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婧 王正静 +3 位作者 杨梅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率、患病人数、DALYs和DALY率数据,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中国AMD患者患病和DALYs的趋势变化,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估算AMD患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结果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99.94%和148.02%,2021年DALYs和DALY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3.95%和134.80%,其中女性的相关指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AMD标化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17%。AMD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0.03%。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AMD患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5~89岁时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AMD的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ALY风险随时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我国AMD患病风险队列效应整体波动不大,呈现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DALY风险则随着出生队列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女性群体疾病负担高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AMD患病和DALYs的相关特点,提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干预,同时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科普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以期降低我国AMD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分段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婧 蒲丽 +3 位作者 王正静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43例(486眼)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按7:3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0)、验证集(n=73)。利用Lasso回归、Boruta算...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43例(486眼)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按7:3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0)、验证集(n=73)。利用Lasso回归、Boruta算法、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变量。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膨胀因子(VIF)评估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对该模型在术后6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通过3种机器学习方法:Lasso回归、Boruta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22个风险变量中筛选出6个可能导致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变量:斜视类型、发病年龄、术前斜视度数、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左眼BCVA、手术方式,6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r<0.6,VIF<5)。多因素Cox回归发现,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斜视度数、右眼BCVA、左眼BCVA、手术方式(单侧外直肌后徙术)是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一致性及临床适用度。结论Nomogram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风险,为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早期复发 Nomogram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
3
作者 周京 蒋浩 +4 位作者 龙秀 龙秋蓉 石昕 陈芷璿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iFLIP翻转拍测量单眼、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结果单眼、双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眼及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单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7.99±3.42)、(10.19±4.25)、(12.03±4.24)、(13.10±4.66)、(13.64±4.40)cpm,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9.01±3.63)、(9.56±3.38)、(11.58±4.00)、(13.31±3.64)、(14.03±3.72)cp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2、14.46,均P<0.001),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灵敏度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较术前和术后1周升高,术后3、6个月较术后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单眼和双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逐渐缩短,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术后1、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放松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时间均较术前和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不同时间点双眼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并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调节 屈光手术 智能翻转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调节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
4
作者 李璠 王梅 +1 位作者 铁金军 唐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5-719,共5页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CASIA2在16个轴位扫描获取患者晶状体直径数据。根据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扫描轴位,分为水平组、斜轴组和垂直组三个组。比较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个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白到白距离、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晶状体直径与年龄、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及眼部生物学参数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结果晶状体直径最大值[10.13(9.20,10.80)mm]显著大于晶状体直径最小值[9.26(8.21,9.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87,P<0.001)。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75,P=0.455;H=0.927,P=0.629)。斜轴组与水平组之间的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4);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22)。斜轴组中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出现的占比(55.2%)显著高于水平组(38.0%),晶状体直径最大值更常见于斜轴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均呈正相关(r_(s)=0.217,P<0.05;r_(s)=0.538,P<0.001),与ACD呈负相关(r_(s)=-0.379,P<0.001)。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β’)显示: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L;LT和AL对晶状体直径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3,P<0.001;β’=0.314,P<0.001)。结论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在斜轴组(30°~60°和120°~150°)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水平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ACD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所有影响晶状体直径的因素中,LT和AL是最关键的因素,其中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较AL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直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CASIA2 眼部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留近视的LASEK治疗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郑金华 谷浩 +2 位作者 龙秋容 肖桃 罗英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视,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观察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LASEK治疗残留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等效球镜度≥-20.00D的超高度近视且接受PPC—ICL植入术或PPC—TICL植入术后6个月仍残留近视者9例14眼,其中行PPC.ICL植入术者4例8眼,行PPC—TICL植入术者5例6眼,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可提高2行以上。