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
作者 刘旭阳 陈军 +7 位作者 叶霖 付勇 万大学 向震中 陈星 吴涛 杜丽娟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4,共13页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作用及其与大面积低温金、锑成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平桥锂-萤石矿床矿石中两期萤石流体包裹体进行的显微测温,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萤石可分为两期:早期萤石(Fl-I)为细粒状,与地开石和锂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共生;晚期萤石(Fl-II)为粗粒结构,主要呈脉状、团块状充填于裂隙及溶蚀孔洞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227~450℃(平均:341℃),盐度介于1.06%~7.86%NaCl eqv.(平均4.13%NaCl eqv.);晚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145~330℃(平均:237℃),盐度介于1.06%~7.45%NaCl eqv.(平均2.76%NaCl eqv.)。对比右江盆地金-锑低温成矿研究成果可知,平桥锂-萤石矿床在成矿早期(锂成矿阶段)温度明显高于右江盆地范围内金-锑成矿温度(150~300℃),其原因可能在于平桥地区处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和师宗−弥勒断裂两大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较高的流体热力场。根据前人成矿年代学研究,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挤压-伸展阶段,故推测该矿床在成矿早阶段(挤压阶段),当较高温流体在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汇聚时,富F和Li的成矿流体在经过南丹组和龙吟组不整合面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Ca形成早期萤石(Fl-Ⅰ);同时高温流体与二叠系龙吟组黏土岩发生反应形成锂绿泥石,形成锂-萤石矿体。随着区域构造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形成张性构造体系,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下降,残余流体在这些张性构造空间中形成相对低温的独立萤石矿体。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平桥锂-萤石成矿作用的独特性,其锂成矿阶段较高的成矿温度揭示两断裂交汇部位的高热力场是锂成矿的主要场所,为认识区域热液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桥锂-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染色技术应用于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兰叶芳 黄思静 +2 位作者 袁桃 胡博 黄树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4,共8页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过程中宿主矿物的准确鉴别和包裹体形成期次的确定尤为关键,将包裹体测温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包裹体的生源和属性。本文以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特征研究确定二者形成顺序基础上,借助茜素红染色正确区分流体包裹体的宿主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剂的使用对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无影响,染色前后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量差值在1℃以内,而染色剂配制比例(尤其是盐酸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液清除方式是茜素红染色技术能否成功应用于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测温的关键。本研究准确获得了鞍形白云石和分布于鞍形白云石晶间和晶内的方解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别集中在110~190℃和70~130℃区间,二者具有40~60℃的温度差。研究认为,方解石的沉淀时间晚于鞍形白云石,鞍形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热事件有关,热事件后的温度降低导致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并伴随方解石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染色 豹斑灰岩 流体包裹体测温 热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清镇林歹铝土矿顶、底板特征及其对铝土矿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瑞东 高军波 +5 位作者 赵奎 余家腊 竺成林 高磊 陈吉艳 周汝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55-2165,共11页
清镇林歹铝土矿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层序具有典型的炭质页岩—铝土矿—铁质岩结构。本研究以铝土矿层顶、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林歹铝土矿顶板炭质页岩、底板喀斯特面及紫红色泥岩开展野外调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古生... 清镇林歹铝土矿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层序具有典型的炭质页岩—铝土矿—铁质岩结构。本研究以铝土矿层顶、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林歹铝土矿顶板炭质页岩、底板喀斯特面及紫红色泥岩开展野外调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古生物化石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在铝土矿顶部的炭质页岩中含大量的黄铁矿、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为芦木、裸蕨类,由化石组合确定铝土矿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在炭质页岩中发现含腕足、腹足化石的白云岩夹层,证明炭质页岩形成于滨岸近海环境,由此推测铝土矿也形成近海湖泊环境。对含大量黄铁矿炭质页岩进行蒸馏水浸泡试验,发现炭质页岩浸泡液体pH值为1.5~2,呈现出强酸性,结合清镇林歹、小山坝等地铝土矿层与炭质页岩叠覆特征,认为铝土矿形成后,上覆炭质页岩在大气淡水淋滤下会对下伏铝土矿层起脱硅除铁作用,使铝土矿品位进一步提高。在铝土矿底板发现强风化白云岩砂、溶蚀裂隙、钙结层、湖泊沉积纹层等,认为寒武系白云岩中紫红色泥岩夹层很可能是铝土矿成矿母岩,且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环境 生物化石 铝土矿顶底板 清镇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4
