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放线菌P3-2的分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叶胜蓝 汪江峰 黄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对从贵州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P3-2进行了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属于链霉菌属;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 对从贵州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P3-2进行了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属于链霉菌属;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56 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序列与Streptomyces recifenis ST100的同源性最高,为99.4%。但与S.recifenis ST100相比较,P3-2菌株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中多项指标都存在着不同,初步确定菌株P3-2为链霉菌属中S.recifenis ST100的一个亚种,暂定名为Streptomyces sp.P3-2。P3-2菌株的10倍稀释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半夏立枯病菌的抑制率高达99%,对烟灰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9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P3-2 链霉菌 菌株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阿维菌素降解菌AW1-18的筛选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秀虹 李景壮 +2 位作者 叶胜蓝 徐刚 黄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3-228,共6页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菜豆土壤中分离出18株能利用阿维菌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有4株菌有较好的降解率,其中降解率最好的菌株命名为AW1-18。通过...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菜豆土壤中分离出18株能利用阿维菌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有4株菌有较好的降解率,其中降解率最好的菌株命名为AW1-1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AW1-18的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5%时,该菌株在含100 mg/L的阿维菌素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30℃,150 r/min,pH7的条件下培养6 d后,对阿维菌素的降解率达75%以上。用16S rRNA通用引物,经PCR扩增、测序得到AW1-18的16S 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316540),在NCBI中通过BLAST后发现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确定菌株AW1-18为Acinetobacter tando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生物降解 分离 鉴定 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高粱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景壮 胡秀虹 +1 位作者 叶胜蓝 黄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为考察从高粱根系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菌株GX1的抗菌机理及作为产抗生素候选菌株的可能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GX1进行分类,初步鉴定其为吡咯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GenBank登录号为JQ979... 为考察从高粱根系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菌株GX1的抗菌机理及作为产抗生素候选菌株的可能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GX1进行分类,初步鉴定其为吡咯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GenBank登录号为JQ979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内生细菌 抑菌活性 吡咯伯克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降解菌AW1-12的筛选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秀虹 黄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3-586,共4页
为筛选阿维菌素降解菌以提供农药污染物修复的依据,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阿维菌素降解菌,标记为AW1-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5%时,该菌... 为筛选阿维菌素降解菌以提供农药污染物修复的依据,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阿维菌素降解菌,标记为AW1-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5%时,该菌株在含100 mg/L的阿维菌素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30℃,150 r/min,pH=7的条件下摇床培养9 d后,对阿维菌素的降解率达80%,而第6天为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AW1-12为Ochrobactrumhaematophilum AW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微生物降解 分离 鉴定 苍白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内生溶藻细菌ZB1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菊 韦坤逢 +3 位作者 李灿灿 王丽 徐刚 黄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为蓝藻水华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麦中分离到1株内生细菌ZB1为研究对象,通过混菌法、平板溶藻法及液体溶藻法,考察了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活性。【结果】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 【目的】为蓝藻水华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小麦中分离到1株内生细菌ZB1为研究对象,通过混菌法、平板溶藻法及液体溶藻法,考察了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活性。【结果】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B1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菌株ZB1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且溶藻活性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菌株ZB1的发酵原菌液、无菌上清液和高温处理液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溶藻作用,但菌体重悬液无溶藻作用;藻液中加入10%的无菌上清液,受试藻的叶绿素a含量由3.85 mg/L降至0.29 mg/L,除藻率为92.5%;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结论】菌株ZB1在蓝藻水华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特性 有害藻华 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