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闫建伟
胡冬军
+2 位作者
刘启合
喻丽华
牛素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茶叶理条技术是扁形茶和针形茶加工过程中一道关键技术,对茶叶的外形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此,综述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理条机的传动结构、U型槽结构设计、加热方式、控制方式4个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
茶叶理条技术是扁形茶和针形茶加工过程中一道关键技术,对茶叶的外形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此,综述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理条机的传动结构、U型槽结构设计、加热方式、控制方式4个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茶叶理条机存在机构创新不足、热能利用率低、加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展望应加大理条机研发力度、选用新型加热材料及加强茶叶加工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发展趋势,为新型茶叶理条机的结构设计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理条技术
理条机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理条机加热结构优化及温度场仿真分析
2
作者
徐勇
闫建伟
+2 位作者
喻丽华
苟园旻
孙成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2,共7页
为解决茶叶理条机锅槽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建立锅槽与加热结构的温度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动网格方法模拟往复频率为0 r/min、150 r/min、180 r/min、210 r/min的锅槽瞬态升温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原结构下锅槽温度不均...
为解决茶叶理条机锅槽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建立锅槽与加热结构的温度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动网格方法模拟往复频率为0 r/min、150 r/min、180 r/min、210 r/min的锅槽瞬态升温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原结构下锅槽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089、0.116、0.121、0.123,锅槽温度分布不均匀,锅槽温度均匀性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根据仿真结果优化加热管的排布方向及中心距,优化后的锅槽温度不均匀性系数为0.043、0.05、0.054、0.059,温度均匀性更好;并模拟使用柔性加热膜包覆锅槽时的瞬态升温过程。结果表明,使用加热膜加热时,锅槽在20 s内即可达到最高温度,升温速度远高于电热管结构,且温度不均匀系数仅为0.002,锅槽温度分布均匀,可成为茶叶理条机加热方式下一步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理条机
锅槽
计算流体力学
动网格
温度场均匀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茶园机械化发展状况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闫建伟
魏松
+3 位作者
孔曼曼
尹杰
韩忠禄
张富贵
《贵州农机化》
2020年第2期4-9,共6页
贵州是中国最适宜种植茶区之一,贵州茶园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以茶园耕作管理机械、茶园修剪、茶叶采摘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了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在茶园基础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科技支撑能力、农机组...
贵州是中国最适宜种植茶区之一,贵州茶园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以茶园耕作管理机械、茶园修剪、茶叶采摘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了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在茶园基础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科技支撑能力、农机组织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加快贵州山地茶园机械化进程,为实现我省茶园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茶园管理
修剪机
机械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叶烘干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闫建伟
刘启合
+2 位作者
魏松
尹杰
牛素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10期12-17,共6页
从烘干机的分类和原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茶叶烘干机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茶叶烘干机在结构、控制、加热方式、热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茶叶烘干装备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茶叶烘干装备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烘干机
存在问题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8
5
作者
牛素贞
刘玉倩
+1 位作者
杨锦标
樊卫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6-841,共6页
利用29个EST-SSR标记对贵州有代表性的25份地方茶树群体种和3份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04个,平均等位基因3.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8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平均...
利用29个EST-SSR标记对贵州有代表性的25份地方茶树群体种和3份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04个,平均等位基因3.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8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8,黔南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上述5个参数均大于黔北地区。F-统计量分析表明两个地区种群内近交系数、种群间近交系数、种群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别为0.04,0.12,0.08,3.01。群体遗传结构显示,28份资源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39~0.89,可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由4,5,8,11份资源组成。表明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聚类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体结构和地域性差异等信息;黔南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黔北地区,两地区遗传分化较高,基因交流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地方品种
EST-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野生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6-1631,共6页
为有效保护贵州野生茶树、发掘和利用特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省37个典型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黄砂土、黄泥土、黄砂泥土、黄扁砂土、紫砂土等五种类型,其中黄泥土占45...
为有效保护贵州野生茶树、发掘和利用特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省37个典型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黄砂土、黄泥土、黄砂泥土、黄扁砂土、紫砂土等五种类型,其中黄泥土占45.95%、黄砂泥土占29.73%;立地土壤pH值在4.50 ~5.50的占40.54%;从土壤肥力指标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丰富,全磷、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亏缺.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各地区野生茶树立地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立地土壤养分
贵州
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
19
7
作者
杨凤
刘霞
+4 位作者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品质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肥对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3
8
作者
何文彪
黄小兵
+1 位作者
汪艳霞
尹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71-73,共3页
为提高山地茶园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对凤冈县仙人岭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0.24%和0.15%,较未施有机肥茶园(对照)有所增加;速...
