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清沅江流域楠木使用、管护技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国君
李红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10,188,共9页
楠木树干通直,质地坚韧,耐腐蚀,纹理致密,为宫廷、皇陵、造船以及高档生活用具的重要优质木料。明清以降,随着北方林木大规模蓄禁,沅江流域的楠木林引起了朝廷和民间重视,一时采伐大盛,最终引发了合适楠木告缺,诸多楠木产地今天仅留下...
楠木树干通直,质地坚韧,耐腐蚀,纹理致密,为宫廷、皇陵、造船以及高档生活用具的重要优质木料。明清以降,随着北方林木大规模蓄禁,沅江流域的楠木林引起了朝廷和民间重视,一时采伐大盛,最终引发了合适楠木告缺,诸多楠木产地今天仅留下楠木沟、楠木冲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司治理时期,沅江流域各族居民早就开始人工管护楠木林了,形成了一整套林木采伐、管护的本土知识,在维护楠木林生态稳定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因此发掘其本土知识,可以直接服务于中国人工林营林管护以及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江流域
楠木采伐
人工管护
本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红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22-29,共8页
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
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果不仅围绕着柞树林的培植,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的多业态产业,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同时各民族由此定型下来的文化生态共同体,还对黔北山区生态维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饲养
多业态山地农业
文化生态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沅江流域楠木使用、管护技术及其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国君
李红香
机构
贵州大学
中国文化书院
浙江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大学党委统战部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10,18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招标课题"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
研究与利用"(项目号:16ZDA15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课题"清水江林木生产的社会规约研究"(项目号:12YJA85007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楠木树干通直,质地坚韧,耐腐蚀,纹理致密,为宫廷、皇陵、造船以及高档生活用具的重要优质木料。明清以降,随着北方林木大规模蓄禁,沅江流域的楠木林引起了朝廷和民间重视,一时采伐大盛,最终引发了合适楠木告缺,诸多楠木产地今天仅留下楠木沟、楠木冲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司治理时期,沅江流域各族居民早就开始人工管护楠木林了,形成了一整套林木采伐、管护的本土知识,在维护楠木林生态稳定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因此发掘其本土知识,可以直接服务于中国人工林营林管护以及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
关键词
沅江流域
楠木采伐
人工管护
本土知识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红香
机构
浙江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大学党委统战部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3期22-2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一般课题"历史时期西南外来物种资料的搜集
整理和研究(GDYB20160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果不仅围绕着柞树林的培植,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的多业态产业,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同时各民族由此定型下来的文化生态共同体,还对黔北山区生态维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柞蚕饲养
多业态山地农业
文化生态共同体
Keywords
Tussah raising
mountain agriculture
cultural ecological community
分类号
F307.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清沅江流域楠木使用、管护技术及其影响
马国君
李红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李红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