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盐添加剂和成膜添加剂对锂电池低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晓雪 宋飞 +2 位作者 胡广宇 许锦铧 李翠芹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本文以LiPF_(6)为基础锂盐,LiDFOB+LiBF_(4)+LiPO_(2)F_(2)为锂盐添加剂,氟碳酸乙烯(FEC)+碳酸亚乙烯酯(VC)+三(三甲基硅基)磷酸酯(TMSP)为成膜添加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为溶剂,构建低温电解液,用于提升Li... 本文以LiPF_(6)为基础锂盐,LiDFOB+LiBF_(4)+LiPO_(2)F_(2)为锂盐添加剂,氟碳酸乙烯(FEC)+碳酸亚乙烯酯(VC)+三(三甲基硅基)磷酸酯(TMSP)为成膜添加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为溶剂,构建低温电解液,用于提升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锂离子电池的低温(-20℃)性能。采用多种分析技术研究低温电解液的性能,以及锂盐添加剂和成膜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电解液具有循环稳定性好、锂沉积性能好的优点,由低温电解液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在-20℃、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1.5 mAh/g,1 C下循环120次容量保持率为96.33%。循环前、后极片的SEM和TEM分析结果表明,在锂盐添加剂和成膜添加剂的作用下,低温电解液会在正极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CEI膜,抑制正极材料开裂,防止电解液的分解,有效提升NCM811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盐添加剂 成膜添加剂 低温电解液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硫酸协同制备木屑基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于盼盼 吴宗金 +3 位作者 吴浪 杨毅 林倩 潘红艳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以生物质废弃物木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法、磷酸-硫酸协同活化法制备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碳材料。通过BET、FT-IR、XPS、XRD和Raman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及石墨化程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木... 以生物质废弃物木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法、磷酸-硫酸协同活化法制备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碳材料。通过BET、FT-IR、XPS、XRD和Raman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及石墨化程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木屑质量比(浸渍比)为2.0∶1、升温速率为10℃/min、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法木屑基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717 m^(2)/g、总孔容为1.00 cm^(3)/g、微孔孔容为0.83 m^(3)/g、中孔孔容为0.17 m^(3)/g;磷酸-硫酸协同活化法木屑基碳材料(MSC-4-98)的比表面积为1951 m^(2)/g、总孔容为1.66 cm^(3)/g、微孔孔容为0.60 m^(3)/g、中孔孔容为1.06 m^(3)/g;XPS等测试结果表明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SC-4-98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为250.38 F/g,当电流密度进一步增加到2.0 A/g时比电容依旧达到204.56 F/g,仍保持为最高比电容的81.7%,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和较好的电容保持率。磷酸法制备的木屑碳材料,尽管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微孔率,但中孔不发达不满足电极材料要求;磷酸-硫酸协同制备的木屑基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且中微双孔孔容均衡,电化学性能较为优异,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碳材料 磷酸 协同活化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NCM811正极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吴允龙 江晓雪 +1 位作者 郭旗 李翠芹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富镍层状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因具有极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被广泛关注,但是其在循环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结构退化以及界面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多步煅烧法协同球磨法成功制备了单晶NCM811正极材料(SC-NCM),并对... 富镍层状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因具有极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被广泛关注,但是其在循环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结构退化以及界面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多步煅烧法协同球磨法成功制备了单晶NCM811正极材料(SC-NCM),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SC-NCM为正极、锂片为负极组装的半电池首圈库伦效率为85.4%,在1 C循环200次后拥有86.2%的容量保持率;以石墨为负极、SC-NCM为正极组装的全电池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达到了94.1%的容量保持率。通过对比传统NCM811(PC-NCM)与SC-NCM在循环期间的差异,分析得出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长循环稳定性最大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多步煅烧法协同球磨法合成SC-NCM正极材料的新策略,以加速NCM811商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NCM811 循环稳定性 SC-NCM||石墨全电池 多步煅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电池高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郭旗 宋飞 +2 位作者 胡广宇 许锦铧 李翠芹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59,166,共10页
正极材料/电解液间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含LiPF_(6)的商业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在含有LiPF_(6)和基础溶剂的电解液中加入锂盐添加剂和成膜添加剂,配制成高温电解液,用于... 正极材料/电解液间相界面CEI膜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含LiPF_(6)的商业电解液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差,形成的CEI膜不够稳定,易导致电池失效。在含有LiPF_(6)和基础溶剂的电解液中加入锂盐添加剂和成膜添加剂,配制成高温电解液,用于LiFePO_(4)|Li半电池中,研究了添加剂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1 C倍率下电池的初始库仑效率为87.0%,在2.3~4.3 V循环200次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85.6%,10 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为137.9 mAh/g。