为提高山地茶园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对凤冈县仙人岭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0.24%和0.15%,较未施有机肥茶园(对照)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0.07mg/kg和6.42mg/kg,较对照均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分别达297.49mg/kg和279.54mg/kg,较未施有机肥茶园达极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32%和3.52%,前者差异极显著后者差异不显著;土壤pH由4.86降至4.53,但仍在最适pH(4.5-5.5)范围;土壤重金属砷、铬、镉含量有所增加,而铅含量显著降低;茶叶产量提高50.80%;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提高,茶多酚含量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山地茶园
土壤
茶叶品质
凤冈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茶不同采摘期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明露
唐俊
+2 位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尹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31-134,共4页
茶叶的采摘期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为获得品质佳的春茶,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采摘期取茶树的一芽二叶,进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叶绿素等活性成分的分析,并在同一加工工艺下将其制成绿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分析。...
茶叶的采摘期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为获得品质佳的春茶,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采摘期取茶树的一芽二叶,进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叶绿素等活性成分的分析,并在同一加工工艺下将其制成绿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延后,春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持续上升,在4月27日采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达24.62%和110.33mg/g;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持续下降,在3月23日采摘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52%和4.81%;叶绿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波动较大。清明前茶样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最高,之后随采摘期的延后,品质综合得分逐渐下降。结论:不同采摘期茶树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进而影响茶叶品质,以清明前(4月5日之前)加工所制春茶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茶
采摘期
品质
感官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有机茶园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
1
10
作者
黄小兵
何文彪
+1 位作者
汪艳霞
尹杰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通过在贵州凤冈县仙人岭上和仙人岭下的有机茶园采集土样,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以及采集分析仙人岭空气、地表水等,对仙人岭的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非常适宜种植茶树;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
通过在贵州凤冈县仙人岭上和仙人岭下的有机茶园采集土样,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以及采集分析仙人岭空气、地表水等,对仙人岭的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非常适宜种植茶树;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不高,只处于中等水平;茶园土壤污染物含量、空气污染物含量及地表水的污染物含量均显示茶园的环境达到国家环境标准一级标准。因而,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适宜发展有机茶,但应采取措施增强地力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园
环境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雨课堂”的《茶叶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勤飞
代新龙
彭磊
《福建茶叶》
2022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借助智慧教育工具“雨课堂”进行《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显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稳定提升学生成绩,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为农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
借助智慧教育工具“雨课堂”进行《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显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稳定提升学生成绩,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为农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茶叶生物化学
混合式教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性状特征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
12
12
作者
尹杰
牛素贞
+2 位作者
宋勤飞
刘进平
陈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2-786,共5页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为19.88%~36.36%,均值为28.57%;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84%~4.90%,均值为2.71%;咖啡碱含量为1.28%~4.45%。22个材料中,4号、11号、13号、15号、16号及18号材料适宜制作绿茶,5号、6号、7号及22号材料适宜制作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野生茶树
春梢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
12
13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8-1353,共6页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生长着大量古茶树种质资源。这些古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生化成分及抗逆基因等特性,是重要的茶树遗传资源。为了解黔西南州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对黔西南州古茶树...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生长着大量古茶树种质资源。这些古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生化成分及抗逆基因等特性,是重要的茶树遗传资源。为了解黔西南州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对黔西南州古茶树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和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的pH值为4.00~6.09,QX-2,QX-3,QX-4,QX-8,QX-10,QX-11,QX-12均在最适合茶树生长范围;各取样点有机质平均值为82.70 g· kg-1、全氮4.05 g· kg -1、全磷2.33 g· kg-1、碱解氮含量192.73 mg· kg-1,在适宜范围内,速效磷20.95 mg· kg-1、速效钾158.39 mg· kg-1,属于缺乏范围,微量元素含量基本在茶树生长所需范围内。 QX-7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在很丰富范围内,其次是QX-6,而QX-8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古茶树
立地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绿茶提香参数对色泽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3
14
作者
汪艳霞
尹杰
+1 位作者
刘晓博
王寻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0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绿茶
提香
色泽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磷肥配施对福鼎大白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立杰
尹杰
宋勤飞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1期1-2,9,共3页
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对15年生福鼎大白茶茶园进行氮磷肥配比试验。结果显示:随氮肥施入量增加,福鼎大白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在氮肥施入量较少时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
