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无叶杜鹃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 兰洪波 +3 位作者 杨雪 杨焱冰 耿彦飞 胡国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基于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研究,确定无叶杜鹃兰(Cremastra aphylla T. Yukawa)为贵州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作者对该种主要形态特征与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物种照片。其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关键词 被子植物 无叶杜鹃兰 新记录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猪种DKK2基因结构变异DKK2-I1-sv89的多态性研究
2
作者 龙菊烟 卢圣菲 +5 位作者 田姣 牛熙 陈霞 黄世会 冉雪琴 王嘉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前期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猪Dickkopf-2(DKK2)基因内含子1中存在一个结构变异(89 bp,DKK2-I1-sv89),为探究该结构变异(SV)在不同猪品种中多态性分布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针对该SV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验证DKK2-I1-sv89在贵州地... 前期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猪Dickkopf-2(DKK2)基因内含子1中存在一个结构变异(89 bp,DKK2-I1-sv89),为探究该结构变异(SV)在不同猪品种中多态性分布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针对该SV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验证DKK2-I1-sv89在贵州地方猪种(香猪、黔北黑猪、柯乐猪、江口萝卜猪)和欧洲猪种(大白猪)共5个猪品种中的群体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之间香猪卵巢组织中DKK2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DKK2-I1-sv89结构变异区存在的功能元件。结果表明,香猪和黔北黑猪检测到3种基因型(插入型Ⅱ、杂合型DI与野生型DD),大白猪仅检测到1种基因型(DD),柯乐猪、黔北黑猪检测到2种基因型(DI和DD)。5个猪种比较,4个贵州地方猪种的插入型等位基因(Ⅰ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大白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DKK2-I1-sv89结构变异区含有1个内含子剪接增强子(ISE)和13个RNA结合蛋白(RBP)结合位点,定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显示,该SV位点的QTL与繁殖、肉质和健康性状相关。进一步检测了Ⅱ型、DI型和DD型香猪卵巢组织中DKK2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Ⅱ型基因型极显著高于DI型和DD型,DI型和DD型无统计学差异。综上,DKK2-I1-sv89的多态性分布频率在贵州地方猪品种和欧洲猪种中有差异,且该SV的插入有利于DKK2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可作为区分欧洲猪种和贵州地方猪种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2基因 结构变异 多态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根蒜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和风味品质评价
3
作者 何姗姗 赵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综合评价性状优异、氨基酸含量高和风味品质佳的药食同源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质资源,对贵州不同产地小根蒜的株高、叶长、鳞茎直径等6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根蒜鳞茎中的17种游... 为综合评价性状优异、氨基酸含量高和风味品质佳的药食同源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质资源,对贵州不同产地小根蒜的株高、叶长、鳞茎直径等6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根蒜鳞茎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氨基酸呈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根蒜的株高、鳞茎直径、叶长、叶宽、株中部宽和根须长6个性状在9个居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异系数均大于10%;欧氏距离聚类分析可将9个居群聚为2类,第Ⅱ类形态性状表现较突出;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0.967%,黔南居群综合评分最高。各居群总游离氨基酸(TFAA)平均含量为6 078.52 mg/kg,TFAA含量较高的为黔东南(10 365.90 mg/kg)和贵阳市(8 174.55 mg/kg)居群;精氨酸(Arg)(TAV=6.81)是影响小根蒜风味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44%,综合得分最高为黔东南居群。研究结果表明,小根蒜形态性状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存在地域性差异,黔南居群形态性状突出,黔东南居群风味品质优,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根蒜 药食同源植物 形态性状 游离氨基酸 风味品质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被子植物6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5
4
作者 晏融融 文海军 +2 位作者 安明态 曹威 胡国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0-1406,共7页
根据标本鉴定及文献研究,报道了贵州省被子植物6个新记录种,即臭荠(LepidiumdidymumL.)、野莴苣(LactucaserriolaL.)、丽江紫金龙[Dactylicapnoslichiangensis(Fedde)Hand.-Mazz.]、三列飞蛾藤[Dinetusduclouxii(Gagnep.&Courchet)S... 根据标本鉴定及文献研究,报道了贵州省被子植物6个新记录种,即臭荠(LepidiumdidymumL.)、野莴苣(LactucaserriolaL.)、丽江紫金龙[Dactylicapnoslichiangensis(Fedde)Hand.-Mazz.]、三列飞蛾藤[Dinetusduclouxii(Gagnep.&Courchet)Staples]、川东姜(Zingiber atrorubens Gagnep.)和密苞叶薹草(Carex phyllocephala T.Koyama),分别隶属于十字花科独行菜属、菊科莴苣属、罂粟科紫金龙属、旋花科飞蛾藤属、姜科姜属、莎草科薹草属。本研究提供了以上物种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凭证标本、地理分布及图片,并讨论了部分物种的系统位置变化情况。凭证标本存放于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G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十字花科 菊科 罂粟科 旋花科 姜科 莎草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病拮抗木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
