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医护患健康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奇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医护患健康的意义。方法:收治在核医学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平分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组实施综合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医护患健康的意义。方法:收治在核医学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平分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组实施综合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常规组与管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6.67%、9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7例,管理组中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护患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护理管理 医护患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CFT联合^(18)F-FDG PET/CT脑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 目的评价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C-CFT与^(18)F-FDG PET/CT联合脑显像情况,检验双示踪剂联合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11)C-CFT与^(18)FFDG PET/CT双示踪剂联合脑显像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3例,并分为帕金森病(PD)组40例、多系统萎缩(MSA)组20例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13例,选取2020年9—10月招募的10例健康受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脑显像图像特点,并对尾状核、壳核结合率指数和相应脑区的放射性摄取簇值等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存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情况,PD组具有显著不对称性,MSA组受损更均匀,PSP组患者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最严重。葡萄糖代谢方面,MSA组小脑半球的葡萄糖代谢较其他组显著减低(P均<0.05)。MS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仅患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组及PD组与MSA组的中脑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及前扣带回皮层方面,PSP组与正常对照组及PD组单侧或双侧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示踪剂可以弥补单示踪剂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不足,可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回波时间MRI影像组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帆 赵婧 +1 位作者 王竞 李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2-685,691,共5页
目的探索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UTE-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的预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UTE-MRI检查的6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资料,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 目的探索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UTE-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的预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UTE-MRI检查的6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像资料,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SelectKBest进行组学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和评估诊断效能。基于1000次采样的Bootstrap和校准曲线用于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共筛选出1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特征、1个邻域灰度差矩阵特征和3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用于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鉴别鳞癌和腺癌,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 0.806~0.9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78.26%。在基于Bootstrap的验证中,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性能,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 0.858~0.896);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UTE-MRI影像组学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鉴别肺鳞癌和腺癌,有望为术前无创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组织学亚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瘤1例
4
作者 徐宇龙 沈金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9-180,共2页
患者女,52岁。因发热1+月,发现盆腔包块20+天就诊。发热最高达39.0℃,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内巨大包块。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125:498.7u/ml。CT检查显示右腹部见巨大囊实性混杂密度影,与子宫底部及右侧附件区分界不清,大小约25 cm×17 c... 患者女,52岁。因发热1+月,发现盆腔包块20+天就诊。发热最高达39.0℃,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内巨大包块。实验室检查:糖链抗原125:498.7u/ml。CT检查显示右腹部见巨大囊实性混杂密度影,与子宫底部及右侧附件区分界不清,大小约25 cm×17 cm×27 cm,病灶内部见少许斑片状出血灶、点状钙化灶,增强动脉期见多发血管走行,呈不均匀轻度渐进性强化,其内见多房状低密度无强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女性生殖系统肉瘤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影像特征及误诊报告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树林 胡玲丽 +1 位作者 沈金丹 范光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3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平扫1例;余12例均行CT增强扫描。18例影像学检查囊肿大小不一,均为单发,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2例为水样密度型,16例为软组织密度型;17例CT增强扫描示8例未强化,4例为轻度均匀强化,3例为中度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内未强化而囊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18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15例,误诊率83.33%;位于前纵隔者误诊为胸腺瘤6例,淋巴结增大和良性病变各2例,胸腺囊肿1例;中纵隔者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后纵隔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管瘤和良性病变各1例;误诊时间2个月~1年。18例均于胸腔镜下行囊肿切除术,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MBC,术后均予常规治疗。随访1~6个月,18例皆无复发,预后较好。