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罗海波 宋光煜 +4 位作者 何腾兵 刘丛强 刘方 刘元生 钱晓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道性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程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力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治理 土壤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在土地利用战略选择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灿 罗海波 +1 位作者 王思砚 张秋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249,共4页
为更合理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把握土地资源的配置需求,进而得出下一阶段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基于信息熵原理,对贵州省晴隆县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对下一步土地利用战略选择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熵值变化对... 为更合理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把握土地资源的配置需求,进而得出下一阶段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基于信息熵原理,对贵州省晴隆县1996—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对下一步土地利用战略选择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熵值变化对应不同土地利用战略;晴隆县下一阶段土地利用战略选择侧重于非农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熵值法不能充分反映土地系统内部特征,该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战略 信息熵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矿区污染农田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萍 刘静 +3 位作者 朱健 李筑江 田茂苑 张旺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68-72,共5页
通过对贵州省中西部3个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中Cd、Hg含量分别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的2.20~9.33倍、0.34~2... 通过对贵州省中西部3个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中Cd、Hg含量分别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的2.20~9.33倍、0.34~2.48倍,86.7%的污染农田中Cd含量水平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煤矿区造成农田污染的重金属元素首要是Cd,其次是Hg,再次是Cu、Cr。调查对应的污染农田排水中Cd含量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或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一类限值(水作),而Hg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值,污染农田排水对周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是Cd、Hg。此外,调查区稻米中Cd、Hg、As含量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的0.74~1.77倍、0.45~1.35倍、0.50~1.16倍,超标率分别为73.3%、33.3%和20.0%,煤矿区污染农田中生产的稻米出现明显的Cd污染及一定程度的Hg、A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矸石堆场 农田 重金属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谢珊 陈祖拥 +4 位作者 舒英格 刘方 刘元生 杨丽 龙天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025-8035,共11页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使得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制约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茶叶主产区17个乡镇21个茶园土壤剖面及相邻林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茶园土壤剖面酸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使得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制约中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茶叶主产区17个乡镇21个茶园土壤剖面及相邻林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茶园土壤剖面酸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土壤平均pH为4.28、4.44、4.63,土壤酸化明显,呈现出强酸性至极强酸性的特征;其中,0~20 cm土层土壤酸化最为严重,其土壤pH<4.5的样品比例高达71.4%,比相邻林地高出23.8%。茶园土壤养分自表层向下逐步降低;与林地比较,表层茶园土壤有机质下降,而全氮、碱解氮明显增加;当pH<4.5后,除有效铁外,表层土壤其他养分均易流失。与林地比较,茶园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含量增加,在0~20 cm土层中含量较高,分别达10.25、9.44、0.81 cmol/kg;而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镁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园土壤pH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pH低于5.2时,尤其是低于4.5后,土壤pH主要受到交换性酸的影响;而高于5.2后,pH主要受到盐基饱和度的影响,且主要取决于钙镁离子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PH 酸化特征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92
5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3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罗海波 龙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9-644,共6页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提高了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能 ;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垦殖率增加 ,引起土壤质量明显退化 ,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强度和速度。石漠化区土壤有机质、物理性粘粒、有效氮磷钾含量与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过程 土壤质量变化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煤矸石堆场重金属迁移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2 位作者 龙健 吴永贵 朱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4,79,共5页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织金县、水城特区、安龙县典型煤矿区矸石堆场周边污染的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煤矸石堆放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对周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堆场周边50~200 m范围内,入田灌溉水pH达3.56~5....