作者 周汝贤 吴涛 +1 位作者 孟中能 杨瑞东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2,共13页
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沉积作用不仅对稀土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其风化产物的沉积场所也是稀土矿赋存的重要位置。因此,对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系统分析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类... 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沉积作用不仅对稀土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其风化产物的沉积场所也是稀土矿赋存的重要位置。因此,对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系统分析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类型,本研究针对毛家坪及小箐沟两个稀土含矿岩系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环境分析。区内含矿岩系从下到上可依次划分为铁质岩段、铝质岩段及碎屑岩段。位于研究区北部的毛家坪剖面含矿层除了以铝土质泥岩为主外,富含炭质的泥岩层及粉砂岩层稀土元素也较为富集。位于研究区南部的小箐沟剖面未见炭质泥岩层沉积,稀土主要赋存于中部的铝土质泥岩层。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含矿岩系沉积构造特征以及Sr/Ba值和δCe值等沉积环境指标的分析,本文认为本区稀土含矿岩系主要沉积于湖泊相、泥炭沼泽相、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沉积环境中。其中,湖泊相、三角洲平原相、泥炭沼泽相沉积环境均能形成稀土含矿层,据湖泊相沉积环境分布的广泛性,认为其可能是研究区稀土矿层最重要的沉积环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宁 二叠系 稀土含矿岩系 沉积型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早志留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以超大型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为例
5
作者 张迎迎 罗泰义 +3 位作者 甘甜 周明忠 韩心巧 郑胡艺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43,共20页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加里东期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本研究对WSS带北段大宝山矿床赋矿地层顶部蚀变碱性玄武岩和中段西牛矿床硅化黄铁矿化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对研究区相关火成岩年龄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大宝山碱性玄武岩的锆石定年研究,厘定了大宝山地区早志留世火山活动的演化时序(早期英安岩(434.96±0.31)Ma,中期安山岩(433.99±0.75)Ma,晚期碱性玄武岩(430.8±1.3)Ma)。西牛矿床中矿化板岩的原岩为火山灰层,其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32.9±0.6)Ma,首次将该矿床限定为早志留世成矿。综合大降坪矿床的钾质斑脱岩年龄((432.5±1.3)Ma),本研究首次确证沿吴川–四会断裂带展布的大降坪、西牛、大宝山等喷流沉积矿床共同构成了早志留世(兰多维列统-温洛克统)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该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期碰撞后伸展阶段(ca.440~400 Ma),由吴川–四会深大断裂诱发的火山作用与古海洋热液活动的地质响应;未来勘探应关注该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和火山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吴川–四会–韶关早志留世黄铁矿带 华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 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东南部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超 陈正山 +4 位作者 王甘露 金廷福 李永康 罗腾 毛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4-625,共12页
为探讨贵州东南部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补给来源和补给年龄,采集了7组地热水样进行离子特征、87 Sr/86Sr、3H和14C,δD与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东南部地热水温度为23.5~50℃,溶解性总固体(TDS)为192.38~1103.2... 为探讨贵州东南部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补给来源和补给年龄,采集了7组地热水样进行离子特征、87 Sr/86Sr、3H和14C,δD与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东南部地热水温度为23.5~50℃,溶解性总固体(TDS)为192.38~1103.21 mg/L,87Sr/86Sr值为0.7179~0.7316,δD和δ18O分别为-69.8‰^-54.3‰与-10.49‰^-8.19‰。区内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Na型,并含有一定量的F、H2SiO3。87 Sr/86 Sr值表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是控制区内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富含CO2的大气降水与钠长石的溶解为Na+和HCO-3的主要来源,F主要来源于萤石的溶解,石英的溶解为H2SiO3的主要来源。H、O同位素组成指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H2、H3有明显的氧漂移,主要是水-岩作用程度较低与高程效应的影响。3H和14C测年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水为1952年前入渗补给的“古水”,校正的14C年龄为10975~33263 a,表明地热水经过长时间、远距离的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贵州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多参量辨识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佳信 周宗红 +2 位作者 李克钢 刘玉成 王海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11-322,共12页
