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法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及现代价值刍议——以钱锺书关于《老子》的“两副哲学”观点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82,共11页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人"应该划分为两种人:"大人"(圣人)和"众人"(凡人)。前者属于政治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可以法地,同时也应该法天、道、自然;后者则为被统治者,他们...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人"应该划分为两种人:"大人"(圣人)和"众人"(凡人)。前者属于政治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可以法地,同时也应该法天、道、自然;后者则为被统治者,他们只能法地。政治的对象和基础是凡人,基于天、道和自然的品质特性与人有着巨大的质的差异,如人效法之,将使人抽象化,丧失人之"属地"特性,从而抽调了政治的基础,使政治走上"非政治"的道路。所以,"人法地"成为《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和基础。由此派生出《老子》政治哲学的清醒冷静的现实感。这样的特质使之在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底色作用。现代政治要避免所造成的政治困难,借鉴和反思"人法地"的思想不失为一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政治哲学 “人法地” “两副哲学” 冷静清醒的政治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一分殊”问题中的二重性思辨——从《朱子哲学研究》相关探讨的不足与限度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学界以陈来《朱子哲学研究》为典范代表的对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探讨大都遗漏掉了"理气问题为何决定着理一分殊问题"这一关键发问,因此导致了诸多耽搁。《朱子哲学研究》的理一分殊专题研究存在两类问题:其一,该研究始终只是... 学界以陈来《朱子哲学研究》为典范代表的对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探讨大都遗漏掉了"理气问题为何决定着理一分殊问题"这一关键发问,因此导致了诸多耽搁。《朱子哲学研究》的理一分殊专题研究存在两类问题:其一,该研究始终只是在试图解析理一分殊问题的"复杂性"(含义),而没有真正思考该问题的"重要性"(意义);其二,该研究对理一分殊问题的义理分析未能真正阐明理一分殊问题与理气问题的内在关联。实质上,朱熹的理气问题乃是理之二重性问题,是终极视野中的"同一与差异"问题,故其必然决定了理一分殊问题在不同向度上的含义与意义。理一分殊问题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暗示出,理气问题如同通过其二重性思辨而构筑了一条关键道路,"理气先后"、"理气动静"、"理气同异"等问题乃是这同一道路的不同展示方式。所以,使得朱子成为古典中国最具严格哲思品性的独一无二之思想家的关键,就在于其对"理之二重性"的精思细证与丰富阐释。只有在同一与差异的问题视野中对这种二重性展开思辨,该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才能得到真正透视,进而将引领我们重新领悟在本己哲思道路上的处境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一分殊 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开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8,共7页
海德格尔的教授资格论文《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是其持续一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正式开端。在这部论文中,海德格尔以洛采"有效性"问题为主导思路,力求把经院哲学带到黑格尔哲学的"近处&... 海德格尔的教授资格论文《邓斯·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是其持续一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的正式开端。在这部论文中,海德格尔以洛采"有效性"问题为主导思路,力求把经院哲学带到黑格尔哲学的"近处",最终得以把传统的"范畴问题"和"意谓理论"转化为"存在之区分"与"存在之关联"这两个问题向度,由此不仅达成了其"黑格尔阐释"的开端,更因这两个问题向度的关键性而为他整个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奠定了开端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因技术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潜在价值
4
作者 张国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共3页
分析了基因技术对发展贵州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与潜在经济价值,以及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基因技木 贵州 农村经济 潜在价值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为什么排斥“哲学”?——以晚清学制改革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王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0,共6页
在张之洞看来,哲学(西方哲学、佛教)具有否定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作用,所以极力反对哲学。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纯粹知性活动,对于任何政治社会都必然是危险的、颠覆性的。经学是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存... 在张之洞看来,哲学(西方哲学、佛教)具有否定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作用,所以极力反对哲学。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纯粹知性活动,对于任何政治社会都必然是危险的、颠覆性的。经学是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存在的根基。哲学在摧毁经学的同时,也摧毁了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张之洞作为政治家,从秩序存立根基的角度反对哲学。它反映出张之洞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哲学与政治之间紧张关系的深刻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哲学 经学 政治 古典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
6
作者 甘伟 冯雪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5-38,共4页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 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可分为外在篇章结构和内在意许结构。外在篇章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帛书有《经》有《说》,而竹简只有《经》。《五行》篇的结构重点在内容分类上,分为德行论、圣智观和成德进路三个部分。"德行论"是整个《五行》篇认识论的发端,对"形于内"与"形于外"之"形"进行了哲学意义的界定。"圣智观"对关于圣智与"思"、圣智与"聪明"等问题进行了宗教意义的阐释。"成德进路"或言"四知成圣",旨在从逻辑的角度论证先秦儒家的成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 《五行》 结构 哲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邃的探索 科学的总结——读李振霞主编《中国当代哲学四十年》
7
作者 田光辉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当代哲学四十年>>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易一名而含三义”的根源性管理智慧--对中国化管理的哲学思考
