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白背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金剑雪 金道超 +5 位作者 李文红 程英 李凤良 周宇航 曾义玲 刘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65,共8页
[目的]通过与相对敏感基线比较,监测贵州省不同地理区域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了解贵州省各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现状和地区差异,为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田间采集的白背飞虱成虫或若虫于... [目的]通过与相对敏感基线比较,监测贵州省不同地理区域白背飞虱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了解贵州省各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现状和地区差异,为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与抗药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5年田间采集的白背飞虱成虫或若虫于室内饲养一代后,取3龄若虫进行生物测定。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8个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玉屏、黔西、平塘、播州、平坝、花溪、务川和兴仁)对7种杀虫剂(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毒力,并与报道的相对敏感基线比较,分析贵州省白背飞虱的抗药性现状。[结果]兴仁县、玉屏县、平坝县、务川县和播州区种群对噻嗪酮均有较高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7.6、128.7、123.6、93.5和53.9倍,抗性均已达到高抗水平;花溪、平塘和黔西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25.0、17.1和11.4倍,为中等水平抗性。花溪、平坝、务川和平塘种群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4.7、78.4、68.9和51.0倍,均属高抗水平;玉屏、播州、黔西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29.5、22.6和20.8倍,抗性为中等水平。兴仁、平塘、花溪、玉屏和播州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4、15.9、12.8、12.3和10.6倍,抗性均为中等水平;黔西、平坝和务川种群抗性倍数在10倍以下。对于吡虫啉,抗性倍数最高为务川种群(30.0倍);平塘和玉屏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13.0和11.9倍,为中等抗性水平;其余5地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异丙威的LC50值均变化不大,抗性倍数均小于3倍。对噻虫嗪而言,除务川、平塘种群的抗性倍数稍高(16.3、5.5倍),抗性为中、低等水平外,其余6种群的抗性倍数均低于3倍。平坝(7.9倍)和务川(6.6倍)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稍高,为低水平抗性,其余种群的抗性倍数均低于3倍,基本属敏感状态,其中播州、花溪、兴仁种群对烯啶虫胺的LC50值甚至低于相对敏感基线值。[结论]2015年贵州省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吡蚜酮2种杀虫剂均已产生中等以上抗药性,因此,防治白背飞虱应避免使用这2种药剂。多数地区白背飞虱对毒死蜱与吡虫啉为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少部分地区仍然敏感,因此这2种杀虫剂的使用应因地而异,在中等水平抗性地区,要避免使用或采取轮用和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性进一步发展。多数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异丙威、噻虫嗪、烯啶虫胺仍然敏感,可作为防治白背飞虱的推荐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抗药性 贵州省 相对敏感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林秀秀 金道超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简述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 Guenee)对杀虫剂抗性的发展、抗药性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抗药性机理与治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 Guenee) 抗药性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蔡仁莲 金道超 +2 位作者 郭建军 乙天慈 王佳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45,共6页
为探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采自田间的南方小花蝽饲养一代,就其雌成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卵3个螨态的选择性、捕食作用和干扰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从大到... 为探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采自田间的南方小花蝽饲养一代,就其雌成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若螨、卵3个螨态的选择性、捕食作用和干扰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雌成螨、若螨、卵.南方小花蝽对二斑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一定猎物密度范围内,南方小花蝽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随着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相应地降低,表明其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E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0.339 0P-0.362 4,经卡方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分摊竞争强度I与南方小花蝽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I=0.108 0logP-0.057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二斑叶螨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
4
