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儿肠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Wernicke脑病一例
1
作者 牟正前 胡娜 +1 位作者 陈惠 邹小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患儿,女,13岁,163 cm,54 kg,因“腹痛伴便血5 d”入院。家属诉患儿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伴不自主排便、便血,无畏寒、发热、呕吐等不适,遂来我院。全院会诊考虑为亚急性期肠系膜静脉栓塞,予那屈肝素4000 IU皮下... 患儿,女,13岁,163 cm,54 kg,因“腹痛伴便血5 d”入院。家属诉患儿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伴不自主排便、便血,无畏寒、发热、呕吐等不适,遂来我院。全院会诊考虑为亚急性期肠系膜静脉栓塞,予那屈肝素4000 IU皮下注射、罂粟碱30 mg静滴、抗炎、禁饮禁食、全肠外营养等治疗1月余,患儿仍有便血,多次输血仍贫血。体格检查:贫血面容,精神一般;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一无活动性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手术 贫血面容 下腹压痛 WERNICKE脑病 麻醉苏醒期 全肠外营养 肠系膜静脉栓塞 那屈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欣雨 陈觅 +5 位作者 杨扬 崔家田 胡秋艳 曾祥刚 邹小华 莫怀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8-1220,共3页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1],但由于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且长时间被动体位、下半身感觉暂时缺失的情况下,易导致患者紧张、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循环波动引起心脑血管...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及肌肉松弛效果,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1],但由于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且长时间被动体位、下半身感觉暂时缺失的情况下,易导致患者紧张、烦躁不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循环波动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3]。通过药物辅助镇静可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4],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环泊酚是一类新型静脉麻醉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5]、胃肠镜[6]及支气管镜[7]检查的辅助镇静,且环泊酚较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手术室环境 静脉麻醉药 心脑血管意外 被动体位 辅助镇静 胃肠镜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歆 高鸿 +3 位作者 王竹梅 刘艳秋 文春雷 易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 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合并体位改变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全身麻醉,气腹压12 mm Hg,头低位15°。记录并分析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腹后1 min(T2)、气腹头低位后30 min(T3)、放气平卧位后30 min(T4)时的基本监测指标和QT间期(QT)、T波峰末间期(Tp-e),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p-e/QT的变化。结果: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QTd明显延长(P<0.05),T2、T3、T4时刻QT、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QTc、QTd、Tp-e、Tp-e/QT明显延长(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合并头低脚高位会延长心室复极时程,破坏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二氧化碳气腹 头低脚高位 QT离散度 T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骨转移癌痛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分析及其初步验证
4
作者 赵洋 林世清 +2 位作者 陈兰兰 窦云凌 林中原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7-435,共9页
目的分析并初步验证肺腺癌骨转移癌痛(MBP)患者外周血转录组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以探究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例肺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设为MBP... 目的分析并初步验证肺腺癌骨转移癌痛(MBP)患者外周血转录组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以探究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例肺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设为MBP组),5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mRNA测序,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并获得关键蛋白表达模块和关键基因。通过Targetscan和lncBase数据库预测调控关键基因的mi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将得到的lncRNA、miRNA及mRNA三者的调控关系进行可视化,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得到的ceRNA网络节点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共获得DEGs 1466个,其中表达上调666个,表达下调800个;CXCR3(趋化因子受体3)、POMC(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NMUR1(神经调节肽U受体1)、CCL2(趋化因子配体2)和CNR1(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为肺腺癌MBP的关键基因。DEGs主要富集于破骨细胞分化、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凋亡/自噬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通路。根据ceRNA调控理论,筛选出MALAT1-hsa-miR-124-3p.2-CCL2和NEAT1-hsa-miR-325-3pCXCR3两条关键基因的调控网络。qPCR检测结果显示,MBP组中CCL2、CXCR3、MALAT1、NEAT1和hsa-miR-325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XCR3、POMC、NMUR1、CCL2和CNR1可能为MBP发生的关键基因,可作为MBP的重要调控靶点;肺腺癌MBP的发生可能与MALAT1-hsa-miR-124-3p.2-CCL2和NEAT1-hsa-miR-325-3p-CXCR3网络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骨转移癌痛 转录组学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中麻醉管理 被引量:5
5
