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坝水库浮游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娜 杨丹丹 +4 位作者 蒲松 赵大鹏 杨洲 林艳红 邵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161-166,169,共7页
为了解道真县沙坝水库的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对水库的浮游生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59种,其中以绿藻门为主,共22种;其次是硅藻门21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4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及黄藻门分别为1... 为了解道真县沙坝水库的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对水库的浮游生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59种,其中以绿藻门为主,共22种;其次是硅藻门21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4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及黄藻门分别为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7.39×104 ind./L,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9064~4.2250之间,平均为3.3582。浮游动物共计3门40种,以原生动物为主,共16种;轮虫15种;节肢动物9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0.089×104 ind./L。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19~4.0842之间,平均值为3.2655。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水质属于清洁贫营养型。本文为道真沙坝水库内的水生生物研究积累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坝水库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河道斑鳠食性初步分析
2
作者 蒙庆米 杨立 +3 位作者 马兰 姚俊杰 莫显义 陈继位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为了探究河道斑鳠的食性,以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为对象,提取其胃含物及水环境样品DNA,选用18S rDNA V4区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扩增,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其食物组成及摄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在斑鳠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4个门... 为了探究河道斑鳠的食性,以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为对象,提取其胃含物及水环境样品DNA,选用18S rDNA V4区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扩增,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其食物组成及摄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在斑鳠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4个门,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绿藻门、硅藻门、纤毛虫门、丝足虫门、链型植物门、Imbricatea、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环节动物门、Haptista。从门水平来看,斑鳠胃含物中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脊索动物门;从属水平来看,脊索动物门的鲃属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轮虫动物门的臂尾轮虫属和节肢动物门的中镖水蚤属。斑鳠对脊索动物门有最高的主动摄食选择性;对丝足虫门、轮虫动物门、硅藻门具有较高的摄食偏好;对纤毛虫门、节肢动物门和绿藻门则表现出随机摄食。试验结果表明,斑鳠是底栖肉食性鱼类,其主要食物来源于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从属的角度来看,主要食物是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鲃属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中镖水蚤属、沼虾属。节肢动物门是斑鳠易得的食物,而脊索动物门是斑鳠喜好的食物。因此,斑鳠食性选择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即受该水域环境食物易得性和喜好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宏条形码技术 斑鳠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都匀仙女虾的分子鉴定
3
作者 姚俊杰 何浩宇 +2 位作者 陈江 纪达 张书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一池塘内发现一种仙女虾,采用PCR扩增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该仙女虾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都匀仙女虾COI、16S rRNA基因序列与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相似度分别为98.71%、98.96%。结合GenB...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一池塘内发现一种仙女虾,采用PCR扩增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该仙女虾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都匀仙女虾COI、16S rRNA基因序列与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相似度分别为98.71%、98.96%。结合GenBank中无背甲目部分科物种的同源序列,开展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基于COI、16S rRNA基因遗传距离显示,都匀仙女虾与鹄沼枝额虫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17、0.000。系统发育树显示,都匀仙女虾与鹄沼枝额虫聚在一起形成单支系,COI-based树和16S rRNA-based树的支持率分别为100%和99%。鉴定结果表明,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的仙女虾是钗额虫科(Thamnocephalidae)枝额虫属(Branchinella)的鹄沼枝额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市 仙女虾 COI基因 16S rRNA基因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莎 张效平 +2 位作者 商宝娣 李小义 姚俊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3-890,共8页