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织金县、水城特区、安龙县典型煤矿区矸石堆场周边污染的农田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煤矸石堆放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对周边水稻土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堆场周边50~200 m范围内,入田灌溉水pH达3.56~5.33,水体重金属污染以Hg、Cd为主。受煤矸石堆场径流及渗透水的影响,不同煤矿区污染水稻土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Cd、Hg,其含量达1.12~3.74 mg/kg,0.40~11.9 mg/kg,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的1.1~19.2倍、2.2~7.5倍;其次是As、Cu。随着梯田下降层数的增加,水稻土Cd、Hg的含量明显减少,其次是Cu、Zn,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矸石堆场 水稻土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苏跃 刘方 +3 位作者 李航 罗海波 刘元生 冯泽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对土壤、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模式从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方向的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耕地)对土壤、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模式从阔叶林地—灌木林地—灌丛草地方向的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粘粒含量增加,土壤质量出现退化,耕地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林地和草地;耕地地表径流中SO42-,NH4+,PO43-,COD均显著高于林地和草地;浅层地下水的SO42-,NH4+,NO3-,PO43-,COD也显著增加;土地利用由林地变为耕地后,地下水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径流 浅层地下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矸石堆场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溪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2 位作者 邓为难 张玲 李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8-151,共4页
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及其沉积物进行样品收集与分析,探讨了降雨—径流下煤矸石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及其对周边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水的pH值变化达2.64~6.38,污染物以SO24-,Fe和M... 通过对贵州省中部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及其沉积物进行样品收集与分析,探讨了降雨—径流下煤矸石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及其对周边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堆场地表径流水的pH值变化达2.64~6.38,污染物以SO24-,Fe和Mn为主,其浓度变化受煤矸石类型及降雨强度的影响。径流沉积物在静置或扰动下浸水3~28d后,上覆水的pH达2.78~3.71;SO42-,Fe,Mn的浓度变化分别为27~160mg/L,0.3~3.9mg/L,0.6~2.8mg/L。降雨—径流下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的地表径流对周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酸化及Fe,Mn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矸石堆场 地表径流 污染特征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祖拥 刘方 +2 位作者 蒲通达 李准 宁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给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灌草丛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土壤pH由中性... 为给喀斯特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中部喀斯特森林退化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灌草丛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土壤pH由中性偏向微碱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下降,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而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原生林地相比,灌丛草地的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0%、3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森林退化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期水肥耦合对贵州山区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方 龙永根 +1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2,共4页
在贵州东南部山区,田间试验研究了沟垄覆膜集雨以及旱期水肥耦合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沟垄覆膜集雨可以明显改善辣椒株高、单株果实数及百果重,鲜椒的平均产量提高了49.9%,其增产效果优于增施... 在贵州东南部山区,田间试验研究了沟垄覆膜集雨以及旱期水肥耦合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沟垄覆膜集雨可以明显改善辣椒株高、单株果实数及百果重,鲜椒的平均产量提高了49.9%,其增产效果优于增施复合肥。旱期节水灌溉也能明显增加辣椒株高、单株果实数、百果重及鲜椒产量,旱期分次浇灌和滴灌后的鲜椒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7.8%和17.8%;而旱期浇灌及滴灌后表土层(10 cm处)的平均含水率则分别增加了10.00%和16.92%。因此,在合理施用肥料的基础上,采用沟垄覆膜集雨和雨季水窖蓄水及旱季提水灌溉是贵州山区优质辣椒栽培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沟垄覆膜集雨 旱期灌溉 水肥耦合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南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海波 蒲通达 +1 位作者 陈祖拥 刘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探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石缝和石坑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石沟和土面土壤,土面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探讨喀斯特植被群落变化对小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石缝和石坑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石沟和土面土壤,土面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石缝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高于石坑、石沟和土面土壤,石沟土壤有效氮、有效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土面土壤。