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1 位作者 雷帮星 王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8-1462,1509,共6页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O-·2清除法评价了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正丁醇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80.56%,乙酸乙酯提物对MCF-7和COLO20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47%和83.09%;在两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中,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其IC50值分别为0.20 mg/mL(DPPH)和0.19 mg/mL(O-·2)。该结果表明,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和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内生真菌 Akernaria sp.(PQH12) 细胞毒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溶解性及溶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英 马艳辉 +3 位作者 王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的主客体复合物,平衡常数为(9.55±0.37)×1011L2.mol-2。Q[7]能增加MTX的溶解度及溶出度,并且Q[7]对MTX的增溶效果受体系的酸碱性影响。最后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七元瓜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溶解度及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8-氮杂腺嘌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黄英 +2 位作者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2.55±1.52)×104 L/mol;通过热力学参数测定,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范德华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8-氮杂腺嘌呤 包结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泽彬 陈青 +4 位作者 易越 贺榆婷 张旭艳 文庭池 康冀川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5期50-52,共3页
用液体静置发酵的方式培养粉被虫草菌丝体,用75%酒精提取,利用萃取、柱层析、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对粉被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等手段对分离到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从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6个物质,将其中... 用液体静置发酵的方式培养粉被虫草菌丝体,用75%酒精提取,利用萃取、柱层析、结晶、重结晶等方法,对粉被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核磁等手段对分离到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从粉被虫草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6个物质,将其中2个鉴定为腺嘌呤、尿苷,均为首次从粉被虫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被虫草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 腺嘌呤 尿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近缘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次生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王丹 康冀川 +3 位作者 雷帮星 李启瑞 文庭池 孟泽彬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自贵州扎佐地区同一生境中采集近缘植物篦子三尖杉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8株。采用形态学和ITS-5.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所获内生真菌分别属于8目、9科、9属。经薄层层析(TLC)初筛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 自贵州扎佐地区同一生境中采集近缘植物篦子三尖杉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8株。采用形态学和ITS-5.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所获内生真菌分别属于8目、9科、9属。经薄层层析(TLC)初筛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到的菌株ZZ-HJ-13可产与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特征相似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鉴定 紫杉烷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八元瓜环与硫堇及多菌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席芸芸 唐青 +3 位作者 黄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09-1812,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八元瓜环与三环碱性染料硫堇及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光谱变化,并对其分析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八元...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八元瓜环与三环碱性染料硫堇及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光谱变化,并对其分析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八元瓜环与硫堇形成了摩尔比为1∶2主客体复合物,且八元瓜环能使硫堇的荧光发生猝灭;在八元瓜环/硫堇体系中加入多菌灵后,多菌灵能使体系的荧光增强,从而形成了荧光的"开-关"效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八元瓜环与硫堇及多菌灵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而引起的。此外,测试了超分子体系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并对酸度、共存物质对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浓度在0~3.5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0.45c+32.24,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9.39×10-8 mol·L^(-1)。选择了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体系进行干扰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时,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多菌灵的检测不造成干扰。该结果为超分子配合物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硫堇 多菌灵 荧光“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假单胞菌HD13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菌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唐远江 雷帮星 +2 位作者 康冀川 周思旋 陈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92-95,99,共5页