作者 安天志 曾庆繁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阐述介入手术中麻醉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3、4级介入手术患者共24 382例,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A组)、静脉全身麻醉自主呼吸组(B组)、清醒镇静组(C组... 目的阐述介入手术中麻醉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3、4级介入手术患者共24 382例,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A组)、静脉全身麻醉自主呼吸组(B组)、清醒镇静组(C组)、局部麻醉组(D组)。监测4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ABP)、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 382例患者均按手术方案顺利实施麻醉,其中3级手术16 702例(68.5%),4级手术7 680例(31.5%);3级手术中A组6 797例(40.7%)、B组3 608例(21.6%)、C组5 095例(30.5%)、D组1 202例(7.2%),4级手术中A组4 193例(54.6%)、B组2 527例(32.9%)、C组699例(9.1%)、D组261例(3.4%)。各组患者术前HR、ABP与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术中HR、AB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 O2无明显改变(P>0.05);D组患者术中HR、ABP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与其它3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 O2无明显改变(P>0.05)。D组中有2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手术。结论在不同等级介入手术,尤其是3、4级介入手术中,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个性化麻醉方案是手术安全、顺利、无干扰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减少患者手术痛苦的良好途径,值得在介入手术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麻醉 静脉镇静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通过上调应激诱导蛋白2表达减轻肾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
6
作者 刘美言 宋涛 +3 位作者 闵洁煜 应流念 刘磊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 目的探究环泊酚调控应激诱导蛋白2(SESN2)表达量及其在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诱导的HK-2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野生型及SESN2基因敲低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所选细胞分为五组:正常培养组(C组)、OGD/R组(O组)、OGD/R+环泊酚50μmol/L组(OC组)、SESN2基因敲低+OGD/R组(SO组)和SESN2敲低+OGD/R+环泊酚50μmol/L组(SOC组)。其中O组、OC组、SO组和SOC组建立OGD/R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酶标仪检测ROS荧光强度。收集细胞,采用微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含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提取细胞蛋白和细胞RNA,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OC组、SO组和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SESN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SO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OC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SO组比较,SOC组细胞存活率、GSH、Cys含量、SESN2、GPX4、FSP1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培养上清液IL-6、TNF-α、LDH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可以减轻HK-2细胞OGD/R损伤,降低铁死亡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上调SESN2表达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诱导蛋白2 人类 铁死亡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环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涓 高鸿 +3 位作者 刘艳秋 文春雷 张凯强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后,分别泵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2μg/ml(P2组,n=20)、3μg/ml(P3组,n=19)、4μg/ml(P4组,n=20)。分别在抗生素输注前(T_0)、抗生素输注完毕(T_1)、及丙泊酚达到靶控浓度时(T_2),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c间期、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_p-e间期)及Tp-e/QT。结果与T0时比较,T_1时P4组QTc间期[(469.9±34.0)ms vs.(451.2±24.9)ms]、Tp-e间期[(107±25)ms vs.(94±20)ms]、Tp-e/QT(0.260±0.058vs.0.236±0.043)明显延长(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P2组[(437.4±24.4)ms vs.(453.3±28.0)ms]和P4组[(438.8±29.9)ms vs.(469.9±34.0)ms]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头孢呋辛钠引起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钠 丙泊酚 T波峰值至终点时间 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家田 杨扬 +3 位作者 邱丽 曾祥刚 邹小华 陈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瑞马唑仑0.2 mg/kg(R1组)、0.3 mg/kg(R2组)和0.4 mg/kg(R3组)。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MOAA/S评分为0分时,将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给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3.0 ng/ml,剂量梯度为0.2 ng/ml,并根据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记录入室后安静状态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HR、MAP、BIS。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Probit法计算Cp_(50)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入室后安静状态下比较,麻醉诱导后R1组HR明显增快、BIS明显降低(P<0.05),R2、R3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R1、R2和R3组瑞芬太尼Cp_(50)和95%CI分别为4.23 ng/ml(95%CI 3.91~4.69 ng/ml)、3.55 ng/ml(95%CI 3.25~3.90 ng/ml)、3.42 ng/ml(95%CI 3.13~3.77 ng/ml)。与R1组比较,R2、R3组Cp_(50)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_(50)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肿瘤天疱疮伴胸腺瘤手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黎安良 邹小华 +3 位作者 任益民 谭立 吕洁 张文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829,共2页
患者,女,26岁,身高158 cm,体重45 kg,因“反复发生皮疹13个月,后纵隔占位7个月、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0余天”入我院胸外科寻求治疗。13个月前,患者因反复发生的皮疹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效... 患者,女,26岁,身高158 cm,体重45 kg,因“反复发生皮疹13个月,后纵隔占位7个月、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0余天”入我院胸外科寻求治疗。13个月前,患者因反复发生的皮疹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7个月前外院CT提示右后纵膈占位,大小为5.9 cmx4.1 cm×l4 cm,因为反复出现皮损未能行手术治疗。因发生呼吸困难10余天到我院寻求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气喘 麻醉管理 胸腺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胸外科 呼吸困难 纵隔占位 副肿瘤天疱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气管食管瘘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君晴 曾祥刚 +1 位作者 李文谦 蒋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19,共2页
