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潜在危害分析及其防控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朝兴 杨茂发 +4 位作者 郅军锐 朱怡 李学琳 谈孝凤 金道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发现入侵我国以来,短短几个月已在全国多地发现其危害。由于其食性很广,对全国尤其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主要作物和特色优势作(植)物生产具有极大威胁。本文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贵州省不同地区粮... 自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发现入侵我国以来,短短几个月已在全国多地发现其危害。由于其食性很广,对全国尤其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主要作物和特色优势作(植)物生产具有极大威胁。本文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贵州省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特点,对该虫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贵州省 危害分析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红托竹荪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超 何丽 +3 位作者 潘金壮 陈孝玉龙 戴仁怀 丁召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明确贵州红托竹荪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的方法,在省内主要红托竹荪种植区开展红托竹荪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贵州红托竹荪害虫有6纲9目17科18种,闽菇迟眼蕈蚊B... 为明确贵州红托竹荪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1—2022年采用田间普查和系统调查的方法,在省内主要红托竹荪种植区开展红托竹荪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贵州红托竹荪害虫有6纲9目17科18种,闽菇迟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oti、隐翅甲Oxytelus megaceros、棘白跳虫Orthonychiurus folsom是危害贵州红托竹荪的主要害虫,其中,跳虫的数量最多。整体上6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红托竹荪害虫的盛发期,应在6月之前进行合理预防。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红托竹荪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闽菇迟眼蕈蚊 棘白跳虫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灯诱稻飞虱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国勇 杨洪 +1 位作者 金道超 陈祥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9,87,共4页
对贵州省稻飞虱主要迁入、迁出地(盘县、锦屏、惠水、三都、道真)稻区的灯诱稻飞虱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区灯诱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拟褐飞虱(N.bakeri)... 对贵州省稻飞虱主要迁入、迁出地(盘县、锦屏、惠水、三都、道真)稻区的灯诱稻飞虱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区灯诱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拟褐飞虱(N.bakeri)、伪褐飞虱(N.muiri)、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5种;灯下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所占比例最高,为47.86%,其次是褐飞虱,所占比例为43.90%,伪褐飞虱、拟褐飞虱及灰飞虱的数量都较少,分别占7.26%、0.43%和0.55%;在各地的比例也存在差异,伪褐飞虱以盘县较多,而拟褐飞虱较少;灰飞虱以道真最多,比例达到0.99%,比盘县、锦屏多1倍,是三都的20多倍;正确辨别灯下飞虱种类有助于提高稻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种类 动态变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辣椒棉蚜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6
4
作者 韦治艳 杨熙彬 +3 位作者 桂子萌 杨宇 杨洪 戴仁怀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明确贵州省辣椒上棉蚜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并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4个棉蚜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系统调查发现棉蚜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2019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 为明确贵州省辣椒上棉蚜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并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4个棉蚜田间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系统调查发现棉蚜每年均有2个发生高峰,2019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个高峰期,8月上旬是第二个小高峰期;2020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个高峰期,7月中旬是第二个小高峰期。两年的调查发现棉蚜为害的第一个高峰期发生在辣椒的开花坐果期,在结果期达到第二个小高峰。不同棉蚜种群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黔西南安龙县种群对吡虫啉敏感(1.28倍),对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吡蚜酮的敏感性逐渐降低;黔东南榕江县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蚜酮敏感(分别为2.61倍和1.12倍),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产生了抗性;黔东南锦屏县种群对吡蚜酮的抗性最高(11.19倍),其次是吡虫啉(7.91倍)、阿维菌素(2.86倍)和啶虫脒(2.38倍);遵义市播州区种群对啶虫脒、吡蚜酮、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3倍、5.74倍、18.44倍和70.22倍。除个别种群对阿维菌素和吡蚜酮比较敏感外,其余均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安龙县种群对吡虫啉较敏感,锦屏县种群产生了低水平抗性,但榕江和遵义种群产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安龙种群对啶虫脒产生了低水平抗性外,其余种群对啶虫脒较敏感。建议在棉蚜种群大暴发之前使用抗性倍数低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以延缓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发生规律 杀虫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茄子和番茄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桂子萌 韦治艳 +3 位作者 杨宇 杨熙彬 杨洪 戴仁怀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茄子和番茄是贵州省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贵州省茄科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明确贵州省茄子和番茄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于2019—202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方法对贵州代表性蔬菜种植区的主要茄子和番茄害虫种类和... 