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沅江流域楠木使用、管护技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国君 李红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10,188,共9页
楠木树干通直,质地坚韧,耐腐蚀,纹理致密,为宫廷、皇陵、造船以及高档生活用具的重要优质木料。明清以降,随着北方林木大规模蓄禁,沅江流域的楠木林引起了朝廷和民间重视,一时采伐大盛,最终引发了合适楠木告缺,诸多楠木产地今天仅留下... 楠木树干通直,质地坚韧,耐腐蚀,纹理致密,为宫廷、皇陵、造船以及高档生活用具的重要优质木料。明清以降,随着北方林木大规模蓄禁,沅江流域的楠木林引起了朝廷和民间重视,一时采伐大盛,最终引发了合适楠木告缺,诸多楠木产地今天仅留下楠木沟、楠木冲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司治理时期,沅江流域各族居民早就开始人工管护楠木林了,形成了一整套林木采伐、管护的本土知识,在维护楠木林生态稳定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因此发掘其本土知识,可以直接服务于中国人工林营林管护以及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江流域 楠木采伐 人工管护 本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红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22-29,共8页
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 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果不仅围绕着柞树林的培植,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的多业态产业,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同时各民族由此定型下来的文化生态共同体,还对黔北山区生态维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饲养 多业态山地农业 文化生态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