患者,男,31岁,165 cm,40 kg,因“发现气管食管瘘10 d余”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高处坠落伤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1周行“气管切开术”,1个月前气管切开处封管后拨管,10 d前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 患者,男,31岁,165 cm,40 kg,因“发现气管食管瘘10 d余”入院。患者2个月余前高处坠落伤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1周行“气管切开术”,1个月前气管切开处封管后拨管,10 d前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上段有一约3 cm×3 cm瘘口。既往体健。查体:意识障碍不能对答,心律齐,HR 13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清除术 肺呼吸音 气管食管瘘 意识障碍 特重型颅脑损伤 高处坠落伤 麻醉处理 气管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ET)CO_2监测发现心胸外科严重手术并发症二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静 邹小华 +2 位作者 蒋柯 谭立 钟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3-624,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和监护设备越来越多地在麻醉工作中使用,使麻醉医师在麻醉管理时不再仅凭经验,而是能时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做到有的放矢~([1])。本文通过P(ET)CO2监测发现心胸外科严重手术并发症2例,警示同行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和监护设备越来越多地在麻醉工作中使用,使麻醉医师在麻醉管理时不再仅凭经验,而是能时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所在,做到有的放矢~([1])。本文通过P(ET)CO2监测发现心胸外科严重手术并发症2例,警示同行要时刻关注患者基本生命参数的变化,最基本的监测同样能发现问题,保障患者围术期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并发症 心胸外科 监测 麻醉工作 监护设备 麻醉管理 麻醉医师 生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oli病患儿亲体肝移植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华宇 高鸿 +4 位作者 吕洁 邹小华 谭立 吴金丽 穆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3-1144,共2页
患儿,男,7岁,123 cm,24 kg,BMI 15.86 kg/m^2,ASAⅣ级。因“纳差、面部红血丝1年”入院。患儿于1年前出现面部红血丝、饮食差,伴发热、呕吐、腹胀,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腹部MRI、内镜检查、肝活组织检查... 患儿,男,7岁,123 cm,24 kg,BMI 15.86 kg/m^2,ASAⅣ级。因“纳差、面部红血丝1年”入院。患儿于1年前出现面部红血丝、饮食差,伴发热、呕吐、腹胀,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腹部MRI、内镜检查、肝活组织检查及遗传性肝病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Caroli病;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CAROLI病 内镜检查 血小板减少症 麻醉管理 红血丝 腹部超声 相关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产妇剖宫产术麻醉处理一例
13
作者 陈觅 杨扬 +1 位作者 曾祥刚 邹小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0-1231,共2页
患者,女,43岁,178 cm,87 kg,因“孕37^(+3)周,上腹部疼痛不适10 h余”入院。患者停经30 d自查尿HCG(+),行B超检查提示早孕,外院定期产检,孕中期未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和无创DNA筛查,孕4月自觉胎动至今,孕中晚期定期产检,无胸闷心悸等不适... 患者,女,43岁,178 cm,87 kg,因“孕37^(+3)周,上腹部疼痛不适10 h余”入院。患者停经30 d自查尿HCG(+),行B超检查提示早孕,外院定期产检,孕中期未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和无创DNA筛查,孕4月自觉胎动至今,孕中晚期定期产检,无胸闷心悸等不适。既往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定期产检 孕中晚期 唐氏综合征筛查 B超检查 孕中期 剖宫产术麻醉 既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调控AKAP150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迪 杨剑 何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诱导致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异丙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AKAP150腺病毒+DP组(ADP组),每组20... 目的探讨A激酶锚定蛋白150(AKAP150)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诱导致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异丙酚组(Pro组)、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P组)、AKAP150腺病毒+DP组(ADP组),每组20只。Con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Pro组注射异丙酚50 mg/kg(共2次);DP组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异丙酚50 mg/kg;ADP组予腺病毒构建AKAP150敲除模型。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AKAP150、PKA、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异丙酚处理后的海马组织细胞膜破裂,形成孔道,AKAP150、PKA表达下调(P<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上调(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右美托咪定预给药后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膜结构基本正常,AKAP150、PKA表达上调(P<0.05),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下调(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AKAP150表达,使PKA活性增强,抑制NLRP3、GSDMD、IL-1β、IL-18表达来减轻异丙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焦亡,并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 A激酶锚定蛋白150 学习记忆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糖休克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运林 黄杰 邹小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46,共2页
患者,男,19岁,168 cm,54 kg。因“反复上腹痛5年,发现血压升高1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心悸,当时未测血压。1年前检测血压170~180/125 mmHg,未予诊治。3 d前再次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程度较前加重,伴心悸... 患者,男,19岁,168 cm,54 kg。因“反复上腹痛5年,发现血压升高1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心悸,当时未测血压。1年前检测血压170~180/125 mmHg,未予诊治。3 d前再次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程度较前加重,伴心悸、出汗、呕吐、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测BP 156/123 mmHg,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降压,建议转上级医院,遂就诊我院高血压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隐痛 硝苯地平缓释片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心悸 MMHG 高血压 低血糖休克 血压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对心脏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菁 高鸿 潘斯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非心脏外科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20%,而心胸外科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30%,其中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围术期心律失常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中存在... 非心脏外科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20%,而心胸外科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30%,其中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围术期心律失常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中存在的异常表达microRNAs可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缝隙连接蛋白及细胞内Ca2+处理蛋白等,参与心脏自律性、兴奋性以及传导性,从而调节心脏电生理稳态和心律失常。本文将主要从心脏电生理失衡的角度综述microRNA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心脏电生理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患者术中气管内大出血一例
