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育秧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隋常玲 左祥文 +1 位作者 喻本雨 杨方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78,82,共4页
为寻求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有机育秧基质,采用硬盘育秧试验,比较泥炭、醋糟、酒糟及中药渣育秧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水稻机插育秧专用肥=5∶1和中药渣∶水稻机插育秧专用肥=2∶1育苗基质培育的秧苗植株高大... 为寻求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有机育秧基质,采用硬盘育秧试验,比较泥炭、醋糟、酒糟及中药渣育秧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水稻机插育秧专用肥=5∶1和中药渣∶水稻机插育秧专用肥=2∶1育苗基质培育的秧苗植株高大,叶片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生根数多,根系活力强,根盘结力>36N,移栽后发根力强,抗损伤能力强,达到机插优质秧苗的标准;基质投入成本低,是水稻机插育秧的优质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 育秧基质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治勇 李大庆 +2 位作者 白智江 王黔云 吴琼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8期58-62,共5页
2016年4~9月在贵州余庆县进行了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30、45、60mL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随用药量增加而提高,与对照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 2016年4~9月在贵州余庆县进行了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30、45、60mL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随用药量增加而提高,与对照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40%稻瘟灵乳油100mL/667m^2相比,防治效果和产量均较对照高。防治效果、产量以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mL/667m^2最高,其次是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45mL/667m^2。在防治稻穗瘟病时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可作三环唑、稻瘟灵的替换或替代产品,建议施用量45~60m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穗颈瘟 防治效果 产量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058的选育 被引量:4
3
作者 左祥文 喻本雨 +2 位作者 张力 王成伟 姚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共3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U33A与恢复系X6-1(原代号66-2)组配育成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058,该品种在国家长江下游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6.91kg/667m2,平均产... 为选育高产优质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U33A与恢复系X6-1(原代号66-2)组配育成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卓油058,该品种在国家长江下游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6.91kg/667m2,平均产油量79.0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8.56kg/667m2,全生育期223d左右。含油率44.66%,芥酸0.15%,硫苷18.17μmol/g饼。于2014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卓油058,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13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卓油058 选育 产油量 抗性 Zhuoyou 0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卓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应友 何胜华 +1 位作者 徐志丹 詹守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18,121,共2页
卓糯1号是用自交系179作母本,自育自交系195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杂交糯玉米新品种;主要介绍了卓糯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卓糯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卓玉818的选育 被引量:6
5
作者 喻本雨 张力 王成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卓玉818(高登81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育自交系H 511与自交系JM-2组配的优质高产、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2008年度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并完成生产试验;在区试中平均单产624.4 kg/667 m2,比对照遵玉3号增产9.56%,... 卓玉818(高登818)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育自交系H 511与自交系JM-2组配的优质高产、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7~2008年度进入贵州省玉米区试,并完成生产试验;在区试中平均单产624.4 kg/667 m2,比对照遵玉3号增产9.56%,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621.6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1.78%。株高257 cm,穗位高104 cm,成株叶片数23~26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6 cm,穗粗5.8 cm,穗行数17.3行,行粒数36.7粒,穗轴红色。出苗至成熟124 d,比对照长1 d,中抗大斑、纹枯和茎腐病,感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抗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卓玉8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卓油11号特征特性与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波 王华 +1 位作者 王海林 赵耀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卓油11号属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半冬性,子叶肾形,裂叶发达,顶叶较宽大,叶缘锯齿明显。株型较紧凑,较耐菌核病,角果中长,千粒重较大,具有高产、稳产、含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杂交种制种隔离距离1 000m以上,采用育苗移栽方... 卓油11号属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半冬性,子叶肾形,裂叶发达,顶叶较宽大,叶缘锯齿明显。株型较紧凑,较耐菌核病,角果中长,千粒重较大,具有高产、稳产、含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杂交种制种隔离距离1 000m以上,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先栽父本后栽母本,行比1∶(3~4),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秋发高产标准进行;初花前及时、彻底拔除母本行中50%左右的可育株,并实行父本摘薹延长开花时间,人工赶粉或放蜂可提高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卓油11号 特征特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糯336特征特性及增产增效潜力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丹 刘辉 +4 位作者 邹军 陈德珍 龙英 万江红 黄健翔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 为研究农科糯336的特性及增产潜力,2019-2021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开展了鲜食玉米农科糯336引进试验示范和产业培育。结果表明,在贵州500~1200 m寡日照海拔地区鲜食玉米农科糯336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5日-4月13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200~3400株/667 m^(2);最佳施肥模式为基肥施用农家肥1500 kg/667 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667 m^(2),一次性施用发酵有机肥400 kg/667 m^(2);最佳播种方式为漂浮育苗,其次为托盘育苗、营养球育苗和直播;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水稻/籽粒玉米+蔬菜;在1000 m海拔以下地区能稳定实现一年两季连作,并于2021年在750 m海拔地区贵州余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季连作;在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省3个地区兴义、播州和福泉已具雏形,2021年在福泉连片种植,平均产量达1302 kg/667 m^(2),平均产值达3124.8元/667 m^(2),比种植籽粒玉米产值高1600元/667 m^(2),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日照地区 农科糯336 特征特性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金粱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梅 李长春 《耕作与栽培》 2015年第2期61-62,共2页
