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白地霉发酵麻疯树饼粕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条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剑丽 胡建锋 +2 位作者 陈秀勇 牛晓娟 邱树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44,共5页
本研究对白地霉发酵麻疯树饼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利用Minitab15软件设计了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筛选出温度、初始加水量及翻曲不翻曲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经最陡爬坡试验,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本研究对白地霉发酵麻疯树饼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利用Minitab15软件设计了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筛选出温度、初始加水量及翻曲不翻曲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经最陡爬坡试验,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加水量为100%,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饼粕 白地霉 蛋白质饲料 工艺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辣椒中一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芳 王修俊 +2 位作者 郑君花 杨志波 王纪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2,共6页
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储备菌株,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辣椒汁中分离出一株生长性能较好的乳酸菌W-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测序及生长特性实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W-1为一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 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储备菌株,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辣椒汁中分离出一株生长性能较好的乳酸菌W-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测序及生长特性实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W-1为一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实验结果表明:菌株W-1最适生长温度在30-35℃之间,在发酵前期产酸速度较快,对盐浓度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适合用于发酵辣椒。该研究为辣椒发酵菌剂的制备储备了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分离鉴定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界面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瑞丽 谯顺彬 +1 位作者 田辉 陶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2,共4页
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并结合葡萄糖氧化酶、聚苯胺和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研制了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3种不同影响因素对电极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最佳条件下,... 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并结合葡萄糖氧化酶、聚苯胺和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研制了新型的生物传感器。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3种不同影响因素对电极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6~3.2×10^-4mol/L,检测限为6.65×10^-6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苯胺 纳米银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菌多糖的提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茂胜 连宾 +1 位作者 梁宗琦 刘爱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121,共4页
鸡油菌(Cantharellescibari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外生菌根真菌,多糖是鸡油菌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报道了鸡油菌多糖提取工艺,作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加水倍数)及木瓜蛋白酶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 鸡油菌(Cantharellescibarius)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外生菌根真菌,多糖是鸡油菌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报道了鸡油菌多糖提取工艺,作者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加水倍数)及木瓜蛋白酶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40min、80℃和25倍水,在此条件下其多糖提取率可达12.58%.薄板层析结果显示,鸡油菌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菌 多糖 提取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保鲜涂膜透水率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明力 沈丹 +1 位作者 王文平 赵德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利用纳米SiOx对壳聚糖涂膜进行改性,采用三因素二次旋转组合正交设计研究了壳聚糖、纳米SiOx和单甘酯等因素对壳聚糖保鲜膜透水率的影响,得到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1.547 g、SiOx用量0.028 g、单甘酯用量0.015 ... 利用纳米SiOx对壳聚糖涂膜进行改性,采用三因素二次旋转组合正交设计研究了壳聚糖、纳米SiOx和单甘酯等因素对壳聚糖保鲜膜透水率的影响,得到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1.547 g、SiOx用量0.028 g、单甘酯用量0.015 g时,具有较低的透水率,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室温下果蔬保鲜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SIOX 保鲜 透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宝升 王修俊 +1 位作者 邱树毅 曲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41,共4页
磷酸盐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它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领域,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对肉制品的保水性、凝胶强度、成品率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复合磷酸盐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关键词 磷酸盐 品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曲中产酱香耐高温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婷婷 赖世强 +2 位作者 曹文涛 徐超英 刘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为了解产酱香微生物的特性,采用平板划线、曲香感官评定、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高温大曲中产酱香耐高温细菌进行了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酱香功能菌株GZUB-2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同,其16Sr... 为了解产酱香微生物的特性,采用平板划线、曲香感官评定、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对高温大曲中产酱香耐高温细菌进行了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酱香功能菌株GZUB-2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同,其16SrDNA序列与地衣芽胞杆菌相似性最高,可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GZUB-2初步鉴定为地衣芽胞杆菌(B.l icheniform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酱香功能细菌 分离 分类鉴定 地衣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保鲜涂膜纳米SiO_x修饰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明力 陶希芹 +2 位作者 王文平 沈丹 赵德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0,共7页
