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产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祥羽 田风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专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在该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必要性方面,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专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在该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必要性方面,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等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专硕教育以创新、实用和复合为特点,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跨学科课程设计,引入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优化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确立实践导向课题,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分阶段在企业实习,强化实践教学;设立“产业项目报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食用菌栽培、管理和加工等工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企业成功引进并转化了多项食用菌先进技术,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布局。本文为推动食用菌等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基因编辑 农业物联网 专硕教育 食用菌栽培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UG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与菌丝生长多糖合成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苏世贤 吴媛 +12 位作者 刘翀 江苏燕 刘青媛 陈孟谈 龙茶 汪淘 徐彦军 田风华 韦金江 郎云龙 牟海林 徐乾城 李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0,共12页
黑木耳多糖是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分子,然而黑木耳高多糖的合成分子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处于多糖合成途径关键位置的UGP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从黑木耳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AhUGPs基因,并从另外21个食用菌基因组内挖掘出39个UGPs基因,... 黑木耳多糖是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分子,然而黑木耳高多糖的合成分子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处于多糖合成途径关键位置的UGP家族基因进行了鉴定,从黑木耳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AhUGPs基因,并从另外21个食用菌基因组内挖掘出39个UGP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UGP基因家族成员在真菌体内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成员数量少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木耳属的4个UGPs则表现出了更高的保守性。在对黑木耳AhUGPs的启动子区域分析中发现了较多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说明AhUGPs较易受到光和激素调节。在对AhUGPs的表征中,发现AhUGP1的表达水平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多糖含量都显著相关,相较于AhUGP2,AhUGP1在菌丝生长和多糖合成中的重要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UGP基因家族 多糖合成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种类对不同竹荪品种的营养比较分析
3
作者 查兴雪 徐彦军 +3 位作者 赵霞 宋鎏 王烜 桂阳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5,共5页
为探究马尾松-皂角混交林下仿野生栽培的3种不同竹荪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合FAO/WHO中的氨基酸评分对红托竹荪Phallus rubrovolvatus、长裙竹荪P.indusiatus和棘托竹荪P.echinovolvata进行氨基酸含量... 为探究马尾松-皂角混交林下仿野生栽培的3种不同竹荪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合FAO/WHO中的氨基酸评分对红托竹荪Phallus rubrovolvatus、长裙竹荪P.indusiatus和棘托竹荪P.echinovolvata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竹荪均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灰分、维生素B6、维生素B2等常规营养成分,符合食用菌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在3种竹荪中均检测到7种矿质元素,含5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和Fe含量(w,后同)最高,均超过65 mg·kg^(-1);氨基酸组分测定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红托竹荪和长裙竹荪中共检测到15种,棘托竹荪中14种,均未检测到蛋氨酸;根据FAO/WHO推荐模式比较,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长裙竹荪35.14%>红托竹荪26.04%>棘托竹荪24.18%,长裙竹荪的氨基酸含量最接近FAO/WHO模式氨基酸理想模式的要求;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表现为棘托竹荪>红托竹荪>长裙竹荪;棘托竹荪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54.86,高于长裙竹荪(39.76)和红托竹荪(14.90)。说明不同竹荪品种在营养特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也为品种选育和生产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氨基酸 品种 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方对黑木耳胞外酶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江苏燕 吴安波 +9 位作者 于飞 郎云龙 牟海林 蔡兴玉 王仁贤 陈孟谈 向准 田风华 徐彦军 李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16,共12页