为了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快速、高效和准确预测,需要考虑冲击地压危险性多种影响因素,但影响因素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导致参量信息重叠。提出一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3个... 为了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快速、高效和准确预测,需要考虑冲击地压危险性多种影响因素,但影响因素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导致参量信息重叠。提出一种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3个新指标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进行总体评价。在PCA的基础上,借鉴距离判别分析法(DDA),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评价的PCA-DDA模型,将PCA-DDA模型应用于重庆砚石台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的训练和测试样本数下PCA-DDA模型仍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误判率分别为5.71%,5.71%,5.71%,5.71%,5.71%和8.57%;同时验证了PCA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该模型可为矿山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评价提供借鉴,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主成分分析 距离判别分析 冲击地压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在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袁桃 伊海生 +1 位作者 兰叶芳 蒋艳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4-596,共13页
基于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埋藏、成岩等过程,是否仍然保存了原始古海水的地球化学信息这一长期争论和未解决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的ΣRE... 基于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埋藏、成岩等过程,是否仍然保存了原始古海水的地球化学信息这一长期争论和未解决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的ΣREE值、Y/Ho值、Er/Nd值、Mn/Sr值,以及δEu和REE与δCe的相关性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碳酸盐岩和钙质泥页岩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成岩蚀变较弱,较好地保存了该时期古海水的原始信息。这为进一步多角度多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古海水原始信息保存性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元素分析 古海水 保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研究神东矿区砂岩中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回贵 李化敏 +1 位作者 李长兴 陈善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8,共9页
神东矿区砂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的存在会对岩层的力学性能、超声波传播、破坏形式以及力的传递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特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布尔台煤矿、大柳塔煤矿和补连塔煤矿地层砂岩... 神东矿区砂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的存在会对岩层的力学性能、超声波传播、破坏形式以及力的传递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及元素特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布尔台煤矿、大柳塔煤矿和补连塔煤矿地层砂岩中的结构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EI-SEM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不同类型结构面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神东矿区砂岩中的结构面可以分为两大类(Ⅰ_和Ⅱ),其中Ⅰ_类又可以分为三个亚类(Ⅰ_1、Ⅰ_2、Ⅰ_3);Ⅰ_类主要含有煤,Ⅱ类主要含有白云母。Ⅰ_1和Ⅱ类结构面颗粒感不明显,颗粒边界不清晰,Ⅰ_2和Ⅰ_3类结构面颗粒感比较明显,颗粒边界比较清晰。Ⅰ_1、Ⅰ_2、Ⅰ_3和Ⅱ类型结构面的孔隙直径和裂隙长度(#m)分别为2.1、81.8、8.9、38.8、4.5、143.7和3.8、13.8。Ⅰ_1类结构面主要组成元素是C、O、Si、Al、K、Ti和Fe;Ⅰ_2类结构面主要为C;Ⅰ_3类结构面主要为C、O、Si、Al、K和Mg;Ⅱ类结构面的主要元素有C、O、Si、Al、K和Ti。神东矿区地层中结构面主要元素为C和O,两种类型的微观结构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神东矿区顶板动力灾害及台阶下沉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微观结构 孔隙 元素特征 神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瓦斯抽采穿层钻孔预测煤层小断层工程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金锋 丁志伟 +1 位作者 崔洪庆 李长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6-190,共5页
