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构造变形环境与属性:问题与争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进 王振义 +9 位作者 赵衡 张北航 曲军峰 杨亚琦 张义平 赵硕 刘建峰 曹鹏 杨旭 郑荣国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共32页
【研究目的】二叠纪—三叠纪是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关键阶段,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性质、机制和时代的变形,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俯冲-碰撞-陆内3个重要演化阶段的产物。近年来的工作在中亚造山带中段的阿拉善地区识别出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变形... 【研究目的】二叠纪—三叠纪是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关键阶段,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性质、机制和时代的变形,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俯冲-碰撞-陆内3个重要演化阶段的产物。近年来的工作在中亚造山带中段的阿拉善地区识别出大量的二叠纪—三叠纪变形,但是对这些变形的解释和认识存在很多争论,导致对古亚洲洋关闭时限产生不同认识。【研究方法】系统介绍目前已知阿拉善不同地区二叠纪—三叠纪变形,厘定了该时期阿拉善地区的构造序列和特点。【研究结果】中二叠世晚期(270~260 Ma),在阿拉善北部形成广泛分布的线性褶皱与逆冲构造。晚二叠世末—三叠纪初,形成卷入整个阿拉善地块与中亚造山带的大型韧性剪切变形;晚三叠世,形成了切割造山带的大型左行走滑变形。以上3期变形的切割关系在阿拉善东北部狼山、中部杭乌拉、西部霍布哈尔等地区最典型。系统分析碰撞阶段和陆内阶段的变形特点,认为晚二叠世变形代表了古亚洲洋关闭碰撞阶段的变形,晚二叠世末—三叠纪初的变形代表了造山带形成之后,Pangea超大陆形成的巨型剪切变形,是中亚造山带形成后经历的第一期陆内变形,而晚三叠世变形代表了受控于板块周缘陆陆碰撞的远程效应。【结论】古大洋消失后的碰撞阶段变形与陆内变形有一定的差异,从变形角度可以有效限定古亚洲洋不同阶段的演化。以阿拉善地区为代表的中亚造山带在洋陆转换阶段内连续经历不同性质、不同方向变形的叠加,也是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阿拉善 古亚洲洋 二叠纪—三叠纪 变形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压裂液自发渗吸作用机理:以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页岩为例
2
作者 白文胜 覃超 +3 位作者 杨泉 曾祥勇 李判 沈友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349-9355,共7页
为研究页岩储层对压裂液的自发渗吸机理,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压裂液为渗吸流体,采用自发渗吸测试系统,结合矿物组分和微观孔隙表征方法,重点研究海相和陆相页岩对压裂液的自发渗... 为研究页岩储层对压裂液的自发渗吸机理,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压裂液为渗吸流体,采用自发渗吸测试系统,结合矿物组分和微观孔隙表征方法,重点研究海相和陆相页岩对压裂液的自发渗吸特征及其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两组页岩自发渗吸曲线随渗吸时间增加均呈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减小趋势,其渗吸量减小主要源于可溶性矿物溶解导致的页岩重量减少;两组页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和石英含量与最大渗吸量具有负相关性,而黏土矿物、碳酸盐和孔体积与最大渗吸量具有正相关性;延长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虽高于龙马溪组页岩,但其最大渗吸量却相对较低,这可能源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更发育的孔隙结构;页岩亲水性矿物的吸附作用和微观孔隙的毛细作用是压裂液自发渗吸的主要驱动力,且微观孔隙的影响程度要强于亲水性矿物。针对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问题,可通过调整压裂液化学成分,并结合压裂液自发渗吸测试结果,提出更优的压裂液配比方案,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压裂液 自发渗吸 矿物组分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方式协同黑麦草对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卢雨霞 朱健 +4 位作者 曾维 毛文件 郑汝意 王维维 范菲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91-2002,共12页
为了探究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在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甲酸钠作为煤矸石杀菌剂,并将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到煤矸石中制成不同的植生基质,以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同时监测其基... 为了探究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在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甲酸钠作为煤矸石杀菌剂,并将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到煤矸石中制成不同的植生基质,以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同时监测其基质渗滤液的理化特性、黑麦草生长状况以及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植生基质均能显著提高煤矸石渗滤液的pH,并显著降低渗滤液中总Fe、Mn、Cu等重金属浓度。其中,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的综合效果最佳。2)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的添加均能显著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其中添加5%菌渣、10%磷石膏和20%酒厂污泥的煤矸石基质中黑麦草生物量最大。黑麦草植株内重金属均满足《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饲料原料的限值。3)基质改良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甲酸钠杀菌明显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其余改良方式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综上,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对煤矸石中污染物溶出具有最佳控制效果,同时可快速恢复煤矸石基质植被,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基质改良 黑麦草 渗滤液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积体粒径的图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今星 杨根兰 +2 位作者 梁风 史文兵 江兴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084-11093,共10页
崩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崩落块石所形成的崩积体往往可以反映崩塌运动过程、影响范围等。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技术以及孔隙(颗粒)与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的崩积体调查方法,将粒径分析方法引入崩积体调查,对崩积体粒度分布与... 崩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崩落块石所形成的崩积体往往可以反映崩塌运动过程、影响范围等。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技术以及孔隙(颗粒)与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的崩积体调查方法,将粒径分析方法引入崩积体调查,对崩积体粒度分布与堆积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航拍影像技术-PCAS”统计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便捷、安全、成本低、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将小茅坡崩积体划分为主积区、散落区、影响区,3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小茅坡崩积体粒径服从Y=A+(B/t)的逆分布规律;从纵向上看,崩积体内小块石占比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从横向上看,距崩源相同距离各区粒径组分的含量基本相同,中块石与大块石在横向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对崩塌堆积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为野外调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孔隙(颗粒)与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图像处理 粒径 识别 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