为探索简单快捷检测缺陷假单胞菌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真菌病原菌活性的方法,采用OD值法、菌饼法、差量法和活菌计数法对缺陷假单胞菌菌株HD13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菌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D13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与其OD值、... 为探索简单快捷检测缺陷假单胞菌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真菌病原菌活性的方法,采用OD值法、菌饼法、差量法和活菌计数法对缺陷假单胞菌菌株HD13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菌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D13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与其OD值、抑制率呈正相关,在30℃时其最佳发酵时间为4.5d;其发酵液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60nm,在此波长下,OD值(x)与活菌数(y1)、发酵物湿重(y2)、发酵物干重(y3)和病原真菌抑制率(y4)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585 6x+0.060 5(R2=0.991 9),y2=7.223 2x+1.080 2(R2=0.991 9),y3=0.951x+0.072 2(R2=0.915 8),y4=84.166x-3.960 1(R2=0.948 2)。运用OD值可以快速、准确和实时地监控菌株HD13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抗菌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假单胞菌 OD值 生物量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吲哚乙酸及甲基紫精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桂先 唐青 +5 位作者 黄英 张建新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34-3139,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氢核磁共振技术等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富电子客体吲哚乙酸(IAA)及缺电子客体甲基紫精(MV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作用模式及热力...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氢核磁共振技术等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富电子客体吲哚乙酸(IAA)及缺电子客体甲基紫精(MV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作用模式及热力学等性质。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Q[8]与IAA及Q[8]与MV2+在水溶液中均形成了包结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等温量热滴定法研究结果显示Q[8]/IAA及Q[8]/MV2+体系的ΔH<0,ΔG<0,表明上述超分子体系是发进行且是放热反应。当在Q[8]/IAA二元体系中加入MV2+时,MV2+能与Q[8]/IAA体系在水溶液中形成1∶1∶1型三元主客体配合物,IAA的吲哚环及亚甲基部位受到了瓜环的屏蔽作用进入了Q[8]的空腔,MV2+吡啶环部位也进入Q[8]的空腔,也即IAA及MV2+均相互协同进入Q[8]空腔而与Q[8]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原因可能是由于富电子客体IAA与缺电子客体MV2+之间的电荷相互转移诱导作用引起的。上述研究结果为瓜环在富电子客体及缺电子客体超分子自组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吲哚乙酸 甲基紫精 超分子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生真菌及发酵液粗提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峥嵘 康冀川 +2 位作者 雷帮星 孟泽彬 文庭池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52-55,65,共5页
为了筛选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用105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分别对A549肺癌细胞与Hep G2肝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2株内生真菌对A549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有11株内生... 为了筛选有抗肿瘤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及次生代谢产物,采用MTT法,用105株银杏内生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分别对A549肺癌细胞与Hep G2肝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2株内生真菌对A549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有11株内生真菌对Hep G2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经过梯度浓度筛选,其中菌株G-04-05对A549和Hep G2细胞都显现出了较高抑制作用,对其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生真菌 抗肿瘤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7种野生红菇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谯利军 文庭池 +2 位作者 康冀川 康超 吴兴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为了解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从保护区采集到7种野生红菇,基于其形态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的红菇属的同类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 为了解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从保护区采集到7种野生红菇,基于其形态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的红菇属的同类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菱红菇Russula vesca、以及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Russula faustiana、粉柄红菇Russula farini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红菇 形态分类 分子鉴定 IT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孔树脂对粉被虫草中N^6-(2-羟乙基)腺苷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远江 雷帮星 +1 位作者 康冀川 刘玉秋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6期53-57,78,共6页
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分离粉被虫草中的N6-(2-羟乙基)腺苷(HEA),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HEA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M-130树脂对HEA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较高;该树脂的最佳动态吸附... 为选择合适的大孔树脂分离粉被虫草中的N6-(2-羟乙基)腺苷(HEA),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树脂吸附和解吸附HEA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M-130树脂对HEA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较高;该树脂的最佳动态吸附条件是上样量为2倍树脂床体积(BV),吸附时间为6 h;最佳动态洗脱条件是依次用3 BV蒸馏水,1 BV 5%乙醇和3.5 BV 10%乙醇冲洗柱床。在该条件下,经HPLC分析测定,洗脱液中HEA的峰面积百分比达到8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N6-(2-羟乙基)腺苷 吸附 解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与七元瓜环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胡清华 黄英 +3 位作者 傅晓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511-516,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体系pH值约为2.5的条件下,七元瓜环对阿德福韦有较好的包结能力。