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荔波喀斯特洞穴水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承香 晏翰林 +2 位作者 张思强 雷莉莎 胡碧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2,共9页
为了解荔波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水平,文章对13个洞穴水中的8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饮水暴露途径下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大小为:Zn>Cr>Cu>As>... 为了解荔波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水平,文章对13个洞穴水中的8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饮水暴露途径下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水平。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大小为:Zn>Cr>Cu>As>Ni>Cd>Pb>Hg,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荔波洞穴水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或少部分接近)洞穴外地表水和地下水。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u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d和H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s和Cr、Hg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洞穴水重金属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总风险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r>As>Cd>Cu>Hg>Ni>Pb>Zn。Cr和As(85%的洞穴)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均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环保局、英国皇家协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说明如果长期饮用洞穴水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Cr和As对成人和儿童总健康风险的平均贡献率均为99.60%,故Cr和As应作为荔波洞穴水优先控制管理的污染物。儿童的健康总风险(5.46×10-6~3.97×10-5a-1)高于成人(4.80×10-6~3.51×10-5a-1),需加强对儿童饮用水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洞穴水 荔波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松桃腊山河洞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温清 杨卫诚 陶红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11,共8页
通过对贵州省松桃县腊山河洞洞穴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共获标本472号,隶属于3门9纲19目33科38种。按个体组成和环境差异,将腊山河洞洞穴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A的物种数最多(23)、丰富度最大(4.571 7),群落多样... 通过对贵州省松桃县腊山河洞洞穴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共获标本472号,隶属于3门9纲19目33科38种。按个体组成和环境差异,将腊山河洞洞穴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A的物种数最多(23)、丰富度最大(4.571 7),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群落A(2.637 9)>B(2.475 7)>C(1.442 3)>D(1.311 5)。群落D均匀度指数最高(0.946 1),虽然群落C物种数较少但形成了较大的类群,所以优势度最高(0.378 8)。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1.000),土壤中汞(Hg)与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r=0.997),土壤中砷(As)与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优势度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0.998。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3个光带内土壤重金属Hg、As的综合污染指数均达到重污染等级,而水体中重金属Hg、As的含量均达到国家Ⅲ类地下水质标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影响着洞穴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群落结构 腊山河洞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温清 杨卫诚 +2 位作者 陶红梅 周旭林 余源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18-3728,共11页
主要选取松桃锰矿区周边大洞、下洞为对象,研究洞穴环境因子与洞穴动物群落的关系,探索两洞穴环境中是否存在重金属Mn污染,对比分析两洞穴动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重金属、环境因子与两洞穴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通过采集,共获标... 主要选取松桃锰矿区周边大洞、下洞为对象,研究洞穴环境因子与洞穴动物群落的关系,探索两洞穴环境中是否存在重金属Mn污染,对比分析两洞穴动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重金属、环境因子与两洞穴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通过采集,共获标本1274号,其中大洞660号,隶属于5门10纲21目24科26种,下洞614号,隶属于4门7纲15目21科26种。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群落D(2.4745)>C(1.4036)>A(1.3549)>B(1.1935)>E(1.1384)>F(0.7265)。分析大洞、下洞洞穴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大洞土壤中As、Mn与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9,下洞水体中重金属As与物种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0.021),重金属Mn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0.044),温度是影响下洞洞穴群落数量、分布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两洞穴水质污染小,土壤中的重金属除Hg达到极严重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过中度污染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生物 群落多样性 对比分析 重金属 MN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黑颈长尾雉对夜栖地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毅 冉景丞 +1 位作者 杨卫诚 张旭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959,共9页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夜栖地选择进行研究,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2019年1—9月,通过直接观察法、守候寻找法、红外相机法、访问法和样方调查法,对...