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扩张桡动脉后及反“J”型移植物建立动静脉瘘用于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
被引量:
1
1
作者
姜燕
熊智倩
+4 位作者
刘俪婷
苏朝江
陈彦
张帅
刘宗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动静脉瘘(AVF),以及利用反“J”型移植物建立移植物动静脉瘘(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6例计划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桡动...
目的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动静脉瘘(AVF),以及利用反“J”型移植物建立移植物动静脉瘘(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6例计划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桡动脉远端直径<1.5 mm、头静脉直径≥2.0 mm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造瘘方案将其分为AVF组(n=30)、PTA+AVF组(n=34)及AVG组(n=32);比较3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AVF组、PTA+AVF组及AVG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0.00%、94.12%及100%,临床成功率分别为30.00%、82.35%及93.7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0%、30.00%、27.59%、27.59%及24.14%,PTA+AVF组分别为94.12%、82.35%、78.79%、68.75%及62.50%,AVG组分别为100%、93.33%、83.33%、76.67%及66.6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3.33%、75.00%、75.00%、70.83%及58.33%,PTA+AVF组分别为93.33%、93.33%、83.33%、83.33%及80.00%,AVG组分别为100%、100%、93.33%、90.00%及80.00%;3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直接及经超声引导下以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AVF,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苏朝江
刘俪婷
+4 位作者
熊智倩
张帅
陈彦
刘宗旸
姜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分为对照1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组,姜黄素1组,姜黄素2组和姜黄素3组(n=11),除对照1组外,其他4组使...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分为对照1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组,姜黄素1组,姜黄素2组和姜黄素3组(n=11),除对照1组外,其他4组使用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姜黄素1、2、3组分别给予姜黄素1.5、3.0、4.5μmol/L干预,另取VSMC分为对照2组,AngⅡ2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n=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分化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去分化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途径相关蛋白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p70S6K、磷酸化p70S6K(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AngⅡ1组VSMC增殖率、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155%vs 100%,66%vs 48%,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VSMC增殖率以及姜黄素1、2、3组VSMC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α-SMA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1、2、3组OP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2组比较,AngⅡ2组和姜黄素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2组比较,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VSMC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俪婷
熊智倩
+3 位作者
姜燕
苏朝江
张帅
刘宗旸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潜在影响及其与自噬调控的关系。方法以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加入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分别采用CCK-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潜在影响及其与自噬调控的关系。方法以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加入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分别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检测TanⅡA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收缩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合成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A/B的表达水平,观察TanⅡA对VSMC表型转化以及自噬的影响。再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细胞,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以及细胞表型蛋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处理后,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TanⅡA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增殖和迁移。AngⅡ明显降低α-SMA的表达,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随着TanⅡA浓度增加(4、8、12、16μg/mL),α-SMA的表达逐渐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逐渐减少。加入3-MA处理细胞后,3-MA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同时增加α-SMA的表达,降低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与TanⅡA作用一致。结论TanⅡA对AngⅡ诱导的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迁移以及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增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扩张桡动脉后及反“J”型移植物建立动静脉瘘用于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
被引量:
1
1
作者
姜燕
熊智倩
刘俪婷
苏朝江
陈彦
张帅
刘宗旸
机构
贵州
医科
大学
附属
肿瘤
医院
肾内科
贵州
医科
大学
临床医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室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基金
北京健康促进会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青年医师研究项目(MSXM002)。
文摘
目的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动静脉瘘(AVF),以及利用反“J”型移植物建立移植物动静脉瘘(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6例计划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桡动脉远端直径<1.5 mm、头静脉直径≥2.0 mm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造瘘方案将其分为AVF组(n=30)、PTA+AVF组(n=34)及AVG组(n=32);比较3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AVF组、PTA+AVF组及AVG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0.00%、94.12%及100%,临床成功率分别为30.00%、82.35%及93.7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0%、30.00%、27.59%、27.59%及24.14%,PTA+AVF组分别为94.12%、82.35%、78.79%、68.75%及62.50%,AVG组分别为100%、93.33%、83.33%、76.67%及66.6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3.33%、75.00%、75.00%、70.83%及58.33%,PTA+AVF组分别为93.33%、93.33%、83.33%、83.33%及80.00%,AVG组分别为100%、100%、93.33%、90.00%及80.00%;3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直接及经超声引导下以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AVF,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效果更佳。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Keywords
renal 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gioplasty
ultrasonography,interventional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苏朝江
刘俪婷
熊智倩
张帅
陈彦
刘宗旸
姜燕
机构
贵州
医科
大学
附属
肿瘤
医院
肾内科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室
贵州
医科
大学
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基金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kj2023-143)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2021Z1051-451402)
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青年医师研究项目(MSXM002)。
文摘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分为对照1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组,姜黄素1组,姜黄素2组和姜黄素3组(n=11),除对照1组外,其他4组使用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姜黄素1、2、3组分别给予姜黄素1.5、3.0、4.5μmol/L干预,另取VSMC分为对照2组,AngⅡ2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n=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分化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去分化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途径相关蛋白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p70S6K、磷酸化p70S6K(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AngⅡ1组VSMC增殖率、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155%vs 100%,66%vs 48%,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VSMC增殖率以及姜黄素1、2、3组VSMC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α-SMA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1、2、3组OP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2组比较,AngⅡ2组和姜黄素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2组比较,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VSMC的自噬有关。
关键词
姜黄素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Keywords
curcumin
myocytes,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movement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俪婷
熊智倩
姜燕
苏朝江
张帅
刘宗旸
机构
贵州
医科
大学
临床医学院
贵州
医科
大学
附属
肿瘤
医院
肾内科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室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5,共7页
基金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gzwkj2021-139)。
文摘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潜在影响及其与自噬调控的关系。方法以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加入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后,使用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分别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检测TanⅡA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收缩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合成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A/B的表达水平,观察TanⅡA对VSMC表型转化以及自噬的影响。再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细胞,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以及细胞表型蛋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处理后,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TanⅡA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增殖和迁移。AngⅡ明显降低α-SMA的表达,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随着TanⅡA浓度增加(4、8、12、16μg/mL),α-SMA的表达逐渐增加,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逐渐减少。加入3-MA处理细胞后,3-MA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同时增加α-SMA的表达,降低OPN、p62、Beclin-1、LC3A/B的表达,与TanⅡA作用一致。结论TanⅡA对AngⅡ诱导的VSMC的表型转化、增殖、迁移以及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自噬有关。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增殖
自噬
Keywords
tanshinoneⅡA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angiotensinⅡ
proliferation
autophagy
分类号
R543.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扩张桡动脉后及反“J”型移植物建立动静脉瘘用于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
姜燕
熊智倩
刘俪婷
苏朝江
陈彦
张帅
刘宗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苏朝江
刘俪婷
熊智倩
张帅
陈彦
刘宗旸
姜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刘俪婷
熊智倩
姜燕
苏朝江
张帅
刘宗旸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