作者 任鹏 狄雪塬 +3 位作者 李静静 于晓飞 吴慧子 杨茂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棉蚜是花椒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明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食蚜瘿蚊和花椒棉蚜的密度梯度,利用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 棉蚜是花椒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明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食蚜瘿蚊和花椒棉蚜的密度梯度,利用控制单一变量法探究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各龄期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模型;对花椒棉蚜1~2龄若虫的最大日捕食量最高,为27.548头;对花椒棉蚜各龄期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同蚜虫密度下,3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最大;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花椒棉蚜的捕食作用存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并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捕食率则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1~2龄花椒棉蚜若虫表现出捕食偏好性选择,选择系数为1.815。综上,食蚜瘿蚊对花椒棉蚜具有良好的捕食潜能,田间推广应用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花椒棉蚜 食蚜瘿蚊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诱导烟草抗性对斜纹夜蛾取食及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源婵 杨茂发 +3 位作者 商胜华 刘健锋 于晓飞 狄雪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6-243,共8页
为探究不同虫害诱导抗性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取食和解毒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雄性不育K326为供试材料,观察斜纹夜蛾幼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诱导烟草、... 为探究不同虫害诱导抗性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取食和解毒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雄性不育K326为供试材料,观察斜纹夜蛾幼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诱导烟草、斜纹夜蛾诱导烟草、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诱导烟草的取食选择,以机械处理(打孔、针刺)和未作任何处理的烟草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检测分析了取食各虫害处理烟草后斜纹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喜食阳性对照打孔和烟蚜诱导处理后的烟叶,而相对避免取食同种昆虫诱导后的烟叶,3龄幼虫亦喜食阳性对照打孔诱导烟叶。取食各虫害处理烟叶后斜纹夜蛾体内的AchE活性均被诱导升高,其中烟蚜处理的AchE活性最高,在48 h时较CK升高了65.17%。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烟蚜处理在48、48和4 h时分别诱导CarE、MFO、GST活性较CK升高14.38%、72.22%和47.47%,而三种处理对应的MFO和GST,CarE、MFO分别在12和48,48、4 h时升高后与CK没有显著差异(P>0.05),斜纹夜蛾处理的GST活性和烟蚜处理的CarE活性均在48 h时被明显抑制,仅为CK的55.67%和81.05%。说明斜纹夜蛾对不同抗性烟草存在取食差异,取食抗性烟草均可激活斜纹夜蛾AchE活性,不同抗性处理下其他酶活性随着时间呈现特异性变化。本研究可为斜纹夜蛾在烟田中的综合防治研究提供思路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诱导抗性 斜纹夜蛾 取食选择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室内饲养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秀秀 金道超 陈祥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07,129,共2页
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行为,记录每天的产卵数量,成虫每天的产卵数有1个高峰期。观察稻纵卷叶螟幼虫、蛹的行为,包括争斗、蜕皮、做茧等行为。不同水稻生育时期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分蘖期水稻饲养幼虫最合... 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行为,记录每天的产卵数量,成虫每天的产卵数有1个高峰期。观察稻纵卷叶螟幼虫、蛹的行为,包括争斗、蜕皮、做茧等行为。不同水稻生育时期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分蘖期水稻饲养幼虫最合适,以水稻幼苗、抽穗期水稻饲养均无法很好地完成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饲养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蚜瘿蚊对高粱蚜的控制潜能 被引量:3
7
作者 任鹏 李治模 +5 位作者 申修贤 王雄 于晓飞 刘健锋 黄纯杨 杨茂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7-1333,共7页
为了解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控制潜能,本文开展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若虫(1~2龄)的室内捕食功能反应和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食... 为了解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的控制潜能,本文开展了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若虫(1~2龄)的室内捕食功能反应和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高粱蚜1~2龄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于Holling II型,其控害效能a/Th为0.6570,最大理论日捕食量为32.79头;食蚜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受种内干扰的影响,干扰系数m为0.3007;室外笼罩释放食蚜瘿蚊(蛹)防治高粱蚜的最佳防效益害比为1:15,且释放食蚜瘿蚊(9日龄蛹)后的第6d为防效最佳时期,益害比1:5、1:10、1:15对高粱蚜的防控效果均达到70%以上。综上所述,食蚜瘿蚊对高粱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潜力,未来有希望将其进一步应用到田间的生物防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蚜瘿蚊 高粱蚜 捕食功能反应 笼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