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其夜栖地选择进行研究,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2019年1—9月,通过直接观察法、守候寻找法、红外相机法、访问法和样方调查法,对贵州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夜栖地进行研究,共记录10个夜栖地。黑颈长尾雉夜栖地主要位于针阔混交林中,夜间一般在乔木或灌木上休息,一树栖息1只,也有一树栖息2—3只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黑颈长尾雉夜栖地参数的差异性,除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存在差异性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夜栖地坡位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坡位对于夜栖地选择呈显著关系(χ^2=6.40,P=0.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黑颈长尾雉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黑颈长尾雉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栖树因素、水源因素、栖枝因素和上方隐蔽因素。黑颈长尾雉警惕性高,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的保温方式和采用“栖境隐蔽-易逃逸型”的安全需求策略。开展夜栖地研究,对保护其栖息地、维护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夜栖地 主成分分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贞丰矿区洞穴水体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杜维锋 田亚军 +3 位作者 徐承香 张思强 刘小万 安路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69,共10页
为了解贞丰矿区洞穴水体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文章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5个代表性洞穴中水体的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洞穴水体重金属引起的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 为了解贞丰矿区洞穴水体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文章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5个代表性洞穴中水体的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洞穴水体重金属引起的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个水期洞穴水体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表现为Cr>Ni>As>Zn>Cu>Hg>Pb>Cd,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的标准限值。洞穴水体重金属浓度总体接近或低于地表水,多数水体重金属的浓度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且在不同洞穴中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r与Cd、Zn、As、Pb、Cu、Ni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Cu-As、Cu-Pb、Cu-Zn、Cu-Ni、Cu-Cd、Ni-Cd、Ni-As、Ni-Pb、Ni-Zn、As-Cd、As-Zn、As-Pb、Zn-Pb和Zn-Ni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比成人更易受重金属污染的威胁。非致癌物所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值远低于荷兰建设环保局推荐的可忽略水平(1.0×10^(-8)a^(-1)),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危害;化学致癌物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远超过非致癌物,Cr和部分洞穴中As所致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均高于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环境保护局和英国皇家协会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10^(-6)a^(-1)),从饮用水安全角度考虑,Cr和As应当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水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矿区 贞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小龙虾型态差异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 冉景丞 +2 位作者 杨卫诚 陶红梅 姜连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探清贵州草海不同生境条件下小龙虾身体型态间的差异与生境的关系,对贵州草海的8个样地生境进行监测调查,对286尾小龙虾外部结构进行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通过计算小龙虾雌雄个体体重与身长的关系、肥满度,结合环境因素进行... 为了探清贵州草海不同生境条件下小龙虾身体型态间的差异与生境的关系,对贵州草海的8个样地生境进行监测调查,对286尾小龙虾外部结构进行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通过计算小龙虾雌雄个体体重与身长的关系、肥满度,结合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小龙虾样本身体型态存在差异,喽啰山的体型最长,江家湾的体型最小;草海湖区小龙虾体重和身长的关系式为雌=0. 4529L^(0. 4271)(r^2=0. 9117 P<0. 05)、雄=0. 4955L^(0. 4063)(r^2=0. 9443 P <0. 05),雌虾生长速度大于雄虾;草海湖区小龙虾肥满度(K)平均为2. 92%、雌虾肥满度平均为2. 93%、雄虾肥满度平均为2. 91%,雌虾比雄虾肥满。4个样地水温和沉水植物覆盖度均与小龙虾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身长呈显著负相关;水深与小龙虾数量呈低度负相关,与身长呈中低度正相关。说明水温和沉水植物覆盖度是对小龙虾身体型态产生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沉水植物覆盖度 生境 贵州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振林 杨卫诚 +4 位作者 罗康 熊玲 杨涛 黄玉杰 张高发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 为了解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及水质现状,于2022年7月(丰水期)及2022年11月(平水期)对习水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基于水质理化参数及生物指数对保护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和平水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5种,隶属3门6纲13目37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占比最多(35种,占77.80%)。优势种为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扁蜉Heptagenia sp.、扁蚴蜉Ecdyonurus sp.、纯襀Paragnetina sp.、四节蜉Baetis sp.。从时间上看,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丰水期的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平水期;从空间上看,密度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蔺江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大白塘管理站。