小构造附近是瓦斯灾害容易发生的危险地带,探明煤层小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基于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抽采工程特点,分析利用瓦斯抽采穿层钻孔进行地质构造探测的可行性,根据试验工作面、底抽巷、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空间关系,建... 小构造附近是瓦斯灾害容易发生的危险地带,探明煤层小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基于古汉山矿二1煤层瓦斯抽采工程特点,分析利用瓦斯抽采穿层钻孔进行地质构造探测的可行性,根据试验工作面、底抽巷、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空间关系,建立煤层小构造预测数学模型及预测方法。结合试验工作面瓦斯抽采穿层钻孔现场施工数据特点,分析钻孔误差及校正方法,绘制煤层底板三维曲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底板趋势面残差图及煤层厚度等值线图。根据煤层底板预测图件,对小构造分布做出了综合判断:在工作面走向通尺360~390 m、倾向上距离运输巷35 m处,可能存在落差1. 5 m、走向N45°W、延伸长度20 m左右的小断层。现场实际揭露地质情况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工作面推进与小构造距离小于20 m时,瓦斯突出危险程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抽采 穿层钻孔 煤层小断层 探测及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软岩破坏巷道锚注修复加固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育青 张继华 +2 位作者 汪华君 蒋邦友 王昌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53,共4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变得异常困难,破坏后巷道的修复问题日趋严重。针对阳城煤矿南翼软岩大巷严重变形破坏控制难题,通过现场调研和钻孔电视探测分析,揭示了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基于锚注支护原理,提出了&qu...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变得异常困难,破坏后巷道的修复问题日趋严重。针对阳城煤矿南翼软岩大巷严重变形破坏控制难题,通过现场调研和钻孔电视探测分析,揭示了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基于锚注支护原理,提出了"全断面高强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全断面注浆管和长注浆锚索注浆加固+底板超挖锚注回填控制底鼓"的修复加固方案,并设计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及工艺。现场应用观测结果表明:该修复方案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巷道长期稳定,具有在类似破坏巷道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软岩 巷道围岩 修复加固 锚注修复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织金岔河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及成矿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汝贤 杨瑞东 陈圣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54-2563,共10页
为深化黔中铝土矿的研究,在贵州中部铝土矿西南缘的织金岔河地区选取了仰天窝、堰塘和大栗树三条铝土矿含矿岩系剖面进行了系统描述及采样。经分析得出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具有下部铁质层,上部铝质层的铁-铝结构特征。具有沉积环境指示... 为深化黔中铝土矿的研究,在贵州中部铝土矿西南缘的织金岔河地区选取了仰天窝、堰塘和大栗树三条铝土矿含矿岩系剖面进行了系统描述及采样。经分析得出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具有下部铁质层,上部铝质层的铁-铝结构特征。具有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的Sr/Ba值、Th/U值、δCe值表明本区的沉积环境大体如下:东端的堰塘剖面在铝土矿沉积时地势较低,且距离海岸相对较近,受海水侵入的影响较为强烈;西端的大栗树及南端的仰天窝剖面在铝土矿沉积时相对远离海岸,受海水的影响较小,主要为淡水沉积。结合成矿特征,反映出弱还原环境、淡水沉积的大栗树剖面较有利于优质铝土矿的形成,还原环境、受海水影响的堰塘剖面成矿环境最差。综合分析,表明成矿物源来源于研究区北面,大栗树和仰天窝间的区域可作为下步勘查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岩系 铝土矿 成矿因素 织金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应力与位移分布规律及支护技术 被引量:25
13
作者 范育青 刘玉成 +2 位作者 赵明洲 温良霞 王昌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91,共8页
针对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基于X射线衍射试验、电镜扫描、岩石力学物理试验与现场监测,揭示了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失稳机理。根据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模拟演化了弱胶结软岩... 针对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基于X射线衍射试验、电镜扫描、岩石力学物理试验与现场监测,揭示了西部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失稳机理。根据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模拟演化了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围岩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和塑性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决定了巷道围岩的破坏深度,且随围岩深度近似呈"へ"形分布;巷道围岩不同方向深部变形s与巷道表面距离h呈负指数衰减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塑性区范围和地质雷达探测松动圈厚度基本一致,从而为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加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最后针对弱胶结软岩巷道塑性区范围,提出了"锚网喷主动支护+36U型钢支架+全断面锚注"的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改进的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及塑性区的扩展,保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巷道 围岩控制 失稳机理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炉内巷道充填工艺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华 王作棠 汪华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79,共6页
