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鲁新L对照品法测定中药桑白皮总黄酮 被引量:2
1
作者 谢体波 薛天乐 +2 位作者 林冰 赵致 周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8-700,共3页
目的测定中药桑白皮中总黄酮。方法以摩鲁新L为对照品,3%AlCl3溶液为显色剂,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波长为401 nm。结果其回归方程为A=0.010 9ρ-0.007 4,相关系数R2=0.999 6,RSD为1.61%,平均回收率为99.5%。含总黄酮1.4%。结论方法专属性强,... 目的测定中药桑白皮中总黄酮。方法以摩鲁新L为对照品,3%AlCl3溶液为显色剂,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波长为401 nm。结果其回归方程为A=0.010 9ρ-0.007 4,相关系数R2=0.999 6,RSD为1.61%,平均回收率为99.5%。含总黄酮1.4%。结论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桑白皮质量检验的一个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摩鲁新L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产地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石洋 王慧娟 +1 位作者 赵致 周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薄层扫描法,建立贵州不同产地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先以三氯甲烷-甲醇(7∶3,V/V)为展开剂,展开约3.5 cm,再以三氯甲烷-甲醇(20∶1,V/V)为展开剂,展至约7 cm,筛选和优化薄层色谱条件。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 采用薄层扫描法,建立贵州不同产地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先以三氯甲烷-甲醇(7∶3,V/V)为展开剂,展开约3.5 cm,再以三氯甲烷-甲醇(20∶1,V/V)为展开剂,展至约7 cm,筛选和优化薄层色谱条件。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快速有效地鉴别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薄层干燥模型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冰 王莹 +3 位作者 周礼青 周英 赵致 罗春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9-2094,共6页
目的建立何首乌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并测定其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7种主要的薄层干燥模型对45、55、65、75℃条件下何首乌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采用R2、χ2和RMSE作为评判拟合优劣的标准,并综合模型参数选择最适宜的干燥模型;根据Fick第... 目的建立何首乌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并测定其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7种主要的薄层干燥模型对45、55、65、75℃条件下何首乌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采用R2、χ2和RMSE作为评判拟合优劣的标准,并综合模型参数选择最适宜的干燥模型;根据Fick第二定律计算干燥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Midilli模型为描述何首乌薄层干燥过程的最佳模型,干燥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值在4.98×10-10~7.92×10-10m2/s之间,活化能为14.63 kJ/mol。结论数学模拟的方法可用于何首乌薄层干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干燥 何首乌 数学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楝子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敏 易文燕 +1 位作者 俸婷婷 周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为探明川楝子正丁醇部位的急性毒性,通过预试验测定出川楝子正丁醇部位的最小全死量(Dm)和最大全不死量(Dn),然后进行川楝子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川楝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单次口服的半数致死... 为探明川楝子正丁醇部位的急性毒性,通过预试验测定出川楝子正丁醇部位的最小全死量(Dm)和最大全不死量(Dn),然后进行川楝子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川楝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单次口服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757 1g/kg,95%可信限为2.741 9-2.772 3g/kg。死亡小白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续抽搐。川楝子正丁醇部位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 0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正丁醇部位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冰 王慧娟 +2 位作者 王莹 沈燕君 齐美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光照、空气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使用时应避免与...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值、氧化剂、还原剂、光照、空气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山楂叶总黄酮乙醇溶液使用时应避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相接触,其适宜的保存条件为常温密闭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 总黄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枇杷石油醚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民义 彭礼军 +2 位作者 俸婷婷 陈琳 周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对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叶与茎石油醚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佛手内酯(II)、齐墩果酸(III)、β-香树脂醇(IV)、α-香树脂醇(V)、西米杜鹃醇(Ⅵ)。其中,α-香树脂... 本文对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叶与茎石油醚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佛手内酯(II)、齐墩果酸(III)、β-香树脂醇(IV)、α-香树脂醇(V)、西米杜鹃醇(Ⅵ)。其中,α-香树脂醇和西米杜鹃醇为地枇杷叶与茎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枇杷 石油醚部位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彦 王慧娟 +2 位作者 俸婷婷 彭礼军 周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5期87-90,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 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的药物量逐渐增加。添加0.36 g冰片和0.04 g薄荷脑的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稍强于添加4%氮酮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选择0.36 g冰片,0.04 g薄荷油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为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乳膏 透皮吸收 新药研究 冰片 薄荷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薏苡仁多糖提取工艺条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早早 林冰 +4 位作者 刘雄利 吴丽君 马英 刘光英 曹丽丽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6期510-514,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RSM)分析法,以薏苡仁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回归分析薏苡仁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优选薏苡仁多糖提取工艺。所得薏苡仁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提取温度86℃,水浸提时间72 min,料液比(g/L)4.3∶1。此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RSM)分析法,以薏苡仁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回归分析薏苡仁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优选薏苡仁多糖提取工艺。所得薏苡仁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提取温度86℃,水浸提时间72 min,料液比(g/L)4.3∶1。此方法对薏苡仁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薏苡仁多糖得率提供了依据,且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分析及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魏永忠 周英 +4 位作者 赵丹 杨晓琴 史倩 王慧娟 俸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5,70,共6页
目的:分析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并研究不同浓度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黔产薏苡仁油,并对其进行脂肪酸残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雌二醇(10-8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原代分离新西... 目的:分析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并研究不同浓度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黔产薏苡仁油,并对其进行脂肪酸残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雌二醇(10-8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原代分离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并用1α,25-(OH)_2Vit D_3诱导获得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数、TRAP酶活及骨陷窝面积,分析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GC-MS分析黔产薏苡仁油的脂肪酸残基主要为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八碳一烯酸(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二十二烷酸(山嵛酸)、角鲨烯和γ-谷甾醇;进一步实验表明,黔产薏苡仁油各浓度组(0.98、1.95、3.91、7.81、15.63、31.25μg/mL)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高浓度组31.25μg/mL对破骨细胞的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 <0.05),且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薏苡仁油 成分分析 破骨细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