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视角下贵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希 徐小东 +2 位作者 余压芳 刘可 张然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0,共8页
为探讨传统村落在省域尺度流域视角下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贵州省757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为对象,利用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贵州省传统村落呈现出跨流域的三个集聚... 为探讨传统村落在省域尺度流域视角下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贵州省757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为对象,利用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贵州省传统村落呈现出跨流域的三个集聚分布区——黔东南、黔中和黔东北集聚区,流域单元内以黔东南苗岭以南的珠江—柳江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高,其次为苗岭以北的长江-沅江流域;第二,民族、地形、经济、人口、气候和河流等因素对贵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其中民族和地形因素影响力最为显著,其交互结果为非线性增强;第三,归纳出6个不同流域及河段具有明显族别差异的传统村落集群,不同集群的自然—人文特征呈现差异性,彰显了不同流域单元的地域特性。因此区域层面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必要结合不同流域地域性特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特征 集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CE法的大学校园景观评价——以贵州大学西校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斯琪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3期39-41,共3页
以贵州大学西校区为例,根据AHP法和Likert量表从4个方面选出16个因子建立校园景观评价体系,然后运用问卷调查和模糊综合评价(FCE)法对校园景观各项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和景观评价等级的评定。结果显示,贵州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总体一般,仍... 以贵州大学西校区为例,根据AHP法和Likert量表从4个方面选出16个因子建立校园景观评价体系,然后运用问卷调查和模糊综合评价(FCE)法对校园景观各项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和景观评价等级的评定。结果显示,贵州大学西校区校园景观总体一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总结分析西校区校园景观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今后的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FCE) 校园景观评价 贵州大学西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任利剑 《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基于"城市病"风险源头治理的安全城市建设诉求,从精细化风险管理视角,识别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现实困境,提出耦合"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的规划路径,并结合实证从区域、城区、社区三个层级分析安全... 基于"城市病"风险源头治理的安全城市建设诉求,从精细化风险管理视角,识别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现实困境,提出耦合"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的规划路径,并结合实证从区域、城区、社区三个层级分析安全风险治理导向下的规划策略。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工作中,存在整体认知错位导致规划实施低效、设防标准多样导致防灾能力失真、责权事权混乱导致多规对立等矛盾。应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准备、编制及实施阶段,将风险监测、评估、管控技术融入到多层级防灾空间规划中,形成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治理 综合防灾 风险评估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与传统村落规划互适性影响研究--以贵州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高蛤 余压芳 曾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基于2类规划现行编制要求与内容分析,梳理出2类规划的互适性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是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互适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以贵州省石阡县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规划互适的重点问题包括:资源保护规划中的高级别景源和传统建筑的关系,景观与生态保护规划中景区科学规划与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历史经验充分结合,居民点规划中在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及聚居型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型,设施配套规划中结合景区地方居民和游客需求统筹考虑,建设项目整合实施的统筹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传统村落 规划互适性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环境中碎片化空间的活化与利用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毓翎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5期121-122,共2页
城市建筑环境的碎片化地段通常指那些位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空间,数量众多且无处不在,并且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空间功能,许多碎片化的地段处于城市公共开放的空间边缘地带。与大型开放密集的公园相比,人们更频繁地使用这些小空间。近十年来,... 城市建筑环境的碎片化地段通常指那些位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空间,数量众多且无处不在,并且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空间功能,许多碎片化的地段处于城市公共开放的空间边缘地带。与大型开放密集的公园相比,人们更频繁地使用这些小空间。近十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地面几乎由硬路面和水泥丛林覆盖,导致城市公共空间不断缩小、绿化率不断下降。以城市碎片化区域的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创造空间。这也是由于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在为城市寻找更多的绿色资源。小规模城市公共空间的创建将为人们带来各种自发场所,增加社会互动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地段 空间 城市集约化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高密度建成环境对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
6
作者 张开翔 陈阳 +2 位作者 唐洪刚 张睿智 MAJID Amanibeni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4-694,共11页