为有效控制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点叉尾(鱼回)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水煎法获得金银花、夏枯草、石榴皮等41味中草药的提取物,测定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效果,包括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3项指... 为有效控制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斑点叉尾(鱼回)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水煎法获得金银花、夏枯草、石榴皮等41味中草药的提取物,测定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效果,包括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3项指标,综合筛选出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单方及复方中草药。试验结果表明,14种单方中草药具有抑菌圈,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低为黄连的7.81 mg/mL,综合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结果,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6种单方中草药,即石榴皮、诃子、紫花地丁、苏木、黄连、乌梅;药物联用结果显示,6种单方之间未出现拮抗的比例为93.3%,联用效果较好的比例为80%;根据正交表设计的25组复方结果显示,V(石榴皮)∶V(诃子)∶V(紫花地丁)∶V(苏木)∶V(黄连)∶V(乌梅)=2∶5∶1∶2∶3∶4(M-10复方组)的综合抑菌效果最好。本结果可为中草药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细菌性疾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斑点叉尾(鱼回)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金背鲤尾柄肌纤维特征及相关代谢酶与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争 杨立 +2 位作者 姚俊杰 蒙庆米 纪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5,共9页
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是经过多个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生活于稻田的鲤鱼。为推广金背鲤-稻田养殖模式,为该模式下的良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撑,以池塘养殖的金背鲤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其尾... 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是经过多个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生活于稻田的鲤鱼。为推广金背鲤-稻田养殖模式,为该模式下的良种选育提供数据支撑,以池塘养殖的金背鲤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其尾柄肌纤维及相关代谢酶与基因表达,探究了稻田金背鲤尾柄肌肉在稻田浅水生态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特征。结果显示: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尾柄肌纤维直径稻田组均大于池塘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尾柄肌纤维横截面积稻田组大于池塘组,在渔获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尾柄肌纤维密度稻田组均小于池塘组,在渔获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代谢酶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和Ca2+-ATP酶活性稻田组均高于池塘组;在水稻扬花期,稻田组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稻田组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表达量在水稻扬花期和渔获期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研究显示,稻田金背鲤尾柄肌肉有更大的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尾柄肌肉呈现较高的LDH和Ca2+-ATP酶活性,这是其适应稻田浅水生活的特点;稻田金背鲤的尾柄抗阻运动会引起肌肉肥大,与其激活蛋白质合成通路有关,而池塘金背鲤通常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与其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在水稻扬花期,稻田金背鲤PGC-1α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此阶段水稻开花、稻田中昆虫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以及生物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金背鲤 尾柄肌纤维 代谢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5个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纪达 许劲松 +4 位作者 姚俊杰 安元银 赵武 余忠奎 张昌帮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7,共10页
为探究稻田养殖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线粒体DNA D-loop基因联合Cyt b基因测序分析方法,2020年8—10月分析评价了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锦屏县、都匀市和黄平县5个地理种群体质量379.4~431.8 g、体长22.... 为探究稻田养殖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线粒体DNA D-loop基因联合Cyt b基因测序分析方法,2020年8—10月分析评价了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锦屏县、都匀市和黄平县5个地理种群体质量379.4~431.8 g、体长22.51~24.90 cm金背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结果显示,D-loop区共界定了21种单倍型,5个地理种群整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分别为0.672和0.00533。Cyt b基因共界定了28种单倍型,5个地理种群整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分别为0.805和0.00413。单倍型邻近系统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金背鲤5个群体间没有形成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AMOV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D-loop和Cyt b基因,遗传变异系数F_(st)分别为0.06871和0.13447,群体间变异分别占6.87%和13.45%,群体内变异分别占93.13%和86.55%。基因流N_(m)值显示,除黄平与黎平群体基因流N_(m)值无限大(Inf),锦屏、从江群体与黄平群体N_(m)>1外,其余种群间均N_(m)<1。5个地理种群中性检验结果均未出现显著负值,核苷酸错配图显示双峰或多峰。贵州省稻田金背鲤总体遗传多样性偏低,尤其锦屏群体遗传多样性匮乏,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各地理群体历史上未发生过种群扩张。