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大小排序为大白塘管理站>小坝管理站>长嵌沟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蔺江管理站。不同指数显示的习水保护区水质结果不同,水质理化参数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水质为Ⅱ类水,水质较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保护区水质为轻污染状态;生物指数(BI)显示保护区水质为清洁型。结合水质理化参数及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耐污值结果可知,生物指数的结果更符合保护区实际的水质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水质为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威宁草海主要野生鱼类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承香 杨瑞泉 +3 位作者 巴家文 柳希竹 杜维锋 张思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40-3048,共9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威宁草海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并进行鱼类食用安全性评价,为威宁草海的鱼类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黄颡鱼、鲫鱼、鲤鱼和花鳅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肌肉和内脏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运用... 【目的】了解贵州省威宁草海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并进行鱼类食用安全性评价,为威宁草海的鱼类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黄颡鱼、鲫鱼、鲤鱼和花鳅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肌肉和内脏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运用Pearson分析鱼体中重金属含量与生长参数和水体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4种鱼体中的重金属含量排序为Zn>Cu>Cr>Pb>As>Ni>Cd>Hg,对重金属的累积整体上表现为鲫鱼>鲤鱼>花鳅>黄颡鱼,与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比较,除Cu、Hg、Zn、Ni和As外,其余重金属均超标。鱼体各组织的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为内脏>肌肉。鲫鱼和鲤鱼的重金属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花鳅的重金属含量则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Zn和Cd与体重、Cu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Hg与硝酸盐氮(NO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r与总磷(TP)和NO3-N呈显著负相关;Cu与TP呈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除Hg外,其余重金属在鱼体中有污染状况;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花鳅的肌肉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鲫鱼和鲤鱼的内脏分别处于重度和中度污染水平。健康风险评价显示4种鱼的单一重金属危害系数(THQ)和复合重金属危害系数(TTHQ)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小于1,儿童的THQ和TTHQ均大于成人。【结论】威宁草海鱼体内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重金属污染主要元素是As,食用黄颡鱼、鲤鱼、鲫鱼和花鳅虽然不会造成潜在健康风险,但相关部门对鱼类重金属的污染应给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威宁草海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尧林2号洞动物群落多样性及部分环境因子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卫诚 温清 +2 位作者 周旭林 徐东山 王学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6-32,共7页
对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尧林2号洞进行洞穴动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1 191号,隶属于4门10纲18目29科32种。经比较各光带群落的相似性,发现相邻两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高,各群落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9 2(B-C)、0.069 6(... 对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尧林2号洞进行洞穴动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1 191号,隶属于4门10纲18目29科32种。经比较各光带群落的相似性,发现相邻两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高,各群落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9 2(B-C)、0.069 6(A-B)、0.018 4(A-C);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温度和动物群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指数为1,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0.997),均匀度与优势度呈负相关(-0.997);经欧氏距离进一步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汞含量欧氏距离指数最小(0.712),表明二者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尧林2号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富集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旭 冉景丞 +2 位作者 杨卫诚 陶红梅 姜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贵州草海小龙虾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与其生活环境间的关系,为小龙虾的安全健康养殖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草海不同样地的水样、底泥和小龙虾样品,并对草海小龙虾进行不同浓度重金属C... 【目的】探究贵州草海小龙虾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与其生活环境间的关系,为小龙虾的安全健康养殖和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草海不同样地的水样、底泥和小龙虾样品,并对草海小龙虾进行不同浓度重金属Cu^(2+)和Cd^(2+)室内富集试验,运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龙虾不同部位Cu、Cd、Pb、Zn、Hg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对小龙虾不同部位重金属富集情况与样地环境进行分析。【结果】5种重金属元素在小龙虾样品、底泥和水样中均有检出,检出率100%,5种重金属在小龙虾不同部位含量由大到小均呈现出内脏>虾壳>虾肉的规律;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龙虾样品中的Cd、Pb、Zn含量与底泥中的相应元素具有显著正相关,与水样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室内不同浓度重金属Cu^(2+)和Cd^(2+)富集试验显示,随着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增高,小龙虾内脏中的重金属含量升高,虾壳、虾肉、螯肢变化不明显。【结论】小龙虾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的高低与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草海 小龙虾 重金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万山黄石洞和四方洞陆生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1
