方... 为探究喀斯特流域水化学特征变化以及外源酸对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以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对流域进行4次监测,共选取17个水样点,通过简单数理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质量平衡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pH值介于7.81—9.00之间,流域整体呈弱碱性,阳离子以Ca^(2+)为主,占总阳离子的72.44%,Mg^(2+)次之,占总阳离子的24.38%,阴离子以HCO_(3)^(-)为主,占总阴离子的89.97%,流域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流域岩石风化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Ca^(2+)、Mg^(2+)及HCO_(3)^(-)均来自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NO3-以农业活动与大气沉降为主要来源,而SO_(4)^(2-)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外源酸(硝酸、硫酸)溶蚀流域碳酸盐岩产生的(Ca^(2+)+Mg^(2+))占[Ca^(2+)+Mg^(2+)]_(总)的季节变化分别为38.46%、30.55%、28.68%、38.41%;产生的HCO_(3)^(-)占[HCO_(3)^(-)]总的季节变化分别为25.49%、18.97%、17.16%、24.18%.季节上,受人类活动与降雨稀释效应的影响,贡献比例均表现为春、冬两季高于夏、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流域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外源酸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与氮氧同位素的喀斯特山区水体硝酸盐来源示踪与估算——以平寨水库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艳碧 周忠发 +4 位作者 孔杰 王翠 邹艳 张富强 李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65-5376,共12页
平寨水库地处喀斯特山区,是贵州省重要的灌溉和饮用水库之一,其水环境质量深刻影响着居民生产生活.以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氮氧双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Bayesian mixing model,MixSIAR),定量识别研究区... 平寨水库地处喀斯特山区,是贵州省重要的灌溉和饮用水库之一,其水环境质量深刻影响着居民生产生活.以平寨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氮氧双同位素技术结合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Bayesian mixing model,MixSIAR),定量识别研究区水体硝酸盐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河流及库区水体溶解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形态存在,时间上表现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空间上呈现出各河流上游浓度差异较大,下游与库区浓度接近,坝前丰水期的硝酸盐浓度较高的特征;研究区水体硝酸盐的转化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枯水期和平水期其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与牲畜粪便和土壤有机氮,丰水期主要为化学肥料;各时期硝酸盐来源中,整体表现为库区的生活污水与牲畜粪便的贡献率高于河流,土壤有机氮与化学肥料的贡献率低于河流.从生活污水与牲畜粪便贡献率来看,其值在河流、库区枯水期分别为59.3%、70.8%,在河流、库区平水期分别为58.3%、72.6%,丰水期值较小.从土壤有机氮贡献率和化学肥料贡献率来看,丰水期贡献率均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河流、库区丰水期源自土壤有机氮的贡献率分别为35.1%、32.8%,源自化学肥料的贡献率分别为36.4%、30.7%.平寨水库水环境质量保护应重点加强各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的管控,纳雍河流域要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此外,环境保护还要提升各流域农业活动污染的防治,合理处置各流域散户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泄和堆放,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污染,为居民饮用水安全与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硝酸盐来源 水化学特征 氮氧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平寨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威远河水化学及δ13CDIC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圣君 周忠发 +4 位作者 薛冰清 汤云涛 朱粲粲 安丹 范宝祥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4,共7页
流域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是示踪水中主要离子来源和反映流域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岩溶地区流域水化学、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下的影响,2018年4月对贵州长顺县威远河13个水点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威远河流域中... 流域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是示踪水中主要离子来源和反映流域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岩溶地区流域水化学、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下的影响,2018年4月对贵州长顺县威远河13个水点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威远河流域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威远河形成过程中主要受碳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控制,硫酸和硝酸共同参与碳酸盐岩风化;研究区δ13CDIC的值变化范围为-11.42‰^-13.40‰,平均值为-11.98‰,短时间内δ13CDIC值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出威远河δ13CDIC来自土壤CO2的贡献率为49.7%~58.3%,来自碳酸盐岩溶解的贡献率为41.7%~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威远河 溶解无机碳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驱动下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荣萍 周忠发 +3 位作者 朱孟 朱昌丽 黄登红 封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4-2032,共9页
以贵州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水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易地扶贫搬迁驱动下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自然发展较缓慢的聚落... 以贵州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水城区为研究区,基于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易地扶贫搬迁驱动下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自然发展较缓慢的聚落变化较为剧烈,小规模聚落数量急剧增长,聚落规模两极分化;时间上表现出较显著的时序特征,聚落规模从8802.9 hm2增长至8913.827 hm2再减少至8001.887 hm2,斑块数量从26148个增长至30987个,聚落的演变速率是搬迁前的8.119倍;空间上则表现为沿河谷、丘陵地带呈小规模低密度与高密度并存的多带状分布和以镇区为中心的多核心分布特征。聚落的演变主要受经济活动、政策、地形坡度和城镇化综合作用的影响,2015—2020年乡村聚落出现强烈的变化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促使喀斯特山区乡村聚落复杂化。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聚落的优化应根据聚落的多元化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乡村聚落 易地扶贫搬迁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聚集区不同地貌类型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小飘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孟 黄登红 彭睿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6-347,共12页