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对15年生福鼎大白茶茶园进行氮磷肥配比试验。结果显示:随氮肥施入量增加,福鼎大白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在氮肥施入量较少时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后显著升高。磷肥施入量的变化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小于氮肥。综合分析得出在贵州黄壤地区,树势较弱的福鼎大白茶茶园,以N2P3处理,即每年施纯氮14.996kg/667m2,N∶P2O5=4∶3时,茶树生理代谢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配比
福鼎大白茶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野生茶树幼苗生理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74
16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1 位作者
樊卫国
陈正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333-7341,共9页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野生茶树(Sect Thea(L.)Dyer)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初步评价其抗旱性,并采用田间模拟持续干旱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野生茶树叶片的...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野生茶树(Sect Thea(L.)Dyer)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初步评价其抗旱性,并采用田间模拟持续干旱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野生茶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秃房茶随胁迫程度加强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茶树幼苗总生物量干重均逐渐下降,根冠比先升后降;根系总长除在秃房茶中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他3个种中均逐渐下降;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在大理茶和茶中逐渐下降,而在大厂茶和秃房茶中先升后降;根系平均直径在秃房茶中逐渐降低,大厂茶中先升后降,茶中逐渐升高;根系活力在大理茶中逐渐下降,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而比叶面积则在大厂茶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3)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与野生茶树抗旱性密切相关,4种野生茶树幼苗的抗旱顺序为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 Chang)>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sh)),田间持续干旱试验验证了基于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野生茶树
生理特性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被引量:
18
17
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3 位作者
陈正武
尹杰
周绍均
岑春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44-1853,共10页
为明确贵州花溪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为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黔陶、马铃、久安、高坡等花溪古茶树集中分布区37份立地土壤进行理化检测,分析其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为明确贵州花溪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为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黔陶、马铃、久安、高坡等花溪古茶树集中分布区37份立地土壤进行理化检测,分析其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p H值均值为4.77,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但59.45%的土壤全氮含量极低,91.89%和86.49%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低,处于缺磷状态;大部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铝含量均处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花溪古茶树土壤有效锰变异范围较大,仅有40.54%的土壤有效锰处于适宜范围。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IFI值在8.11~32.89,均值为19.23,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64.86%,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其中马铃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其次是久安和高坡,黔陶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最差。对花溪古茶树应重点增施氮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溪
古茶树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5
18
作者
张明露
彭玙舒
尹杰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3期12-14,共3页
研究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一芽二三叶福鼎大白茶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分别设置不同闷黄时间和闷黄温度条件处理,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
研究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一芽二三叶福鼎大白茶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分别设置不同闷黄时间和闷黄温度条件处理,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闷黄时间增加,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和水浸出物含量总体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则是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在不同闷黄温度处理下,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闷黄温度增加而减少,氨基酸、茶黄素和可溶性糖则增加。就感官评价,闷黄时间以4-5 h处理品质最佳,闷黄温度以45℃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闷黄
生化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闫建伟
胡冬军
刘启合
喻丽华
牛素贞
机构
贵州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
茶学院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21YFD1100307)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19]4279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6号)
贵州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体系茶叶机械功能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
文摘
茶叶理条技术是扁形茶和针形茶加工过程中一道关键技术,对茶叶的外形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此,综述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理条机的传动结构、U型槽结构设计、加热方式、控制方式4个方面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茶叶理条机存在机构创新不足、热能利用率低、加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展望应加大理条机研发力度、选用新型加热材料及加强茶叶加工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发展趋势,为新型茶叶理条机的结构设计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
理条技术
理条机
茶叶加工
Keywords
tea
stripping technology
stripping machine
tea processing
分类号
S2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理条机加热结构优化及温度场仿真分析
2
作者
徐勇
闫建伟
喻丽华
苟园旻
孙成宇
机构
贵州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21YFD1100307—3)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中引地[2023]010)
贵州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GZCYCYJSTX—05)。
文摘
为解决茶叶理条机锅槽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建立锅槽与加热结构的温度场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动网格方法模拟往复频率为0 r/min、150 r/min、180 r/min、210 r/min的锅槽瞬态升温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原结构下锅槽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089、0.116、0.121、0.123,锅槽温度分布不均匀,锅槽温度均匀性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根据仿真结果优化加热管的排布方向及中心距,优化后的锅槽温度不均匀性系数为0.043、0.05、0.054、0.059,温度均匀性更好;并模拟使用柔性加热膜包覆锅槽时的瞬态升温过程。结果表明,使用加热膜加热时,锅槽在20 s内即可达到最高温度,升温速度远高于电热管结构,且温度不均匀系数仅为0.002,锅槽温度分布均匀,可成为茶叶理条机加热方式下一步优化方向。
关键词
茶叶理条机
锅槽
计算流体力学
动网格
温度场均匀性
数值模拟
Keywords
tea carding machine
pot slot
CFD
dynamic mesh