作者 徐承香 柳希竹 +3 位作者 张思强 杜维锋 卓瑞 杨爱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4期39-45,共7页
为了解矿区洞穴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于2019年7月对贵州万山矿区黄石洞(天然洞穴)和四方洞(遗弃矿洞)开展了研究,比较了2个洞穴的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洞共... 为了解矿区洞穴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于2019年7月对贵州万山矿区黄石洞(天然洞穴)和四方洞(遗弃矿洞)开展了研究,比较了2个洞穴的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洞共获动物809号,计23种;四方洞共获动物412号,计36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四方洞有光带(3.1791)、四方洞有光带(6.8467)、四方洞有光带(0.8872)、四方洞黑暗带(0.4250);群落E-F(0.7089)之间的相似性最高,群落C-E(0.1772)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落 环境因子 天然洞 矿洞 万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种群发生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东山 杨卫诚 +3 位作者 翁涛 何琴琴 梁盛 张廷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Wei et Wang,1995)是目前已知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的食叶害虫,对桫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对桫椤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 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Wei et Wang,1995)是目前已知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的食叶害虫,对桫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对桫椤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桫椤叶蜂在赤水一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期长达5个月,翌年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于卷曲叶或是刚舒展的嫩叶表面,幼虫主要取食桫椤嫩叶,第一、二代幼虫种群数量较大;幼虫只蜕四次皮,虫龄为五龄。调查发现了桫椤叶蜂幼虫不只取食桫椤还可取食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叶片,还确定了长角髭寄蝇Vibrissina turrita为桫椤叶蜂的寄生天敌。闷头溪、金沙站、佛光岩和大水沟1四个采集点的幼虫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采集点,且种群动态较为稳定,可作为桫椤虫害防控的重要监测区域。本文进一步明确了桫椤叶蜂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后期的调查研究和虫害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桫椤叶蜂 生物学特性 发生动态 寄生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GB途径优化桫椤组织培养繁殖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姣 杨卫诚 +3 位作者 吴高殷 车冰洁 梁红飞 周壁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8-1498,共11页
为优化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快繁体系,提高其繁殖效率,以桫椤孢子为外植体,通过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孢子诱导配子体、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PGGB)诱导、PGGB分化、孢子体生根4个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 为优化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快繁体系,提高其繁殖效率,以桫椤孢子为外植体,通过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孢子诱导配子体、原叶体绿色球状体(prothallus green globular body,PGGB)诱导、PGGB分化、孢子体生根4个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不同基质对桫椤组培苗移栽的成活效果。结果表明,(1)孢子诱导配子体,1/8 MS+0.5 mg/L 6-BA+0.1 mg/L NAA+蔗糖20 g/L+琼脂10 g/L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64.62%,诱导天数23 d。(2)PGGB诱导,1/2 MS+0.3 mg/L 6-BA+0.4 mg/L NAA+蔗糖30 g/L+琼脂6 g/L诱导率达100%,PGGB鲜重1.13 g,增殖倍数11.04,直径2.01 cm。(3)PGGB分化,在1/2 MS+0.3 mg/L KT+0.4 mg/L IBA+蔗糖30 g/L+琼脂6 g/L的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92.12%,PGGB平均分化芽数41.67个。(4)孢子体生根,孢子体在1/2 MS+1.0 mg/L IBA+蔗糖30 g/L+琼脂6 g/L中的生根率100%。(5)炼苗,组培苗移栽在基质(红壤∶腐殖土∶泥炭土=2∶1∶1)中的成活率为96.3%。桫椤PGGB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且基质对桫椤组培苗的成活率差异显著。研究成功构建了1个高效的桫椤繁殖再生体系,为进一步探究桫椤体外培养发育机制、新品种、规模生产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原叶体绿色球状体 孢子 配子体 孢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荔波干细洞和拉梭洞陆生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莉莎 田大海 +3 位作者 徐承香 张思强 胡碧露 杜维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2,共10页
贵州省荔波县岩溶洞穴多,洞穴动物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洞穴生态系统中,洞穴动物是重要的生物类群,为探讨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研究对荔波的干细洞(未受人类干扰)和拉梭洞(已受人类干扰)的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 贵州省荔波县岩溶洞穴多,洞穴动物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洞穴生态系统中,洞穴动物是重要的生物类群,为探讨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研究对荔波的干细洞(未受人类干扰)和拉梭洞(已受人类干扰)的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两个洞穴的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应用主成分(PCA)法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细洞共获动物536号,计56种,拉梭洞共获动物363号,计23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干细洞有光带群落(2.7486)、干细洞有光带群落(6.7338)、干细洞黑暗带群落(0.8419)、拉梭洞黑暗带群落(0.3955);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沿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呈递减趋势。