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对其胞外酶活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探明不同配方对黑木耳胞外酶活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选取贵州常见木材水青冈、楮树、灯台树与亮叶桦树,搭配15种配方栽培黑木耳,于菌丝不同发育... 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栽培料对其胞外酶活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探明不同配方对黑木耳胞外酶活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选取贵州常见木材水青冈、楮树、灯台树与亮叶桦树,搭配15种配方栽培黑木耳,于菌丝不同发育时期测定其木质素降解酶系、纤维素降解酶系、半纤维素降解酶系活性、测定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P<0.05)及主成分分析,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配方进行综合评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会影响胞外酶活大小,且同一酶系在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酶之间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多个农艺性状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不同配方间黑木耳农艺性状及产量呈现显著差异,其中耳长(66.99~101.72 mm)、耳宽(36.28~98.95 mm)、耳厚(1.34~1.96 mm)、弹性(0.75~3.00 Pa)、泡发率(5.10~14.90%)、单棒鲜耳产量(47.00~189.00 g)、单棒干耳产量(5.00~24.00 g)、生物学效率(31.33~126.00%)。最终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筛选配方2、4、8、9、10、11、12、13、14优于对照配方,考虑到培养成本及黑木耳的产量产值情况,最终筛选出配方9作为更具性价比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配方 酶活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海鲜菇栽培原料来源分析及优质营养物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欣悦 贺卓 须文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7期35-40,48,共7页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以贵州省剑河县、三都县、兴义市和毕节市的海鲜菇栽培企业和基地为重点,对贵州省海鲜菇栽培的培养料种类、来源进行调研,对海鲜菇工厂化栽培营养物中...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以贵州省剑河县、三都县、兴义市和毕节市的海鲜菇栽培企业和基地为重点,对贵州省海鲜菇栽培的培养料种类、来源进行调研,对海鲜菇工厂化栽培营养物中的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总碳含量、碳氮比、重金属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了栽培原料的优质主料和辅料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新疆出产的1号棉籽壳、贵州出产的木屑、山东出产的玉米芯、河南出产的2号玉米粉和山东出产的麸皮可作为贵州海鲜菇工厂化栽培原材料供应的首选来源。并对贵州省海鲜菇生产原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培养料的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鲜菇 贵州省 栽培原料 工厂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松乳菇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表现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彦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按配方制作母种、原种和液体种培养基,分别接种靓丽乳菇、多汁乳菇和红汁乳菇菌种,研究3种松乳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萌发、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母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与多汁乳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强,红汁乳... 按配方制作母种、原种和液体种培养基,分别接种靓丽乳菇、多汁乳菇和红汁乳菇菌种,研究3种松乳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萌发、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母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与多汁乳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长势弱,靓丽乳菇与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靓丽乳菇、多汁乳菇均与红汁乳菇菌丝干重差异显著。母种菌丝满管时,靓丽乳菇为白色间黄色,多汁乳菇满管为白色间红褐色,红汁乳菇满管为白色间红绿色。在原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和多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并与靓丽乳菇和多汁乳菇达显著差异,原种菌丝满袋时,靓丽乳菇为白间黄,红汁乳菇为白色间暗红色,多汁乳菇为白间褐黄;在液体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球数最多[54.7个·(30 mL)^-1],多汁乳菇菌球数最少,并与靓丽乳菇、红汁乳菇菌球数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 培养基 液体种 菌丝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菌材主要营养成分及内含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苏世贤 李婕 +7 位作者 吴安波 黄习妍 陈孟谈 刘翀 须文 田风华 徐彦军 李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2,共7页