在阔叶林-灌木林-灌草群落演替过程中土面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出现显著下降,其次是石沟土壤,而石缝及石坑土壤氮磷钾含量未出现明显降低。喀斯特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受森林群落退化演替以及小生境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小生境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效性氮磷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方 刘元生 +1 位作者 卜通达 陈祖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植被从阔叶林向灌木林及灌草丛的演变过程中,土壤全氮、活性有机磷含量出现下降;而速效氮、... 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植被从阔叶林向灌木林及灌草丛的演变过程中,土壤全氮、活性有机磷含量出现下降;而速效氮、硝态氮、速效磷及水溶性磷的含量出现显著的降低,灌草丛土壤中速效氮、硝态氮、速效磷及水溶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原生阔叶林土壤减少28.09%、65.44%、69.42%和81.71%;同时,土壤脲酶、蛋白质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原生阔叶林土壤减少74.72%、63.08%和50.32%。在喀斯特山区土壤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的变化明显地受到植被群落演变的影响,森林退化主要导致土壤硝态氮及水溶性磷数量的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植被演替 土壤有效性氮磷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山区城镇化对浅层地下水氮磷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凌明阁 刘方 +1 位作者 朱健 张巧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44,共4页
以贵州中部普定县后寨河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区、农区、村寨居民区、城镇居民区常年流出的泉水进行化学分析,探讨城镇化对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及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NO3-浓度变化范围在1... 以贵州中部普定县后寨河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区、农区、村寨居民区、城镇居民区常年流出的泉水进行化学分析,探讨城镇化对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及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NO3-浓度变化范围在1.18~43.6 mg/L,NH4+浓度变化范围在0.017~0.290mg/L,其中村寨居民区浅层地下水中NO3-,NH4+含量达Ⅲ类水质标准,城镇居民区NH4+含量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总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012~0.682mg/L,城镇居民区、村寨居民区总磷含量超过直接影响水质的限值。喀斯特山区城镇化造成地下水氮、磷含量增加,从而明显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城镇化 浅层地下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方 陈祖拥 +1 位作者 刘元生 何腾兵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贵州山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及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在利用传统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施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制的炭基... 通过对贵州山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及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在利用传统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施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制的炭基肥可以明显地促进耕地有机培肥及作物生长。在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全面推广高效的堆肥发酵及沼气发酵技术,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化、高值化利用。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质炭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以生物质炭为载体的多元化产品,通过生产炭基土壤改良剂、炭基有机肥、炭基复合肥,以及蔬菜、花卉、苗木等育苗基质,全面地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肥 农业废弃物利用 高效农业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质炭基肥对玉米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丽 刘元生 +1 位作者 卜通达 陈祖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2期9-15,共7页
在盆栽条件下通过对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三种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施用不同数量的生物质炭及适量的肥料,探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上生物质炭配合复合肥施用后,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上玉米的产... 在盆栽条件下通过对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三种种植玉米的旱地土壤,施用不同数量的生物质炭及适量的肥料,探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上生物质炭配合复合肥施用后,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上玉米的产量提高了20.7%~61.2%;而生物质炭配合有机肥施用后玉米的产量则提高了21.0%~94.8%。黄砂土、黄泥土、大泥土上生物质炭附着营养液施用也能显著地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0.4%~81.0%。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合施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与有机肥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玉米 生物质炭 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旱作土壤—水系统中氮磷迁移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方 朱健 +1 位作者 罗海波 刘元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6期47-50,77,共4页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旱地进行样地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旱地氮磷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情况下,喀斯特山区旱地氮磷迁移量有明显差异,地表径流中NH4+-N和NO3--N浓度大小关系依次为蔬菜地>...