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欣雨 陈觅 +5 位作者 杨扬 崔家田 胡秋艳 曾祥刚 邹小华 莫怀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8-1220,共3页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1],但由于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且长时间被动体位、下半身感觉暂时缺失的情况下,易导致患者紧张、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循环波动引起心脑血管...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1],但由于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且长时间被动体位、下半身感觉暂时缺失的情况下,易导致患者紧张、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循环波动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3]。通过药物辅助镇静可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4],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环泊酚是一类新型静脉麻醉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5]、胃肠镜[6]及支气管镜[7]检查的辅助镇静,且环泊酚较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手术室环境 静脉麻醉药 心脑血管意外 被动体位 辅助镇静 胃肠镜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多靶点调控脓毒症器官保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云芬 王斌 章放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05-2110,共6页
脓毒症作为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高病死率与治疗瓶颈。作为肠道菌群的核心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多靶点调控机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展现出潜力。在免疫调节方... 脓毒症作为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高病死率与治疗瓶颈。作为肠道菌群的核心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多靶点调控机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展现出潜力。在免疫调节方面,SCFAs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及促炎因子级联反应,平衡促炎与抗炎反应。在代谢调控层面,SCFAs优化线粒体功能并缓解脓毒症相关高分解代谢状态,减轻器官能量衰竭。此外,SCFAs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抑制病原体易位,并通过肠-器官轴协同机制改善全身炎症扩散,多途径发挥器官保护作用。动物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外源性SCFAs补充或膳食纤维干预或可协同肠道菌群,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系统梳理SCFAs在脓毒症中的多靶点调控网络及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的研究进展,提出靶向菌群代谢产物的治疗策略,为突破传统抗感染与免疫调节的局限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肠-器官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通过上调应激诱导蛋白2表达减轻肾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
3
作者 刘美言 宋涛 +3 位作者 闵洁煜 应流念 刘磊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组)、OGD/R+环泊酚50μmol/L组(OC组)、SESN2基因敲低+OGD/R组(SO组)和SESN2敲低+OGD/R+环泊酚50μmol/L组(SOC组)。其中O组、OC组、SO组和SOC组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酶标仪检测ROS荧光强度。收集细胞,采用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含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提取细胞蛋白和细胞RNA,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OC组、SO组和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SESN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SO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O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可以减轻HK-2细胞OGD/R损伤,降低铁死亡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上调SESN2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诱导蛋白2 人类 铁死亡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环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狭窄患者行气管支架置入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强林 杨登武 +2 位作者 刘艳秋 向梅 莫怀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7-598,共2页
肺癌、食管癌晚期患者气管可因受肿瘤浸润、压迫致狭窄而造成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气管支架置入术是解决患者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的良好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从气道评估到麻醉选择的相关报... 肺癌、食管癌晚期患者气管可因受肿瘤浸润、压迫致狭窄而造成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气管支架置入术是解决患者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的良好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从气道评估到麻醉选择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观察就我院收治气道狭窄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架置入术 晚期患者 气道狭窄 麻醉处理 严重呼吸困难 缓解呼吸困难 肿瘤浸润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期间低体温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文博 熊兴龙 +3 位作者 杨剑 禹文峰 欧炜 吕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4-1838,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低体温状态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出生7 d的SD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麻醉保温组(A组)、麻醉低温组(AH组)、物理低温组(H组)。C组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并保持大...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低体温状态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出生7 d的SD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麻醉保温组(A组)、麻醉低温组(AH组)、物理低温组(H组)。C组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并保持大鼠体温38~39℃;A组以25 mg/kg腹腔注射异丙酚0.1 mL,麻醉维持2 h,同方法保持体温38~39℃;AH组麻醉方式及时间与A组相同,控制室温为23℃,使体温下降;H组大鼠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同条件使体温下降。苏醒即刻,每组取5只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凋亡率;每组剩余5只大鼠继续饲养至30日龄行水迷宫实验并检测海马凋亡率。结果 AH、H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7日龄时,AH、H组海马凋亡率增高(P<0.05)。