为筛选适宜食用菌栽培的速生、优质菌材,以在黔北地区收集到的刺槐、肉桂、水青冈、山白树等13个科17个属共17种菌材木段为试材,测定各菌材样品中的碳素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其他内含物成分。经检测、分析得知:17种菌材纤维素含量为... 为筛选适宜食用菌栽培的速生、优质菌材,以在黔北地区收集到的刺槐、肉桂、水青冈、山白树等13个科17个属共17种菌材木段为试材,测定各菌材样品中的碳素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其他内含物成分。经检测、分析得知:17种菌材纤维素含量为35%~53%,半纤维素含量为15%~29%,木质素含量为18%~30%,钾、钙、磷、镁、铜、锰、锌含量分别为602~3270、1080~7590、14~304、153~905、0.83~3.31、1.71~106.00、2.00~15.00 mg/kg,pH值为4.24~6.72,果胶含量为5.78~12.40 g/kg,总黄酮含量为93.6~4262.8 mg/kg,单宁含量为0.01%~9.16%。木质纤维素及矿质元素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单宁、果胶、总黄酮和不适宜的pH值则抑制食用菌的生长。综合分析表明,枫香树、肉桂、山毛榉、枳椇树、苦郎树和水青冈比较适合作菌材,而马桑树、梨树和刺槐不适合用来栽培食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材 营养成分 纤维素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妹羊肚菌栽培外源营养袋代谢物变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魏珊 徐明 +1 位作者 杨球普 张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0,共13页
为探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栽培外源营养袋代谢物变化特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分别检测未放置于畦面的外源营养袋(初始营养袋,CK)、播种覆土后80 d未污染(NC)和污染外... 为探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栽培外源营养袋代谢物变化特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分别检测未放置于畦面的外源营养袋(初始营养袋,CK)、播种覆土后80 d未污染(NC)和污染外源营养袋(C)的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外源营养袋代谢物变化特征,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s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合模型变量重要性投影及差异倍数,筛选NCvs.CK和Cvs.NC的差异代谢物;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进行富集分析及拓扑学分析,获得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通路。结果表明:外源营养袋中鉴定到的代谢物主要包括脂类、类脂分子和有机酸及其衍生物;NC vs.CK和C vs.NC的主要差异代谢物分别有202种和163种,主要为脂肪酰基、异戊烯醇脂、甘油磷脂和类固醇及类固醇衍生物;C中脂肪酰基和异戊烯醇脂相对含量显著上调,甘油磷脂和类固醇及类固醇衍生物相对含量显著下调;NC vs.CK和C vs.NC的差异代谢物分别富集到197条和148条通路,基于校正后P值获得NCvs.CK和Cvs.NC中显著富集(P<0.05)的代谢通路分别有29条和12条,差异代谢物参与较多的通路有代谢途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微生物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外源营养袋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靓丽乳菇一、二级种培养基碳源氮源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萍 徐彦军 +2 位作者 严飞 毕道金 许乃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115,128,共4页
配制一、二级种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靓丽乳菇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靓丽乳菇一、二级种菌丝体萌发、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级种碳源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丝马铃薯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1.93 mm·d^... 配制一、二级种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靓丽乳菇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靓丽乳菇一、二级种菌丝体萌发、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级种碳源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丝马铃薯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1.93 mm·d^-1),与绿豆芽培养基、胡萝卜差异显著,且生长势强于其它培养基,以马铃薯作碳源较好;一级种氮源培养基以蛋白胨较好,菌丝生长速度快(1.06 mm·d^-1)、生长势强;二级种碳源培养基以玉米芯较好,生长速度快(0.40 mm·d^-1)、生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35 d);二级种各氮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以麦麸和高粱面培养基生长势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靓丽乳菇 碳源 氮源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荪浸提液+低温对竹荪种用菌蛋保鲜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芹 徐彦军 魏岸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3,108,共4页