temperature field uniform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S226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茶园机械化发展状况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闫建伟
魏松
孔曼曼
尹杰
韩忠禄
张富贵
机构
贵州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贵州
省山地农业智能装备
工程
研究
中心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省农业机械
技术
推广总站
出处
《贵州农机化》
2020年第2期4-9,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19]4279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6号)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15)
+2 种基金
贵州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机械功能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
贵州大学培育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8)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项目(2018-1-56)。
文摘
贵州是中国最适宜种植茶区之一,贵州茶园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以茶园耕作管理机械、茶园修剪、茶叶采摘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了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指出贵州茶园机械化生产在茶园基础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科技支撑能力、农机组织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加快贵州山地茶园机械化进程,为实现我省茶园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贵州
茶园管理
修剪机
机械化
对策
分类号
S233.75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叶烘干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闫建伟
刘启合
魏松
尹杰
牛素贞
机构
贵州大学
机械
工程
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
茶学院
出处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10期12-17,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21YFD1100307)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16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体系茶叶机械功能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15)。
文摘
从烘干机的分类和原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茶叶烘干机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茶叶烘干机在结构、控制、加热方式、热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茶叶烘干装备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茶叶烘干装备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烘干机
存在问题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Keywords
tea dryer
existing problems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分类号
TS272.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18
5
作者
牛素贞
刘玉倩
杨锦标
樊卫国
机构
贵州大学
林学院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定县
茶叶
产业发展管理办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6-841,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10]3028)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08]2085)
文摘
利用29个EST-SSR标记对贵州有代表性的25份地方茶树群体种和3份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04个,平均等位基因3.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8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8,黔南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上述5个参数均大于黔北地区。F-统计量分析表明两个地区种群内近交系数、种群间近交系数、种群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别为0.04,0.12,0.08,3.01。群体遗传结构显示,28份资源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39~0.89,可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由4,5,8,11份资源组成。表明贵州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聚类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体结构和地域性差异等信息;黔南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黔北地区,两地区遗传分化较高,基因交流频率较低。
关键词
茶树
地方品种
EST-SSR
遗传多样性
Keywords
tea plant
landrace
EST-SSR
genetic divers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野生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机构
贵州大学
林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
省果树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6-1631,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黔西南州古茶树资源研究与利用"[(2010)3028]
贵州省首批人才基地资助计划"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基地"[黔人领发(2008)3号]
文摘
为有效保护贵州野生茶树、发掘和利用特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省37个典型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茶树立地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黄砂土、黄泥土、黄砂泥土、黄扁砂土、紫砂土等五种类型,其中黄泥土占45.95%、黄砂泥土占29.73%;立地土壤pH值在4.50 ~5.50的占40.54%;从土壤肥力指标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丰富,全磷、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亏缺.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各地区野生茶树立地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立地土壤养分
贵州
缺乏
Keywords
Wild tea
Site soil
Nutrient
Guizhou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
19
7
作者
杨凤
刘霞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机构
贵州大学
林学院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
研究
所
贵州大学
农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222)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8)
+2 种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995)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4)19)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558)
文摘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品质
贵州
Keywords
Wild tea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Tea leaf traits
Biochenfical components
Quality
Guizhou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肥对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3
8
作者
何文彪
黄小兵
汪艳霞
尹杰
机构
贵州
省凤冈县农牧局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71-73,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山地茶园土壤培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黔科合NY(2013)3036]
文摘
为提高山地茶园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对凤冈县仙人岭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0.24%和0.15%,较未施有机肥茶园(对照)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0.07mg/kg和6.42mg/kg,较对照均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分别达297.49mg/kg和279.54mg/kg,较未施有机肥茶园达极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32%和3.52%,前者差异极显著后者差异不显著;土壤pH由4.86降至4.53,但仍在最适pH(4.5-5.5)范围;土壤重金属砷、铬、镉含量有所增加,而铅含量显著降低;茶叶产量提高50.80%;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提高,茶多酚含量稍有下降。
