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内皮细胞对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家义 吴立荣 +4 位作者 李伟 李屏 李莎 陈颖 肖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分析了11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HC组);根据其病史、症状、心电图、各种生化结果 ,利用两种不同的冠心病风险评分...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分析了11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HC组);根据其病史、症状、心电图、各种生化结果 ,利用两种不同的冠心病风险评分系统评估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价所有冠心病;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EC数。结果与HC组比较,ACS患者组的CEC计数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性升高;CEC计数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高低明显相关,TIMI UA/NSTEMI、TIMI/STEMI、GRACE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64、0.61(P<0.05);CE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度可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0(95%CI:0.84~0.94,P<0.01);CEC计数诊断ACS中度可信,AUC=0.89(95%CI:0.82~0.93,P<0.01)。结论 CEC计数的升高和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密切相关,CEC可能成为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心血管事件 心梗 急性冠脉综合征 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与贵州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及患者血清PⅢNT、MMP-9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才伟 刘大男 +1 位作者 王绍红 肖金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gene,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贵州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及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ⅢN-terminal peptide,PⅢN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gene,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贵州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及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ⅢN-terminal peptide,PⅢN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贵州黔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2例(布依族154例,汉族148例)为高血压组,健康者299例(布依族143例,汉族156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CE I/D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ⅢNT、MMP-9及hs-CRP水平。结果:(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χ2=13.50,P=0.001)、在布依族高血压组和布依族正常对照组间(χ2=28.2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PⅢNT、MMP-9与hs-CRP水平在布依族与汉族间、在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在布依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在汉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ⅢNT、MMP-9与hs-CRP水平在ACE I/D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与布依族高血压有关;在布依族正常人群中,具有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者可能比具有Ⅱ、DD基因型及I等位基因者患高血压的风险高;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贵州黔南布依族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2)布依族高血压患者及具有ID基因型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血管壁胶原积累、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沉积及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位点 基因多态性 炎症介质 布依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正 李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36,6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ACS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192例ACS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47),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ACS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192例ACS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47),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筛选可能影响AC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患者预后不良率为23.4%(45/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8)、无院前急救(OR=6.482)、NT-Pro BNP(OR=1.388)、心肌肌钙蛋白(OR=2.861)、冠状造影(OR=2.892)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OR=0.687)则为保护因素。结论 ACS患者预后仍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AC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无院前急救、高水平生化指标(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冠状造影病变多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沈正 李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将确诊的162例STEMI患者实施PCI治疗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将确诊的162例STEMI患者实施PCI治疗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来筛选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TEMI患者实施PCI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高达39.5%(64/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3.114)、糖尿病(OR=3.892)、心功能分级(OR=2.234)、HbA1c(OR=4.158)、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长(OR=4.027)、未联合使用相关药物(OR=2.617)等因素均为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STEMI患者实施择期PCI手术后1年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影响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Hb A1c水平较高、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长、术后未联合使用相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预后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球囊边支保护技术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张腾 唐波 +1 位作者 王建 杨维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23-423,共1页
目的分析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真分叉病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导丝边支保护技术,观察组利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边支即刻闭塞率、边... 目的分析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真分叉病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导丝边支保护技术,观察组利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边支即刻闭塞率、边支开口狭窄加重率、边支需植入支架率、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边支血管闭塞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真分叉病变 球囊边支保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BuMA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腾 唐波 +1 位作者 王建 杨维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29-430,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产BuMA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冠状动脉均实施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治疗;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以分析病变情况、临床疗效。结果(1)病变情况:66例病患中,双支病变(3... 目的探讨国产BuMA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冠状动脉均实施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介入治疗;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以分析病变情况、临床疗效。结果(1)病变情况:66例病患中,双支病变(34.8%)和3支病变(42.4%)比率较大;靶病变71处,以右冠状动脉(35.2%)和前降支(33.8%)较多;(2)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术后3例靶血管病变狭窄,经治疗后无心绞痛症状,各项功能均正常。