群落间相似性指数偏低,除了群落E-F(0.4285)、群落C-F(0.2727)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余群落之间均处于极不相似水平。PCA分析表明,影响干细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气温、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影响拉梭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空气湿度、CO2含量和滴水pH。研究可为洞穴动物的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主成分分析 喀斯特洞穴 荔波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小龙虾虾青素提取条件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旭 冉景丞 +2 位作者 杨卫诚 陶红梅 姜莲 《河北渔业》 2019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贵州草海自然水域捕获的新鲜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溶液、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草海小龙虾不同部位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乙酸... 以贵州草海自然水域捕获的新鲜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溶液、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草海小龙虾不同部位虾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液,料液比为1∶2(g∶mL),在60℃下提取2 h,重复提取两次,再此提取条件下虾壳中虾青素含量最高。在虾壳、虾肉和内脏三个部位中,虾壳中虾青素含量最高,虾肉和内脏中也含有少量虾青素,但是含量远低于虾壳中的含量,说明了小龙虾虾青素主要富集在虾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 虾青素含量 提取工艺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红点齿蟾蝌蚪皮肤的转录组学分析
16
作者 柴鑫 杨卫诚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喀斯特洞穴的代表物种——红点齿蟾蝌蚪(Oreolalax rhodostigmatus)白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对白化和黑色红点齿蟾蝌蚪皮肤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探寻基因表达差异,为红点齿蟾适应性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 为探究喀斯特洞穴的代表物种——红点齿蟾蝌蚪(Oreolalax rhodostigmatus)白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Illumina HiSeqTM4000对白化和黑色红点齿蟾蝌蚪皮肤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探寻基因表达差异,为红点齿蟾适应性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转录组拼接组装后获得98711个Unigene,总长度为96459902 bp,平均长度为977 bp;共预测3389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长度分布在0~200个氨基酸的ORF最多,占ORF总数的74.89%。Deseq2分析共筛选出26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基因136个,下调基因133个。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结合、催化活性等通路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被成功富集到175个信号通路上,主要包括代谢途径、脂肪酸合成、酪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筛选到酪氨酸代谢通路、黑色素合成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与黑色素合成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最后利用MISA查找到9623个SSR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二碱基重复(79.87%)。本实验结果可为红点齿蟾蝌蚪白化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功能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点齿蟾蝌蚪 皮肤白化 转录组测序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带妒尺蛾对寄主的趋性选择及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燚 杨卫诚 +3 位作者 何琴琴 翁涛 肖佳兴 杨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绿带妒尺蛾Phthonoloba viridifasciata幼虫对寄主植物的趋向反应和对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研发绿带妒尺蛾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用培养皿测定了在不同叶碟组合下,绿带妒尺蛾2龄幼虫对不同... 【目的】通过研究绿带妒尺蛾Phthonoloba viridifasciata幼虫对寄主植物的趋向反应和对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研发绿带妒尺蛾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用培养皿测定了在不同叶碟组合下,绿带妒尺蛾2龄幼虫对不同叶碟的趋性选择。使用正己烷制作寄主植物样品粗提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寄主植物嫩叶浸提物的化学成分。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绿带妒尺蛾幼虫对不同处理的趋性选择。【结果】①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分别与绿色叶碟配对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绿色叶碟的选择频次(P<0.01)。光照条件下的选择率(桫椤68.7%,小黑桫椤78.3%)略低于黑暗条件下的选择率(桫椤81.7%,小黑桫椤80.0%)。②黑暗条件下,绿带妒尺蛾幼虫对寄主植物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非寄主植中华复叶耳蕨Arachniodes chinensis和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的选择频次(P<0.01)。③黑暗条件下,4种蕨类植物叶碟共存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蕨类植物的选择频次(P<0.05),其中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最高,达46次,占总频次的38.3%。④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烃类,其次是醇类、醛类等,GC-MS共检测出30余种化合物,其中桫椤23种,小黑桫椤19种,2种植物相同组分有γ-谷甾醇、豆甾烷醇、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壬醛和其他烷烃等8种化合物。【结论】绿带妒尺蛾幼虫鉴别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能力较强,能被寄主桫椤和小黑桫椤所吸引。在桫椤中存在的叶醇和壬醛有望作为绿带妒尺蛾的引诱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小黑桫椤 绿带妒尺蛾 寄主选择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