SEM和TEM分析表明,高温电解液在电极/电解液界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CEI膜,可保护正极和阻止电解液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添加剂 锂盐添加剂 磷酸铁锂 锂离子电池 高温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热还原制备硅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胡敏艺 时梓垿 +1 位作者 孙皓 陈敬波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低电导率和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影响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前驱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管,再以镁粉为还原剂,通过镁热还原制备单质Si纳米片材料。探索镁热还原温度(660℃、700℃和800℃)和正硅酸乙酯(TEOS... 低电导率和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影响S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前驱体二氧化硅(SiO_(2))纳米管,再以镁粉为还原剂,通过镁热还原制备单质Si纳米片材料。探索镁热还原温度(660℃、700℃和800℃)和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1 mL、6 mL和8 mL)对Si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镁热还原温度在660℃时,TEOS用量为1 mL时,单质Si纳米片结构完整,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以1.0 A/g电流在0~1.5 V充放电,Si-T660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达到86.5%,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保持在2168.1 mAh/g。TEOS用量为6 mL时,首次库仑效率可达到86.05%,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保持在1537.5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负极 二氧化硅(SiO_(2)) Si纳米片 镁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辅助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杭 龚荟 +1 位作者 赵大洋 刘后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3-2060,共8页
近年来,具有独特光电性能、良好催化活性和反应活性的新型纳米材料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特别是非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光电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可调谐性、大的光学吸收率、窄带对称发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功能化等特... 近年来,具有独特光电性能、良好催化活性和反应活性的新型纳米材料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特别是非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光电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可调谐性、大的光学吸收率、窄带对称发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功能化等特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非金属纳米材料的引入为化学发光(CL)传感领域注入了新活力。这些纳米材料不仅能够极大地放大CL信号,提高CL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还为CL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们可以作为优良的发光体、能量受体或催化剂,从而优化CL体系的性能,使其更加适用于环境分析、免疫检测、食品安全领域。该文对非金属纳米材料在液相CL分析法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石墨烯、碳点、黑磷以及硅、硫纳米颗粒辅助的新型CL体系,还深入探讨了这些纳米材料的作用机制和分析应用,最后对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 纳米材料 化学发光 石墨烯 碳点 黑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中磷的测定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定富 崔东 魏世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准确、简便地测定镍-磷合金镀层的磷对化学镀镍工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浓硝酸退镀镍-磷合金镀层→高锰酸钾氧化→亚硝酸钠还原→加水定容的方法制备实验溶液,然后分别用磷钼钒黄分光光度法、磷钼酸铵容量法分析试液中的磷,再换算出镀层... 准确、简便地测定镍-磷合金镀层的磷对化学镀镍工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浓硝酸退镀镍-磷合金镀层→高锰酸钾氧化→亚硝酸钠还原→加水定容的方法制备实验溶液,然后分别用磷钼钒黄分光光度法、磷钼酸铵容量法分析试液中的磷,再换算出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并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7.93%,相对标准偏差为4.38%;容量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83%,相对标准偏差为0.82%。容量法具有准确、简便的优点,可在生产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磷合金 磷钼钒黄光度法 磷钼酸铵容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色食品水豆豉生产工艺与质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艾静汶 王修俊 +1 位作者 周沅洁 朱隆绘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8,共5页
将贵州特色食品水豆豉,在前发酵处理后经过淘洗和未经淘洗这两种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水分、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淘洗生产的水豆豉与未经淘洗的水豆豉相比,豉香浓郁,口感良好,其氨基态氮质量分... 将贵州特色食品水豆豉,在前发酵处理后经过淘洗和未经淘洗这两种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水分、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淘洗生产的水豆豉与未经淘洗的水豆豉相比,豉香浓郁,口感良好,其氨基态氮质量分数也更高。同时研究了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水豆豉产品的保藏效果,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保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豆豉 发酵 淘洗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建立贵州茅台酒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岩 汤庆莉 +3 位作者 吴天祥 田志强 张徐兰 张倩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6,91,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批酒样进行指纹图谱测定,采用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了贵州茅台酒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表明,GC-MS法所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不仅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而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能够...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批酒样进行指纹图谱测定,采用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了贵州茅台酒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表明,GC-MS法所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不仅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而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白酒的质量控制及真伪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气-质联用 贵州茅台酒 鉴别真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麻江引种蓝莓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凯 谭红 +4 位作者 杨鸿波 何锦林 袁鑫 董二慧 赵红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09-3011,共3页