8
作者 高擎阳 《电影评介》 2012年第5期108-109,共2页
《易经》中包含着深刻的根源性管理智慧,即强调人要效法天地,遵循客观规律,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本的特征。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借鉴"易一名而含三义"的思想对中国化的管理进行哲学性思考,当是不无裨益。
关键词 简易 变易 不易 管理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技术干预人类生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前,我国有关技术干预人类生殖的立法工作正在广泛征询意见,诸如是否允许克隆人之类的争议也随之展开。论述了基因技术干预人类生殖方式的现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对策。
关键词 基因技术 人类生殖 现状 对策 哲学 伦理 社会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与有效性——论洛采逻辑思想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9,共6页
洛采的逻辑思想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洛采的系词理论与有效性概念对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和"存在论差异"思想有着尤其明显的影响。然而这一影响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有必要以"真理与... 洛采的逻辑思想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洛采的系词理论与有效性概念对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和"存在论差异"思想有着尤其明显的影响。然而这一影响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有必要以"真理与有效性"为线索展开对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关联的考察,其成果将不仅推动洛采研究的深入开展亦将使我们能够更加适宜地把握海德格尔思想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采 海德格尔 真理 有效性 存在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思想之“Dasein”概念的翻译窘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0,共6页
如何理解并翻译海德格尔的"Dasein"概念是一个难题,特别地,当海德格尔宣称"‘Dasein'是不可译的",这就将我们的翻译实践工作推向了一个窘迫境地。何以不可译?不仅因为海德格尔对此词的赋义迥然有别于其传统含义... 如何理解并翻译海德格尔的"Dasein"概念是一个难题,特别地,当海德格尔宣称"‘Dasein'是不可译的",这就将我们的翻译实践工作推向了一个窘迫境地。何以不可译?不仅因为海德格尔对此词的赋义迥然有别于其传统含义,更是因为Dasein一词的意义乃是理解海德格尔整体思想路径的关键。若能对此有所领悟,则我们就能从此翻译窘境中看到其中隐藏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SEIN 实存 存在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视野中舍勒思想的形态与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9,共10页
海德格尔非常重视舍勒思想,尤其对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予以高度赏识。个中原因在他为舍勒所做的"悼词"中得到了整体上的勾勒。舍勒的"整体发问"是基于整体关联的对人之所是的发问。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切近于他所... 海德格尔非常重视舍勒思想,尤其对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予以高度赏识。个中原因在他为舍勒所做的"悼词"中得到了整体上的勾勒。舍勒的"整体发问"是基于整体关联的对人之所是的发问。对于海德格尔而言,这切近于他所思考的"人与存在的关联问题",而这种关联问题恰恰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问题";并且,这一基础问题绝非仅仅是其本人思想的基础问题,更是西方思想本身从过去向未来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性的"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舍勒 哲学人类学 意向性 存在之关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基因鸿沟的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国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6,共3页
在基因技术领域,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在形成基因鸿沟;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基因工程(或基因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跨越基因鸿沟的对策。
关键词 基因鸿沟 基因工程 基因技术 基因产业 基因专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道德辨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国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5,共2页
表面看来,道德与自由是约束与反约束、规范与反规范的对立关系。但一旦深入探究二者的内在联系时,就不难发现:自由既是道德的叛离,又是道德的前提;道德既是自由的束缚,又是自由的保护;二者统一于人类的价值活动中,并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关键词 自由 道德 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维纳斯后期反现象学的再次探险
15
作者 陶渝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4,共8页
列维纳斯认为,存在论与现象学相互纠缠,存在是在场的,它必须显现出来。存在论与现象学必然导致压制"他者"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他受德里达批评的启发,在后期思想中提出"别于存在"以反对存在论,提出历时性的时间以反... 列维纳斯认为,存在论与现象学相互纠缠,存在是在场的,它必须显现出来。存在论与现象学必然导致压制"他者"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他受德里达批评的启发,在后期思想中提出"别于存在"以反对存在论,提出历时性的时间以反对本质化的共时性时间,提出"言说"以反对将一切变为陈述对象的"所说",从而开始了逃离现象学的再度探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性 列维纳斯 现象学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之开显——论海德格尔“费希特阐释”的原初语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8,共11页
海德格尔1919年的“费希特阐释”虽然含蓄而简略,但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的探讨既可使人看清其备受重视的1919年讲座的深层语境,又可使海德格尔1929年“德国观念论讲座”的真正依据得到澄清。为此进行的文本分析意在阐明早期海德格尔的... 海德格尔1919年的“费希特阐释”虽然含蓄而简略,但却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的探讨既可使人看清其备受重视的1919年讲座的深层语境,又可使海德格尔1929年“德国观念论讲座”的真正依据得到澄清。为此进行的文本分析意在阐明早期海德格尔的“费希特阐释”何以堪称一种“世界之开显”:它根本地意指以“人与存在之关联”来重新解读思想传统的契机之形成,即在极限性之思中追问同一者之道路的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费希特 洛采 康德 人与存在之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