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陈吉艳 杨瑞东 张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剖面稀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剖面上稀土含量与磷灰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矿物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 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织金含磷岩系剖面稀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剖面上稀土含量与磷灰石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稀土主要赋存于磷灰石矿物中;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生物碎屑、白云石和胶磷矿进行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胶磷矿中稀土含量最高,生物碎屑和白云石稀土含量较低,说明织金含稀土磷矿床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利用稀土元素化学物相分析研究同样表明只有少量的稀土元素被磷块岩中粘土矿物所吸附,大量的稀土元素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赋存状态 磷块岩 寒武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型矿床沉积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魏怀瑞 杨瑞东 +1 位作者 高军波 王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81,共9页
在中国南方地区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着一套黑色岩系型矿床,其矿物组成和沉积地球化学都表现出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该黑色岩系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对贵州寒武系底部3个不同黑色岩系型矿带Ni-Mo多金属成矿带、V成矿带、重晶石成... 在中国南方地区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着一套黑色岩系型矿床,其矿物组成和沉积地球化学都表现出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该黑色岩系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对贵州寒武系底部3个不同黑色岩系型矿带Ni-Mo多金属成矿带、V成矿带、重晶石成矿带的宏观和微观构造的研究,总结了其沉积构造特征,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类喷溢和喷流过程形成的沉积构造、气-水热液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胶体及生物化学沉积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和沉积构造序列,分析了不同成矿带之间的沉积构造异同,这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黑色岩系 寒武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绥阳双河洞白云岩溶洞群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玺 龙克树 +2 位作者 刘纯军 吕方 李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4-684,共11页
双河洞溶洞群是发育于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中的大型岩溶洞穴系统,是当前已探知的全球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为配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笔者等通过野外调查、地层剖面实测、节理和洞道统计、水化学分析,综合探讨了溶洞群的成因和演化... 双河洞溶洞群是发育于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中的大型岩溶洞穴系统,是当前已探知的全球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为配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笔者等通过野外调查、地层剖面实测、节理和洞道统计、水化学分析,综合探讨了溶洞群的成因和演化机制。研究表明,区域寒武系白云岩中同生沉积的硬石膏层对溶洞的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诱发和促进作用,溶洞洞道的发育方向和形态是地层构造和岩性综合影响的结果,区域岩溶水多处于不饱和状态,加剧岩溶作用过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溶洞群发育模型,认为溶洞群形成经历了膏盐溶孔——孤立孔洞——连通洞穴——大型溶洞——多层溶洞群一系列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阳 双河洞 白云岩溶洞 洞穴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涟江惠水段河流阶地特征与地貌演化研究
4
作者 安妮 蒋玺 +5 位作者 钱焕 陈文奇 宁凡 陈华 秦能旭 周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1-2002,共12页