关键词
有机肥
山地茶园
土壤
茶叶品质
凤冈
贵州
Keywords
organic manure
mountainous tea garden
soil
tea leaf quality
Fenggang
Guizhou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茶不同采摘期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9
作者
张明露
唐俊
宋勤飞
牛素贞
尹杰
机构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31-134,共4页
基金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8]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4)2995]
文摘
茶叶的采摘期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为获得品质佳的春茶,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采摘期取茶树的一芽二叶,进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叶绿素等活性成分的分析,并在同一加工工艺下将其制成绿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延后,春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持续上升,在4月27日采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达24.62%和110.33mg/g;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持续下降,在3月23日采摘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52%和4.81%;叶绿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波动较大。清明前茶样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最高,之后随采摘期的延后,品质综合得分逐渐下降。结论:不同采摘期茶树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进而影响茶叶品质,以清明前(4月5日之前)加工所制春茶品质最佳。
关键词
春茶
采摘期
品质
感官审评
Keywords
spring tea
picking time
quality
sens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S37 [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
TS272.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有机茶园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
1
10
作者
黄小兵
何文彪
汪艳霞
尹杰
机构
贵州
凤冈县农牧局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4年第4期42-44,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NY【2013】3036号
文摘
通过在贵州凤冈县仙人岭上和仙人岭下的有机茶园采集土样,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以及采集分析仙人岭空气、地表水等,对仙人岭的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非常适宜种植茶树;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不高,只处于中等水平;茶园土壤污染物含量、空气污染物含量及地表水的污染物含量均显示茶园的环境达到国家环境标准一级标准。因而,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适宜发展有机茶,但应采取措施增强地力培肥。
关键词
有机茶园
环境
质量
Keywords
organic tea garden
environment
qua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雨课堂”的《茶叶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
1
11
作者
宋勤飞
代新龙
彭磊
机构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2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基金
贵州大学2018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贵州省林业厅林业科技平台项目(黔林科合[2019]09号)
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黔教合KY[2021]042)。
文摘
借助智慧教育工具“雨课堂”进行《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显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稳定提升学生成绩,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为农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雨课堂
茶叶生物化学
混合式教学
实践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性状特征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
12
12
作者
尹杰
牛素贞
宋勤飞
刘进平
陈曦
机构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
农学院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2-786,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103028)
文摘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为19.88%~36.36%,均值为28.57%;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84%~4.90%,均值为2.71%;咖啡碱含量为1.28%~4.45%。22个材料中,4号、11号、13号、15号、16号及18号材料适宜制作绿茶,5号、6号、7号及22号材料适宜制作红茶。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野生茶树
春梢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Keywords
Qianxinan
wild tea plant
spring shoots
leaf bud character
biochemical component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
12
13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机构
贵州大学
林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
省果树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8-1353,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10]3028)
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基地资助计划[黔人领发2008-3]
文摘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生长着大量古茶树种质资源。这些古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生化成分及抗逆基因等特性,是重要的茶树遗传资源。为了解黔西南州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对黔西南州古茶树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和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的pH值为4.00~6.09,QX-2,QX-3,QX-4,QX-8,QX-10,QX-11,QX-12均在最适合茶树生长范围;各取样点有机质平均值为82.70 g· kg-1、全氮4.05 g· kg -1、全磷2.33 g· kg-1、碱解氮含量192.73 mg· kg-1,在适宜范围内,速效磷20.95 mg· kg-1、速效钾158.39 mg· kg-1,属于缺乏范围,微量元素含量基本在茶树生长所需范围内。 QX-7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在很丰富范围内,其次是QX-6,而QX-8取样点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古茶树
立地土壤养分
Keywords
Southwest State of Guizhou Province
ancient tea trees
site soil nutri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绿茶提香参数对色泽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3
14
作者
汪艳霞
尹杰
刘晓博
王寻
机构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基金
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子项目
[Z114047-2]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黔科合LH[2014]7677
文摘
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0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0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秋绿茶
提香
色泽
色差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磷肥配施对福鼎大白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立杰
尹杰
宋勤飞
机构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1期1-2,9,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黔科合NY字[2010]3027号
文摘
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对15年生福鼎大白茶茶园进行氮磷肥配比试验。结果显示:随氮肥施入量增加,福鼎大白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在氮肥施入量较少时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后显著升高。磷肥施入量的变化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小于氮肥。综合分析得出在贵州黄壤地区,树势较弱的福鼎大白茶茶园,以N2P3处理,即每年施纯氮14.996kg/667m2,N∶P2O5=4∶3时,茶树生理代谢较强。
