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肿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妮 罗光英 +4 位作者 李晶晶 王清青 周晓丽 李凌竹 查筑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目的 对一起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追踪调查,为有效控制CR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在某教学医院成人血液科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取CRKP感染患者特征及造成事件传播的危险因素,... 目的 对一起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追踪调查,为有效控制CR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在某教学医院成人血液科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取CRKP感染患者特征及造成事件传播的危险因素,采用血营养琼脂培养基现场接种法对病区进行环境采样寻找目标菌(CRKP),比较采取控制措施后环境微生物清除状况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CRKP造成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共6例,罹患率1.29%(6/464),与2021年同期(0)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环境卫生学监测中,CRKP检出率为2.27%(1/44),来自感染患者居住床单元床帘表面,与2例患者检出的CRKP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3株CRKP的16s RNA完全相同,相似度100%;3株CRKP的7个管家基因均相同,均属ST11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适当关闭病区、集中隔离患者、病区终末消毒、固定医务人员并相对限制其活动区域,采取措施后病区微生物菌落数合格率较采取措施前提高(2.27%VS 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后未再出现CRKP感染病例,控制措施有效。结论 本次暴发事件由我国常见CRKP中的ST11型引起,层流床床帘是病原菌传播的载体。推测清洁消毒不规范、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传播的主要原因。而采用适当关闭病区策略、集中隔离患者能快速有效阻止传播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暴发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血液科 CRKP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贵州省186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颜颜 李凌竹 +4 位作者 程敏 林丹 王清青 姚尧 查筑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6-1252,共7页
目的 描述贵州地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7月15日—12月31日对贵州省186所医疗机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89 409例,发生医院感染1 06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9%,其中贵... 目的 描述贵州地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7月15日—12月31日对贵州省186所医疗机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89 409例,发生医院感染1 06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9%,其中贵阳市最高(1.38%),毕节市最低(0.77%)。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占比最大(38.96%),其次为泌尿道(14.42%)、皮肤软组织(8.00%)。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最高的科室是综合ICU,达11.39%,其次是血液病科(6.68%)和神经外科(4.83%)。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高达66.7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0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医院感染现患率高达3.3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87%。不同床位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0.218、16.454、99.891,均P<0.01)。结论 需加强对贵阳市和毕节市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管理,以及对综合ICU及大规模医疗机构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监测及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贵州省 医疗机构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俊林 查筑红 +3 位作者 杨昆 林丹 罗光英 曾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全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 目的了解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全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分别为0.65%、1.68%,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0.41%、37.2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分别为1.04‰、6.81‰、1.99‰。将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医疗机构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0.92‰)、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5.9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1.64‰)均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23‰、9.16‰、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本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级医院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感染率 现患率 手术部位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019年1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平台过程类数据与结果类数据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颜颜 查筑红 +4 位作者 林丹 王静 姚尧 曾妮 李凌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医疗机构在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平台上报的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别采集加入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平台的医疗机构上报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医... 目的通过比较医疗机构在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平台上报的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别采集加入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平台的医疗机构上报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贵州省1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03%、1.15%,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37%、2.31%,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33%、48.6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13.90%、37.70%,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13%、0.29%,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日发病率分别为0.06‰、0.5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日发病率分别为1.11‰、1.60‰。12所医疗机构的CRPA和CRKP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过程类数据较结果类数据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比结果类数据更准确,各地区应积极推动过程类数据的上报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性上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指标 信息化监测 监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尧 查筑红 +2 位作者 罗光英 林丹 曾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 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POP)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研究,评价模型应用效果。方法 以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为例,对15个外科科室2022年POP发生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评价基于AHP-风险矩阵构... 目的 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POP)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研究,评价模型应用效果。方法 以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为例,对15个外科科室2022年POP发生情况开展风险评估,评价基于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确定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结果 通过应用风险评估模型,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被划分为5级,分别为极高风险(3个)、高风险(1个)、中风险(5个)、低风险(4个)、极低风险(2个)。结论 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外科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良好,实现医院感染风险定量化评估,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矩阵 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 手术后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124所医疗机构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现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颜颜 查筑红 +4 位作者 王静 林丹 曾妮 罗光英 李凌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现状,为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22年7—12月贵州省124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情况、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 目的了解贵州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现状,为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22年7—12月贵州省124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情况、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及其他感染相关情况。