贵州涟江惠水段级次清晰的四级阶地是流域地貌阶段性演化的直观记录。笔者等利用差分GPS测量法精确厘定了涟江阶地的级序和高程,结合剖面观测发现从上游到下游,涟江惠水段阶地标高和级差逐渐降低,地貌面整体呈“收拢”趋势;阶地沉积物... 贵州涟江惠水段级次清晰的四级阶地是流域地貌阶段性演化的直观记录。笔者等利用差分GPS测量法精确厘定了涟江阶地的级序和高程,结合剖面观测发现从上游到下游,涟江惠水段阶地标高和级差逐渐降低,地貌面整体呈“收拢”趋势;阶地沉积物呈现砾石层厚度变小,砾石含量降低、砾径减小,砂质沉积占比增大趋势;阶地类型从基座阶地为主向堆积阶地为主演变。光释光(OSL)测年显示,T1阶地埋藏年龄31.2±2.0 ka BP到14.7±1.3 ka BP,T2阶地122.4±8.5 ka BP到66.9±3.8 ka BP,阶地年龄与贵州高原其他流域十分相近,具有同步演化特征。结合阶地时代和发育特征,认为贵州高原河流阶地是构造运动的产物。涟江四级阶地记录了在更新世以来四次构造抬升背景下,流域经过多期自北向南“削高补低”的地貌改造,逐步由构造洼地演变为山间盆地的地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惠水盆地 OSL测年 差分GPS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遵义松林寒武系底部热液喷口及与喷口相关生物群特征 被引量:61
5
作者 杨瑞东 朱立军 +4 位作者 高慧 张位华 姜立君 王强 鲍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1-492,i0001,共13页
贵州遵义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含Mo、Ni、U等重金属的富集层,它们一直被认为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贵州遵义松林小竹一带的寒武系底部地层的系统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遵义松林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富含Mo... 贵州遵义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含Mo、Ni、U等重金属的富集层,它们一直被认为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贵州遵义松林小竹一带的寒武系底部地层的系统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遵义松林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富含Mo、Ni、U等重金属层属于热液(水)喷流沉积,主要依据有:①含大量的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及较多的锑硫镍矿、黄铜矿、闪锌矿、重晶石、石英、石膏等矿物;②具有大量的同生砾屑,砾屑成分为黑色碳质体和碎屑状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等矿石,它们堆积成层状结构,碎屑呈被撕裂状、棱角状、熔蚀港湾状等结构,球状、脸盆状、枕头状等构造,它们类似海底喷流沉积;③硅同位素、锶同位素、Re/Os值、Th/So值、Th/U值都表明有深部物质加入;④黑色岩系中夹碳酸盐岩透镜体,碳同位素具有强烈负异常特征,表明有热液作用;⑤超强富集元素Mo、As、Se、Re和Tl都属于典型的气相迁移元素,而钼是典型的高温气相迁移元素,暗示了可能存在火山射气作用;而强富集的Ni、U、Au、Ag、PGE元素组合是超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有热液活动。研究发现在热液(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富集Mo、Ni、U等重金属硫化物层之上,产出丰度大、分异度低、含大型海绵类、双壳类、菌藻类和少量大型蠕虫化石的生物群,它的特征与现代太平洋海底热喷口附近的生物群类似,因此认为遵义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生物群属于与海底热喷口相关生物群,这一新发现对研究寒武纪生态和生物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喷口 生物群 黑色页岩 寒武系底部 贵州 生物群特征 遵义 松林 海底喷流沉积 热水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天柱上公塘—大河边寒武纪重晶石矿床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被引量:75
6
作者 杨瑞东 魏怀瑞 +2 位作者 鲍淼 王伟 王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0,725-726,共8页
贵州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属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床,其储量达到2亿吨以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海底热水(液)喷流沉积形成的脉状构造、冲刷构造、饼状体构造、柱状体构造、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水平纹层构造、碳... 贵州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属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床,其储量达到2亿吨以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海底热水(液)喷流沉积形成的脉状构造、冲刷构造、饼状体构造、柱状体构造、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水平纹层构造、碳质膜壳构造等沉积构造和沉积构造序列,同时具有热水(液)喷流成因的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钡冰长石等典型矿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沉积序列,为这一超大型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地球化学 热水(液)喷流 重晶石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开模注射成型微孔发泡PP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纯 罗筑 +2 位作者 于杰 何力 龚维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70,共4页