分析高密度建成环境对城市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为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选取成都市2022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使用热点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极限梯... 分析高密度建成环境对城市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为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选取成都市2022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白天和夜间地表温度数据,使用热点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极限梯度提升模型,通过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探讨建筑特征、土地利用/覆盖、空间结构与景观格局等建成环境因子对昼夜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地表温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白天地表温度主要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和商务设施密度的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主要受到夜间灯光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的影响。提高绿化覆盖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降低建筑密度、优化景观格局能够有效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建成环境 地表温度 空间分析 极限梯度提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杜佳 余压芳 《南方建筑》 2014年第3期73-78,共6页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因数量丰富、地域特征突出,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文化景观价值,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在梳理了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研究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参与的局面...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因数量丰富、地域特征突出,具有极高的辨识性和文化景观价值,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在梳理了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研究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参与的局面,集中在贵州历史文化村落及建筑空间景观特征、保护规划及技术、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村落演进、动力机制探讨、保护制度及法规构建、旅游开发实施反馈以及村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文化景观 乡村景观 历史文化村落 综述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焕义 周理 +3 位作者 黄勇 龚鑘 唐洪刚 陈豫川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3,共8页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制作了1个全尺寸民居试验模型,测量了模型的室内外空气温度、湿度、室外风速、墙壁及顶棚的壁面温度等,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了壁面温度变化过程。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模型的温度变化规律,... 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制作了1个全尺寸民居试验模型,测量了模型的室内外空气温度、湿度、室外风速、墙壁及顶棚的壁面温度等,并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了壁面温度变化过程。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模型的温度变化规律,揭示了穿斗式民居模型的传热机理,给出了室内温度预测模型及热舒适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天室内外温差较小,但阁楼温度明显高于房间温度;热量主要通过墙壁及顶棚传递至室内,房间之间的热量传递较少;室内温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民居白天室内热,舒适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 木结构 室内热环境 传热机理 温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地区木构凉亭病害特征及损伤程度评估
9
作者 刘春燕 周理 王焕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研究潮湿地区木构凉亭的病害特征,本文对贵阳市域范围内的70处木构凉亭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凉亭的建构信息及气候信息,测量并统计了木构凉亭的腐朽、开裂、变色及虫蛀病害状况。基于收集的数据,分析了木构凉亭的病害特征,并建立了... 为研究潮湿地区木构凉亭的病害特征,本文对贵阳市域范围内的70处木构凉亭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凉亭的建构信息及气候信息,测量并统计了木构凉亭的腐朽、开裂、变色及虫蛀病害状况。基于收集的数据,分析了木构凉亭的病害特征,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评估凉亭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木构凉亭腐朽病害较为严重,其病害程度与构件的离地高度呈正相关;开裂病害在凉亭中普遍存在,尤其以大尺寸的梁柱构件最为显著;变色病害受潮气影响显著,但对构件结构性能的影响不大;虫蛀病害相对较轻,主要发生在梁柱构件中。此外,损伤评估显示,所调研的凉亭多为一般损伤或较严重损伤,其占比分别为84.3%及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凉亭 潮湿地区 调研 病害特征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文化遗产展示阐释体系建构——以遵义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为例
10
作者 吴冲 张浩 +1 位作者 税月 陈宪忠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新时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背景下,单一对遗存本体的展示方式难以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文章在解析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与文化传播在时间、空间、社会维度耦合特征基础上,对传统展示阐释手段进行审视与反思。进而借鉴传播学相关理... 新时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背景下,单一对遗存本体的展示方式难以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文章在解析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与文化传播在时间、空间、社会维度耦合特征基础上,对传统展示阐释手段进行审视与反思。进而借鉴传播学相关理论方法从文化源、文化传播场、传播者、传播手段、受众等要素入手构建展示阐释框架,以海龙屯为案例在展示阐释思路、展示方式、展示产品体系设计等方面结合文化传播特征进行创新。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展示阐释方式,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 展示阐释 体系建构 海龙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洞气候的建筑空气调节系统设计
11