为保证气化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炉内有毒有害气体沿巷道围岩裂隙扩散至炉外,根据超高水材料基本性能,提出了一种巷道充填工艺。该工艺首先在巷道封闭之前,在充填巷道顶板的最大标高处位置铺设一根辅助充填管和一根排气管,并将其延伸至密... 为保证气化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炉内有毒有害气体沿巷道围岩裂隙扩散至炉外,根据超高水材料基本性能,提出了一种巷道充填工艺。该工艺首先在巷道封闭之前,在充填巷道顶板的最大标高处位置铺设一根辅助充填管和一根排气管,并将其延伸至密闭之外;而后在巷道充填段端部构筑密闭墙,并将充填混合管与辅助充填管相连接;最后在充填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混合浆液灌入充填巷道内,并当排气管内有连续浆液排出后,结束充填工作。利用所设计巷道充填工艺对山脚树矿气化项目中炉内部分巷道进行了充填,结果表明:巷道充填率在91%以上,超高水材料的强流动性能满足巷道充填要求;巷道坡度的存在有利于充填浆液的流动,也有利于充填率的提高;每条充填巷道中仅预留一条排气管,充填巷道中有可能有空气在巷道内聚集。此外,对充填过程中遇到充填胶管炸裂、注浆泵频繁启停和料浆出现沉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超高水材料 巷道充填 充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煤柱内巷道合理布置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育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4,共4页
为提升煤炭运输效率、形成高效运煤系统,新疆布拉克矿53采区集中运输巷需布置在孤岛煤柱内。为寻求巷道的合理位置,分析了孤岛煤柱上覆围岩结构与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数值软件FLAC^(3D)对不同掘巷方案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应力、应变、位移和... 为提升煤炭运输效率、形成高效运煤系统,新疆布拉克矿53采区集中运输巷需布置在孤岛煤柱内。为寻求巷道的合理位置,分析了孤岛煤柱上覆围岩结构与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数值软件FLAC^(3D)对不同掘巷方案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应力、应变、位移和孤岛煤柱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结合现场条件确定巷道留设在距5401采空区4m位置处。对集中巷围岩采用高预应力高强锚杆(索)进行组合加固,结合现场拉拔试验,研究确定了集中巷窄煤柱一侧锚杆的合理长度,保证了锚杆的锚固有效性。现场应用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初期较大,后期平缓,变形量在可控范围之内,运输巷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煤柱 巷道位置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长兴 关金锋 +1 位作者 李回贵 辛程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基于判别分析理论,通过逐步判别法筛选出瓦斯放散初速度、瓦斯压力、软分层厚度3个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作为突出判别因子,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建立了煤与...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基于判别分析理论,通过逐步判别法筛选出瓦斯放散初速度、瓦斯压力、软分层厚度3个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作为突出判别因子,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4个正态总体,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利用该判别模型对20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进行训练学习得出相应的判别函数,用回代估计的方法进行逐一验证,其误判率为0。将建立的判别模型应用于8个突出实例进行判别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与瓦斯突出 Bayes-逐步判别分析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差理论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勇 汪李辉 +2 位作者 陈柱 任传建 王志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04-206,210,共4页
在毕节山区无法判断控制点或设计图纸坐标系统的情况下,以及控制点及地形图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边长投影变形、设计图纸上现有建(构)筑物坐标来确定控制点坐标系统与图纸坐标系统。在毕节试验区中心城区布设各坐标系统控制点,求... 在毕节山区无法判断控制点或设计图纸坐标系统的情况下,以及控制点及地形图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边长投影变形、设计图纸上现有建(构)筑物坐标来确定控制点坐标系统与图纸坐标系统。在毕节试验区中心城区布设各坐标系统控制点,求取坐标转换七参数,利用七参数转换控制点坐标系统来适应设计图纸。利用格网因子来解决小区域边长投影变形的影响,为山区工程建设提供合格的测绘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传播定律 坐标系统 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煤田矿井顶板水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回贵 苏德国 +1 位作者 许国胜 王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黔北煤田近年来发生了22起工作面顶板涌水事故,对该地区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研究黔北煤田矿井顶板水害特征及防治措施,以黔北煤田某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域顶板水害的充水水源、水化学特征、突水通道、水害特征,并... 