介绍了聚丙烯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方法——二次开模成型的原理及工艺。由该方法获得的聚丙烯微孔泡沫塑料有较均匀的泡孔分布,泡孔直径都在20-30/μm,密度大约下降了15%,与未发泡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相比,虽拉伸强度下降了24.8%,但缺口... 介绍了聚丙烯微孔塑料注射成型方法——二次开模成型的原理及工艺。由该方法获得的聚丙烯微孔泡沫塑料有较均匀的泡孔分布,泡孔直径都在20-30/μm,密度大约下降了15%,与未发泡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相比,虽拉伸强度下降了24.8%,但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约125%,弯曲强度提高了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二次开模 微孔发泡注射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瑞东 王伟 +2 位作者 鲍淼 王强 魏怀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05-208,共4页
贵州西部毕节地区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中发现稀土总量RE2O3为0.023%~0.22%、矿体分布广、层位稳定、矿层厚度3~4m、远景储量很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为玄武岩风化淋漓作用形成的风化壳型。这类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稀土... 贵州西部毕节地区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中发现稀土总量RE2O3为0.023%~0.22%、矿体分布广、层位稳定、矿层厚度3~4m、远景储量很大的稀土矿床。稀土矿为玄武岩风化淋漓作用形成的风化壳型。这类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稀土矿床的发现为中国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它对云南、贵州和四川寻找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风化壳 玄武岩 二叠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城-纳雍一带中二叠世茅口组顶部锰矿沉积及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瑞东 王伟 +3 位作者 鲍淼 魏怀瑞 张晓东 刘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409-410,共2页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西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北段.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自东向西主要褶皱有北北西向的百兴向斜、堕却背斜、白泥滥坝向斜和北西向的威水背斜、沟木底向斜、布坑底背斜,锰矿层产出于前述各褶...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西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北段.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自东向西主要褶皱有北北西向的百兴向斜、堕却背斜、白泥滥坝向斜和北西向的威水背斜、沟木底向斜、布坑底背斜,锰矿层产出于前述各褶皱构造之翼部.锰矿产于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茅口组顶部的含锰岩系中,锰矿层与硅质岩和含锰灰岩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锰矿 二叠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锦屏新元古界下江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晓东 杨瑞东 +1 位作者 刘玲 魏怀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在黔东南出露的一套新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碎屑岩中产出众多石英脉型金矿床(点),有关该类矿床的成因问题,特别是金的物质来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下江群地层岩石的含金性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倍受关注。本文对贵州锦屏地区新元古界... 在黔东南出露的一套新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碎屑岩中产出众多石英脉型金矿床(点),有关该类矿床的成因问题,特别是金的物质来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下江群地层岩石的含金性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倍受关注。本文对贵州锦屏地区新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岩及典型矿床的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下江群剖面的每个组均富集As、Ba、Zr、Ti;亏损Cr、Rb、Sr、Ta、Sc等元素,从番召组到平略组,元素组合演化呈明显相似性和继承性。