作者 王红 陈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设计一种溶洞气候的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在溶洞的上方修建房屋建筑,将溶洞中的空气先引入空气静压室,再将空气静压室内的空气通过送风井送入房屋建筑内的空调使用房,利用加热空气箱将经过置换的空气通过外墙排风道从空调使用房中抽出,并... 设计一种溶洞气候的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在溶洞的上方修建房屋建筑,将溶洞中的空气先引入空气静压室,再将空气静压室内的空气通过送风井送入房屋建筑内的空调使用房,利用加热空气箱将经过置换的空气通过外墙排风道从空调使用房中抽出,并通过排风口将抽出的空气排入大气,从而实现利用溶洞气候对建筑内的空气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溶洞气候 空气调节系统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多山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以安顺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向杏信 黄宗胜 王志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5-587,共13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增大,由此带来许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问题,相关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多规合一"举措,对有效统筹空间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极为重要。为探析喀斯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增大,由此带来许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问题,相关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多规合一"举措,对有效统筹空间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极为重要。为探析喀斯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内在关系,以典型黔中多山城市——安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安顺市空间形态结构特征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二者之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安顺市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呈东南-西北向条块状分布,城市整体水平上空间形态结构特征表现为:中心性不明显,核心分散,可达性较差,空间联系程度不高,网络结构规律性不明显,可理解性不高。(2)城市道路密度较低且分布不均匀,其密集区域在中心城区和西南片区,交通潜力大,空间聚集程度高、渗透性较好。(3)安顺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不同空间区域差异较大;不同绿地类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区域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4)安顺市整体空间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指数较高区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但在局部尺度上这种相关性则较弱。本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互作关系,为城市空间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维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上的"多规合一"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多山城市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结构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小村落的大保护观——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清鋆 余压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多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行,以政策、行政管理、技术等为支撑,传统村落的发展则多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以市场、资金、项目等来推动,保护往往滞后于发展,而具体实施工作却要将两者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达到普遍认同,在...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多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行,以政策、行政管理、技术等为支撑,传统村落的发展则多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以市场、资金、项目等来推动,保护往往滞后于发展,而具体实施工作却要将两者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达到普遍认同,在欠发达、资源密集地区难度非常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提出了传统村落大保护观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大保护观 发展 平衡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0—1940年代美中建筑教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小静 李王鸣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1920—1940年代是中国建筑教育的起步阶段,因教师大都为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其教学模式几乎照搬国外模式。此时,美国建筑教育已形成一条异于其发源地——欧洲的多元化现代主义道路,并通过留美学生回国创办建筑教育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建筑教... 1920—1940年代是中国建筑教育的起步阶段,因教师大都为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其教学模式几乎照搬国外模式。此时,美国建筑教育已形成一条异于其发源地——欧洲的多元化现代主义道路,并通过留美学生回国创办建筑教育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建筑教育体系。该时期美中两国的建筑教育在教学目标、师资组成上有其相似性,而在发展阶段、理论发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又存在着差异性。美国建筑教育作为中国的重要理论源泉,对中国建筑教育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德国理工模式 鲍扎 包豪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区C4植物物种组成与水分生态型划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逸夫 黄宗胜 +3 位作者 钱长江 符裕红 喻阳华 严令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2-1106,共15页
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核对贵州大学林学院标本库及现场群落调查与标本采集,并运用碳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典型C 4植物水分利用特性,探索C 4植物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地位,进而揭示贵州喀斯特地区C 4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喀斯... 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核对贵州大学林学院标本库及现场群落调查与标本采集,并运用碳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典型C 4植物水分利用特性,探索C 4植物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地位,进而揭示贵州喀斯特地区C 4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区共有C 4植物141种,隶属于74属15科,分别占全国科属种的62.50%、46.25%、24.48%,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为主;区内C 4植物种均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多年生植物种略多于一年生植物种;水分生态型整体偏旱生,旱生和中生植物分别占总数的24.82%和31.21%;喀斯特区C 4植物具有高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同水分生态型间差异不显著;贵州喀斯特区C 4植物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利用途径广泛、能长期利用、竞争力强、能大面积分布、偏旱生且水分利用幅度广的基本特征,适合喀斯特区生境,自然状态下多为恢复早期物种,有利于喀斯特区生态恢复。