结论国产BuMA支架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MA支架 冠心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与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患者近中期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司晓云 李伟 +4 位作者 周典华 莫显刚 郑红梅 范亚红 舒建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希氏束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患者近中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器置入的老年患者36例为右心室起搏组,行希氏束起搏置入的老年患者29例为希氏束起搏组。分析术后即... 目的探讨希氏束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患者近中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器置入的老年患者36例为右心室起搏组,行希氏束起搏置入的老年患者29例为希氏束起搏组。分析术后即刻、3、6个月2组起搏参数(起搏阈值、R波幅度及电极阻抗)、QRS时限,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2组心脏超声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结果术后即刻、3、6个月,2组起搏阈值、R波幅度及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个月右心室起搏组QRS时限明显长于术前,且明显长于同期希氏束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前心排血量、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右心室起搏组术后6个月心排血量、每搏量及LVEF明显降低,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右心室起搏组比较,希氏束起搏组术后3、6个月心排血量、术后6个月每搏量、心脏指数及LVEF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6个月BNP水平明显降低[(30.77±5.60)ng/L vs (34.58±7.32)ng/L,P=0.02;(28.20±6.30)ng/L vs (41.40±7.32)ng/L,P=0.00]。结论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中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室间隔 房室传导阻滞 每搏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及与钠氢交换体1相关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书萍 莫显刚 +4 位作者 张诗悦 陈举海 王兰 杨卉 刘大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8,共9页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以及与钠氢交换体1(NHE1)相关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24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达格列净组(10 mg/(kg·d))以及...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以及与钠氢交换体1(NHE1)相关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24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达格列净组(10 mg/(kg·d))以及高脂饮食+格列美脲组(0.5 mg/(kg·d))。8周后,HE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的AS斑块情况,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TL2)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NHE1表达。进而给予达格列净(10μmol/L)、阿米洛利(20μmol/L)以及脂多糖(100 ng/mL)干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处理24 h,免疫印迹法检测NHE1蛋白表达以及SNARF-1/AM荧光法检测NH_(4)Cl诱导pH值回复率(NHE1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L-1β、IL-6、IL-10分泌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达格列净组主动脉的AS斑块面积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各组主动脉斑块内均极低表达SGLT2(P<0.05);高脂饮食+达格列净组内斑块NHE1表达较高脂饮食组下降(P<0.05)。LPS+达格列净组RAW.7细胞的NHE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0.05);SNARF-1荧光法提示达格列净处理后细胞内pH值降低(P<0.05),细胞NHE1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达格列净组细胞上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减少(P<0.05),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达格列净通过抑制NHE1表达及其活性抑制AS斑块发展及细胞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达格列净 钠氢交换体1 脂多糖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在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芳芳 林金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5-1364,共10页
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是新药筛选和研发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人类大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代谢和药物筛选以传统细胞培养测定研究为主,多为静态培养条件,无法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动态微环境。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是近... 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是新药筛选和研发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人类大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代谢和药物筛选以传统细胞培养测定研究为主,多为静态培养条件,无法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动态微环境。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通量分析技术。微流控芯片模块可高度模拟细胞体内动态微环境,与质谱联用可实时在线检测样品物质,具有高效、快速、简便、样品和试剂消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分析,有利于加速药物筛选研发进程。该文重点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在新药研发与细胞分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 ESI/MALDI-MS接口 细胞代谢 药物代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银丹心脑通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启丽 邹常超 +2 位作者 莫丽莉 周海燕 刘兴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实验验证,为该药治疗MIRI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Y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实验验证,为该药治疗MIRI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Y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筛选MIRI疾病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并将排名前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PPI网络中排名前六的靶点进行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人心肌AC-16细胞进行低氧/复氧(H/R)模型构建,初步验证核心靶点。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最适药物浓度。光镜下观察银丹心脑通对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影响。LDH渗漏检测细胞膜完整性;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PI3K、AKT1和p-AKT1的表达。结果共得到YD活性成分105个,药物靶点382个,MIRI疾病靶点122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60个,关键靶点涉及AKT1、STAT3、VEGFA、TNF、MAPK8、PIK3CA等,GO析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脂溶反应、肌肉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VEGFA、APP、PIK3CA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都能较好的结合。细胞实验显示,200 mg/L的YD能显著地促进AC-16细胞增殖,减少LDH渗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银丹心脑通能激活STAT3和PI3K-AKT1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结论YD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保护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 MIRI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山柰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规范化合理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鲍海龙 李洁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4,共3页
冠心病是当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于较严重的冠心病类型之一。ACS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随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梗死,最终因心肌细胞缺血而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 冠心病是当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于较严重的冠心病类型之一。ACS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随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完全或不完全梗死,最终因心肌细胞缺血而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而调脂治疗可降低ACS全因病死率([1])。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脂治疗的基石,实验证据充分,具有肯定的调脂疗效,还具有除调脂之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 血栓形成 胆固醇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