金粱糯1号是贵州省金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4年利用仁怀地方品种青壳洋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高粱新品种适宜于在贵州省推广种植。为更好推广金粱糯1号,对品种的表现、品种增产潜力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高粱 金粱糯1号 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鲜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辉 杨丽丹 +4 位作者 陈光玉 林莉 王定军 黄健翔 邹军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2期78-80,共3页
2021年3—7月,在余庆县菊配家庭农场开展万糯2018和晶煌糯166两个鲜食玉米品种不同播种方式种植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播、营养球育苗、漂浮育苗、托盘育苗在两种品种产量和个体单重上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经济性状均表... 2021年3—7月,在余庆县菊配家庭农场开展万糯2018和晶煌糯166两个鲜食玉米品种不同播种方式种植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播、营养球育苗、漂浮育苗、托盘育苗在两种品种产量和个体单重上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经济性状均表现出品种的正常特征特性,均适合两种鲜食玉米种植播种方式。综合成本分析,漂浮育苗从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上要优于其余3种播种方式,在生产上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播种方式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小翠 唐相群 +3 位作者 罗希榕 胡开林 左祥文 覃成 《辣椒杂志》 2015年第3期1-12,共12页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及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物技术使辣椒育种由传统育种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发展。通过对分子标记在辣椒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性状QTL定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详尽的概述,旨在为辣椒高产、高抗和...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及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生物技术使辣椒育种由传统育种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发展。通过对分子标记在辣椒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性状QTL定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详尽的概述,旨在为辣椒高产、高抗和优质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分子辅助育种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鲜两用型辣椒新品种卓椒十二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1
作者 喻本雨 左祥文 +2 位作者 赵耀 张力 梁大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卓椒十二号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用CA 103作母本,CC 302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朝天椒新品种,2012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干重)300.9kg/667m2,比对照天升增产7.58%;2013年续试平均单产(干重)343.4kg/667m2... 卓椒十二号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用CA 103作母本,CC 302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朝天椒新品种,2012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干重)300.9kg/667m2,比对照天升增产7.58%;2013年续试平均单产(干重)343.4kg/667m2,比对照增产20.7%。2年平均单产(干重)322.16kg/667m2,比对照增产14.1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干重)222.9kg/667m2,比对照增产9.38%,3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极显著。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椒201400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卓椒十二号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品种川谷优45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周应友 何胜华 +1 位作者 徐志丹 詹守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川谷优451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ZR 451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贵州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627.91kg/667m^2,比对照增产5.19%。2年19个试点17增2减,增产点率89.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15.03kg/667m^2,比... 川谷优451是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ZR 451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贵州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627.91kg/667m^2,比对照增产5.19%。2年19个试点17增2减,增产点率89.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15.03kg/667m^2,比对照中优169增产5.62%,增产点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川谷优45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高粱新品种金粱糯1号
13
作者 李长春 《农村百事通》 2016年第14期26-26,共1页
金粱糯1号是贵州省金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4年利用仁怀地方品种青壳洋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的高粱新品种,适宜于在贵州省推广种植。金粱糯1号属中早熟常规糯性高粱品种,全生育期127天。幼苗长势强,种子... 金粱糯1号是贵州省金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4年利用仁怀地方品种青壳洋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的高粱新品种,适宜于在贵州省推广种植。金粱糯1号属中早熟常规糯性高粱品种,全生育期127天。幼苗长势强,种子发芽势强,发芽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紫色 芽鞘 幼苗长势 糯性 种子发芽势 异株 农业技术推广站 仁怀 金沙县 苗床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增效剂-伴能在玉米上的节肥增效试验
14
作者 揭良波 赵耀 《农技服务》 2015年第6期118-118,共1页
通过在夏播鲜食糯玉米底肥上施用不同氮含量氮肥+氮肥增效剂-伴能的试验表明,施用100%氮肥16kg/亩+伴能170ml/亩,平均产量最高,达到1216.6kg鲜重,但产投比为13.9:1,试验中最低;施用75%纯氮16kg/亩+伴能170ml/亩,产量虽低于前者,但产投比... 通过在夏播鲜食糯玉米底肥上施用不同氮含量氮肥+氮肥增效剂-伴能的试验表明,施用100%氮肥16kg/亩+伴能170ml/亩,平均产量最高,达到1216.6kg鲜重,但产投比为13.9:1,试验中最低;施用75%纯氮16kg/亩+伴能170ml/亩,产量虽低于前者,但产投比为17.4:1。说明施用伴能后,苗期:玉米植株健壮、长势旺盛、叶色浓厚、根系发达;灌浆期;能吸收有效氮肥,充分利用营养,增加玉米结实性和饱满度、提高抗性、品质和商品性;采收期:青杆成熟,熟期一致。最终达到玉米节肥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增效剂 节肥增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