建议加强贵州省金背鲤遗传资源保护,将分化程度不同的群体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以开展针对性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金背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纪达 杨玉梅 +2 位作者 姚俊杰 王益海 张书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探究贵州鲤(Cyprinus carpio)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yt b基因,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法,对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52尾个体共界定了16种单倍型,7个养殖群体整体单... 为探究贵州鲤(Cyprinus carpio)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yt b基因,采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法,对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52尾个体共界定了16种单倍型,7个养殖群体整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分别为0.792、0.00323。单倍型网络图(network)显示,7个养殖群体间没有形成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占比分别为41.63039%和58.3696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41630,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001)。基因流(N_(m))值显示,除松浦镜鲤与松浦红镜鲤群体、金背鲤与建鲤群体N_(m)值分别为2.238、4.805外,其余群体间N_(m)值均小于1.000。7个养殖群体中性检验Fu’s F_(s)、Tajima’s D结果均未出现显著负值。结果表明,贵州7个鲤养殖群体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偏低,其中,松浦镜鲤、松浦红镜鲤、福瑞鲤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极低;7个鲤养殖群体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各群体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木河春季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兰开勇 刘碧洪 +5 位作者 彭德清 任雪勤 杨丹丹 蒲松 林艳红 邵俭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5期15-22,共8页
本研究于2019年4月对独木河流域开展浮游生物调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浮游植物7门35属71种,优势种为小环藻、舟形藻、微小色球藻和衣藻;浮游动物3门26属36种,颈沟基合溞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 本研究于2019年4月对独木河流域开展浮游生物调查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浮游植物7门35属71种,优势种为小环藻、舟形藻、微小色球藻和衣藻;浮游动物3门26属36种,颈沟基合溞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84(3.45~4.22)、2.28(1.97~2.71),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0.81~0.91)、0.94(0.89~0.98)。独木河流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水质处于清洁至β-中污染之间,这为该流域水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木河 浮游生物 生物多样性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稻田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纪达 许劲松 +3 位作者 崔巍 安元银 姚俊杰 杨方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了解贵州黔东南稻田鲤肌肉营养成分特点,采用常规营养分析及生化方法,对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黔东南稻田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72±0.92)%,粗蛋白质含量为(19.58±0.47... 为了解贵州黔东南稻田鲤肌肉营养成分特点,采用常规营养分析及生化方法,对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黔东南稻田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72±0.92)%,粗蛋白质含量为(19.58±0.47)%,粗脂肪含量为(4.57±0.62)%,粗灰分含量为(1.89±0.39)%;黔东南稻田鲤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总量占干重的(83.91±9.47)%,其中,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占比分别为(33.79±3.90)%、(50.12±5.57)%;肌肉中检测到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分别为(25.80±1.73)%、(54.17±4.83)%和(20.15±3.85)%;肌肉中K、Mg元素含量较高,分别为8.44±1.02 g/kg,0.62±0.01 g/kg,微量元素中Se元素含量为1.01±0.43 mg/kg。结果表明,黔东南稻田鲤肌肉干物质具有高蛋白、多灰分、低脂质的一般肌肉特点;黔东南稻田鲤肌肉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例高,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高,矿质元素中K、Mg元素含量高,Ca元素含量较低,Se元素含量达到食物的富硒标准(0.02~0.20 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稻田鲤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湄潭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虾的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子婵 朱忠胜 +1 位作者 姚俊杰 纪镇剑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4期97-99,共3页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行“零网箱、生态鱼”的绿色生态渔业发展之路。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主要推广模式,其中稻虾综合种养是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之一,在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提升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实...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行“零网箱、生态鱼”的绿色生态渔业发展之路。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主要推广模式,其中稻虾综合种养是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之一,在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提升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也为贵州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本文系统总结了湄潭县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繁育技术,为相关从业者在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良性循环 贵州山区 繁育技术 克氏原螯虾 水土资源 绿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泉水养殖杂交鲟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天泉 苏昕 +3 位作者 姚俊杰 许劲松 安元银 熊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77-81,共5页