结果共调查MHD患者15114例,年龄以36~<60岁年龄段为主(55.83%)。血液透析龄以1~<5年为主(59.37%),血液透析频率主要是3次/周(73.91%)。透析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主,共12948例(85.77%)。原发疾病以慢性肾衰竭为主(99.89%)。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5.29%,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0.6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0.24%,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率1.70%。不同年龄、透析医院数、透析机构规模的MHD患者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不同透析时间、透析机构规模的MHD患者HC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不同透析医院数MHD患者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为36~<60岁MHD患者HBV、HCV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10%、0.84%。透析时间≥10年的患者HCV感染率(1.64%)较高。透析床位数≥90张的医疗机构患者HCV、HIV和TP感染率均较高,分别为0.74%、0.28%、1.94%。HBV感染率最高的是透析床位数<30张的医疗机构,为18.64%。发生血管穿刺部位感染9例(0.06%),血流感染12例(0.08%),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7例(0.05%),肺部感染30例(0.20%)。不同血管通路类型MHD患者的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肺部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通路类型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患者的血管通路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37%)和肺部感染发病率(1.10%)均较其他类型高。结论贵州省MHD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透析频率多为3次/周,以AVF为主要血管通路。MHD患者容易合并HBV、HCV、HIV、TP、血流感染和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 血流相关感染 预防与控制 贵州省 血透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积季节性ARIMA模型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清青 范馨月 +5 位作者 查筑红 黄冰 程永素 罗光英 曾妮 姚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建立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预警模型,预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为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数据,构建乘积季节性ARIMA(p,d,q)×(P,D,Q) s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参... 目的建立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预警模型,预测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为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数据,构建乘积季节性ARIMA(p,d,q)×(P,D,Q) s模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诊断,选择最优预测模型。利用构建的最佳模型对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该院2014—2017年神经内科月度医院感染发病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获得最优预测模型ARIMA(2,1,2)×(1,1,1)_4。以2018年1—5月数据作为模型预测验证样本,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实际发病率均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用此模型对2018年6—12月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作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值均位于95%的置信区间内。结论 ARIMA(2,1,2)×(1,1,1)_4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ARIM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GA/CS膜的制备及Pb(Ⅱ)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代甜甜 刘晓南 +1 位作者 张晓春 杨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7,31,共4页
以壳聚糖(CS)为基体,改性沸石为填料,采用戊二醛(GA)为交联剂,结合聚乙二醇(PEG)制备出改性沸石/GA/CS膜。探究了多种变量对膜吸附铅离子(Pb^(2+))性能的影响,并与单一CS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因素的最佳Pb^(2+)吸附条件为GA质量分... 以壳聚糖(CS)为基体,改性沸石为填料,采用戊二醛(GA)为交联剂,结合聚乙二醇(PEG)制备出改性沸石/GA/CS膜。探究了多种变量对膜吸附铅离子(Pb^(2+))性能的影响,并与单一CS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因素的最佳Pb^(2+)吸附条件为GA质量分数为5%,沸石质量分数为40%。另外,沸石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沸石/GA/CS膜的热稳定性,其最高分解温度从473.05℃提高至48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沸石 戊二醛 铅离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多孔生物工程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刚 刘晓南 +3 位作者 张道海 何敏 秦舒浩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聚乳酸(PLA)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骨的替代材料,在医学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n HA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填充物;而PLA在生物体内可完全降解,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文中通过制备... 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聚乳酸(PLA)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骨的替代材料,在医学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n HA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填充物;而PLA在生物体内可完全降解,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文中通过制备多孔n HA/PLA复合材料,探讨最佳的n HA添加量以及高效的致孔方法。实验发现,n HA分散在PLA的过程中,通过乙醇溶剂的引入制备出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无毒,所得样品有较好的孔结构;而XRD测试结果表明n HA可以促进PLA的结晶,为PLA的结晶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观察SEM图发现,实验中以m(n HA)∶m(PLA)≤3∶10比例改性为宜,而最佳的添加比例为m(HA)∶m(PLA)=1∶10,此时制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成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多孔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改性剂表面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其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刚 刘晓南 +3 位作者 张道海 何敏 秦舒浩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72,共7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的分散性差,导致制备的n HA/聚乳酸(PLA)生物工程材料中存在团聚的大颗粒n HA,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中分别用多巴胺(DA)、聚乙二醇、壳聚糖等亲水改性剂对n HA进行改性效果分析,发现DA可以改善n H... 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的分散性差,导致制备的n HA/聚乳酸(PLA)生物工程材料中存在团聚的大颗粒n HA,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验中分别用多巴胺(DA)、聚乙二醇、壳聚糖等亲水改性剂对n HA进行改性效果分析,发现DA可以改善n HA的分散性;同时发现DA可以氧化自聚在n HA表面生成聚多巴胺(PDA)纳米层,且生物活性良好。用DA对n HA进行表面修饰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DA可以改善n HA的分散性,当DA的用量达到6%、8%时改性效果较好,改性后的n HA颗粒在PLA基体中的团聚现象减弱,实现了较好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生物工程材料 多巴胺 亲水改性剂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风险矩阵构建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尧 查筑红 +2 位作者 李家丽 陈敏 杨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构建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定量指标体系,基于定量指标体系构建群体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拟手术后肺炎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和邀请国内15名医院感染、临床和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法... 目的构建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定量指标体系,基于定量指标体系构建群体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拟手术后肺炎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和邀请国内15名医院感染、临床和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咨询,采取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风险矩阵构建群体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模型。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3.33%和100%,权威系数为0.842和0.891,协调系数为0.370和0.425。手术后肺炎发生后果严重程度指标体系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手术后肺炎预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呼吸机依赖、手术后肺炎病死率、手术后肺炎增加ICU接诊量。利用手术后肺炎发病率和发生后果严重程度指标体系构建风险矩阵。结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构建群体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模型,为实现医院感染风险定量化评估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肺炎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风险矩阵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