结论MBC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增强CT检查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MRI是其补充检查手段,但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MBC术前误诊可能与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扫描方案不完善及囊肿成分复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误诊 胸腺瘤 胸腺囊肿 淋巴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谢晓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对2015年6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F-FDG PET/CT全身显像呈阴性、临床疑诊为肝脏肿瘤样病变的23例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对2015年6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F-FDG PET/CT全身显像呈阴性、临床疑诊为肝脏肿瘤样病变的23例患者(其中伴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22例,甲胎蛋白升高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F-FDG及C-乙酸盐PET/CT显像,分析图像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计算双核素PET/CT显像及CT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最终诊断为HCC 13例,诊断为非HCC 10例。在诊断为HCC的13例中,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中分化HCC,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为HCC。诊断为非HCC的10例中,1例经病理证实,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23例均行C-乙酸盐局部显像,其对HC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00%、0.846、100%、83.3%、91.3%。结论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于分化程度较高的HCC可作为补充检查进行联合显像,弥补F-FDG在诊断中、高分化HCC方面的不足,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11C-乙酸盐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喉及喉咽癌^(18)F-FDGPET/CT征象分析与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艳 王明华 +1 位作者 焦俊 段庆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分析喉及喉咽癌的PET/CT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2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喉及喉咽癌19例,对其PET/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喉及喉咽癌中,喉鳞癌11例,喉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喉咽部鳞癌7例。PET/CT... 目的分析喉及喉咽癌的PET/CT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2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喉及喉咽癌19例,对其PET/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喉及喉咽癌中,喉鳞癌11例,喉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喉咽部鳞癌7例。PET/CT表现为喉腔、会厌部或咽部软组织肿块伴代谢增高者10例,一侧声带病变伴代谢增高者3例,喉腔壁增厚伴代谢增高者2例,一侧梨状窝病变伴代谢增高者2例,喉咽壁代谢增高者1例,图像结果为阴性者1例。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13.5±7.1)。结论 PET/CT对喉及喉咽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喉咽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晓菲 宋普姣 包惠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2034-2035,共2页
患者男,49岁。1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胀痛,伴肩背部放射痛,以夜间较为严重,无恶心、呕吐。CA-125:40.64 U/ml(0.00~35.00 U/m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十二指肠球... 患者男,49岁。1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胀痛,伴肩背部放射痛,以夜间较为严重,无恶心、呕吐。CA-125:40.64 U/ml(0.00~35.00 U/m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肿胀原因(建议CT检查除外胰腺疾病,治疗后复查)(图1);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T增强扫描:胃窦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充满整个胃腔,累及范围长约4.6 cm,呈明显渐进性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内见斑片状渗出,考虑胃窦部癌并周围脂肪间隙内渗出,建议结合内镜检查(图2)。^(18)F-FDG PET/CT检查:十二指肠球部-降段管壁增厚,呈团块状改变,管腔变窄,较大截面约3.5 cm×3.2 cm,伴FDG摄取不均匀增高,常规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6.7,延迟显像SUVmax为8.6,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3),考虑肿瘤性病变,间质瘤?手术所见:于胃窦部近十二指肠球部见一包块,大小约4 cm×3 cm,质地硬,胃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术后病理:胃壁内异位胰腺(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棕色瘤1例
9
作者 付双祺 沈金丹 谢小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853-1853,1859,共2页
患者女,27岁。因“骨痛1+年,加重3+月,伴左颈部包块1+月”入院。1+月前就诊于外院并行颈胸全腹部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叶后方软组织肿块并肋骨、脊柱多个椎体、四肢骨及骨盆骨质密度减低,伴多发骨质破坏,考虑甲状腺癌并全身多发骨转移瘤... 患者女,27岁。因“骨痛1+年,加重3+月,伴左颈部包块1+月”入院。1+月前就诊于外院并行颈胸全腹部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叶后方软组织肿块并肋骨、脊柱多个椎体、四肢骨及骨盆骨质密度减低,伴多发骨质破坏,考虑甲状腺癌并全身多发骨转移瘤可能性大。后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血钙2.942 mmol/L,血磷0.590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254.8 U/L,PTH:1392.0 pg/ml,均明显升高。99m Tc-MIBI甲状旁腺双时相显示甲状腺左侧叶水平显像剂异常浓聚灶,倾向甲状旁腺腺瘤可能性大。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显示甲状腺左侧叶下极见一枚稍低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直径约2.0 cm,伴FDG摄取轻度增高,SUVmax为3.2;双侧多根肋骨、脊柱多个椎体、四肢骨及骨盆等骨质吸收、破坏,伴FDG摄取增高至活跃,最大SUVmax范围为5.9~20.4,骨质破坏表现为明显的囊性低密度影,小部分骨质破坏表现为扩张性改变,以肋骨及骨盆骨明显,考虑为左侧甲状旁腺腺瘤继发棕色瘤。行甲状旁腺肿块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左)甲状旁腺腺瘤。切除甲状旁腺腺瘤后骨痛明显缓解,全身多处溶骨性病灶得到控制,复查血磷、血钙及PTH均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腺瘤 棕色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甲状腺1例
10
作者 付双祺 沈金丹 +1 位作者 李珀 范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17-2317,2324,共2页
患者女,35岁。因“闭经1年,咳嗽1月”就诊。患者1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伴乳汁分泌增多,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查体:颈部淋巴结稍肿大,甲状腺II°肿大,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EA 6.13 ng/mL(0.00~4.70ng/mL),CA-... 患者女,35岁。因“闭经1年,咳嗽1月”就诊。患者1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伴乳汁分泌增多,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查体:颈部淋巴结稍肿大,甲状腺II°肿大,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EA 6.13 ng/mL(0.00~4.70ng/mL),CA-12540.21ng/mL(0.00~35.00ng/mL),CA15-328.73ng/mL(0.00~25.00ng/mL),TGAb389.90U/mL(0.00~115.00U/mL),TPOAb68.60U/mL(0.00~34.00 U/mL),TG 155.60 ng/mL(0.00~55.00 U/mL),TSH10.18 mIU/L(0.27~4.20 mIU/L),FT4 5.12 pmol/L(12.00~22.00 pmol/L),FT3、TRAb、LH、GH、PRL、FSH、PCT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甲状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