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Q[7]与PMEA的相互作用,且体系平衡以焓变控制为主,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运用IR、DS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Q[7]与PMEA生成了固体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阿德福韦 紫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固体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及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文庭池 李光荣 +2 位作者 康冀川 康超 雷帮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为获得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最佳工艺,以蛹草拟青霉Peacilomyces militarisBCEC07菌株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孢子浓度)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母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 为获得蛹虫草液体种制备和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的最佳工艺,以蛹草拟青霉Peacilomyces militarisBCEC07菌株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孢子浓度)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母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生产虫草菌素各营养因子的最佳种类和配比。结果表明:在1.5×1010孢子数的接种量时制作的母种最适合用于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和虫草菌素;蔗糖、蛋白胨、MgSO4.7H2O、K2HPO4和NAA是最适合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工艺优化后得出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4.0mg/L NAA;产虫草菌素的最佳配方为:3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 KH2PO4、0.5g/L MgSO4.7H2O和3.0mg/L NAA。优化后生物量和虫草菌素总产量分别提高了43.00%(达31.60g/L)和31.60%(达645.12mg/L)。为进一步提高蛹虫草菌丝体及虫草菌素的单位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发酵 虫草菌素 生物量 液体种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泽彬 文庭池 +2 位作者 康冀川 康超 王永江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57-61,共5页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胞外 虫草素 虫草多糖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艳辉 黄英 +3 位作者 祝黔江 张建新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4-2547,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7.64±1.52)×104 L/mol;龄前热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上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采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甲氨蝶呤 紫外吸收光谱法 热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灰霉病拮抗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3 位作者 罗乙凯 耿坤 雷帮星 张斌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以植物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硅藻土10%,羧甲基纤维素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6%,甲基纤维素2%,糊精0.1%。结果显示,制备的... 以植物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硅藻土10%,羧甲基纤维素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6%,甲基纤维素2%,糊精0.1%。结果显示,制备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在25℃室温下芽孢含量为2.0×10^(10) cfu/g,pH 7.0,悬浮率78%,润湿时间35 s,细度通过率99%,制剂贮藏6个月存活率达7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X17可湿性粉剂和母粉500倍液对猕猴桃灰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0.59%和68.82%,菌株X17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其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猕猴桃灰霉病菌 可湿性粉剂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培养条件对蛹虫草产子实体和虫草菌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庭池 康冀川 +1 位作者 李光荣 雷帮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92-94,96,共4页
研究了营养液不同pH值和米粒大小两个培养条件对蛹虫草固体发酵产子实体和虫草菌素的影响。当营养液pH值为5.5~6.0时子实体的产量最大,营养液pH值为6.5时,虫草菌素总的产量最大,达48.44g/瓶。较大的米粒有利于蛹虫草子实体的... 研究了营养液不同pH值和米粒大小两个培养条件对蛹虫草固体发酵产子实体和虫草菌素的影响。当营养液pH值为5.5~6.0时子实体的产量最大,营养液pH值为6.5时,虫草菌素总的产量最大,达48.44g/瓶。较大的米粒有利于蛹虫草子实体的生长,较小的米粒有利于蛹虫草虫草菌素的积累。子实体的产量随着米粒的变小而减少;子实体中虫草菌素的含量随着米粒的变小而增加。当采用整米作为培养基基质时,蛹虫草子实体产量最大,达1.67g/瓶,当采用40目米+10目米(1:1,M/M)作为培养基基质时,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含量最大,达1.87%,虫草菌素总的产量也最大,达52.46mg/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固体发酵 子实体 培养基 虫草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固体发酵产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2 位作者 何珺 王鲁 雷帮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32-1735,1757,共5页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1)、尿嘧啶(2)、木犀草素(3)、芦丁(4...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从牡蒿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uvicola GMH31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1)、尿嘧啶(2)、木犀草素(3)、芦丁(4)、槲皮素(5)、香草酸(6)、原儿茶酸(7)、山奈酚(8)、染料木素(9)、柚皮素(10)。其中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P.uvicola中分离获得,化合物3-5、8-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8对A2780/Taxol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ALOTIOPSIS uvicola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牡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阿糖胞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英 宋桂先 +4 位作者 唐青 王娟 陶朱 薛赛凤 张建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4-1228,共5页
研究了七元瓜环(Q[7])与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质子化存在形式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超分子包合作用对药物电离平衡常数及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7]使得Ara-C的pK a降低了约0.3个单位,Q[7]与Ara-C的2种存在形式(Ara... 研究了七元瓜环(Q[7])与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质子化存在形式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超分子包合作用对药物电离平衡常数及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7]使得Ara-C的pK a降低了约0.3个单位,Q[7]与Ara-C的2种存在形式(Ara-C+及Ara-C)均可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Ara-C以其嘧啶环进入Q[7]空腔,而核糖环位于瓜环端口发生相互作用;Q[7]与Ara-C作用后对药物起到保护性载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七元瓜环 主客体配合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