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植物种子a-亚麻酸形成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吴端
王力军
杨仕梅
沈奇
赵德刚
-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
-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62,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391)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656)
+4 种基金
贵州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人才基地(RCJD2018-14)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NY字[2016]3052号,黔科合支撑[2018]2346号)
黔农科院青年基金([2018]03号[,2018]24号)
国家油料种质资源平台(NICGR2019014)
特种油料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2019NWB033-4).
-
文摘
a-亚麻酸是人体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由于大宗油料作物种子油脂中ALA含量普遍较低,所以探寻新的种质资源,了解a-亚麻酸形成及调控机理,对于油脂营养膳食健康及植物油脂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种子中富含a-亚麻酸的陆生植物资源有紫苏、亚麻、杜仲、油用牡丹、奇亚、藿香、香薷、猕猴桃、星油藤等。在植物中,ω-3FAD是催化LA转化生成ALA的关键酶,ω-3FAD由在质体中FAD3及在内质网中的FAD7及FAD8组成。目前通过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已极大的丰富了ω-3FA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研究。其中,FAD3基因是种子ALA合成的关键基因,其表达受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bZIP、WRI1、LEC、ABI3、FUS3、ASIL1和PKL等转录因子通过相互作用调控FAD3基因表达,决定油料作物种子中a-亚麻酸的含量。本文综述了高含量a-亚麻酸油料植物资源分布,以及主要油料植物种子中油脂脂肪组成及ALA的含量,种子ALA生物合成基本途径及关键基因,植物ω-3脂肪酸脱饱和酶类型及功能以及ω-3FAD的关键调控因子,以期为高ALA植物新资源的利用,以及油料植物脂肪酸成分改良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a-亚麻酸
脂肪酸合成及组装
ω-3FAD基因
转录因子
-
Keywords
ALA
fatty acid synthesis and assembly
ω-3FAD gene
transcription factor
-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及屠宰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司春灿
林英
韩文华
李民学
吴天美
-
机构
景德镇学院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天祥牧业有限公司
-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17-120,共4页
-
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20152ACF60004)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51291)
+1 种基金
江西省景德镇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153NYZD001)
景德镇学院科技项目(PT-1734)。
-
文摘
为了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饲养三黄鸡,并测定三黄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胸肌重、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组三黄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腹脂重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
-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三黄鸡
体重:屠宰率
-
Key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Sanhuang chicken
Body weight
Slaughter rate
-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低氮、磷下不同促生菌组合对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杨彩琼
李安
杨义成
王小利
王子苑
舒健虹
-
机构
凯里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21年第6期45-51,共7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19]2359号)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计划(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5005号)。
-
文摘
以黑麦草为研究对象,用从贵州不同地区筛选所得的优异菌种进行复合菌剂组合试验。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不同组合处理对黑麦草的株高、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植株的全氮、全磷含量,同时为了探讨不同复合菌剂分泌生长素及有机酸的差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组合处理的培养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促生菌组合对黑麦草植株的地上生物量和株高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B 1和B 3组合对地上生物产量最明显;B 3和B 4对株高作用最显著;A组复合菌株能极显著提高植株全氮和磷含量(p<0.01),B和C组复合菌株极显著降低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p<0.01)。在6组复合培养液中C 2和B 4菌液分泌的GA_(3)、IAA和ZT激素含量最高,B 4和C 2分泌的总有机酸含量最高。促生效果好的复合菌株其植株全氮和磷含量下降显著,菌株分泌激素和有机酸量与植株氮和磷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在优质促生菌的筛选工作中,必须考虑复合菌种的互作及宿主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对微生物生长环境因素的改变,进而影响宿主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综合分析,B 1可作为生产潜力最大的复合菌剂进行推广应用。
-
关键词
黑麦草
PGPR
生物量
氮磷含量
-
Keywords
ryegrass
PGPR
biomas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
分类号
S543.6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