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山泉水养殖杂交鲟仔稚鱼及幼鱼进行了为期75 d的生长发育研究。织金县桂果镇岔河村山泉水水温14~17℃、溶氧>7 mg/L,仔稚鱼阶段水交换量为11.67 m^(3)/d,幼鱼阶段水交换量为51.84 m^(3)/d,仔鱼出膜后至第7天,为... 采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山泉水养殖杂交鲟仔稚鱼及幼鱼进行了为期75 d的生长发育研究。织金县桂果镇岔河村山泉水水温14~17℃、溶氧>7 mg/L,仔稚鱼阶段水交换量为11.67 m^(3)/d,幼鱼阶段水交换量为51.84 m^(3)/d,仔鱼出膜后至第7天,为卵黄囊仔鱼期,卵黄囊呈椭圆形;第8天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为仔鱼晚期;在第36天鱼体肛门前臀鳍消失,体透明特征消失进入稚鱼期;第56天器官发育完成,外部形态与成鱼一致,进入幼鱼期。对所测量180尾杂交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拟合出体长生长模型:L=1.2973e^(0.0282t)(R^(2)=0.9768);体重生长模型:W=0.0481e^(0.0725)t(R^(2)=0.958);体长-体重生长模型:W=0.0241 L^(2.5877)(R^(2)=0.9948);体长-体高生长模型:L=1.3437e^(1.3408H)(R^(2)=0.9522)。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山泉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仔稚鱼 幼鱼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水产消毒剂对棘胸蛙蝌蚪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永广 魏朝宇 +2 位作者 魏秀英 罗华辉 陈敦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2-508,共7页
两栖类作为一类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目前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消毒剂的使用已不可避免。为探明常用水产消毒剂对两栖类急性毒性的影响,保障两栖类养殖中消毒剂的安全使用,选取38~39期的棘胸蛙蝌蚪作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 两栖类作为一类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目前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消毒剂的使用已不可避免。为探明常用水产消毒剂对两栖类急性毒性的影响,保障两栖类养殖中消毒剂的安全使用,选取38~39期的棘胸蛙蝌蚪作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4种常见水产消毒剂作为试验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消毒剂在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排序均为: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其中氯化钠、甲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4种药物对棘胸蛙蝌蚪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145.53、16.32、3.61、2.93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49.01、4.80、0.88、1.85 mg/L。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毒性分类标准,氯化钠和甲醛属于低毒消毒剂,而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属于中毒消毒剂。充分考虑剂量敏感性和使用方便性,推荐使用聚维酮碘作为消毒剂。此外由于蝌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通常高于鱼类,因此在棘胸蛙等两栖类养殖过程中,需要减少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试验结果将对两栖类的规模化养殖中消毒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助力两栖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蝌蚪 水产消毒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稻田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作者 杨立 蒙庆米 +3 位作者 白天泉 李嘉尧 姚俊杰 马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7,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 【目的】探究在不同海拔下稻田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低(580 m)、中(830 m)和高(1340 m)3个不同海拔的稻田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其肠道的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低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高度(521.04μm)显著高于中海拔组(438.01μm)和高海拔组(419.39μm)(P<0.05);中海拔组金背鲤肠道的胰蛋白酶活性(4541.65 U/mg)显著高于低海拔组(4023.72 U/mg)和高海拔组(3722.10 U/mg)(P<0.05);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软壁菌门是稻田金背鲤肠道的主要菌群门类。【结论】不同海拔对稻田金背鲤的肠道形态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虽然稻田金背鲤的肠道菌群在不同海拔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但是,仍保持以放线菌门为主的相对稳定菌群,说明金背鲤的肠道具有对稻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稻田 金背鲤 肠道 消化酶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体及胃含物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斑鳠幼鱼食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蒙庆米 马兰 +3 位作者 陈继位 莫显义 姚俊杰 杨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 为摸清斑鳠(Mystus guttatus)幼鱼的食性和生物学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罗甸县斑鳠保种场河道中的斑鳠幼鱼胃含物及水体的物种特征。