含凝灰质多的番召组和清水江组地层中金含量较高,并且含金高的层位稀土含量较低,地层中Au与壳源特征的Ag、Hg、As等低温元素关系最为密切,该区金的迁移、富集可能与地层的热液活动或区域变质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围岩、地层岩石与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及REE组成模式体现了地球化学演化上的一致性及继承性,表明该区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地层,而平秋金矿部分含金石英脉矿石表现出与围岩地层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更接近下地壳或上地幔,说明可能有部分深部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江群 石英脉型金矿 微量及稀土元素 成矿物质 贵州锦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古元古代兴地塔格群沉积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瑞东 罗新荣 +2 位作者 张传林 田敬全 包亚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7-43,共7页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塔格群被认为是晚古元古代地层,该地层黑色云母石英片岩的铅同位素测年为2 063.28~2 321.4 Ma。通过对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白云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测定,其碳同位素分布在5.15‰^-0.79‰PDB,大部分数据为2‰PDB,明...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塔格群被认为是晚古元古代地层,该地层黑色云母石英片岩的铅同位素测年为2 063.28~2 321.4 Ma。通过对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白云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测定,其碳同位素分布在5.15‰^-0.79‰PDB,大部分数据为2‰PDB,明显不同于中元古代1 600~1 400 Ma时期的δ13Ccarb值处在0‰~1‰PDB特征。其与国内外同时期地层的碳同位素数据比较,特别是与华北长城系碳同位素特征比较,认为辛格尔组应该属于晚古元古代1 700~1 600 Ma时期沉积产物。同时,对兴地塔格群的沉积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兴地塔格群沉积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沉积环境 辛格尔组 晚古元古代 库鲁克塔格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天柱寒武系底部重晶石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12
作者 杨瑞东 魏怀瑞 王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29-130,共2页
  黔东天柱、湘西新晃地区寒武系底部普遍存在重晶石矿层,其为极大型重晶石矿床,仅贵州天柱大河边-大公塘矿区的地质储量就达到2亿吨以上,属于特大型重晶石矿床.矿层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呈层状、似层状、产状稳定,与上下...   黔东天柱、湘西新晃地区寒武系底部普遍存在重晶石矿层,其为极大型重晶石矿床,仅贵州天柱大河边-大公塘矿区的地质储量就达到2亿吨以上,属于特大型重晶石矿床.矿层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呈层状、似层状、产状稳定,与上下地层产状一致.矿层沿走向延伸数公里至20 km,矿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3 m,最厚达5 m.矿石具有层理、微层理、条带状、透镜状、柱状、饼状、结核状构造.矿石多为黑色、黑灰色,少数为白色、灰白色.矿石含BaSO4一般85%~95%,有机碳丰富,一般为1.56%~10.78%,大多数在4.56%~6.28%之间.……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杨瑞东 张传林 +3 位作者 罗新荣 田敬全 包亚范 宋果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8-605,共8页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底部硅质岩发育,主要分布于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中,厚度达到120m,发育有火山岩-硅质岩,硅质岩夹黑色页岩组合。通过对兴地大坂穷木库杜克剖面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硅质岩常量元素Al、Fe、Mn在Al...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底部硅质岩发育,主要分布于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中,厚度达到120m,发育有火山岩-硅质岩,硅质岩夹黑色页岩组合。通过对兴地大坂穷木库杜克剖面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硅质岩常量元素Al、Fe、Mn在Al—Fe—Mn三元图上投影落入热水沉积域中。西山布拉克组底部硅质岩富集As、Sb、Sr、Ba、U元素,Th/U值偏低,为0.758,往上逐渐增大,到西大山组硅质岩Th/U值达到8.448。寒武系底部西山布拉克组底部硅质岩具有稀土总量∑REE显著偏低(小于10×10^-6)、LREE/HREE值偏低、Ce负异常显著、低的Ce/Ce^*值(小于0.8)、(La/Ce^*)N值(1.0~2.89)、Eu/Eu^*值(≥1)较大、(La/Lu)N值(3.63~6.98)较小等特征,说明有强烈的热水沉积作用。往上到西大山组硅质岩则具有稀土总量∑REE较高(大于10×10^-6)、LREE/HREE值较高、Ce负异常明显、Ce/Ce^*值较大(0.8~1.29)、(La/Ce)N值变化不明显、Eu/Eu^*值较低(0.5~0.8)、(La/Lu)、值大(平均大于10)等特征,说明热水沉积作用减弱,但仍属热水沉积特征。硅质岩δ^30Si和δ^18O同位素分析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硅质岩为典型的热水成因硅质岩。