5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3 位作者 周罗娜 陈恩发 罗可 刘思睿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具有显著效果的拮抗木霉菌;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ITS、Tef1-α双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和关键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拮抗木霉菌进行形态学、系统发育树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9株木霉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其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F2的抑菌率最高,达83.68%。菌落形态观察与ITS、Tef1-α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F2与云南木霉菌(Trichoderma yunnanense)聚为一枝,相似率达91%,因此将F2鉴定为T.yunnanense。该木霉菌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24 h和48 h的菌落直径及7 d的产孢量均最高,分别为3.73 cm、7.83 cm和24.02×10^(8)个孢子/mL。其最佳培养条件:PDA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酸碱度(pH)为6.0;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光/暗(12 h/12 h)交替培养。在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下,其7 d产孢量分别达17.95×10^(8)个/mL(碳源)、18.63×10^(8)个/mL(氮源)、18.69×10^(8)个/mL(pH)、21.26×10^(8)个/mL(温度)和19.84×10^(8)个/mL(光照时间)。相较于另一株抑菌效果较差的木霉菌株D6,F2菌株的嗜铁素含量、吲哚乙酸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87.28%、27.82%和10.71%,但几丁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病原菌的丙二醛(MDA)含量上升41.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8.08%、80.06%、51.50%、43.87%和63.63%。感病茶树经木霉菌发酵液处理,茶青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5.92%,茶炭疽病田间防效达68.55%,表明云南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茶叶产量和抗病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筛选获得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云南木霉菌,其可以通过释放嗜铁素和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而起到免疫诱抗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破坏茶炭疽病原菌细胞壁,进而损坏病原菌的抗氧化保护系统,最终抑制病原菌生长。本研究结果为云南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菌 云南木霉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3个竹种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道平 梁大洪 +2 位作者 朱潇 刘艳江 苟光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解贵州省竹笋的品质,对车筒竹、硬头黄竹、撑绿竹3种竹子的竹笋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竹笋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脂肪含量较低,是理想的减脂食品;3种竹笋的钾元素、铁元素、锌元素含量都很丰富,除硬头... 为了解贵州省竹笋的品质,对车筒竹、硬头黄竹、撑绿竹3种竹子的竹笋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竹笋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脂肪含量较低,是理想的减脂食品;3种竹笋的钾元素、铁元素、锌元素含量都很丰富,除硬头黄竹笋中含有未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的镉元素外,均未检测到其他重金属元素;3种竹笋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比值均超过4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呈味氨基酸含量在硬头黄竹与撑绿竹的差别不大,风味和口感基本一致,优于呈味氨基酸含量较少的车筒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筒竹 硬头黄竹 撑绿竹 竹笋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苗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健宁 文晓鹏 +4 位作者 洪怡 姜昱雯 李正春 刘金桂 乔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苹果枝条炭、烟草秸秆炭和玉米秸秆炭)、2种施用量(30 g/kg和60 g/kg)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炭处理对玛瑙红樱桃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原料及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苗生理生化特性的...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苹果枝条炭、烟草秸秆炭和玉米秸秆炭)、2种施用量(30 g/kg和60 g/kg)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炭处理对玛瑙红樱桃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原料及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施用生物炭可促进玛瑙红樱桃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施加生物炭处理后的新梢长度与叶片数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7.50%~119.51%和2.67%~53.39%,株高与干径无显著差异。施加生物炭后提高玛瑙红樱桃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OD、SOD和CAT的活性,低施用量(30 g/kg)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13.35%,高施用量(60 g/kg)处理较对照增加3.96%,30 g/kg处理的苹果枝炭的POD、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0.87、2.24和0.40倍。施加生物炭后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和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5.05%、26.36%、14.05%和12.15%。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可知,30 g/kg处理的苹果枝条炭的隶属函数值均值最高,由此表明适宜的施用量(30 g/kg)有效地改善了玛瑙红樱桃生理生化特性,可用于其丰产优质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玛瑙红樱桃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猪种与其它猪种功能缺失相关基因的比较与分析
8
