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雷华 徐涛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6-168,173,共4页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分子量分布宽度MWD这一参量来描述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更为恰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意味着高、低分子量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决定了...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分子量分布宽度MWD这一参量来描述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更为恰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意味着高、低分子量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聚丙烯材料最终的结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分布 聚丙烯 结晶形态 凝胶渗透色谱仪 球晶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4种抗静电剂在PE-HD中的应用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田瑶珠 于杰 +3 位作者 罗筑 陈兴江 郝智 熊玉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 4种抗静电剂在PE HD中使试样表面电阻值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了其在PE HD中的析出速度大小 ;分析测试了不同抗静电剂在空气中的吸水率大小及添加有不同种类抗静电剂的材料的单位表面吸水量与其表面电阻变化量的关...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 4种抗静电剂在PE HD中使试样表面电阻值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分析了其在PE HD中的析出速度大小 ;分析测试了不同抗静电剂在空气中的吸水率大小及添加有不同种类抗静电剂的材料的单位表面吸水量与其表面电阻变化量的关系 ,据此分析了其抗静电规律和特点 ,得出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主要与其吸水量有关 ;并分析了离子型抗静电剂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抗静电机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抗静电剂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迁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态抗静电剂在HDPE中的分散性比较及其抗静电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田瑶珠 于杰 +3 位作者 罗筑 陈兴江 刘一春 熊玉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43,53,共4页
分析了固态和液态抗静电剂在HDPE中混合使用与单组分抗静电剂在HDPE中使用的表面电阻率变化情况 ;通过水洗试样后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变化 ,对比了几种抗静电剂在HDPE树脂中不同的析出速度 ;还比较了固态抗静电剂和液态抗静电剂加入基体树... 分析了固态和液态抗静电剂在HDPE中混合使用与单组分抗静电剂在HDPE中使用的表面电阻率变化情况 ;通过水洗试样后测试其表面电阻率变化 ,对比了几种抗静电剂在HDPE树脂中不同的析出速度 ;还比较了固态抗静电剂和液态抗静电剂加入基体树脂中所得材料表面电阻率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 :混合型抗静电剂中固态组分的迁移速度决定了其混合型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向试样表面的迁移速度 ,但析出饱和稳定后的表面电阻率由其中效果好的组分及其之间的协同效应决定 ;液态型和凝胶型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散性比固态型抗静电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静电剂 析出速度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合金的增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筑 刘一春 +1 位作者 于杰 陈兴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6,共2页
对弹性体和增容剂增韧PC/ABS合金进行了试验研究 ,表明弹性体与增容剂的适当组合优于单组份的增韧效果 ,并且利用这种协同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增韧对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造成的损失 。
关键词 PC/ABS 增韧 性能 协同作用 聚碳酸酯 ABS树脂 塑料合金 弹性体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宽带激光熔覆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其斌 郑敏 +2 位作者 朱维东 李海涛 董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减少激光熔覆过程中基材与生物陶瓷涂层之间的热应力,设计了一种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并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 Ti 6Al 4V合金上制备了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对其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和氧元素主要分布在生物...  为了减少激光熔覆过程中基材与生物陶瓷涂层之间的热应力,设计了一种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并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 Ti 6Al 4V合金上制备了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对其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和氧元素主要分布在生物陶瓷涂层中;钛和钒元素主要分布在基材和合金化层内;磷元素分布在合金层与陶瓷层中。合金层中基底组织上分布着白色共晶组织和白色颗粒,基底组织主要为 Ti(Al、P、Fe、V)相,白色共晶组织主要为 Fe2Ti4O +AlV3,白色颗粒为结晶析出的 Al3V0.333 Ti0.666;生物陶瓷层中的基底组织为胞状晶,其上分布有灰色相和白色颗粒相,胞状晶主要为 CaO、CaTiO3 和 HA,灰色相为β TCP及 Ca2Ti2O6,白色颗粒相为 TiO2。合金层的最高硬度为1600Hv0.2,生物陶瓷涂层显微硬度最大值约为1300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宽带激光熔覆 梯度生物陶瓷 复合涂层 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BT/弹性体三元共混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晓浪 罗筑 +3 位作者 于杰 谭红 陈兴江 郭少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研究了弹性体NBR和SBS对ABS/PBT共混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对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弹性体NBR后,共混合金在保持较好刚性的同时,断裂伸长率和韧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NBR用量为20份时,共... 