17
作者 蓝心 周坤 +2 位作者 雍峻 吕洁 史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2-893,共2页
患者,男,56岁,168 cm,61 kg,NYHAⅡ-Ⅲ级,ASAⅣ级,MallampatiⅠ级。因“胸闷、咯血2年”入院。2年前开始咯血,间断发作,约半年1次,每次50~100 ml,近3月来发作2次,最近1次为10 d前,咯血量250 ml。患者平日体力活动差,剧烈活动后感胸闷、... 患者,男,56岁,168 cm,61 kg,NYHAⅡ-Ⅲ级,ASAⅣ级,MallampatiⅠ级。因“胸闷、咯血2年”入院。2年前开始咯血,间断发作,约半年1次,每次50~100 ml,近3月来发作2次,最近1次为10 d前,咯血量250 ml。患者平日体力活动差,剧烈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好转,日常生活可自理。既往高血压7年余,未行正规治疗。5年前曾因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支架置入术。9月前因脑梗死入院保守治疗,自诉恢复可,未遗留明显脑梗死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烈活动 升主动脉瘤 体力活动 脑梗死后遗症 咯血量 间断发作 支架置入术 正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抑制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18
作者 邓欣雨 陈觅 +4 位作者 蒋光明 罗韵诗 杨扬 邹小华 莫怀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4-1326,共3页
环泊酚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非手术室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ICU患者持续镇静等[1-4],且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5]。气管插管是围术期保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的... 环泊酚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非手术室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ICU患者持续镇静等[1-4],且相较于丙泊酚,环泊酚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5]。气管插管是围术期保证患者气道通畅、防止反流误吸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插管方式所致心血管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其插管成功率高且对气道刺激更小。本研究探索环泊酚抑制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ED 50)和95%有效剂量(the 95%effective dose,ED 95),以期为环泊酚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剂量 心血管应激反应 气道通畅 光棒引导 注射痛 插管成功率 反流误吸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抑制心肌细胞缝隙连接功能
19
作者 柏雪 高鸿 +5 位作者 黄祥 严旭 胡廷菊 陈锐 安丽 宋雨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ontrol)组、常氧(normal)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ARP-100(ARP)组、H/R组和H/R+ARP组。荧光划痕技术评价缝隙连接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胶酶谱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2)将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R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I/R+ARP组,每组8只。微电极阵列技术采集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和持续时间,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Cx4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磷酸化水平下调(P<0.01),荧光扩散范围变窄(P<0.01),MMP2活性增加(P<0.01);ARP-100可降低大鼠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P<0.01)。结论:H/R处理的大鼠CFs条件培养液可影响大鼠心肌细胞中Cx43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缝隙连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H/R诱导的条件培养液中MMP2活性增加有关,抑制MMP2活性可减少大鼠离体全心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Cx43在右美托咪定预防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复灌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家兔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在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离体家兔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及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在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流15min后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停灌,注射4℃Thomas液10 ml/kg使心脏停搏60min,心脏周围用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4℃Thomas液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流15min(T_0)、继续灌流15min(平衡30min,T_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_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_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中膜、外膜)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并以此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复跳时间,T_3时取左心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DEX组复跳时间明显短于IR组(P<0.05);与T_0时比较,T_2、T_3时IR组、DEX组HR明显减慢,TDR明显增大(P<0.05);与IR组比较,T_1~T_3时DEX组HR明显减慢,T_2、T_3时DEX组TDR明显减小(P<0.05)。与C组比较,IR组、DEX组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分布不均,且DEX组明显多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抑制IR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从而起到稳定IR损伤心肌心电传导,降低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定抑制缝隙连接失偶联、抑制Cx43表达减少及分布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缝隙连接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