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fliC基因失活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行行 程玉梅 +3 位作者 陈娴 崔古贞 齐晓岚 洪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2,56,共7页
构建编码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失活突变株,并探究其生物被膜形成改变后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使用Thermotargetron靶向基因失活系统,构建fliC基因失活突变株(ΔfliC420s),测定ΔfliC420s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运动能力、... 构建编码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失活突变株,并探究其生物被膜形成改变后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使用Thermotargetron靶向基因失活系统,构建fliC基因失活突变株(ΔfliC420s),测定ΔfliC420s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溶速率、pH敏感性及对抗生素耐受性的变化。ΔfliC420s相比野生型菌株,生长速率未受影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运动能力缺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菌体自溶速率加快,pH敏感性增强,以及对D-环丝氨酸、红霉素、诺氟沙星的耐受性降低。大肠杆菌fliC基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对外界压力的抵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fliC基因 生物被膜 基因失活 Thermotarge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黎李俊 杨国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6,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符合临床脓毒症生理机制的盲肠结扎穿孔动物模型。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n=24)、置管组(n=24)、盲肠结扎穿刺(CLP)组(n=24)、CLP+置管组(n=24),观察造模后24 h各组病死率,造模后24 h... 目的建立一种更符合临床脓毒症生理机制的盲肠结扎穿孔动物模型。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n=24)、置管组(n=24)、盲肠结扎穿刺(CLP)组(n=24)、CLP+置管组(n=24),观察造模后24 h各组病死率,造模后24 h开腹观察腹腔状况,观察大鼠心、肺、肝、肾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及各组织损伤病理积分。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酐(CREA)、尿素氮(BUN)水平。取主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大鼠24 h无病死率,CLP组大鼠24 h病死率20.8%,CLP+置管组大鼠24 h病死率54.2%。CLP+置管组心、肺、肝、肾组织均呈现以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学改变,CLP组多数出现单个脏器炎性细胞浸润,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各脏器未出现明显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肾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假手术组和置管组均低于CLP组及CLP+置管组(P均=0.000);大鼠肝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假手术组均低于置管组、CLP组及CLP+置管组(P均=0.000);TNF-α水平、PaO2水平、CK-MB含量、cTnT含量、AST含量、TBIL含量、BUN含量、CREA含量等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分别与置管组、CLP组、CLP+置管组比较,置管组分别与CLP组、CLP+置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H水平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分别与置管组、CLP组比较,置管组分别与CLP组、CLP+置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虽然CLP组和CLP+置管组模型都能较好地模拟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但CLP+置管组出现明显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运用CLP+置管组可复制出更接近临床实际的腹腔感染诱发的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动物模型 盲肠结扎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汤娜娜 谢登海 杨国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71-1575,1581,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关键基因,探讨ARDSexp疾病早期相关基因变化,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RDSexp的生物学指标及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有用工具。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公共基因...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关键基因,探讨ARDSexp疾病早期相关基因变化,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RDSexp的生物学指标及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有用工具。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公共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库(GEO)中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6890,利用GEO2R分析平台筛选出脓毒症并发ARDSexp患者和脓毒症对照组患者全血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按照基因差异表达倍数(FC)>1.5且P<0.05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88个,其中上调基因128个,下调基因160个。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炎症反应、细胞防御等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吞噬体、cGMP-PKG等信号通路。通过筛选获得8个关键基因,分别为CCR2、CXCR2、TAS2R20、TAS2R39、TAS2R40、S1PR1、HCAR2和HCAR3。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获得ARDSexp的差异表达基因、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等信息,可为深入探讨ARDSex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源性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