关键词
氮磷肥配比
福鼎大白茶
生理指标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野生茶树幼苗生理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74
16
作者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陈正武
机构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省果树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贵州
省
茶叶
研究
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333-73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222)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8号)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4)2995号)
文摘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野生茶树(Sect Thea(L.)Dyer)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初步评价其抗旱性,并采用田间模拟持续干旱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野生茶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秃房茶随胁迫程度加强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茶树幼苗总生物量干重均逐渐下降,根冠比先升后降;根系总长除在秃房茶中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他3个种中均逐渐下降;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在大理茶和茶中逐渐下降,而在大厂茶和秃房茶中先升后降;根系平均直径在秃房茶中逐渐降低,大厂茶中先升后降,茶中逐渐升高;根系活力在大理茶中逐渐下降,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而比叶面积则在大厂茶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3)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与野生茶树抗旱性密切相关,4种野生茶树幼苗的抗旱顺序为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 Chang)>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sh)),田间持续干旱试验验证了基于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野生茶树
生理特性
根系生长
Keywords
drought stress
wild tea plants
lea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oot growth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被引量:
18
17
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陈正武
尹杰
周绍均
岑春娇
机构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省
茶叶
研究
所
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44-185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222)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8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4)2995号]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4)19号]
文摘
为明确贵州花溪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为古茶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黔陶、马铃、久安、高坡等花溪古茶树集中分布区37份立地土壤进行理化检测,分析其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p H值均值为4.77,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但59.45%的土壤全氮含量极低,91.89%和86.49%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低,处于缺磷状态;大部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铝含量均处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花溪古茶树土壤有效锰变异范围较大,仅有40.54%的土壤有效锰处于适宜范围。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IFI值在8.11~32.89,均值为19.23,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64.86%,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属于良好。其中马铃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其次是久安和高坡,黔陶古茶树土壤养分状况最差。对花溪古茶树应重点增施氮磷肥。
关键词
花溪
古茶树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Huai
ancient teatrees
soil nutri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5
18
作者
张明露
彭玙舒
尹杰
机构
贵州大学
茶学院
贵州大学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3期12-14,共3页
基金
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14]4008号)
文摘
研究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一芽二三叶福鼎大白茶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分别设置不同闷黄时间和闷黄温度条件处理,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闷黄时间增加,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和水浸出物含量总体上升,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则是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在不同闷黄温度处理下,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闷黄温度增加而减少,氨基酸、茶黄素和可溶性糖则增加。就感官评价,闷黄时间以4-5 h处理品质最佳,闷黄温度以45℃品质最佳。
关键词
黄茶
闷黄
生化成分
品质
Keywords
yellow tea
piling process
biochemical components
quality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叶理条技术及机械研究进展
闫建伟
胡冬军
刘启合
喻丽华
牛素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叶理条机加热结构优化及温度场仿真分析
徐勇
闫建伟
喻丽华
苟园旻
孙成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茶园机械化发展状况研究
闫建伟
魏松
孔曼曼
尹杰
韩忠禄
张富贵
《贵州农机化》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茶叶烘干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闫建伟
刘启合
魏松
尹杰
牛素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贵州茶树地方品种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牛素贞
刘玉倩
杨锦标
樊卫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贵州野生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及抗旱性评价
杨凤
刘霞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有机肥对山地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何文彪
黄小兵
汪艳霞
尹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春茶不同采摘期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张明露
唐俊
宋勤飞
牛素贞
尹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有机茶园环境质量评价
黄小兵
何文彪
汪艳霞
尹杰
《耕作与栽培》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雨课堂”的《茶叶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宋勤飞
代新龙
彭磊
《福建茶叶》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性状特征及品质分析
尹杰
牛素贞
宋勤飞
刘进平
陈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黔西南州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分析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秋绿茶提香参数对色泽与品质的影响
汪艳霞
尹杰
刘晓博
王寻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氮磷肥配施对福鼎大白茶生理指标的影响
陈立杰
尹杰
宋勤飞
《耕作与栽培》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野生茶树幼苗生理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牛素贞
宋勤飞
樊卫国
陈正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宋勤飞
牛素贞
陈正武
尹杰
周绍均
岑春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不同闷黄时间和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
张明露
彭玙舒
尹杰
《耕作与栽培》
2018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