硅质岩氧同位素测温表明,从下往上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温度降低。西大山组底部硅质岩形成温度较高,达到80℃以上,随后温度逐渐降低,西大山组硅质岩形成的温度为69℃左右。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底部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早寒武世早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地壳发生强烈的拉张裂解作用,这种拉张裂解作用形成火山岩和硅质岩、硅质岩和黑色页岩组合,它们为早寒武世早期Rodinia大陆发生快速裂解作用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硅质岩 早寒武世 库鲁克塔格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冰期成因新证据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瑞东 张传林 +2 位作者 罗新荣 魏怀瑞 王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2,I0009,共6页
新疆是世界上保存有完整的新元古代三大冰期的地区之一,有关新疆新元古代最末期冰期为大陆冰川早就提出,但由于证据不充分而一直受到质疑。汉格尔乔克冰碛砾岩具有典型的冰川“落石”,属于典型的冰川沉积,对其上覆的帽碳酸盐岩进行系统... 新疆是世界上保存有完整的新元古代三大冰期的地区之一,有关新疆新元古代最末期冰期为大陆冰川早就提出,但由于证据不充分而一直受到质疑。汉格尔乔克冰碛砾岩具有典型的冰川“落石”,属于典型的冰川沉积,对其上覆的帽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证明,帽碳酸盐岩具有全球新元古代冰后碳酸盐岩沉积类似的碳同位素负异常特征,特别是在帽碳酸盐岩底部发现具有典型的大气淡水成因的白云岩,证明汉格尔乔克冰期为大陆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帽碳酸盐岩 新元古代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2.0GPa压力下部分熔融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玺 安邦 +1 位作者 唐波 黄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GPa、最高1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 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GPa、最高1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t关系,即高压下角闪辉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在温度约800~900℃后转而大幅下降。实验产物显示,样品在温度达812℃(0.6GPa)、865℃(1.0GPa)和919℃(2.0GPa)后发生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熔体是导致高温阶段岩石vp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初熔阶段vp随熔体增加而降低尤为显著,可能是初熔时矿物脱水生成的自由水及含水量高的熔体,以微细熔体薄膜浸润矿物边界或裂隙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角闪辉长岩 相变 纵波波速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闪长岩的相变与纵波波速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玺 安邦 唐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7-514,共8页
利用脉冲透射-反射法,在YJ-3000 t高压装置弹性波速测量系统上,测量了0.6、1.0和2.0 GPa,最高1141℃条件下闪长岩的纵波波速(vp)。结果显示,高压下闪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首先缓慢降低,分别到769℃(0.6 GPa)、810℃(1.0 GPa)和925℃(2.0 G... 利用脉冲透射-反射法,在YJ-3000 t高压装置弹性波速测量系统上,测量了0.6、1.0和2.0 GPa,最高1141℃条件下闪长岩的纵波波速(vp)。结果显示,高压下闪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首先缓慢降低,分别到769℃(0.6 GPa)、810℃(1.0 GPa)和925℃(2.0 GPa)后转而快速下降。实验产物观测显示,0.6 GPa下岩石在758℃时发生脱水熔融并有新生单斜辉石生成,1.0 GPa和2.0 GPa下,闪长岩分别在865℃和921℃的实验产物中出现熔体,新生矿物有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温度升高导致闪长岩中熔体含量增加,斜长石、角闪石和绿泥石等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探针分析显示,熔体含水量较高,且随温度升高熔体成分向基性方向演化。单斜辉石化学成分变化不明显,2.0 GPa下,随温度从1030℃升高到1138℃,新生石榴子石成分逐渐向钙铝榴石变化。vp变化和熔体含量关系表明,熔体含量增加导致了闪长岩在高温阶段波速的持续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相变 部分熔融 闪长岩 纵波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侏罗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瑞东 罗新荣 +4 位作者 张传林 王佰勋 田敬全 魏怀瑞 王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距罗布泊以西20 km的沙漠与戈壁交界处(Y=157339013,X=4516330)发现了完整的侏罗系,地层为早、中侏罗世苏康组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煤层(线),在粉砂岩中保存有大量的硅化木化石,化石主要为石松柏纲Coniferae sp.,Cupressin... 