36日龄时,四组大鼠凋亡率及行为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低体温范围内,麻醉期间体温降至25℃时可短期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率增高,而对其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凋亡 发育期大脑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崔家田 杨扬 +3 位作者 邱丽 曾祥刚 邹小华 陈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瑞马唑仑0.2 mg/kg(R1组)、0.3 mg/kg(R2组)和0.4 mg/kg(R3组)。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MOAA/S评分为0分时,将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给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3.0 ng/ml,剂量梯度为0.2 ng/ml,并根据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记录入室后安静状态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HR、MAP、BIS。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Probit法计算Cp_(50)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入室后安静状态下比较,麻醉诱导后R1组HR明显增快、BIS明显降低(P<0.05),R2、R3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R1、R2和R3组瑞芬太尼Cp_(50)和95%CI分别为4.23 ng/ml(95%CI 3.91~4.69 ng/ml)、3.55 ng/ml(95%CI 3.25~3.90 ng/ml)、3.42 ng/ml(95%CI 3.13~3.77 ng/ml)。与R1组比较,R2、R3组Cp_(50)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_(50)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期间低体温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刘文博 杨剑 +3 位作者 熊兴龙 高鸿 刘婉玲 王礼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低体温状态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出生7 d的SD新生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麻醉保温组(A组)、麻醉低温组(AH组)、物理低温组(H组)。C组腹腔注射0.1 ml生...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低体温状态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出生7 d的SD新生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麻醉保温组(A组)、麻醉低温组(AH组)、物理低温组(H组)。C组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并配备加热垫保持直肠温度在38~39℃;A组以25 mg/kg腹腔注射丙泊酚0.1 ml,每20分钟追加初始剂量的1/2,麻醉维持2 h,同C组方法保持直肠温度在38~39℃;AH组麻醉方式和时间与A组相同,大鼠在麻醉过程中不保温,控制室温为23℃,允许体温自然下降;H组大鼠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同样控制室温为23℃,使体温自然下降。麻醉过程中持续吸氧,2 h内每20分钟监测记录一次体温。清醒后即刻,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相对表达量。每组剩余5只大鼠继续饲养至30日龄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p-ERK、p-CREB相对表达量。结果降温60 min,AH、H组大鼠的直肠温度分别下降至(25.38±0.22)℃、(25.54±0.20)℃,明显低于C组(38.36±0.24)℃和A组(37.40±0.29)℃(P<0.05)。清醒后即刻,AH、H组p-ERK和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和A组(P<0.05)。30 d四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原平台象限逗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测试结束时,四组大鼠p-ERK和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期间体温降至25℃时可短期抑制新生大鼠海马p-ERK、p-CREB表达,而对其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新生大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oli病患儿亲体肝移植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宇 高鸿 +4 位作者 吕洁 邹小华 谭立 吴金丽 穆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3-1144,共2页
患儿,男,7岁,123 cm,24 kg,BMI 15.86 kg/m^2,ASAⅣ级。因“纳差、面部红血丝1年”入院。患儿于1年前出现面部红血丝、饮食差,伴发热、呕吐、腹胀,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腹部MRI、内镜检查、肝活组织检查... 患儿,男,7岁,123 cm,24 kg,BMI 15.86 kg/m^2,ASAⅣ级。因“纳差、面部红血丝1年”入院。患儿于1年前出现面部红血丝、饮食差,伴发热、呕吐、腹胀,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腹部MRI、内镜检查、肝活组织检查及遗传性肝病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Caroli病;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CAROLI病 内镜检查 血小板减少症 麻醉管理 红血丝 腹部超声 相关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晨光 方开云 +2 位作者 彭晶 何福娟 蒋泞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682,共6页
目的评价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行OLT患者118例,男89例,女29例,年龄18~70岁,BMI<28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评价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行OLT患者118例,男89例,女29例,年龄18~70岁,BMI<28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驱动压组(D组)和固定PEEP组(P组),每组59例。两组全麻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I∶E 1∶2,V_(T)6 ml/kg(理想体重),RR 10~15次/分。D组在机械通气5 min后开始PEEP滴定试验,将PEEP从2 cmH_(2)O逐渐递增到10 cmH_(2)O,选择能产生最低驱动压的PEEP,维持该PEEP直至手术结束。P组术中维持PEEP 5 cmH_(2)O。记录术中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插管后5 min(T_(1))、无肝期(T_(2))、新肝期(T_(3))、手术结束即刻(T_(4))的HR、SBP、DB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PEEP、血气分析结果,并计算驱动压、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死腔率(V_(D)/V_(T))。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D组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与T_(2)时比较,两组T_(1)、T_(3)、T_(4)时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_(2)—T_(4)时Ppeak、Pplat、驱动压、OI明显升高,T_(3)、T_(4)时Cdyn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组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驱动压导向PEEP通气可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压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肝移植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调控AKAP150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迪 杨剑 何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诱导致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异丙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AKAP150腺病毒+DP组(ADP组),每组20... 目的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诱导致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异丙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AKAP150腺病毒+DP组(ADP组),每组20只。