对术眼进行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LASEK,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LASE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BCVA、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拱高、晶状体、眼压变化,评价PPC—ICL或PPC—TICL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后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术眼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UCVA、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0、1.778,均P〈0.05),LASEK术后术眼UCVA均高于术前BCVA。术前、PF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屈光度分别为(-22.27±4.29)、(-3.75±2.25)和(-0.42±0.63)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0,P〈0.05),LASEK术后术眼屈光度明显低于术前、PPC—ICL植入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PPC-ICL术后6个月及LASEK植入术后12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3、1.055,均P〉0.05)。LASEK术后12个月和PPC—ICL术后6个月拱高分别为(0.69±0.26)Film和(0.71±0.2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结论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常残留一定程度的近视度,进一步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后房/手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血清代谢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慧林 张国明 +1 位作者 张福燕 曾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1-884,共4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性致盲眼病。目前,ROP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深入研究ROP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这一过程,将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RO...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类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性致盲眼病。目前,ROP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深入研究ROP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这一过程,将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ROP或阻止ROP严重病变的发生。寻找可用于ROP诊断的潜在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可为ROP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本文对ROP血清代谢通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清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仁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和0.05-0.1的患者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视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功能痊愈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7.5%和8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5.0%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脉络膜骨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敏 欧阳维芸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1-311,共1页
患者,女,31岁,偶然发现左眼视物模糊10余天,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无眼外伤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扩瞳后眼底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后极部可见一类圆形... 患者,女,31岁,偶然发现左眼视物模糊10余天,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无眼外伤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扩瞳后眼底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后极部可见一类圆形肿物,约7minx8mm,轻度隆起,呈黄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骨瘤 无症状性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全身体格检查 眼科检查 视物模糊 眼底检查 圆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中文 吴雪芳 +2 位作者 潘涵英 郝晓艳 张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0-723,共4页
背景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玻璃体切割术,但中国对其手术疗效的分析少有报道. 目的 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 背景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玻璃体切割术,但中国对其手术疗效的分析少有报道. 目的 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患者6例1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2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底表现,以及术后1周、6个月术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患眼玻璃体切割标本行刚果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学表现.结果 术前5眼视力为数指/30 cm,6眼视力为手动/30 cm,眼压为(13.09±2.12)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玻璃体内固定的白色絮状混浊物,晶状体后囊有白色膜状物附着.术后1周、6个月及2年,7眼BCVA为1.0,4眼为0.8.术后1周、6个月及2年术眼眼压分别为(13.32±2.07)、(14.09±2.47)和(12.32±1.87) mmHg.术后1周11眼FFA可见周边视网膜血管局部荧光素渗漏,术后6个月FF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4眼术后2年可见周边视网膜表面白色淀粉样物质增多,BCVA无明显下降.术眼玻璃体切割标本经刚果红染色证实为淀粉样变性.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眼视力.术后远期周边部视网膜可出现复发病灶,但不影响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手术 眼科疾病/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后眼屈光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妙虹 张福燕 +1 位作者 曾键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8-992,共5页
临床上发现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期、阈值前期Ⅰ型以及急进性后部型的患儿行早期治疗,如冷凝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对眼部结构、眼球发育和眼屈光状态有影响,不同治疗方法间也有差异。本文旨在... 临床上发现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期、阈值前期Ⅰ型以及急进性后部型的患儿行早期治疗,如冷凝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对眼部结构、眼球发育和眼屈光状态有影响,不同治疗方法间也有差异。本文旨在对近年来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眼屈光状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敏 朱健华 +1 位作者 冯浩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探讨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OCT对46例(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黄斑区微结构检查...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探讨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OCT对46例(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黄斑区微结构检查,分析黄斑水肿形态,对不同形态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患眼作为黄斑水肿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分析黄斑区微结构各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OCT扫描结果显示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黄斑区微结构表现为3种形态,12眼为黄斑囊样水肿,10眼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24眼为混合型水肿即黄斑囊样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分别为(180.81±13.35)μm、(238.72±16.75)μm及(0.17±0.03)mm3,而黄斑水肿组分别为(541.26±125.68)μm、(473.61±133.42)μm及(0.38±0.14)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根据患者黄斑区微结构形态表现分组研究发现,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为(0.53±0.09)Log MAR,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0.64±0.16)Log MAR,而混合型患者最差(1.02±0.24)Log MAR,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最小,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而混合型患者3个指标均最大,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对黄斑部微结构的改变与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容积、IS/OS断裂长度及外界膜断裂长度与BCVA(Log MAR)均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82,P=0.000;r=0.523,P=0.000;r=0.834,P=0.000;r=0.758,P=0.000)。