为了提高壳聚糖涂膜的力学性能和降低其透水率,实验先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活化纳米SiOx,随后将其加到壳聚糖乙酸溶液中,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壳聚糖纳米复合膜。此外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壳聚糖/纳米S... 为了提高壳聚糖涂膜的力学性能和降低其透水率,实验先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活化纳米SiOx,随后将其加到壳聚糖乙酸溶液中,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壳聚糖纳米复合膜。此外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壳聚糖/纳米SiOx(CTS/SiOx)复合涂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IR)、X射线衍射(XRD)和电镜透射(TEM)手段对CTS/SiOx复合涂膜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优化结果表明,当壳聚糖(CTS)、活化纳米SiOx和单甘酯(Glyc)添加量分别为1.547g、0.028g和0.015g时,CTS/SiOx复合涂膜的性能达到最优,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为54.85MPa和51.77kN·m-1,分别比未修饰壳聚糖单膜提高了63%和12%,而透水率却下降了73%。将制备的CTS/SiOx复合涂膜用于果蔬室温保鲜,保鲜质量和保鲜时间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SIOX 力学性能 透水率 二次回归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功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婕 王明力 +1 位作者 汤翠 闫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74-377,383,共5页
薏苡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活性成分,是一种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药食两用佳品。本文综述了薏苡仁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和保健性能,讨论了近年来对薏苡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并对其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薏苡仁 活性成分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明力 梁桂娟 +2 位作者 张丽萍 王文平 唐维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以70%浓度乙醇为溶剂,在温度为80℃条件下回流提取贵州马尾松松针中的槲皮素;用薄层层析(TCL)法进行了定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松针中含有槲皮素,且水解前的含量为1.12%,水解后的含量为2.98%。
关键词 松针 槲皮素 提取 TCL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碳酸酐酶与环境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西腾 吴沿友 郝建朝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2-257,共6页
本文综述了喀斯特地区碳酸酐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地球化学意义。碳循环通过碳酸酐酶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碳酸酐酶是水体碳循环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环境条件如水、光、pH值、无机和有机离子等可对碳... 本文综述了喀斯特地区碳酸酐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地球化学意义。碳循环通过碳酸酐酶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碳酸酐酶是水体碳循环的一个重要因子,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环境条件如水、光、pH值、无机和有机离子等可对碳酸酐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不同岩溶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低的土壤碳酸酐酶活性低于植被种类丰富的土壤碳酸酐酶活性。同一类型岩溶生态系统不同岩溶地形的土壤碳酸酐酶活性也不同。研究岩溶地区土壤碳酸酐酶的地球化学作用,可以为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 喀斯特 碳循环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多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静 连宾 胡鹏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多糖是许多加工食品中的关键成分,主要用作增稠剂、悬浮剂或胶凝剂。这些多糖主要取自高等植物、海藻及大型真菌。近年来,由于细菌发酵多糖具有结构与功能稳定、价格便宜和用量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细菌多... 多糖是许多加工食品中的关键成分,主要用作增稠剂、悬浮剂或胶凝剂。这些多糖主要取自高等植物、海藻及大型真菌。近年来,由于细菌发酵多糖具有结构与功能稳定、价格便宜和用量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细菌多糖的开发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功能及生物合成途径,着重列举了这几种细菌多糖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对细菌多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糖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值薏米糠油脱酸技术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翠 王明力 +5 位作者 赵婕 闫岩 万良钰 刘宽博 朱文娴 熊丽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降低薏米糠油酸值,提高其品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薏米糠油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并研究了精炼薏米糠油的活性。结果表明:薏米糠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量碱0.21%、碱炼时间33 min、碱液质量分数26.58%、碱炼温度58℃,在最佳工艺条... 为降低薏米糠油酸值,提高其品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薏米糠油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并研究了精炼薏米糠油的活性。结果表明:薏米糠油碱炼脱酸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量碱0.21%、碱炼时间33 min、碱液质量分数26.58%、碱炼温度5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薏米糠油酸值(KOH)从45.9 mg/g降到0.59 mg/g;精炼薏米糠油在质量浓度0.75~12 mg/m L范围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IC_(50)为2 mg/m L;同时精炼薏米糠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_(50)为6.36 mg/m L,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美白、抗氧化功效。精炼薏米糠油是一种高品质、高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油,有望开发为功能性油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糠油 碱炼脱酸 响应面法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薏苡仁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雅丽 王明力 +2 位作者 闫岩 汤翠 韦仕常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0,205,共4页
