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模型试验的齿坎型重力锚抗滑机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吴文涛
李秋
许健
韩洪举
宗昕
刘荣开
王成汤
-
机构
贵州大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27-2936,共10页
-
基金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22-12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7222)。
-
文摘
为了探究齿坎型重力式锚碇的承载特性与抗滑机制,依托贵州省牂牁江特大桥纳雍岸重力式锚碇工程,开展了相同试验条件下平底锚碇1/4埋深、齿坎锚碇1/4埋深、平底锚碇半埋深及齿坎锚碇半埋深四种工况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并对各工况锚碇位移-荷载曲线、锚碇-地基接触应力、地基应变及地基宏观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工况锚碇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3P(平底1/4埋深)、4P(齿坎1/4埋深)、7P(平底半埋深)和8P(齿坎半埋深);同种型式锚碇模型增大埋深可以显著提升锚碇的承载能力,同等埋深条件下齿坎型重力式锚碇承载性能要优于平底重力式锚碇;齿坎构造能够充分调动地基联合承载;基于地基的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将其变形破坏过程划分为无裂隙、裂隙初现、裂隙发展以及破坏四个阶段;对齿坎型重力式锚碇承力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齿坎构造力学特性较好,对限制锚碇变位和提高锚碇承载能力作用明显。
-
关键词
齿坎型重力锚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抗滑机制
-
Keywords
notched sill gravity anchorage
model test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ti-slide mechanism
-
分类号
U443.2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漆涛
陶铁军
田兴朝
谢财进
万安桐
张厚英
-
机构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贵州大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出处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3,12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2064008)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358)。
-
文摘
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中,由于掏槽孔的位置布置不合理,导致掌子面中间岩体时常出现“鼓肚”现象。为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鼓肚”现象,提出了一种“楔形掏槽+高能孔”的炮孔布设新方法。以云南省鲁巧高速共和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楔形掏槽+高能孔”的数值模型,研究了炮孔底部有效应力和岩体动态损伤,并与现场隧道掏槽爆破方案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现场爆破试验对所提新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验验证了“楔形掏槽+高能孔”炮孔布设方法可有效消除“鼓肚”现象,减少掏槽孔和数码电子雷管数量,确定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适用性;主掏槽孔底部测点1、2和3产生的应力值较小,当高能孔爆炸后,应力急剧上升至454.9 MPa,可对主掏槽孔爆破后遗留的中间保留岩体进行有效破除;采用改进后的爆破方法,掘进效率提升16.9%,炮孔平均利用率达到91.5%,炸药单耗降低19.7%。提出的大断面隧道“楔形掏槽+高能孔”布设方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为大断面隧道爆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爆破
楔形掏槽
高能孔
“鼓肚”现象
-
Keywords
large cross-section tunnel blasting
wedge-shaped cutting
high-energy holes
“bulging”phenomenon
-
分类号
TD2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