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星
段建军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5期80-82,共3页
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储量、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有机碳分组方法的应用等几方面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
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储量、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有机碳分组方法的应用等几方面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提升西南地区农田土壤肥力、固碳潜力及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星
段建军
+4 位作者
王小利
徐虎
王桂红
郭振
王萍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对象,探讨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陈家寨喀斯特小流域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42.03(±25.08)g/kg,其中灌木林地有...
以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对象,探讨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陈家寨喀斯特小流域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42.03(±25.08)g/kg,其中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7.44(±28.38)g/kg,是耕地有机碳含量的3.5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荒草地>人工林>果园>耕地,游离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果园>耕地,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耕地>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活性碳组分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游离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复杂性,因此不同活性有机碳的表征指标无论数值还是变化趋势不能直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活性组分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PLC法同时测定烟叶中6种多酚类物质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启发
聂琼
+2 位作者
邹序生
谢瑞
刘云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50 mm×4.6 mm,5μm);2%冰乙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显示:6种多酚类物质分离效果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53%~100.622%(RSD为0.95%~2.285%),稳定性RSD(n=3)为0.13%~1.73%。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在10~600μg/ml之间,各多酚类物质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在0.99996~0.99999之间。各材料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高,为多酚类物质主要成分,其他多酚物质含量则比较低。杂种F1相对其亲本材料在某种多酚含量中表现出一定优势,VA116×GDH88绿原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两个亲本材料,VA116×TN90芦丁含量也超越其双亲,而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VA116,Florida301×GDH94芦丁含量超越双亲,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GDH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HPLC
多酚
绿原酸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孙沙沙
段建军
+2 位作者
王小利
焦克强
吕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以贵州高坡喀斯特小流域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SOC分为不同粒径的12个土壤组...
本文以贵州高坡喀斯特小流域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SOC分为不同粒径的12个土壤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表层土壤范围内,林地(3.77 k/kg)各组分有机碳平均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荒草地(3.17 k/kg),荒草地显著(P<0.05)高于稻田(2.11 k/kg)。在SOC的各组分中,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iPOM即物理保护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0%、7%、11%,其在林地中的分配比例较低;cPOM和fPOM作为活性较强的未保护游离活性有机碳,在林地和荒草地中所占SOC分配比例最高,达到30%以上;稻田中游离态粉粒、粘粒和微团聚体粉粒、粘粒有机碳组成的化学保护有机碳分配比例最大为5%。在SOC及其各组分中,fPOM可作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物理-化学联合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星
段建军
机构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大学
烟草
学院/
贵州大学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5期80-82,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64)
文摘
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储量、西南地区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有机碳分组方法的应用等几方面对我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提升西南地区农田土壤肥力、固碳潜力及农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西南地区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arbon storage
the southwest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星
段建军
王小利
徐虎
王桂红
郭振
王萍萍
机构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大学
烟草
学院/
贵州大学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64)
文摘
以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小流域为对象,探讨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20 cm土层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总有机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陈家寨喀斯特小流域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42.03(±25.08)g/kg,其中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7.44(±28.38)g/kg,是耕地有机碳含量的3.5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荒草地>人工林>果园>耕地,游离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果园>耕地,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人工林>荒草地>耕地>果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活性碳组分间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游离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复杂性,因此不同活性有机碳的表征指标无论数值还是变化趋势不能直接比较。
关键词
喀斯特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活性组分
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
Keywords
Key words: karst area
land use patterns
organic carbon active components
proportion of active organiccarbon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PLC法同时测定烟叶中6种多酚类物质
被引量:
13
3
作者
张启发
聂琼
邹序生
谢瑞
刘云鹤
机构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大学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基金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项目“烟草杂种优势分子基础及优势组合筛选”(黔烟科合201302)
文摘
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烤烟叶片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烟草杂种F1及其亲本中上述多酚的含量。采用甲醇:水=7∶3为提取液,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50 mm×4.6 mm,5μm);2%冰乙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显示:6种多酚类物质分离效果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53%~100.622%(RSD为0.95%~2.285%),稳定性RSD(n=3)为0.13%~1.73%。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莨菪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在10~600μg/ml之间,各多酚类物质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在0.99996~0.99999之间。各材料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高,为多酚类物质主要成分,其他多酚物质含量则比较低。杂种F1相对其亲本材料在某种多酚含量中表现出一定优势,VA116×GDH88绿原酸含量远远高于其两个亲本材料,VA116×TN90芦丁含量也超越其双亲,而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VA116,Florida301×GDH94芦丁含量超越双亲,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其亲本GDH94。
关键词
烤烟
HPLC
多酚
绿原酸
芦丁
Keywords
Tobacco polyphenols
HPLC
chlorogenic acid
rutin
method validation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孙沙沙
段建军
王小利
焦克强
吕鑫
机构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大学
烟草
学院/
贵州大学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64)
文摘
本文以贵州高坡喀斯特小流域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SOC分为不同粒径的12个土壤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表层土壤范围内,林地(3.77 k/kg)各组分有机碳平均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荒草地(3.17 k/kg),荒草地显著(P<0.05)高于稻田(2.11 k/kg)。在SOC的各组分中,稻田、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iPOM即物理保护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0%、7%、11%,其在林地中的分配比例较低;cPOM和fPOM作为活性较强的未保护游离活性有机碳,在林地和荒草地中所占SOC分配比例最高,达到30%以上;稻田中游离态粉粒、粘粒和微团聚体粉粒、粘粒有机碳组成的化学保护有机碳分配比例最大为5%。在SOC及其各组分中,fPOM可作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物理-化学联合分组
Keywords
Karst
land use type
soil organic carbon
physical-ehemistiy combination grouping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星
段建军
《耕作与栽培》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变化特征
王星
段建军
王小利
徐虎
王桂红
郭振
王萍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HPLC法同时测定烟叶中6种多酚类物质
张启发
聂琼
邹序生
谢瑞
刘云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特征
孙沙沙
段建军
王小利
焦克强
吕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