结果显示:1)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共鉴定出109种生物,分属于15个门,12大类。从门水平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轮虫动物门、绿藻门、脊索动物门。从属水平看,中镖水蚤属(Sinodiaptomus)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鲃属(Barbus)和Paralamyctes。2)在斑鳠幼鱼生存的河道中,共获得193个物种,分属于18个门。从门水平来看,节肢动物门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绿藻门。从属水平来看,中镖水蚤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其次是衣藻属(Chlamydomonas),占比较高的还有臂尾轮虫属、筒壳虫属(Tintinnidium)和单壳缝藻属(Monoraphidium)。节肢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绿藻门在斑鳠幼鱼胃含物中和水体中都是相对丰度较高的类群。在水体中,脊索动物门相对丰度较低(第15位),而在胃含物中列第4位。研究揭示了斑鳠幼鱼食性选择受水域环境食物的易得性及其喜好性两方面的影响。从能量收支效益的角度来看,斑鳠幼鱼在摄食过程中遵循以最小的能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原则,利于幼鱼存活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鳠 幼鱼 胃含物 食性 DNA宏条形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马兰 蒙庆米 +4 位作者 李嘉尧 秦国兵 姚俊杰 王秀龙 杨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共9页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 【目的】探究金背鲤Cyprinus carpio var.Jinbei的稻田适应性特征及其肠道与不同稻田生长环境的关系。【方法】以在平板式、“一”字沟以及“十”字沟稻田生长的金背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酶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稻田增加沟坑对金背鲤肠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十”字沟组金背鲤肠道的绒毛最宽(173.59μm),其次是“一”字沟组(157.72μm),最窄的是平板式组(139.69μm)。“十”字沟组、“一”字沟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4662.65、4676.12 U·mg^(−1),显著高于平板式组的3752.34 U·mg^(−1)(P<0.05)。从门水平看,稻田增加沟坑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仍然是优势菌门,但放线菌门取代梭杆菌门成为优势菌门;从属水平看,平板式组的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鲸杆菌属、红杆菌属,“一”字沟组和“十”字沟组优势菌属变化较大,在各组前3位的优势菌属中,“一”字沟组有1种发生改变,“十”字沟中有2种发生改变。【结论】稻田中增加沟坑后金背鲤肠道的结构、消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优势菌群会发生改变,通过调节代谢以适应新的稻田水环境,但金背鲤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沟坑 金背鲤 肠道结构 消化酶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鹄沼枝额虫的食性
16
作者 陈江 吴俣学 +2 位作者 王艳艳 姚俊杰 何浩宇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1,41,共6页
为了认识野生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的食性生物学特性,采样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池塘中鹄沼枝额虫的食性。结果显示:从肠道中共鉴定出151个物种,分属于10个门类,即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刺胞动... 为了认识野生鹄沼枝额虫(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的食性生物学特性,采样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了贵州省都匀市甲登村池塘中鹄沼枝额虫的食性。结果显示:从肠道中共鉴定出151个物种,分属于10个门类,即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刺胞动物门(Cnidar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线虫动物门(Nemato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环节动物门(Annelida)、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和绿藻门(Chlorophyta)。节肢动物门共83种,占食物种类总数的70%,是食物中最丰富的类群;其次是脊索动物门,有27种,占11%;绿藻门占据食物的比例最低,仅为0.3%。结果表明,鹄沼枝额虫主动滤食水体中的有机颗粒,对有机颗粒的滤食无选择性;有机颗粒主要来源于大型溞、蚤状溞、水螅、顶切叶蚁和跳镰猛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宏条形码技术 鹄沼枝额虫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棘胸蛙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朝宇 汪小冬 +3 位作者 魏秀英 袁鸿 姚红艳 陈敦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14,共9页
养殖群体繁殖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干扰,经过多年养殖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棘胸蛙的遗传现状,本研究选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5个养殖群体(江西、浙江、广西、广东... 养殖群体繁殖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干扰,经过多年养殖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棘胸蛙的遗传现状,本研究选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5个养殖群体(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148个实验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平均等位基因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11和2.70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为0.182和0.5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6;养殖群体内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130~0.230和0.353~0.468,且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广东和广西群体遗传相似度最高(0.819),福建和江西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低(0.441),与利用MEGA软件构建UPGMA进化树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揭示棘胸蛙养殖群体已经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建议在人工养殖棘胸蛙的过程中,应尽量扩大选种范围,避免近亲繁殖;同时,定期从外地良种场引进良种作为繁殖亲本,提高亲本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呆鲤稻田养殖鱼鳞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纪达 杨梅 +2 位作者 姚俊杰 龙金梅 苏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56-59,共4页
