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两型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芳芳 罗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71-73,94,共4页
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本文认为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发展贵州农业,需要从农业形态、资源节约、制度和理念等方面来推进贵州"两型农业"的发展,走农业... 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本文认为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发展贵州农业,需要从农业形态、资源节约、制度和理念等方面来推进贵州"两型农业"的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农业 发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经济学界定及经验含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红 郭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8,共5页
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学视角基于生产函数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一个地区利用自身现有资本、劳动等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使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能力。而从经验含义看,制度激励、技术改进都能增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学视角基于生产函数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一个地区利用自身现有资本、劳动等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使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能力。而从经验含义看,制度激励、技术改进都能增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应加大技术投入并促进西部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生产函数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聚集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3
作者 郭蓉 李晓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基于要素聚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数可分为要素数量指数、要素质量指数、要素配置指数,根据东、西部地区共22个省市区2006~2011年的数据计算结果可知,东、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差距悬殊,且无缩小趋势。为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西部... 基于要素聚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数可分为要素数量指数、要素质量指数、要素配置指数,根据东、西部地区共22个省市区2006~2011年的数据计算结果可知,东、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差距悬殊,且无缩小趋势。为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应提升资本集聚能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教育力度,培育高素质人才;完善东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机制;以政府制度激励为契机,促:进西部地区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聚集 自我发展能力 差距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玉鹏 洪名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42-46,共5页
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贵州省1992—2011年,部分省份2011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纵向比较、省份间的横向比较,对现阶段贵州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全面的... 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贵州省1992—2011年,部分省份2011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纵向比较、省份间的横向比较,对现阶段贵州省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近20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能满足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测度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用——以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模式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稻鱼鸭共生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玄参种植土壤碳氮磷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家春 刘婧 +3 位作者 林绍霞 张清海 何腾兵 林昌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寻求贵州玄参中药材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p 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并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C∶P及N∶P化学计量比特征... 为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寻求贵州玄参中药材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p 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并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C∶P及N∶P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p H值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套作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其中轮作与连作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3、2.2倍,表明套作下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慢;N∶P均很小,且彼此间差异很小,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C∶P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8、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土壤养分 玄参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西南城市景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青萍 杨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8-442,共5页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连通性、绿当量强度、功能连通性三方面入手,采用绿当量计算阻力系数,并利用阻力因子的分级对MCR模型进行修正,模拟生态景观连通性优化廊道,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3年,研究区景观...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连通性、绿当量强度、功能连通性三方面入手,采用绿当量计算阻力系数,并利用阻力因子的分级对MCR模型进行修正,模拟生态景观连通性优化廊道,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3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度、人类干扰程度大幅增大,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景观连通性、团聚性减弱,结构连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威胁区域景观生态功能的流通;中心城区绿当量强度明显下降,3县1市地区的绿当量强度增加;阻力值分布呈4个阻力高值区,阻碍了生态流的流通,可构建2条优化主廊道及2条优化次廊道作为物种迁移和生态流空间扩散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连通性 最小阻力模型 生态 绿当量 系统服务价值 西南山区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满德 刘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6-230,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统计数据对贵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系统分析,并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及收入分配等视角考察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贵州城...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统计数据对贵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系统分析,并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及收入分配等视角考察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收入分配的二元结构特征是其根源。鉴于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们着力从发展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特色高效型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特色农业 产业化 反贫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 被引量:30
9
作者 周恩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道路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空间物质实体,在人们的生计生活、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伴随交通工程科技的创新突破,尤其是"一带一路"等以道路规划为载体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陆续出台,势必导... 道路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空间物质实体,在人们的生计生活、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变迁,以及社会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伴随交通工程科技的创新突破,尤其是"一带一路"等以道路规划为载体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陆续出台,势必导致社会、文化及资本的互动加快,由此而来的社会文化研究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思考,以致构建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已成破题之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研究 道路民族志 人类学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林”为“生”——一项西南山地人工营林系统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恩宇 刘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锦屏杉木传统种植和管理系统作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清水江流域居民经过长达数百年经验积累与探索而形成的人工营林方式,其在国家、市场及林农等主体的长期互动中形成完善的种养知识和技术体系、市场分工体系,并深度融入区域社会... 锦屏杉木传统种植和管理系统作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清水江流域居民经过长达数百年经验积累与探索而形成的人工营林方式,其在国家、市场及林农等主体的长期互动中形成完善的种养知识和技术体系、市场分工体系,并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文化。本文从历史人类学视角,探索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工营林如何影响地方的社会秩序、区域的市场运行和群体行为,以及如何在乡村被在地化的认可、理解和改造,最终型构为地方性知识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人工营林 传统规约 历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气候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静 何冠谛 何腾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通过分析,指出贵州黔西北、黔中、黔北、黔东、黔南5个区域的气候特点,论述气候因素对贵州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土壤类型 土壤分布 影响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谷生产成本的时空嬗变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辛一 朱满德 陈其兰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0,共4页