为探究西南典型喀斯特聚集区不同地貌类型干旱时空特征,研究选取贵州省作为研究区,基于贵州19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SPI指数、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贵州近70 a降水与气温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地貌分区干旱... 为探究西南典型喀斯特聚集区不同地貌类型干旱时空特征,研究选取贵州省作为研究区,基于贵州19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SPI指数、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贵州近70 a降水与气温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地貌分区干旱的年、季时空尺度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近70 a的年均降水量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气温呈现上升的趋势。(2)不同地貌分区干旱情况差异较显著,其中非喀斯特和峰丛洼地地貌背景下干旱呈现微弱上升趋势,其他分区干旱均呈下降趋势。(3)各分区在夏、秋季干旱指数均呈减少态势,冬季干旱指数呈增加态势。除岩溶高原和岩溶断陷盆地外,春季其他地貌分区旱情均呈加剧趋势。旱情加剧程度最大出现在岩溶槽谷春秋季和岩溶断陷盆地夏冬季,旱情加剧程度最小出现在非喀斯特地区的夏秋季和岩溶高原地区冬春季。(4)岩溶槽谷和非喀斯特的SPI12均值无明显突变点,岩溶峡谷的SPI12值在1987发生突变,岩溶高原和峰丛洼地分别在2002年和2019年前后发生显著性跳跃,岩溶断陷盆地在置信范围内发生三次突变。综上,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型干旱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SPI指数 突变检验 地貌分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衷珲 周忠发 +5 位作者 张绍云 曹明达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汪炎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3-51,共9页
岩溶洞穴空气CO_2变化影响次生沉积物沉积和溶蚀,它关系到洞穴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及洞穴环境的舒适性,是岩溶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一个水文年监测数据为主,结合洞穴上、中、下垂直监测结果,分析了大风洞洞穴空气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 岩溶洞穴空气CO_2变化影响次生沉积物沉积和溶蚀,它关系到洞穴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及洞穴环境的舒适性,是岩溶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一个水文年监测数据为主,结合洞穴上、中、下垂直监测结果,分析了大风洞洞穴空气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越靠近洞口通风效应越强,洞穴空气CO_2浓度越低,越接近大气的CO_2浓度,当上升到一定阀值时,CO_2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状态;(2)在长时间尺度,大风洞洞穴CO_2浓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一个变化趋势,夏季波动幅度较大,而冬季较为平缓;(3)在垂直尺度上,春、夏、秋季洞穴CO_2浓度、相对湿度差异大,且洞底部CO_2浓度和相对湿度大多高于洞顶部。越往洞穴深入,3个环境参数的垂直差异均减小;(4)影响因素上,大风洞CO_2主要受洞道结构及通风效应、洞穴上覆土壤环境、岩溶作用、旅游活动的影响,其中以岩溶作用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地区 洞穴CO2 空间变化 季节变化 垂直变化 大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SAR的喀斯特山区耕地表层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淑 周忠发 +3 位作者 王玲玉 陈全 骆剑承 赵馨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估产和干旱监测具有重要作用,是喀斯特山区耕地精细化监测的重要参数。针对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土壤水分反演易受云雾干扰等复杂环境影响,在地块尺度上,基于多时相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估产和干旱监测具有重要作用,是喀斯特山区耕地精细化监测的重要参数。针对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土壤水分反演易受云雾干扰等复杂环境影响,在地块尺度上,基于多时相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无人机RGB影像,利用水云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反演烟草生长期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①研究引入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isible-ban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VDVI)代替传统的植被参数,结合VDVI的水云模型在喀斯特山区适用性良好,同极化方式的反演精度更高,决定系数为0.843,均方根误差为0.983%,为多云雨山区耕地土壤含水量反演提供了一种便捷方法;②烟草4个生长期内土壤含水量与降雨趋势保持一致,石漠化耕地土壤水分较低,与该试验区岩石裸露、地形复杂、难以灌溉关系密切;③土壤水分对烟草的生长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高土壤水分起促进作用,低土壤水分起抑制作用,T1—T3时刻影响效果最为明显。研究为多云雨山区耕地土壤水分精细化反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耕地地块 水云模型 SAR Sentinel-1 无人机遥感 烟草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综合视角下地方性研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20
作者 李雪柔 周忠发 +2 位作者 刘智慧 梁嘉兴 廖世光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4,共6页
地方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地方性是区域所具有的其他地域无法复制的特点。本文从时空综合视角,围绕“异时同地”“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异地”四个时空维度对土城镇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 地方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地方性是区域所具有的其他地域无法复制的特点。本文从时空综合视角,围绕“异时同地”“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异地”四个时空维度对土城镇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其地理演变的标志性过程、驱动力和效应。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以土城镇“多元文化”为核心的研学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地方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传承地方文化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时空综合 研学旅行 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