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博学通识是为大儒——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先生访谈录 |
张新民
王胜军
王进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9 |
0 |
|
2
|
回归生命的意义世界——香港“中国文化之继往开来”学术研讨会琐记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3 |
1
|
|
3
|
琴道文化与乐教理想 |
张新民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4
|
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地缘学术思想——《贵州:学术与思想的世界》前言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
2010 |
3
|
|
5
|
王阳明视域中的贵州形象研究 |
刘振宁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穿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贵州新学——《新学入黔:贵州近代教育的源流与发展》序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7 |
0 |
|
7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学研究--兼谈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中的“中和”与“生生”思想 |
龚妮丽
|
《艺术评鉴》
|
2016 |
0 |
|
8
|
多元视野下的阳明学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
廖峰
李秋莎
王胜军
马国君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略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再适应——以黔西北畜牧业的衰落为例 |
马国君
李红香
|
《古今农业》
|
2012 |
4
|
|
10
|
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 |
张新民
|
《船山学刊》
|
2017 |
4
|
|
11
|
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5 |
3
|
|
12
|
王阳明“临终遗言”献疑与辨证--兼论《阳明先生年谱》嘉靖本与全书本的差异 |
邓国元
王大印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论宋代社会政治对文人艺术家个性思想的影响——以米芾及其所处时代为考察中心 |
周兴禄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7 |
2
|
|
14
|
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君子之学发微——以龙场四学记为中心的考察 |
王胜军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8 |
2
|
|
15
|
张新民先生儒学研究、实践和思想述评 |
王胜军
刘霞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9 |
0 |
|
16
|
从生命体验结构涌出的诗歌创作——《人傍山斋残稿》序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
2009 |
0 |
|
17
|
劳己逸人的古籍整理新典范——《续修安顺府志》审读意见书 |
张新民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3 |
0 |
|
18
|
集古终能自立家——论米芾学习书法的方式及其启示意义 |
周兴禄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8 |
0 |
|
19
|
书法是艺术,更是国学 |
周兴禄
周方舟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1 |
0 |
|
20
|
法眼宗创立之原因初探 |
黄诚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