以贵州麻江引种的8个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品种果实的重量、大小、色泽等外观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总糖、总酸、花青素、无机元素等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J-XIII号果... 以贵州麻江引种的8个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品种果实的重量、大小、色泽等外观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总糖、总酸、花青素、无机元素等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J-XIII号果实外观性状较为优异;MJ-XII号果实营养价值较高。蓝莓是高钙、高钾果品,但在无机元素含量方面,各品种果实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江 蓝莓 果实 外观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在贵州肉类油辣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修俊 牛立群 +2 位作者 李宝升 曲源 马桂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贵州肉类油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将HACCP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应用到生产过程控制中,通过进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关键限值的建立及监控、纠偏措施等程序的实施,以提高贵州油辣椒制品的品质安全。
关键词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贵州油辣椒 应用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烟草中的游离氨基酸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淑艳 董睿 +3 位作者 彭黔荣 赵雯 邓葵 杨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1,共8页
游离氨基酸在烟草质量控制及卷烟配方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贵州烟草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该方法可以在8.3 min内实现19种游离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其回收率为83.19%~106.98%,相对标... 游离氨基酸在烟草质量控制及卷烟配方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贵州烟草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该方法可以在8.3 min内实现19种游离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其回收率为83.19%~106.98%,相对标准偏差在0.53%~7.39%,检出限(S/N=3)在0.01~0.74μg·m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对贵州省5个产地烟叶样品批量检测,结果:毕节地区与其他地区烟叶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5个地区烟叶样品中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及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且19种游离氨基酸中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氨基酸含量的70%至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 烟草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法测定生姜中4种姜酚类物质
13
作者 娄凤华 黄国培 +2 位作者 杨军 田弋夫 余德顺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3-918,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 该研究建立了快速测定生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醇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SFC-MS)方法。使用HSS C_(18)SB(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2%(体积分数)甲酸甲醇为改性剂,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混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背压为13.79 MPa(2000 psi),进样量为1μL,流速为1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对目标物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在17 min内完成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5~0.08μg/mL,定量下限为0.5~0.8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3.5%,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采用SFC-MS法对生姜样品进行分析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两者定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可比性。所建方法的显著优点为分析时间缩短一半,可作为生姜中姜酚类物质的高效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质谱 生姜 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烤片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的模型转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阳阳 彭黔荣 +5 位作者 刘娜 胡芸 李剑 杨敏 邓葵 张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3,共7页
为实现复烤片烟常规化学成分的模型在不同品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上的使用与共享,以贵州产区复烤片烟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Kennard-Stone算法选择标准样品,将偏移量校正(BC)、截距斜率校正(SBC)和光谱空间转换(SST)等3种模型转移算法... 为实现复烤片烟常规化学成分的模型在不同品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上的使用与共享,以贵州产区复烤片烟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Kennard-Stone算法选择标准样品,将偏移量校正(BC)、截距斜率校正(SBC)和光谱空间转换(SST)等3种模型转移算法应用于不同品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的模型转移,并对3种模型转移算法的转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复烤片烟常规化学成分的主机模型直接应用于从机预测时,主机和从机的预测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BC、SBC和SST可以实现不同品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的模型转移,其中SST转移结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傅里叶变换 复烤片烟 模型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磷石膏用于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敏 庞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0,共3页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溶液、氨水和柠檬酸溶液预处理磷石膏,测试预处理磷石膏的杂质质量分数及DTA曲线.