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平桥地区含锂岩石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研究
1
作者 杨光龙 王林 +4 位作者 张海 叶飞 龙克树 耿齐卫 曾超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为确定贵州六枝特区平桥地区含锂岩系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本次研究采集了贵州平桥LZK201钻孔含锂蚀变带综合样,其Li2O平均含量为0.60%,并通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光谱分析和MLA检测,对含锂岩石特征、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 为确定贵州六枝特区平桥地区含锂岩系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本次研究采集了贵州平桥LZK201钻孔含锂蚀变带综合样,其Li2O平均含量为0.60%,并通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光谱分析和MLA检测,对含锂岩石特征、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锂的赋存状态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锂岩石赋存于石炭系至二叠系南丹组顶部强硅化角砾岩带和弱硅化绿泥石化蚀变带,该蚀变带为一套强硅化灰岩角砾岩、绿泥石化泥灰岩、硅化钙质粘土岩等岩石组合;矿石矿物主要由锂绿泥石(22.02%)、高岭石(18.30%)、方解石(25.27%)、石英(24.25%)、黄铁矿(5.05%)组成,具蚀变残余结构、显微粒状结构和条带-层纹构造、无定向块状构造,成因类型属“蚀变泥灰岩型”;锂绿泥石是锂的主要载锂矿物,其粒度微细,与高岭石、石英、方解石和黄铁矿嵌布紧密,呈复杂连生关系。本研究为贵州平桥地区锂的富集机制和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对该地区蚀变泥灰岩型锂矿的选冶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锂绿泥石 含锂岩石 蚀变泥灰岩型 平桥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伟 邓明国 +4 位作者 耿齐卫 管申进 孔志岗 贾祯 张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0-794,共15页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Ⅱ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质量分数)集中... 滇西镇康放羊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发现的首个富铜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C-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Ⅱ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NaCleq,质量分数)集中在240~300℃和8.0%~18.0%;阶段Ⅲ以含CO2和子矿物包裹体为特征,均一温度和盐度的两个峰值为360~400℃、16.0%~24.0%和240~320℃、4.0%~14.0%;阶段Ⅳ以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和盐度降低至220~340℃和8.0%~14.0%。C-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3CV-PDB值为-5.88‰^-2.37‰,δ18OV-SMOW值为8.18‰~12.7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迁移过程中受到围岩溶解作用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放羊山矿床阶段Ⅱ和阶段Ⅲ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陆碰撞形成的中高温、中高盐度、富CO2岩浆热液,在阶段Ⅲ晚期和阶段Ⅳ受到中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的影响;矿床为受构造控制明显的中高温热液矿床,预测在矿区深部有望找到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羊山Cu-Pb-Zn矿床 C-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矿床成因 保山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