在距罗布泊以西20 km的沙漠与戈壁交界处(Y=157339013,X=4516330)发现了完整的侏罗系,地层为早、中侏罗世苏康组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煤层(线),在粉砂岩中保存有大量的硅化木化石,化石主要为石松柏纲Coniferae sp.,Cupressinoxycon sp.。这为研究塔里木盆地侏罗纪植物群及古气候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在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阿满坳陷东北向沙漠中发现的侏罗系,对确定侏罗系的分布范围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也填补了罗布泊地区侏罗系的空白。同时,还发现侏罗系中多层煤层,这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木 煤层 侏罗系 罗布泊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辉闪岩的部分熔融与弹性波速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玺 安邦 唐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在YJ-3000t高压装置上,利用超声波脉冲透射-反射法,测量了压力0.6~2.0GPa、室温至1 091℃条件下辉闪岩的纵波波速(vp),并对实验中间产物进行了取样和详细的显微观测统计。结果显示,0.6GPa压力下,室温至763℃,样品的vp下降了3.7%,vp的... 在YJ-3000t高压装置上,利用超声波脉冲透射-反射法,测量了压力0.6~2.0GPa、室温至1 091℃条件下辉闪岩的纵波波速(vp),并对实验中间产物进行了取样和详细的显微观测统计。结果显示,0.6GPa压力下,室温至763℃,样品的vp下降了3.7%,vp的温度系数vp/T为-0.3×10-3 km/(s.℃),而763~1 025℃,vp快速下降了36.1%,vp/T达-9.7×10-3 km/(s.℃);1.0GPa压力下,室温至808℃,vp下降了3.2%,vp/T=-0.3×10-3 km/(s.℃),808~1 091℃时vp快速下降了41.5%,vp/T为-9.9×10-3 km/(s.℃);2.0GPa压力下,室温至927℃,vp下降了4.3%,vp/T为-0.2×10-3 km/(s.℃),927~1 087℃时,vp下降了20.9%,vp/T达-9.6×10-3 km/(s.℃)。实验产物观测表明,恒压下辉闪岩的vp首先随温度近线性缓慢降低,后由于岩石的脱水和部分熔融作用,导致vp急剧下降。随温度升高,实验产物中熔体的含量增加;同时形态上从封闭囊状逐渐向连通管状或薄膜状演化,连通程度增加。从角闪石一侧向斜长石一侧,熔体颜色变浅。样品初熔阶段,低黏度的熔体在矿物颗粒边界和裂隙中形成的微细薄膜,导致岩石vp随熔体含量增加急剧下降。研究证实,含水矿物脱水和岩石部分熔融是中、下地壳低速层的重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辉闪岩 矿物脱水 部分熔融 纵波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岩性及地层厚度推测喀斯特地区的风化成土量——以贵阳金阳地区为例探讨二叠系以上地层的成土能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瑞东 魏怀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9,共8页
碳酸盐岩成土是喀斯特地貌发展及演化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了贵阳市金阳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剖面和红粘土层下基岩分布情况,结合该地区地层发育、厚度、岩性等特征,以及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经验数值,推算了研究区成土厚度。同时,根... 碳酸盐岩成土是喀斯特地貌发展及演化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了贵阳市金阳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剖面和红粘土层下基岩分布情况,结合该地区地层发育、厚度、岩性等特征,以及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经验数值,推算了研究区成土厚度。同时,根据理论成土厚度与实际保存红粘土厚度对比分析,确认目前保存下来的红粘土层是早更新世以来的第三个夷平期的产物,形成时间可能为4~13万年。现代碳酸盐岩上的红粘土层不仅由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形成,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碳酸盐岩岩系中的碎屑岩夹层风化成土而来,同时侏罗系碎屑岩成土也占较大比例。因此,喀斯特环境中红粘土的形成及物质来源比较复杂,并非单一的碳酸盐岩风化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成土 碳酸盐岩岩系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对v_p的影响
20
作者 安邦 蒋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41-542,共2页
高温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原位测量是研究地壳结构和探讨地震波低速层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前人通过高温高压岩石部分熔融条件下的弹性波速原位测量,证实了高温下岩石中发生的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是地震波低速层的重要成因之一。然而。
关键词 部分熔融程度 斜长角闪岩 高温高压 熔体 原位测量 地震波 低速层 二面角 岩石弹性波速 重要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