黔北煤田近年来发生了22起工作面顶板涌水事故,对该地区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研究黔北煤田矿井顶板水害特征及防治措施,以黔北煤田某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域顶板水害的充水水源、水化学特征、突水通道、水害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顶板水害防治措施。研究发现:长兴组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为SO_(4)^(2−)、HCO_(3)^(−)-Na^(+),玉龙山段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为HCO_(3)^(−)、SO_(4)^(2−)-Ca^(2+)和HCO_(3)^(−)、SO_(4)^(2−)-Na^(+)、Ca^(2+);区内各含水层的pH值以弱碱性为主,范围为7.63~8.18。开采9号煤层时,顶板水害的充水水源主要为长兴组灰岩含水层;顶板涌水特征主要表现为:涌水突发性强、水头值大、衰减速度快、涌水持续时间较短,涌水出现的位置绝大部分处于工作面下三分之一位置。针对黔北煤田顶板水害问题,提出了控制工作面开采速度,避免工作面长时间停采;加强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水害防治,以及提前施工顶板水疏放孔等防治水措施。研究结果为黔北煤田顶板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防治措施 水化学特征 黔北 疏放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因素对松河煤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关金锋 周侃 +3 位作者 司中应 成春莲 许国胜 王建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5,共7页
掌握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可为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因素所控制,为揭示地质因素对松河煤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采用地质统计法、构造控制理论,结合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构造演化和区域构造应力场... 掌握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可为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因素所控制,为揭示地质因素对松河煤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采用地质统计法、构造控制理论,结合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构造演化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分析了矿区构造、矿井构造、小型构造的特征,探讨了其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盘江矿区煤层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海陆交替相沉积环境、构造抬升和后期风化剥蚀作用,导致背斜煤层风化剥蚀、向斜煤层当中瓦斯得以保存,煤层瓦斯由向斜两翼向核部逐渐增大。“三角形弧系”构造应力场控制矿区构造变形及构造煤发育,在“三角形弧系”构造的顶角位置的构造变形强烈、煤体变形严重,煤层瓦斯含量相对较高,而在“三角形弧系”构造的边部构造变形弱、构造煤发育程度低,煤层瓦斯含量相对较低。松河煤矿位于“三角形弧系”构造边部的土城向N翼弱构造变形区,致使煤层整体上受构造破坏作用小,构造煤发育程度低,在煤层局部范围发育有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煤层埋深是松河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而压性或压扭性断裂附近是瓦斯灾害局部防治的重点,对松河煤矿以及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煤矿实施精准瓦斯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弧系”构造 构造应力场 土城向斜 矿井构造 瓦斯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表型与发芽特性研究
20
作者 廉立坤 张培 +2 位作者 吴晓芬 陈庆富 张以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探明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的表型与发芽特征变化,为多倍体苦荞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对武岗苦荞、WN065、二季早、黔威1号、晋苦2号和六荞1号6个二倍体苦荞种质诱导加倍获得6个同源四倍体苦荞种质,以二倍体... 【目的】探明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的表型与发芽特征变化,为多倍体苦荞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对武岗苦荞、WN065、二季早、黔威1号、晋苦2号和六荞1号6个二倍体苦荞种质诱导加倍获得6个同源四倍体苦荞种质,以二倍体苦荞为对照,对比分析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的表型(千粒重、长度、宽度)与发芽特征(吸水率及发芽率)变化。【结果】6个二倍体苦荞种子的平均千粒重、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8.97 g、4.83 mm和3.81 mm,其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的分别为25.57 g、6.46 mm和4.76 mm,极显著高于二倍体苦荞(P<0.01);吸水12 h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二倍体苦荞为51.00%,四倍体苦荞为62.39%,差异极显著;发芽5 d种子发芽率二倍体苦荞为97.11%,四倍体苦荞为86.06%,差异极显著。【结论】二倍体苦荞经加倍处理后,其同源四倍体苦荞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与吸水率均极显著提高,但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二倍体 四倍体 种子 表型 吸水率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