茄子和番茄是贵州省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贵州省茄科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明确贵州省茄子和番茄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于2019—202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方法对贵州代表性蔬菜种植区的主要茄子和番茄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茄子优势害虫为蚜虫、叶蝉、粉虱和叶甲,茄子害虫的危害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番茄优势害虫为蚜虫、蝽类和蓟马,番茄害虫的危害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初。研究结果明确了贵州省茄子和番茄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可为后续贵州茄科蔬菜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番茄 害虫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玉米田害虫绿色灯光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昌利 陶惠 +2 位作者 周吕 李锦 张长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7-800,共14页
为探明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杀虫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选取贵州玉米田3个具有代表性的点分别安装诱虫灯,进行诱集调查,并对近灯区(距离灯20 m以内)、远灯区(距离灯20~150 m)和对照区的昆虫种群消长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贵州... 为探明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杀虫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选取贵州玉米田3个具有代表性的点分别安装诱虫灯,进行诱集调查,并对近灯区(距离灯20 m以内)、远灯区(距离灯20~150 m)和对照区的昆虫种群消长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玉米田昆虫共有11目66科132种,主要为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类昆虫;灯诱共获得89个种类,其中害虫占64.77%,益虫占15.91%,中性昆虫占19.32%。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近灯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对照区次之,远灯区最低;近灯区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黏虫Mythimna seperata(Walker)、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Kirkaldy)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数量长期高于其他区域。综上所述,风吸式诱虫灯对玉米田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玉米田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害虫综合防治 田间调查 绿色灯光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水玫瑰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文波 郅军锐 +3 位作者 张涛 禹云超 叶佳琴 周丹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3期156-157,共2页
为明确玫瑰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不定期调查,明确了惠水高镇玫瑰上病虫害的种类,其中害虫主要有蓟马、蚜虫、叶螨及斜纹夜蛾。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灰霉病和锈病等。主要的天敌有小花蝽、瓢虫和大草蛉等。
关键词 玫瑰 虫害 病害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在昆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涛 郅军锐 叶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6期63-69,91,共8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分子dsRNA引起目的基因mRNA序列特异性降解,导致靶标基因沉默或表达量下调的现象。RNAi在昆虫重要生理酶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RNAi不同方法的应用、各方法的优缺点...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分子dsRNA引起目的基因mRNA序列特异性降解,导致靶标基因沉默或表达量下调的现象。RNAi在昆虫重要生理酶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RNAi不同方法的应用、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影响RNAi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总结了RNAi不同方法对昆虫功能基因沉默效果的差异,及在昆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功能 脱靶效应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植绥螨资源及其资源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洞洞 乙天慈 +1 位作者 朱群 金道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通过对贵州植绥螨资源调查,初步明确了贵州省植绥螨科共计7属62种及其栖息植物和分布。基于食性为主的生活习性归类方法分析了贵州植绥螨现知种的资源特性,将之分为4种类型:Ⅰ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 通过对贵州植绥螨资源调查,初步明确了贵州省植绥螨科共计7属62种及其栖息植物和分布。基于食性为主的生活习性归类方法分析了贵州植绥螨现知种的资源特性,将之分为4种类型:Ⅰ型(专一性捕食螨)1种,代表种为竹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bambusae Ehara,1964;Ⅱ型(叶螨类选择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Neoseiulus)pseudolongispinosus Xin,Liang et Ke,1981;Ⅲ型(多食性捕食螨)25种,代表种为草栖钝绥螨Amblyseius(Amblyseius)herbicolus Chant,1959;Ⅳ型(嗜食花粉的捕食者)11种,代表种为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1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绥螨科 资源 生物学习性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香虫脂肪酸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时序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芷汀 尹志勇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1851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其需求量日增。然其存在严格的生殖滞育现象,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与昆虫滞育关系密切。本文根据九香虫转录组数据设计了FASN特异性引物,提取九香虫...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1851是中国传统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其需求量日增。然其存在严格的生殖滞育现象,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与昆虫滞育关系密切。本文根据九香虫转录组数据设计了FASN特异性引物,提取九香虫总RNA,利用PCR技术克隆出九香虫脂肪酸合酶基因(AcFASN),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同源进化树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试验获取了AcFASN在九香虫中的时序表达图谱。结果显示:九香虫AcFASN基因全长7092 bp,编码2363个氨基酸;九香虫AcFASN是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是一种无信号肽、非跨膜、非分泌型蛋白。