研究了弹性体NBR和SBS对ABS/PBT共混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对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弹性体NBR后,共混合金在保持较好刚性的同时,断裂伸长率和韧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NBR用量为20份时,共混合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13%,冲击强度提高了54%;SBS对ABS/PBT共混合金的增韧效果不明显,加入弹性体后,ABS/PBT共混合金体系的粘度增大,MFR降低,但仍明显好于纯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R SBS ABS PBT 共混合金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形态及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徐涛 雷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0-163,共4页
对加入有效成核剂 (加入量为 0 .1%~ 2 .0 % )的聚丙烯材料进行了缺口冲击实验 ,发现其冲击强度在成核剂加入量 0 .4 %处出现极大值 ,通过测定其结晶度和球晶尺寸的变化发现 ,当有效成核剂加入量小于 0 .4 %时 ,随加入量增大 ,球晶尺... 对加入有效成核剂 (加入量为 0 .1%~ 2 .0 % )的聚丙烯材料进行了缺口冲击实验 ,发现其冲击强度在成核剂加入量 0 .4 %处出现极大值 ,通过测定其结晶度和球晶尺寸的变化发现 ,当有效成核剂加入量小于 0 .4 %时 ,随加入量增大 ,球晶尺寸呈下降趋势 ,结晶度呈上升趋势 ;当有效成核剂加入量大于0 .4 %时 ,随加入量增大 ,球晶尺寸的下降趋势变小且逐渐趋于稳定 ,而结晶度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 ,通过断口观察和分析发现 ,其断面形态特征参量——扩展区的断面分形维数随成核剂加入量的变化与结晶形态和冲击强度的变化相对应 ,即在成核剂 0 .4 %加入量处出现极大值。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通过加入某种有效成核剂与 PP共混 ,其结晶形态的变化与其冲击强度的变化相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结晶形态 冲击断裂行为 影响 结晶度 球晶尺寸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动态接枝提高玻纤增强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罗筑 于杰 +1 位作者 刘一春 陈兴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4-56,共3页
用反应加工的方法可在ABS分子链上接枝酸酐基团。断面微观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表明 :接枝改性提高了ABS基体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的界面粘结强度 ,可较好地发挥玻纤增强效果 ,使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MAH。
关键词 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物 动态接枝 玻璃纤维增强 性能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零件的注射成型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秦舒浩 于杰 +2 位作者 罗筑 陈兴江 刘一春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3-86,57,共5页
利用UGⅡ建立了冰箱盛物托盘零件的数学模型,并用Moldflow软件对其进行流动、保压、冷却过程模拟及翘曲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该零件注射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通过模拟计算,可最大限度消除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及制品成... 利用UGⅡ建立了冰箱盛物托盘零件的数学模型,并用Moldflow软件对其进行流动、保压、冷却过程模拟及翘曲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该零件注射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通过模拟计算,可最大限度消除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及制品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取代了传统的反复试模、修模等过程,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零件 注射成型 模拟 MOLDFLOW软件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宏 于杰 罗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与聚碳酸酯 (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几种PBT与PC的相容剂。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 :加入相容剂改善了PBT与PC两相间的相容性 ,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与聚碳酸酯 (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几种PBT与PC的相容剂。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 :加入相容剂改善了PBT与PC两相间的相容性 ,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 ,PBT与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促进了PBT/P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酯交换反应越强烈 ,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对PBT/P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越明显 ;酯交换反应程度适中 ,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增容作用适中 ,共混体系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碳酸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聚丙烯第二相颗粒形态结构的表征
11
作者 雷华 罗筑 +2 位作者 陈佳 徐涛 谢长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填充聚丙烯第二相颗粒形态结构特征,有效地定量表征了填料在基体中的分布状况,为物理机械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填充 聚丙烯 第二相颗粒 形态结构 表征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