将预处理磷石膏掺入水泥熟料作缓凝剂磨制水泥,对所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磷石膏的杂质去除效果较...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溶液、氨水和柠檬酸溶液预处理磷石膏,测试预处理磷石膏的杂质质量分数及DTA曲线.将预处理磷石膏掺入水泥熟料作缓凝剂磨制水泥,对所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磷石膏的杂质去除效果较好,其预处理的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效果与天然石膏相当.石灰溶液中和法虽是常推荐使用的磷石膏预处理方法,但与柠檬酸溶液预处理法相比,石灰中和磷石膏作缓凝剂的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化学预处理 缓凝剂 石灰溶液 氨水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研究N_2和H_2O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愚 王一波 +1 位作者 孙泽民 田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9-104,共6页
在 MP2 / 6-3 1 1 + + G(3 d,3 p)电子相关校正水平上 ,对 N2 和 H2 O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复合物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 ,发现了一个接近于直线的弱氢键总能量极小结构 (1 ) ,进一步在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的 MP4SDTQ和 CCSD(T)水平 ,用... 在 MP2 / 6-3 1 1 + + G(3 d,3 p)电子相关校正水平上 ,对 N2 和 H2 O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氢键复合物进行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 ,发现了一个接近于直线的弱氢键总能量极小结构 (1 ) ,进一步在高级电子相关校正的 MP4SDTQ和 CCSD(T)水平 ,用 6-3 1 1 + + G(3 d,3 p)基组加上 (3 s3 p2 d1 f)键函数 ,用 MP4和 CCSD(T)计算的结构 1的结合能分别为 -5 .0 61 k J/ mol和 -4 .71 5 k J/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水分子 量子化学 从头算法 分子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叶山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龙 张前军 +2 位作者 康文艺 刘超 卢永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研究来自贵州省安顺市波叶山蚂蝗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波叶山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1),β-谷甾... 目的研究来自贵州省安顺市波叶山蚂蝗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波叶山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羽扇20(29)-烯-3-酮(4),(Z,Z,Z)-9,12,15-十八三烯酸甲酯(5),4',5,7-三羟基异黄酮(6),尿囊素(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波叶山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波叶山蚂蝗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离质谱法测定贵州郑家洞石笋的铀系年代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沈冠军 B.Gahleb 金林红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报道了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定的贵州郑家洞AZJ-2号石笋的铀系年代。该石笋经历了三个速度不同的生长阶段,顶部90cm及底部21cm生长迅速,TIMS铀系法高分辨率年代结果仍不足以给出其确切的生长速率... 本文报道了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定的贵州郑家洞AZJ-2号石笋的铀系年代。该石笋经历了三个速度不同的生长阶段,顶部90cm及底部21cm生长迅速,TIMS铀系法高分辨率年代结果仍不足以给出其确切的生长速率。精确建立碳氧同位素演化时间坐标的困难,应是从新生碳酸盐提取古气候演变信息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AZJ-2的生长起止年代为距今14.7~13.8万年,贵州在此期间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似支持Winograd等认为氧同位素第5期始于距今14.5万年的观点。本文数据也可解释为在距今14.7和13.8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离质谱 碳酸盐 铀系年代 古气候 石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产区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冉霞 徐光军 +4 位作者 牟兰 刘仁祥 周萍 肖志达 张庆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为探索贵州典型烟区的烤烟多酚含量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对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为产区烤烟风格特色的清晰界定和细分提供参考。对贵州7个不同产区的125个烟草样品中绿原酸及其异构体、芸香苷、咖啡酸和莨菪亭等代... 为探索贵州典型烟区的烤烟多酚含量在地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对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为产区烤烟风格特色的清晰界定和细分提供参考。对贵州7个不同产区的125个烟草样品中绿原酸及其异构体、芸香苷、咖啡酸和莨菪亭等代表性多酚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取样范围内,7种成分中莨菪亭的变异系数最大,新绿原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产区烟叶的各多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六盘水地区和遵义地区单宁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南地区,毕节地区的黄酮类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黔东南地区;多酚总量以毕节和六盘水两地区最高,分别为32.78mg/g和32.76mg/g。同时还发现,不同产区的多酚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烟叶的香型风格与多酚含量之间有一定关系,产地归属于贵州清甜香型烟区的烟叶单宁类多酚及多酚总量均高于归属于醇甜香型烟区的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多酚 贵州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醇-氟硅酸-水三元体系在283.15~313.15 K下液液相平衡的研究
20
作者 徐明海 李天祥 +5 位作者 刘松林 李白玉 隋岩峰 谢娟 杨家友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8-1253,共6页
低浓度氟硅酸不利于生产与运输,为获取苯甲醇萃取浓缩氟硅酸的规律,采用平衡釜法测定了苯甲醇-氟硅酸-水体系常压下283.15~313.15 K的相平衡数据,并绘制了三元相图。相图表明该温度范围内苯甲醇中氟硅酸的含量始终低于水相中,且苯甲醇... 低浓度氟硅酸不利于生产与运输,为获取苯甲醇萃取浓缩氟硅酸的规律,采用平衡釜法测定了苯甲醇-氟硅酸-水体系常压下283.15~313.15 K的相平衡数据,并绘制了三元相图。相图表明该温度范围内苯甲醇中氟硅酸的含量始终低于水相中,且苯甲醇浓缩氟硅酸的可操作空间大。通过实验数据回归NRTL模型二元相互作用参数,以此计算三元体系溶解度,结果显示NRTL模型能有效拟合该体系相平衡数据。用Othmer-Tobias方程和Hand方程检验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据可靠。用分配系数和分离系数考察了苯甲醇从氟硅酸水溶液中萃取氟硅酸的能力,结果表明氟硅酸在苯甲醇中溶解度不高且苯甲醇更易溶解水,故可以用于浓缩氟硅酸。研究结果为苯甲醇萃取浓缩氟硅酸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相平衡 苯甲醇 氟硅酸 NRT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