作者 胡江 王嘉福 +2 位作者 牛熙 李升 冉雪琴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地方猪种在长期的驯化和进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导致其一些功能基因缺失,从而形成了地方猪种的差异性。本研究对重测序的54头地方猪种进行结构变异的检测,发现贵州地方猪种特有的结构变异基因有36个,这些基因对贵州地方猪种的生长、繁... 地方猪种在长期的驯化和进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导致其一些功能基因缺失,从而形成了地方猪种的差异性。本研究对重测序的54头地方猪种进行结构变异的检测,发现贵州地方猪种特有的结构变异基因有36个,这些基因对贵州地方猪种的生长、繁殖、消化、能量代谢等功能造成了一定的缺失;欧洲猪种特有的结构变异基因有10个,这些基因对欧洲猪种的能量代谢、免疫能力、肉质的嫩度等方面的功能造成缺失;中国地方猪种特有功能缺失的结构变异基因有14个,这些基因对中国地方猪种的味觉、免疫、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功能造成缺失。通过上述研究为地方猪种的差异性基因挖掘与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猪种 结构变异 功能缺失 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茎叶总黄酮提取方法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光 张蓉 +9 位作者 刘凤丹 陈光吉 李世歌 尚以顺 宋莉 班骞 钟理 龙忠富 王茜 李小冬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62-2170,共9页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萃取技术对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对所提取的活性物质进行抗氧化特性研究。首先以硫酸铵质量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试验因子开展多因子响应面试验,以提取物中总...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萃取技术对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对所提取的活性物质进行抗氧化特性研究。首先以硫酸铵质量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试验因子开展多因子响应面试验,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再以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OH−(羟基)、O_(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金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金荞麦总黄酮最优制备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5%、液料比38꞉1、超声时间47 min,提取到的总黄酮含量为78.52 mg·g^(−1)。金荞麦提取物对DPPH、OH^(−)、O_(2)^(−)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182、4.0710、25.3800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黄酮类化合物 双水相 萃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背景下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锐洁 刘筱 +6 位作者 杨淑君 姬拉拉 严令斌 关萍 江学海 喻理飞 王健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氮(N0)和施氮30.0 g/m^2(N1)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虎耳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在不施氮处理(L0N0、L1N0、L2N0和L3N0)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0、L2N0和L3N0)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总叶片数、茎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产量(YII)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0);在施氮30.0 g/m^2处理(L0N1、L1N1、L2N1和L3N1)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1、L2N1和L3N1)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比叶面积、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YII、F_v/F_m和光化学淬灭(q P)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1),其中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YII和F_v/F_m均在轻度遮阴时达最大值。不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虽然增加虎耳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但抑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可促进虎耳草的光合作用。【结论】虎耳草生长过程中施氮30.0 g/m2可增加其总叶绿素含量,但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轻度遮阴(遮阴40%)能缓解氮沉降对虎耳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有效增强其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虎耳草对逆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氮沉降 遮阴 生长指标 叶绿素含量 光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紫苏挥发油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褚宏叶 杨仕梅 +3 位作者 商志伟 温贺 赵德刚 沈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5期34-39,共6页
紫苏挥发油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为了探究紫苏醛及紫苏烯两种化学型紫苏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紫苏叶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两种... 紫苏挥发油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为了探究紫苏醛及紫苏烯两种化学型紫苏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紫苏叶挥发油进行提取,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两种紫苏挥发油分别含有59.71 mg/mL紫苏醛及42.25 mg/mL紫苏烯。抑菌试验显示两种紫苏挥发油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类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抑制作用,可达到和对照抗生素相似的效果,低浓度即可达到良好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紫苏挥发油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ZFP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烟草中的抗旱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婉雪 姚新转 +1 位作者 张宝会 刘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3-459,共7页