近年来,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土地成本大幅攀升,国内稻谷生产效益显著下降,稻农种粮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在籼稻生产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土地成本的占比较小;对粳稻而言,人工成本的占比较低,土地成本的占比... 近年来,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土地成本大幅攀升,国内稻谷生产效益显著下降,稻农种粮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在籼稻生产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土地成本的占比较小;对粳稻而言,人工成本的占比较低,土地成本的占比则迅速上升。国际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甚至超过了国际稻谷均价,国内稻谷的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国内稻谷生产总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局面,各地政府应在"降成本、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稻谷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减少稻谷政策性收储和库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生产总成本 成本结构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定洪 宋山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65-69,80,共6页
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牵扯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对加快城市化发展和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牵扯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对加快城市化发展和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阻碍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因素,从提高农业生产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完整人口"推-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4个方面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梦飒 洪名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 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偏离度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摆现象中的循环与融合——由栗树纠纷看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潇 赵旭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0,共10页
栗树,构成了当地农民的生计基础,并一度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乃至引起纠纷的源头。在某种程度上,这类纠纷凸显了栗树在当地社会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产品流通风险的增加,加之更多替代性生计方式的出现等,栗树似乎正在转型之中丧失其重... 栗树,构成了当地农民的生计基础,并一度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乃至引起纠纷的源头。在某种程度上,这类纠纷凸显了栗树在当地社会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产品流通风险的增加,加之更多替代性生计方式的出现等,栗树似乎正在转型之中丧失其重要地位,而相关纠纷的消弭也从侧面支持了这种判断。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风险之中,栗树正由农民的生计基础转为生计保障而仍占据重要地位。在采取了“争树”与“弃树”的两极行动后,农民开始转向“守树”,为此,纠纷也将以新的形式在乡村社会中重现。基于此,乡村社会转型将呈现出由循环与融合共同构成的钟摆现象,而这反过来也预示了乡村社会的整体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 社会转型 钟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5
16
作者 周恩宇 卯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7,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文化转型 权力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农业经营方式的再造与创新——基于江苏省S县联耕联种的调查 被引量:18
17
作者 袁明宝 周恩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9,共6页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分散经营 土地细碎化 联耕联种 经营方式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式治理悖论:常态治理的非常规化——基于网络“扫黄打非”运动分析 被引量:108
18
作者 杨志军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72,180,共27页
"运动式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国家治理模式,其悖论内涵是以非常规方式开展常态化的治理行动。建国以来的运动式治理经历了从群众运动到严打运动再到专项治理的三大转变。聚焦专项治理时期的运动式治理,文章选取网络"... "运动式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国家治理模式,其悖论内涵是以非常规方式开展常态化的治理行动。建国以来的运动式治理经历了从群众运动到严打运动再到专项治理的三大转变。聚焦专项治理时期的运动式治理,文章选取网络"扫黄打非"运动,即2007—2014年"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作为典型,从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网络"扫黄打非"运动的兴起及其工作机制、专项行动的个案成效四个方面加以考察,指出运动式治理悖论存在"决策经验主义"和"结果不确定性"两大基本内涵,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领导小组行使的政治权力凌驾于政府行政权力之上且常常混合不分;政治主体权力扩张与政治基体需求自主之间存在不同的运行轨迹;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产生整体共赢的效果;以数据展示行动的有效性和常态化并不意味着一种可持续的常态治理机制的建立。改革的时代需要改革的理论指导改革的实践,面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新型常态治理而非一种已有的常态治理行动被设为改革目标,运动式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要在多元冲突中建立一个满足规范和共识的制度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扫黄打非” 专项行动 制度化过程 常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观政治与合法性基础:一项关于运动式治理的四维框架解释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志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8,156-157,共11页
运动式治理长期存在于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典型模式。不同于单线条内涵解释和多案例机理分析,建立一个针对运动式治理的多维框架解释,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课题。在宏观政治维度,运动式治理要符合连续统政党体... 运动式治理长期存在于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典型模式。不同于单线条内涵解释和多案例机理分析,建立一个针对运动式治理的多维框架解释,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课题。在宏观政治维度,运动式治理要符合连续统政党体制下专断性权力向建制性权力转变的内在要求;在中观平台维度,运动式治理体现出央地关系中的压力型政治特征和执行方式上的目标责任与项目推动特点;在微观行动维度,运动式治理表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下作为一种有效政策工具选择的效用实质;在合法性基础维度,运动式治理服务于散布性支持与特定支持相互平衡以促进国家治理绩效提升和模式优化的发展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需要对运动式治理的传统模式内涵进行科学、客观和理性的审视探究,树立现代性治理目标,寻求建立一种基于透明、参与、问责等要素的新型常态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建制性权力 压力型体制 政治支持 新型常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财政支出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洪名勇 钱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5-210,共6页
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落后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农民智力素质的提升;(2)落后的交通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使农村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3)水利设施严重不足,降低了民族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 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落后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农民智力素质的提升;(2)落后的交通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使农村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3)水利设施严重不足,降低了民族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从理论上来看,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两大途径发挥作用的:(1)通过社会支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民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而且社会支出还通过再分配途径为那些收入特别低下的农民提升社会保障;(2)通过投资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财政支出对农业增收有较大影响。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支出 农民增收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