在贵州喀斯特恶劣生态环境下C 4植物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并表现出较高的药用、食用、饲用、景观应用等价值,对其开发利用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 植物 资源特征 水分生态型 水分利用效率 贵州喀斯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仫佬族民居考察及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文思 龚鑘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仫佬族作为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其独特的民居特色。研究采用实地调研与测量的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基东村仫佬族村寨罗政学家宅为对象,研究传统的仫佬族民居构造,了解仫佬族建筑文化与汉族建筑文化的渊源与关系,从而更好的... 仫佬族作为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其独特的民居特色。研究采用实地调研与测量的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基东村仫佬族村寨罗政学家宅为对象,研究传统的仫佬族民居构造,了解仫佬族建筑文化与汉族建筑文化的渊源与关系,从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仫佬族传统村落与民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民居 实地考察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园林与鸟类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碧玥 王红 +1 位作者 杨慧梅 杨越淋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3期20-22,共3页
指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鸟类的生存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园林中多种因素对鸟类产生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着鸟类生存,鸟类对于城市园林也有生态功能及美学意义。研究了彼此之间的影响,探... 指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鸟类的生存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园林中多种因素对鸟类产生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着鸟类生存,鸟类对于城市园林也有生态功能及美学意义。研究了彼此之间的影响,探究了以鸟类为代表的生物对园林的意义,提出了怎样处理好城市化过程中人类与鸟类的关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园林 鸟类 影响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榫卯节点类型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承洋 龚鑘 余汉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4,共7页
传统木结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木结构建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设计木结构建筑时,结构类型、节点类型等的选择是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要素。为探究不同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燕尾榫节点模型,... 传统木结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木结构建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设计木结构建筑时,结构类型、节点类型等的选择是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要素。为探究不同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燕尾榫节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明确了节点在受弯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采用已有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方法建立了其它类型榫卯节点的模型。结果表明:直榫透榫型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较强,耗能能力较好,但刚度退化较严重;半榫型节点的抗弯承载能力较差,但刚度退化较弱;台阶型半榫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强,而直半榫节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榫卯节点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以雷山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文扬 龚鑘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7,共9页
苗族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传统聚落的历史文化景观遗产和地域特色风貌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选取黔东南雷山县的38个典型苗族传统聚落为样本,进行传统聚落景观... 苗族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传统聚落的历史文化景观遗产和地域特色风貌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以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选取黔东南雷山县的38个典型苗族传统聚落为样本,进行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提取和编码。构建了雷山县苗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探究了其景观基因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其成果可以明晰苗族传统聚落的主要景观特征,为今后苗族传统村落景观遗产的保护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图谱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城镇化冲击下苗侗村寨消防体系嬗变解析
20
作者 高明明 王竹 +1 位作者 王思成 苗丽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多维城镇化对苗侗村寨的社会组织、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持续冲击,导致其消防场域的火灾风险有增无减,消防体系的应灾能力呈现低效悖论。为破解苗侗村寨在现代火灾频发的困局,亟需解析其消防体系的嬗变机理。基于消防工程学原理... 多维城镇化对苗侗村寨的社会组织、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持续冲击,导致其消防场域的火灾风险有增无减,消防体系的应灾能力呈现低效悖论。为破解苗侗村寨在现代火灾频发的困局,亟需解析其消防体系的嬗变机理。基于消防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多维城镇化要素冲击下的苗侗村寨火灾风险演变特征,归纳此类消防场域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解析消防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苗侗村寨消防体系存在由“人防为本”向“技防为先”的嬗变,原因在于自下而上约束力的退化与自上而下管控力的增强,进而揭示出现代消防体系的关键问题在于村民消防组织弱化、防火空间失效、电气火灾应对缺位,对此提出了结合传统民俗强化村民的防火组织、营建被动式、智能化防火空间、建设电气火灾治理长效机制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侗村寨 消防体系 嬗变 多维城镇化 防火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