Con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Pro组注射异丙酚50 mg/kg(共2次);DP组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异丙酚50 mg/kg;ADP组予腺病毒构建AKAP150敲除模型。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KAP150、PKA、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异丙酚处理后的海马组织细胞膜破裂,形成孔道,AKAP150、PKA表达下调(P<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上调(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后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膜结构基本正常,AKAP150、PKA表达上调(P<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下调(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AKAP150表达,使PKA活性增强,抑制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来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焦亡,并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 A激酶锚定蛋白150 学习记忆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患者术前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的影响
11
作者 马艺宸 刘艳秋 +2 位作者 汤金福 胡燕 乔家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1-663,共3页
阿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因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尤其在日间短小手术、门诊手术及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中,阿芬太尼具有独特优势^([1])。相比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麻醉性镇痛药,... 阿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因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尤其在日间短小手术、门诊手术及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中,阿芬太尼具有独特优势^([1])。相比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麻醉性镇痛药,阿芬太尼效价最低,起效最快,作用时间更短,静脉注射后1.4 min作用达峰,维持时间10~15 min,分布容积小,符合“三室模型”,经肝脏代谢失活后经尿排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性镇痛药 心脏电生理 阿芬太尼 分布容积 门诊手术 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 短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抑制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12
作者 邓欣雨 陈觅 +4 位作者 蒋光明 罗韵诗 杨扬 邹小华 莫怀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4-1326,共3页
环泊酚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非手术室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ICU患者持续镇静等[1-4],且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5]。气管插管是围术期保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的... 环泊酚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非手术室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ICU患者持续镇静等[1-4],且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5]。气管插管是围术期保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插管方式所致心血管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其插管成功率高且对气道刺激更小。本研究探索环泊酚抑制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ED 50)和95%有效剂量(the 95%effective dose,ED 95),以期为环泊酚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剂量 心血管应激反应 气道通畅 光棒引导 注射痛 插管成功率 反流误吸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抑制心肌细胞缝隙连接功能
13
作者 柏雪 高鸿 +5 位作者 黄祥 严旭 胡廷菊 陈锐 安丽 宋雨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ontrol)组、常氧(normal)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ARP-100(ARP)组、H/R组和H/R+ARP组。荧光划痕技术评价缝隙连接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胶酶谱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2)将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R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I/R+ARP组,每组8只。微电极阵列技术采集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和持续时间,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Cx4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磷酸化水平下调(P<0.01),荧光扩散范围变窄(P<0.01),MMP2活性增加(P<0.01);ARP-100可降低大鼠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P<0.01)。结论:H/R处理的大鼠CFs条件培养液可影响大鼠心肌细胞中Cx43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缝隙连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H/R诱导的条件培养液中MMP2活性增加有关,抑制MMP2活性可减少大鼠离体全心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歆 高鸿 +3 位作者 王竹梅 刘艳秋 文春雷 易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 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 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放气平卧位后30 min(T4)时的基本监测指标和QT间期(QT)、T波峰末间期(Tp-e),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p-e/QT的变化。结果: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QTd明显延长(P<0.05),T2、T3、T4时刻QT、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脚高位会延长心室复极时程,破坏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二氧化碳气腹 头低脚高位 QT离散度 T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Cx43在右美托咪定预防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复灌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家兔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在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家兔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在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流15min后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停灌,注射4℃Thomas液10 ml/kg使心脏停搏60min,心脏周围用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4℃Thomas液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流15min(T_0)、继续灌流15min(平衡30min,T_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_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_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中膜、外膜)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并以此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复跳时间,T_3时取左心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DEX组复跳时间明显短于IR组(P<0.05);与T_0时比较,T_2、T_3时IR组、DEX组HR明显减慢,TDR明显增大(P<0.05);与IR组比较,T_1~T_3时DEX组HR明显减慢,T_2、T_3时DEX组TDR明显减小(P<0.05)。