为了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分别考察提取方法、有机溶剂、乙醇浓度、微波时间、料液比、薏苡仁粉粒径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采用微波法提取薏苡仁油的最佳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微波时间10min,料液... 为了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分别考察提取方法、有机溶剂、乙醇浓度、微波时间、料液比、薏苡仁粉粒径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采用微波法提取薏苡仁油的最佳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微波时间10min,料液比1∶12(m∶m),薏苡仁粉粒径100目。该条件下薏苡仁油提取率为7.58%,薏苡仁油提取效率达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薏苡仁油 微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膜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闫岩 王明力 陆雅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9-212,共4页
壳聚糖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膜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成膜性和可食用性,研究和开发壳聚糖保鲜膜,对食品的环保保鲜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保鲜膜的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壳聚糖保鲜膜在果蔬、肉... 壳聚糖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膜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成膜性和可食用性,研究和开发壳聚糖保鲜膜,对食品的环保保鲜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保鲜膜的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壳聚糖保鲜膜在果蔬、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壳聚糖保鲜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保鲜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过氧化氢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莉 陶菡 +1 位作者 张义明 黄民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制备了辣根过氧化物酶/聚乙烯醇缩丁醛/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以对苯二酚为电子媒介,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H2O2的催化性能,并将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过氧化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电化学... 制备了辣根过氧化物酶/聚乙烯醇缩丁醛/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以对苯二酚为电子媒介,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H2O2的催化性能,并将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过氧化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重现性、稳定性及抗干扰性能上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辣根过氧化物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汁的澄清脱涩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春梅 代亨燕 +3 位作者 谢国芳 曹长靓 苏晓光 谭书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39,共3页
采用明胶单宁法、壳聚糖法、皂土法等方法对其澄清脱涩,除去部分单宁。结果表明,明胶单宁法、壳聚糖法均可,其中壳聚糖法效果最好,单宁去除量约为0.665%。采用蜂蜜等物质对剩下的单宁物质进行包埋,进而改善刺梨汁的口感。
关键词 澄清 脱涩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雪莲果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亚利 周文美 +1 位作者 刘丰 王小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以苦荞麦、雪莲果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保健型苦荞-雪莲果酸奶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保健型苦荞-雪莲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麦添加量1.5%,雪莲果添加量10.0%,蔗糖添加量7%,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接种... 以苦荞麦、雪莲果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保健型苦荞-雪莲果酸奶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保健型苦荞-雪莲果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麦添加量1.5%,雪莲果添加量10.0%,蔗糖添加量7%,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接种量0.10%,发酵温度44℃,发酵时间7.0 h。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奶感官评分为92分,酸度为83.00°T,酸奶色泽黄白,具有苦荞、雪莲果和酸乳所特有的香气,组织均匀,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雪莲果 酸奶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体粘结剂在新型保水复合肥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雪郦 邱树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创新性地采用磷尾矿粉作为肥料中磷的来源,以尿素和氯化钾作为氮和钾的来源,并且在肥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自制的保水剂,通过圆盘造粒和包裹,制备出具有一定保水性能的新型复合肥。通过对复合肥抗压强度、成粒率、吸水倍率、平衡含水量、p... 创新性地采用磷尾矿粉作为肥料中磷的来源,以尿素和氯化钾作为氮和钾的来源,并且在肥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自制的保水剂,通过圆盘造粒和包裹,制备出具有一定保水性能的新型复合肥。通过对复合肥抗压强度、成粒率、吸水倍率、平衡含水量、pH的测定,主要就不同液体粘结剂对复合肥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并试图确定一种适合于该类保水复合肥的粘结剂。结果表明,水可以直接作为肥料造粒试验的粘结剂Ⅰ,而复合肥包裹试验的粘结剂Ⅱ则选择质量分数为3%的PVA溶液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粘结剂 磷尾矿粉 抗压强度 吸水倍率 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木瓜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桂娟 王文平 +1 位作者 张义明 王明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2-193,195,共3页
目的建立野木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香革醛-冰乙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剂,在54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野木瓜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在4~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在1h内... 目的建立野木瓜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香革醛-冰乙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剂,在54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野木瓜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在4~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在1h内吸收值稳定,RSD为0.78%;平均田收率为102.21%(n=5),RSD为2.23%。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良好,方法可靠,可作为野木瓜总皂苷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木瓜 总皂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