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AcFASN氨基酸序列与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FASN氨基酸序列进化关系较近。时序表达谱显示AcFASN基因在滞育期表达量较高,预示着AcFASN基因极可能通过改变九香虫体内AcFASN的表达量来影响九香虫滞育等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九香虫 基因克隆 时序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吸电位技术的西花蓟马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松 郅军锐 曾广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该害虫造成的危害与其取食行为密切相关。刺吸电位技术(EPG)是研究刺吸式和锉吸式口器昆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工具,在揭示害虫的取食机制、寄主植物的防御...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对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该害虫造成的危害与其取食行为密切相关。刺吸电位技术(EPG)是研究刺吸式和锉吸式口器昆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工具,在揭示害虫的取食机制、寄主植物的防御、害虫与寄主植物互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西花蓟马取食行为波形的划分、寄主种类、病毒和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取食行为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刺吸电位技术 取食行为 寄主植物 番茄斑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的功能分析
12
作者 陈柠楠 雷庆 +3 位作者 王召 龙贵云 金道超 杨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翅是其能够迁飞、扩大危害的重要器官。因此,解析昆虫翅发育基因可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靶标。刺猬基因(Hedgehog,Hh)是能够参与调控昆虫翅发育的重要基因,但其在白背飞虱体内的转录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克隆获得白背飞虱刺猬基因SfHh,解析其时空表达模式,并借助RNA干扰技术验证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SfHh基因在5龄若虫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其中在肠道与翅中表达量最高;(2)RNA干扰沉默SfHh基因24 h后,SfHh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降低了62%,且羽化成虫大多数个体的翅褶皱、末端卷曲或弯折等不能正常展开,而对照组成虫的翅均无任何畸形。表明SfHh基因是白背飞虱翅发育不可或缺的基因,其表达缺失可导致白背飞虱的翅不能正常伸展。本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白背飞虱及其他迁飞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标,还可丰富半翅目昆虫翅发育的分子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翅发育 刺猬基因 RNA干扰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花粉和松花粉对西花蓟马消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3
作者 陈红运 郅军锐 +1 位作者 邱鑫月 岳文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既能取食植物叶片,也能取食花粉。本研究以非嗜食的油菜花粉(RP)和嗜食的松花粉(PP)分别单独及与叶片组合[油菜花粉+菜豆叶片(RP+KL)、松花粉+菜豆叶片(PP+KL)]作为食物...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既能取食植物叶片,也能取食花粉。本研究以非嗜食的油菜花粉(RP)和嗜食的松花粉(PP)分别单独及与叶片组合[油菜花粉+菜豆叶片(RP+KL)、松花粉+菜豆叶片(PP+KL)]作为食物,旨在探讨不同食物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消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化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量随食物种类和取食时间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取食6 h后,取食RP+KL处理的α-淀粉酶活性最低;12 h后,各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取食24 h后,单独取食RP和PP时α-淀粉酶活性最高;在48 h,以PP和PP+KL为食时的α-淀粉酶活性最高。在12 h,取食RP与PP时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无明显差异,其余时间下均是取食RP的最高。在24 h时取食RP的西花蓟马脂肪酶的活性最高,其他时间以RP和PP为食时最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α-淀粉酶基因FoAMY-1表达量除在48 h时取食RP和RP+KL下无差别外,其余时间均是以RP为食的表达量最低;在6 h和12 h时取食PP的胰凝乳蛋白酶基因FoTRY表达量最低,但在48 h以取食RP的最低;在6 h和12 h时,取食PP和RP的西花蓟马脂肪酶基因FoLiP表达量最低,在24 h和48 h时,FoLiP表达量在取食各食物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对西花蓟马消化酶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与消化酶种类、食物类型及取食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花粉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蛞蝓响应茶皂素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14
作者 王艺焜 祖庆学 +5 位作者 祝紫江 杨超 李发银 刘杰 冯裕洋 张长禹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7-1157,共11页
【目的】筛选茶皂素胁迫下的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解毒代谢相关基因,探究野蛞蝓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机制,为野蛞蝓的抗药机制及抗药性治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蛞蝓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皂素和空白... 【目的】筛选茶皂素胁迫下的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解毒代谢相关基因,探究野蛞蝓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机制,为野蛞蝓的抗药机制及抗药性治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蛞蝓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皂素和空白对照处理的野蛞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rinity、DESeq2和GOseq等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功能分类及代谢通路等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的抗药性相关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从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1359个DEGs,其中586个显著上调(P<0.05,下同)、773个显著下调。筛选到51个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DEGs,涉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E)等与代谢相关的抗性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EGs主要与氧化还原酶活性、DNA模板的转录、细胞器通路、DNA结合过程相关;共有232个DEGs比对到KEGG中的129条不同代谢通路中,主要涉及抗原加工与提呈、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等与昆虫抗药性紧密相关的代谢通路。随机选取的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信。【结论】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茶皂素胁迫下的野蛞蝓进行分析,挖掘获得GST、细胞色素P450和CarE等解毒代谢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对野蛞蝓在面临茶皂素胁迫时产生应激反应起到关键作用,是其抗药性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蛞蝓 转录组 茶皂素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被引量:14