将竹荪留种用菌蛋采用竹荪浸提液喷雾,置于不同低温冷藏,研究菌蛋在冷藏期间生理指标和感官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2℃条件下贮藏的竹荪留种用菌蛋失重率(11.44%)远低于4℃(30.16%)和6℃(15.59%)处理组,且达显著性差异;... 将竹荪留种用菌蛋采用竹荪浸提液喷雾,置于不同低温冷藏,研究菌蛋在冷藏期间生理指标和感官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2℃条件下贮藏的竹荪留种用菌蛋失重率(11.44%)远低于4℃(30.16%)和6℃(15.59%)处理组,且达显著性差异;2℃处理组菌蛋多酚氧化酶活性[16.74 U·(min·g)^(-1)]低于4℃处理组[29.40 U·(min·g)^(-1)]和6℃处理组[22.32 U·(min·g)^(-1)];2℃处理组菌蛋白度值(53.53)高于4℃处理组(48.38)和6℃处理组(47.51),且2℃处理组菌蛋内聚性、弹性明显高于4℃和6℃处理组,红托竹荪菌蛋在2℃低温冷藏保鲜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浸提液 菌蛋 低温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宸印 徐彦军 田浩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不同配方碳氮营养培养野生茯苓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研究各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马铃薯、芋头比胡萝卜和番薯作碳源更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茯苓菌丝在酵母膏、蛋白胨作氮源的母种培养... 采用不同配方碳氮营养培养野生茯苓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研究各培养基对茯苓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马铃薯、芋头比胡萝卜和番薯作碳源更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茯苓菌丝在酵母膏、蛋白胨作氮源的母种培养基中生长势强于硫酸铵、尿素的培养基;茯苓菌丝对松木屑有嗜好性,以松木屑作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碳源并增加麦粒和玉米面用量,茯苓菌丝生长良好,菌核产量与未加麦粒且以油菜饼为氮源的配方达极显著差异;玉米面、麦麸作原种和栽培种氮源比豆饼、油菜饼更利于茯苓菌丝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碳氮营养 菌丝性状 菌核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姬菇1号三级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浩原 徐彦军 +2 位作者 陈松 游华芳 许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114,共5页
采用不同碳、氮源配方培养姬菇三级菌种,研究姬菇1号菌种长势、满袋时间、外观质量及出菇表现。结果表明,桦槁、毛栗为碳源的三级菌种质量较好。桦槁培养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20.33 d),并与核桃、大豆秸秆、玉米秆、麦秆、油菜秆等处理... 采用不同碳、氮源配方培养姬菇三级菌种,研究姬菇1号菌种长势、满袋时间、外观质量及出菇表现。结果表明,桦槁、毛栗为碳源的三级菌种质量较好。桦槁培养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20.33 d),并与核桃、大豆秸秆、玉米秆、麦秆、油菜秆等处理差异显著;毛栗、桦槁、杨树培养基的姬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较高,分别为39.01%、35.67%和35.48%,玉米秆和毛栗木屑作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较高。以豆粕、玉米芯为氮源的培养基姬菇三级菌种质量较好;各处理中,麸皮作氮源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1.03%。麸皮、豆粕为氮源培养基的姬菇生物转化率较高,分别为35.48%和24.67%,并与其他处理呈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姬菇 三级种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饱和D探究微营养对工厂化杏鲍菇产量及品质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娟 刘萍 +1 位作者 徐彦军 陈松 《特产研究》 2023年第4期90-97,共8页
研究微量元素肥和盐酸硫胺(VB_(1))对杏鲍菇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对微量元素肥铁、锌、硼的富集能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工厂化杏鲍菇施用微量元素肥和VB_(1)。结果表明,微量元素肥和VB_(1)在低浓度(200 mg/kg~373... 研究微量元素肥和盐酸硫胺(VB_(1))对杏鲍菇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子实体对微量元素肥铁、锌、硼的富集能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工厂化杏鲍菇施用微量元素肥和VB_(1)。结果表明,微量元素肥和VB_(1)在低浓度(200 mg/kg~373.7 mg/kg和10 mg/kg~14.3425mg/kg)时对杏鲍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具有协同增加作用,在(200mg/kg和10mg/kg~14.3425mg/kg)时对多糖含量具有协同增加作用,其中微量元素肥和VB_(1)添加量分别为373.7 mg/kg和14.3425 mg/kg时产量最高。子实体菌盖所含元素铁和锌含量大于菌柄,菌柄的硼元素含量大于菌盖。综合确定最佳处理方案,施用微量元素肥为315.8 mg/kg,VB_(1)为14.3425 mg/kg时,“杏6”产量最高,可达1.1697 kg/袋,蛋白质含量27.9071 g/100 g,多糖含量6.4099 g/100 g。本研究构建了微量元素肥和VB_(1)影响子实体发育的科学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外源添加物质的理论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微量元素肥 元素富集 效应分析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