【目的】对茶树ZFP2基因应答干旱胁迫表达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茶树ZFP2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抵御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已通过酵母单杂筛选出一个与F3’5’H基因启动子区域互作的锌指蛋... 【目的】对茶树ZFP2基因应答干旱胁迫表达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茶树ZFP2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抵御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已通过酵母单杂筛选出一个与F3’5’H基因启动子区域互作的锌指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茶树ZPF2的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CsZFP2基因转入烟草,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茶树(Camellia sinensis,XM_028257969.1)锌指蛋白的蛋白结构域与烟草(Nicotiana tabacum,XP_016463943.1)的锌指蛋白相似性为68.57%。茶树锌指蛋白基因内含子数为13个,蛋白长度为1233 a,蛋白分子量为141204.45,等电点为5.9,等电点Pi<7表明茶树锌指蛋白富含酸性氨基酸;CsZPF2编码蛋白质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且该蛋白是由α-螺旋和β-转角组成无规则卷曲的三维空间结构;CsZPF2编码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且氨基酸序列小于零部分多于50%,为亲水性蛋白;在自然干旱胁迫28 d后野生型烟草与转基因烟草底部老叶均明显发黄,但野生型烟草底部老叶基本完全失绿,呈枯萎状态,而转基因烟草底部叶片呈轻度萎蔫状态,大部分仍然呈现绿色。【结论】CsZFP2基因能够响应干旱胁迫,并在干旱胁迫应答中起到作用,过表达CsZFP2的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更具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干旱胁迫 锌指蛋白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光温耦合对白及驯化苗生长发育及多糖含量影响
13
作者 黄苏豫 刘佳微 +3 位作者 刘筱 杨丽丽 黄安林 吴明开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探究白及驯化苗在光温耦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变化,为白及夏季适应性锻炼提供科学依据,以2021年6月移栽大棚的白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驯化90 d时,设置不同温度(25、30、35、38℃)和波动光[50μmol/(m^(2)·s),2 min;1 000μmol/(m^... 为探究白及驯化苗在光温耦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变化,为白及夏季适应性锻炼提供科学依据,以2021年6月移栽大棚的白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驯化90 d时,设置不同温度(25、30、35、38℃)和波动光[50μmol/(m^(2)·s),2 min;1 000μmol/(m^(2)·s),2 min]处理模拟夏季白及受到的光温胁迫,测定不同驯化时间白及移栽苗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白及移栽苗驯化初期,30与60 d的株高没有差异,但是在茎宽、根数、根长、块茎厚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在90 d时,株高、叶片长、块茎宽和根长存在显著差异,根冠比在90 d内先升后降,块茎多糖含量90 d较60 d增加了51%。随着温度的升高,白及移栽苗F_(v)/F_(m)、Φ_(PSⅡ)、qP、F’_(v)/F’_(m)和ETR均减少,ΦNPQ和NPQ升高。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和波动光会对白及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危害,不利于白及的移栽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组培苗 光温胁迫 光温耦合 驯化 叶绿素荧光参数 濒危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樱桃扩展蛋白PavEXPA2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4
作者 张焱 仇志浪 +1 位作者 申洛男 文晓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揭示甜樱桃中扩展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克隆了甜樱桃PavEXPA2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茎、花芽、盛开花朵、幼叶、老叶、幼叶叶柄、老叶叶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柄与即将脱落果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实与脱落果实)及逆境... 为揭示甜樱桃中扩展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克隆了甜樱桃PavEXPA2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茎、花芽、盛开花朵、幼叶、老叶、幼叶叶柄、老叶叶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柄与即将脱落果柄、2个脱落高峰期正常果实与脱落果实)及逆境胁迫(使用20%PEG6000和20 mmol/L NaCl溶液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分别处理0、2、4、6、8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avEXPA2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 03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2 bp,编码283 aa,蛋白等电点为8.90,分子质量约为30.81 ku,含有2个跨膜螺旋结构和1个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PavEXPA2定位于细胞壁;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avEXPA2基因在甜樱桃易脱落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如盛开花瓣,即将脱落的果柄、果实、叶柄等,其中在即将脱落叶柄中表达量最高;相对于未处理样品,干旱处理样本PavEXPA2表达量上升,在处理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降低;盐胁迫条件下,PavEXPA2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处理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果表明,甜樱桃可能通过PavEXPA2基因上调促进脱落而抵御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PavEXPA2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逆境胁迫 器官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pGST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5
作者 屠凯 文晓鹏 +1 位作者 张惠敏 申洛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探究火龙果(Hylocereus)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HpGST)的功能,克隆了HpGST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pGST序列全长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属于非分泌型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于细... 为探究火龙果(Hylocereus)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HpGST)的功能,克隆了HpGST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pGST序列全长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属于非分泌型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藜麦亲缘关系较近,属谷胱甘肽转移酶Tau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HpGST在火龙果不同色泽类型品种果肉中均有表达,在有色素累积的紫肉和粉肉类型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无色素累积的白肉类型,表达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其表达量与甜菜素含量呈现正相关,且在不同色泽类型品种中表达趋势与甜菜素累积趋势高度一致,推测HpGST基因在火龙果甜菜素合成与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HpGST) 甜菜素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