15
作者 程英 郅军锐 +3 位作者 周宇航 李凤良 金剑雪 李文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人工饲料 豆蚜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Gbb基因克隆及发育与滞育表达差异分析
16
作者 夏顺超 费穆清 +1 位作者 夏晓丽 李海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5期17-24,共8页
棉铃虫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害虫,滞育现象显著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加了防控难度。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活性参与棉铃虫滞育过程,但其发挥作用的配体基因尚不... 棉铃虫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的害虫,滞育现象显著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加了防控难度。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活性参与棉铃虫滞育过程,但其发挥作用的配体基因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棉铃虫BMP信号通路的配体基因Glass bottom boat(Gbb),并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Gbb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组成,与斜纹夜蛾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且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定位了Gbb基因在棉铃虫蛹脑前脑顶部区域的主要表达位点。RT-qPCR分析显示,Gbb基因在棉铃虫发育和滞育蛹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化蛹0天和2天时,滞育和发育蛹脑中Gbb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第4、6、8天发育蛹中,Gbb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滞育蛹。本研究揭示了Gbb基因在棉铃虫的发育及滞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其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BMP信号通路 Gbb基因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放蜂方式对田间烟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舒建超 陈文龙 +2 位作者 何应琴 钟明跃 肖德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探究烟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法和成蜂释放法对田间烟蚜的控制效果,笔者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系统研究了两种放蜂方式对烟蚜在油菜田和烟田的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前油菜田烟蚜量为72. 67~115. 7... 为探究烟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法和成蜂释放法对田间烟蚜的控制效果,笔者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系统研究了两种放蜂方式对烟蚜在油菜田和烟田的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前油菜田烟蚜量为72. 67~115. 73头/10株,烟田为15. 33~19. 40头/10株,两者差异显著。放蜂后,成蜂释放法在前期油菜田的相对防效为53. 12%,烟田为52. 81%,防治效果均优于自动持续释放法;但后期自动持续释放方式对烟田的烟蚜防治效果高达76. 76%,且防治的持续性较强。综上可知,两种释放方式各有其优点,成蜂释放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烟蚜的种群数量,而自动持续释放法则对烟蚜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因此建议今后在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时,可将两种放蜂方式合理结合以提高其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烟蚜 释放方式 自动持续释放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杀和产卵驱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峰 赵如娜 +4 位作者 李太美 吴学三 姜霖 田翙 陈文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6期63-66,73,共5页
为筛选出对桔小实蝇成虫有效毒杀和产卵驱避的植物精油,分别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植物精油(柠檬草油、天竺葵油、月桂油、迷迭香油、生姜油、山鸡椒油、百里香油、樟脑油、香茅油、薄荷油)对桔小实蝇的毒杀和产卵驱避活... 为筛选出对桔小实蝇成虫有效毒杀和产卵驱避的植物精油,分别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植物精油(柠檬草油、天竺葵油、月桂油、迷迭香油、生姜油、山鸡椒油、百里香油、樟脑油、香茅油、薄荷油)对桔小实蝇的毒杀和产卵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7 mg/mL时,毒杀效果较好的是香茅油、柠檬草油、百里香油、山鸡椒油,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78%、85.56%、81.11%、78.89%。月桂油也有一定的毒杀性,校正死亡率为41.11%;对桔小实蝇具有毒杀性的5种植物精油均表现出不同的产卵驱避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驱避率逐渐上升,其中驱避效果最好的是香茅油,当浓度为7 mg/mL时,产卵驱避率为8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植物精油 毒杀 产卵驱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上萝卜蚜的选择性及生长发育和繁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太美 赵如娜 +3 位作者 周微 钟明跃 郭峰 陈文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88-92,共5页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萝卜蚜偏好选择原寄主,但与选择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寄主植物也影响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萝卜蚜发育历期在甘蓝最长,萝卜最短,但在白菜和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萝卜蚜在寄主萝卜上的产蚜量和日产蚜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结果说明,4种寄主中萝卜最适合萝卜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甘蓝不利于其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蚜 不同寄主 选择性 发育历期 繁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苗苗 杨茂发 +1 位作者 武承旭 耿海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93-97,共5页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异显著,体长的分布则在2-5龄有显著差异,同时取食南瓜、黄瓜、西红柿的幼虫发育历期较长,而取食白菜、烟草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寄主植物 头壳 体长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