与C组比较,IR组、DEX组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分布不均,且DEX组明显多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从而起到稳定IR损伤心肌心电传导,降低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定抑制缝隙连接失偶联、抑制Cx43表达减少及分布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缝隙连接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单相动作电位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电生理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致家兔窦性心动过缓模型中心脏窦房结Cx45和Cx31.9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祝瑜 田磊 +3 位作者 黄燕若 史静 钟毅 殷永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致家兔窦性心动过缓模型中心脏窦房结中缝隙连接基因蛋白Cx45和Cx31.9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心脏传导减慢的作用是否与缝隙连接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有关。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家兔4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通过...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致家兔窦性心动过缓模型中心脏窦房结中缝隙连接基因蛋白Cx45和Cx31.9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右美托咪定致心脏传导减慢的作用是否与缝隙连接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有关。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家兔4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通过耳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制备家兔窦性心动过缓模型。戊巴比妥钠基础麻醉后,迅速完成心电图、血压监测的基本操作。C组持续泵注生理盐水,D1组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量10min,持续泵注量5μg·kg^(-1)·h^(-1)输入50min,D2组泵入右美托咪定60μg/kg负荷量10min,持续泵注量30μg·kg^(-1)·h^(-1)输入50min,观察结束后迅速开胸取出心脏准确分离心脏窦房结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x45、Cx31.9蛋白平均光密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Cx45、Cx31.9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 Cx45基因相对表达量D2组明显多于C、D1组(P<0.05);蛋白平均光密度的改变与之一致;Cx31.9基因相对表达量D1组比C组显著增加(P<0.05),D2组与C组、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平均光密度的改变与之一致。结论右美托咪定使家兔窦房结低导电性缝隙连接基因蛋白Cx45、Cx31.9的表达增加,缝隙连接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是导致窦房结区的传导速度减慢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右美托咪定 窦房结 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雷涓 高鸿 +3 位作者 刘艳秋 文春雷 张凯强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分别泵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2μg/ml(P2组,n=20)、3μg/ml(P3组,n=19)、4μg/ml(P4组,n=20)。分别在抗生素输注前(T_0)、抗生素输注完毕(T_1)、及丙泊酚达到靶控浓度时(T_2),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c间期、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_p-e间期)及Tp-e/QT。结果与T0时比较,T_1时P4组QTc间期[(469.9±34.0)ms vs.(451.2±24.9)ms]、Tp-e间期[(107±25)ms vs.(94±20)ms]、Tp-e/QT(0.260±0.058vs.0.236±0.043)明显延长(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P2组[(437.4±24.4)ms vs.(453.3±28.0)ms]和P4组[(438.8±29.9)ms vs.(469.9±34.0)ms]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头孢呋辛钠引起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丙泊酚 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 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丽珠 邹小华 +3 位作者 钟涛 汪同旋 李亚林 蒋敏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男23例,女63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诱导及维持瑞芬太尼靶浓度2 ng/ml组(A组,n=2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男23例,女63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诱导及维持瑞芬太尼靶浓度2 ng/ml组(A组,n=28)、4 ng/ml组(B组,n=29)和6 ng/ml组(C组,n=29)。三组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4μg/ml,当BIS降至75时开启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设定BIS目标值40~50。计算执行误差绝对中位数(MDAPE)、摆动度(Wobble)、总体分数(GS)、BIS优良时间占比。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闭环期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组GS明显升高(P<0.05),BIS优良时间占比明显降低(P<0.05),B组MDAPE明显升高(P<0.05),A组Wobble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靶浓度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复合6 ng/ml靶浓度的瑞芬太尼时,丙泊酚BIS闭环系统稳定性最佳,且能维持良好的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美胜 高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19年8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与...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19年8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与舒芬太尼,研究组给与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术后48 h自控镇痛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生活恢复质量量表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2 h后,两组VAS评分、RSS评分在用药2 h后的无意义,而在用药4、8、12、24、48 h后,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两组术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结论:纳布啡结合舒芬太尼可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舒芬太尼 颌面部骨折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