黄斑水肿形态与BCVA呈正相关(r=0.641,P=0.000),单纯的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混合型的患者病变最重,BCVA也最差。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表现形态不同,OCT可以对黄斑部微结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黄斑区形态改变与视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修立恒 赵静 +1 位作者 钱婷丽 成仲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PCM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0.7 mg的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PCM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0.7 mg的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若发现PCME复发,则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的BCVA(logMAR)分别为0.61±0.17、0.15±0.10、0.14±0.10、0.12±0.10,CMT分别为(540.38±76.10)μm、(229.13±13.27)μm、(227.13±13.32)μm、(225.56±14.88)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眼的BCVA均显著改善,CM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1,P=0.087)。随访6个月期间,仅1眼行两次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注射治疗;2眼出现眼压轻度升高,给予局部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眼部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PCME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人工晶状体眼 黄斑囊样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夏 张西 龙秋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16-2920,共5页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鉴定眼睑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CAF...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鉴定眼睑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CAF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FAP)、敲降组(FAP shRNA)、空载组(随机shRNA)、抑制剂组[FAP shRNA+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抑制剂bpv],MTT法观察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观察眼睑CAFs FAP、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蛋白。结果培养并鉴定眼睑CAFs和NFs。与对照组、空载组比较,过表达组吸光度(A)值增加,凋亡率降低,FAP、p-PI3K、p-Akt表达升高,PTEN表达降低,敲降组、抑制剂组A值减小,凋亡率升高,FAP、p-PI3K、p-Akt表达降低,PTEN表达升高(P<0.05);抑制剂组A值、p-PI3K、p-Akt表达高于敲降组、凋亡率、PTEN表达低于敲降组(P<0.05)。结论过表达FAP可促进CAFs增殖,抑制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TEN,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基底细胞癌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增殖 凋亡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家系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强 黄星 +1 位作者 杨主敏 王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9-723,共5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FVA)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汉族FVA一家系20名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眼... 目的分析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FVA)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汉族FVA一家系20名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眼科常规检查。其中5例9眼患者先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对病变玻璃体采样行刚果红染色,并观察术后1周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前节及眼底表现。抽取该家系20名成员外周静脉血各4 ml并提取DNA,先证者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包括先证者在内的所有受检者的Sanger测序验证。采用ACMG指南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5例9眼患者中术前6眼BCVA为0.1~0.2,3眼为数指/50 cm;平均眼压为(15.18±1.32)mmHg(1 mmHg=0.133 kPa);9眼玻璃体絮状混浊;9眼晶状体后囊膜有白色“足盘样”点状颗粒附着。术中玻璃体切割标本经刚果红染色证实为淀粉样变性。术后1周,8眼BCVA为0.8,1眼为0.6;术后6个月6眼BCVA为0.8,2眼为0.6,1眼为光感;术后1周和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32±2.11)mmHg和(16.13±1.25)mmHg。玻璃体切割术后3~14年,8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5例30眼未发病成员中2例4眼检查不配合,其余13例26眼BCVA为0.8~1.0,平均眼压为(15.52±1.15)mmHg,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20名家系成员基因检测发现15例受检者TTR基因发生杂合突变(p.Gly103Arg)。根据ACMG指南,该变异评分为PS1+PM2+PP3,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FVA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病率较高。TTR基因杂合突变(p.Gly103Arg)可能是该FVA家系的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玻璃体切割术 继发性青光眼 转甲状腺素蛋白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家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青光眼食蟹猴巩膜及筛板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宛蔓 贾旭 +4 位作者 谷浩 陈美龄 龚垚 沈柏宇 李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高眼压(IOP)青光眼食蟹猴巩膜及筛板(LC)各区域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雄性食蟹猴3只6眼,右眼建立慢性高IOP青光眼模型(实验组),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对照组)。慢性高IOP青光眼模型建模成功后获取双眼眼球并测量眼... 目的探讨慢性高眼压(IOP)青光眼食蟹猴巩膜及筛板(LC)各区域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雄性食蟹猴3只6眼,右眼建立慢性高IOP青光眼模型(实验组),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对照组)。慢性高IOP青光眼模型建模成功后获取双眼眼球并测量眼球外径,在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获取视盘周围巩膜(ppSCl)组织试件并测量ppSCl厚度,对各象限ppSCl组织进行双轴拉伸、应力松弛和蠕变试验,并比较两组食蟹猴ppSCl组织弹性模量、应力松弛模量和蠕变率。获取含有巩膜的视盘组织试件并对ppSCl和LC组织进行生物纳米压痕试验,比较两组食蟹猴ppSCl和LC组织压缩模量。结果实验组食蟹猴眼球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食蟹猴ppSCl厚度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食蟹猴下方象限ppSCl横向弹性模量大于轴向,上方、下方2个象限ppSCl横向瞬时模量和上方、下方、鼻侧3个象限ppSCl横向平衡模量均大于轴向(均为P<0.05)。实验组食蟹猴上方、鼻侧、颞侧3个象限ppSCl弹性模量,鼻侧、颞侧2个象限ppSCl瞬时模量,颞侧象限ppSCl平衡模量和4个象限ppSCl蠕变率,两个拉伸方向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食蟹猴4个象限ppSCl横向弹性模量、瞬时模量和平衡模量均大于轴向(均为P<0.05),横向蠕变率小于轴向(P<0.05)。实验组食蟹猴ppSCl组织两个拉伸方向的弹性模量、瞬时模量和平衡模量均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蠕变率均小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食蟹猴ppSCl组织压缩模量大于对照组(P<0.05),LC压缩模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高IOP青光眼改变了食蟹猴ppSCI及LC的生物力学特性,使ppSCl及LC对高IOP缓冲作用下降,导致视神经盘(ONH)对IOP抵抗力降低,最终造成ONH损伤,从生物力学角度提示为患者设定个性化目标IOP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巩膜 筛板 双轴拉伸 纳米压痕 食蟹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