为呆鲤鱼鳞的食用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呆鲤鱼鳞中蛋白质、脂质、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呆鲤鱼鳞中水分含量为6.61%,粗蛋白含量为75.82%,粗灰分含量为20.19%,粗脂肪含量为1.79%;鱼鳞中共检测出20种氨基酸,必需氨基... 为呆鲤鱼鳞的食用及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呆鲤鱼鳞中蛋白质、脂质、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呆鲤鱼鳞中水分含量为6.61%,粗蛋白含量为75.82%,粗灰分含量为20.19%,粗脂肪含量为1.79%;鱼鳞中共检测出20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8种,占总氨基酸的20.82%;非必需氨基酸12种,占总氨基酸的79.18%,4种鲜味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为25.99%;鱼鳞中共检出12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28.17%,不饱和脂肪酸占70.91%;矿质元素中钙、磷、锌、锰、硒含量较高,分别为59.67 g/kg、30.13 g/kg、92.13 mg/kg、26.53 mg/kg和0.9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呆鲤 稻田养殖 鱼鳞 营养成分 黔东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莎 姚俊杰 +2 位作者 商宝娣 李小义 张效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76-81,共6页
为生产上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线接种培养、回归感染试验、形态与分子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某养殖场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发生的强传染性病害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研究致病菌对15类共45种常见... 为生产上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划线接种培养、回归感染试验、形态与分子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某养殖场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发生的强传染性病害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研究致病菌对15类共4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致病菌Q 1菌株,经形态鉴定,Q 1菌株的特征与鲁氏耶尔森氏菌基本一致,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已有的鲁氏耶尔森氏菌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鲁氏耶尔森氏菌(MK396587.1、AB681666.1、HQ222844.1、FJ908709.1)聚为一支,置信度为86,结合形态与分子鉴定,确定Q 1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其对斑点叉尾鮰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05×10^7 cfu/mL;该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等17种药物为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和新生霉素等6种抗菌药物为中度敏感;对克拉霉素、红霉素和麦迪霉素等22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其对选用的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3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全部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鲁氏耶尔森氏菌 16S rDNA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鲈鲤幼鱼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天泉 姚俊杰 +2 位作者 毛茜 王礼节 罗永泉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1,91,共7页
在水温(14±0.5)℃下,将体长(5.89±0.62)cm、体质量(1.48±0.39)g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放入19 cm×13 cm×9 cm的塑料箱中,用浓度为0 mg/L、40 mg/L、80 mg/L、120 mg/L、160 mg/L、200 mg/L和240 mg/L的... 在水温(14±0.5)℃下,将体长(5.89±0.62)cm、体质量(1.48±0.39)g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放入19 cm×13 cm×9 cm的塑料箱中,用浓度为0 mg/L、40 mg/L、80 mg/L、120 mg/L、160 mg/L、200 mg/L和240 mg/L的茜素红S(ARS)溶液浸泡24 h后取鱼样一次(0 d),将剩余鲈鲤幼鱼转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箱中投喂,暂养5 d和10 d时测定鱼体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ARS标记对鲈鲤幼鱼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24 h(0 d)后SOD和CAT活性随ARS浓度升高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体系,表现为低促高抑;在40 mg/L浓度时开始诱导GSH-Px活性,整体呈不规则变化;MDA含量随ARS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200 mg/L浓度组SOD、CAT和GSH-Px酶活力和MDA含量最高;浸泡5~10 d后,ARS的浓度为40~120 mg/L时,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ARS的浓度提高160~240 mg/L浓度组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在第5 d和第10 d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水平,说明该浓度范围内,ARS浸泡对鲈鲤肌肉造成了不可逆的氧化损伤。本实验结果表明:小于160 mg/L浓度的ARS浸泡鲈鲤未造成氧化损伤。体长4.27~6.51 cm的鲈鲤幼鱼推荐使用100~150 mg/L浓度的ARS进行浸泡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鲈鲤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