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旱地进行样地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旱地氮磷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种植不同种类作物的情况下,喀斯特山区旱地氮磷迁移量有明显差异,地表径流中NH4+-N和NO3--N浓度大小关系依次为蔬菜地>玉米地>烤烟地,而PO4-3-P浓度为蔬菜地>烤烟地>玉米地,说明不同的作物类型和施肥方式会对旱地氮磷迁移产生明显影响。另外,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种植玉米的土壤渗透水中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12次取样平均值)之和分别是种植早熟禾、香根草、水芹菜及杨树土壤的1.9、2.4、3.2和4.6倍,而PO4-3-P的平均浓度则分别是它们的5.7、8.8、3.4和1.9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旱作作物种类,进行合理施肥及轮间作,有利于控制喀斯特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保护地表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旱地 氮素 磷素 迁移量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蒲通达 陈祖拥 刘方 《河南农业》 2015年第22期48-50,共3页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微地形(石坑、石沟、石缝)和连片土面下土壤进行调查,探讨不同小生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明显的...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微地形(石坑、石沟、石缝)和连片土面下土壤进行调查,探讨不同小生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明显的差异,在石缝、石沟、石坑、土面中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以石缝中土壤最高,而不同小生境下土壤蛋白酶活性未出现明显的差别。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数量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特别是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土壤酶活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棕壤对铬(Ⅵ)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通达 陈祖拥 凌帮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62-65,共4页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Ⅵ)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Ⅵ)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Ⅵ)量与游离铁铝氧化物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及土壤p H值呈负相关。供试土壤等温吸附Cr(Ⅵ)量表现为黄壤>棕壤。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Cr(Ⅵ)的等温吸附平衡浓度下降,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棕壤 CR(VI) 吸附 酸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土壤锰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烨 刘方 +2 位作者 朱健 陈祖拥 刘元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8,共12页
为探究贵州省土壤锰(Mn)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贵州省376个采样点土壤锰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再与贵州省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分布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明土壤锰空间异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类型土壤锰含... 为探究贵州省土壤锰(Mn)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贵州省376个采样点土壤锰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再与贵州省不同类型环境因子分布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明土壤锰空间异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类型土壤锰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平均含量依次为石灰土>棕壤>红壤>黄棕壤>黄壤>紫色土,表层土壤锰含量范围为2.57~5 203.98mg·kg^(-1),平均值为876.92 mg·kg^(-1),变异系数为0.89,具有较强变异性。贵州省依据土壤锰含量水平可划分为低锰区(0~500 mg·kg^(-1))、中锰区(>500~700 mg·kg^(-1))、富锰区(>700~1 200 mg·kg^(-1))、高锰区(>1 200 mg·kg^(-1)),全省土壤以富锰水平为主,面积占比达54.05%。空间块金系数达0.51,表明土壤锰分布具有空间中等自相关性。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发现,与锰含量显著相关(P<0.05)的影响因子解释力大小依次为年代地层(0.20)、地质岩性(0.17)、海拔(0.09)、土地利用类型(0.03);年代地层与地质岩性的组合变化是影响土壤锰空间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影响土壤锰空间异质性。可见,贵州省土壤锰的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区域土壤锰含量水平进行分区有助于指导土地资源的区域生态管理与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锰 空间分布 GIS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堆肥基质对翠菊生长响应及其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兴兰 刘方 +2 位作者 罗海波 陈贵江 杨成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垃圾堆肥混合基质上的生长状况及其渗透水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上翠菊生长状况普遍良好,株高达23-32.5cm,开花量达6.5-12朵.株-1。基质渗透水呈弱碱性,前、中、...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垃圾堆肥混合基质上的生长状况及其渗透水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上翠菊生长状况普遍良好,株高达23-32.5cm,开花量达6.5-12朵.株-1。基质渗透水呈弱碱性,前、中、后期电导率分别为9 205-13 140μs.cm-1、3 014-5 585μs.cm-1和2 286-2 920μs.cm-1;高锰酸钾指数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水标准;磷酸根态磷含量超出引起藻化现象极限浓度(0.02mg.L-1)。中、后期硝态氮超出地表水Ⅴ类水标准:前期钾、钠、钙、镁阳离子含量分别为502.5-655.0mg.L-1、425.0-545.5mg.L-1、1 026.05-1 595.19mg.L-1、161.86-430.20mg.L-1;渗透水中铅、铜、锌、锰等重金属含量极低,分别为0.000 8-0.002 0mg.L-1、0.008-0.013mg.L-1、0.032-0.043mg.L-1、0.014-0.033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菊 垃圾堆肥 混合基质 生长状况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