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康胶囊对大鼠肝脏药物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靖 贺亚都 +3 位作者 王爱民 李勇军 郑林 刘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40-3143,共4页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对大鼠肝脏药物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骨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43、0.86、1.72 g/(kg·d^(-1))],每组6只,给予相应的药物7 d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CT1、OATP1B1、MRP1、... 目的研究骨康胶囊对大鼠肝脏药物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骨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43、0.86、1.72 g/(kg·d^(-1))],每组6只,给予相应的药物7 d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CT1、OATP1B1、MRP1、MRP2、BCRP、P-g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骨康胶囊低、中剂量组均能上调大鼠的OCT1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各剂量组大鼠OATP1B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低剂量组大鼠M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升高(P<0.05,P<0.01),低、高剂量组大鼠MRP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中剂量组升高(P<0.01),各剂量组大鼠BCRP、P-g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骨康胶囊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变大鼠肝脏药物转运体OATP1B1蛋白表达,非剂量依赖性地改变OCT1、MRP1、MRP2、BCRP、P-gp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康胶囊 肝脏 OCT1 OATP1B1 MRP1 MRP2 BCRP P-g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花八角枫木脂素及萜类成分研究
2
作者 杨建平 杨婷 +4 位作者 朱敏汇 马雪 陆苑 孙佳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3-3691,共9页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4)、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5)、citrusin B(6)、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s(7)、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8)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9-β-D-glucopyranoside(9)、(+)-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10)、龙花苷B(11)、(7 S,8R)-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2)、(7 R,8S)-4,9,9′-trihydroxyl-3-methoxyl-7,8-dihydrobenzofuran-1′-propylneolignan-3′-O-β-D-glucopyranoside(13)、(7 S,8R)-4,9,9′-trihydroxy-3,3′,5-trimethoxy-8,4′-oxy-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14)、cedrusin-4-O-β-D-glucopyranoside(15)、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16)、路路通内酯(17)、mansonone E(18)、mansonone G(19)、mansonone H(20)、长寿花糖苷(21)、bullatantriol(22)、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23)、水芹素(24)。结论化合物1~1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17~24为萜类化合物。化合物3~9、11~17、22~24为首次从八角枫属中分离得到,1、2、10、18~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花八角枫 木脂素类 萜类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中6种活性成分在正常、胃溃疡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和蓉 金阳 +5 位作者 张环 伍天苔 温健 唐超 程雪怡 刘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72-3578,共7页
目的比较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在正常、胃溃疡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75%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取胃组织。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9.9 g/kg),于不同时间点取血,... 目的比较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在正常、胃溃疡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75%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取胃组织。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9.9 g/kg),于不同时间点取血,U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活性成分T_(max)延长(P<0.05,P<0.01);芍药苷T_(1/2)、MRT_(0~t)延长(P<0.05,P<0.01),C_(max)、AUC升高(P<0.05,P<0.01),Vd/F、CL/F降低(P<0.05,P<0.01);芍药内酯苷C_(max)、AUC升高(P<0.05,P<0.01),CL/F降低(P<0.05);甘草苷MRT延长(P<0.05),AUC升高(P<0.05),CL/F降低(P<0.01);异甘草苷MRT延长(P<0.05,P<0.01),Vd/F降低(P<0.05);甘草素药动学参数(除T_(max)外)无明显变化(P>0.05);甘草酸T_(1/2)、MRT_(0~∞)延长(P<0.05,P<0.01),C_(max)、AUC升高(P<0.05,P<0.01),CL/F降低(P<0.01)。结论胃溃疡对芍药甘草汤中活性成分体内吸收、代谢的速度和程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活性成分 胃溃疡 体内药动学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别川贝母掺伪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健 李靖 +6 位作者 薛维娜 王爱民 何彬 王永林 李勇军 席晓岚 刘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2-1268,共7页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川贝母样品中掺伪程度.方法 利用川贝母ITS1区序列的特点,设计4条用于特异性鉴别川贝母的正向引物1~4.同时,设计相应的反向引物,配合正向引物组成引物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利用川贝母、浙贝母、...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川贝母样品中掺伪程度.方法 利用川贝母ITS1区序列的特点,设计4条用于特异性鉴别川贝母的正向引物1~4.同时,设计相应的反向引物,配合正向引物组成引物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利用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和湖北贝母对照品以及市售川贝母样品,通过PCR扩增来考察引物对1~4鉴别川贝母的准确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察引物检测川贝母掺伪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引物对1~4可以准确检测川贝母的真伪;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可准确检测出川贝母样品中的伪品的掺伪程度.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川贝母样品中掺伪程度的定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掺伪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山慈菇多糖的水提醇沉法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静 肖秋肖 +7 位作者 肖红琴 康宁芳 巩仔鹏 郑林 王爱民 李勇军 黄勇 李月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34-141,共8页
【目的】探讨山慈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山慈菇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奠定基础。【方法】对山慈菇中的多糖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固液比(g∶mL,1∶20、1∶30、1∶40、1∶50和1∶60)、提取温度(6... 【目的】探讨山慈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山慈菇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奠定基础。【方法】对山慈菇中的多糖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固液比(g∶mL,1∶20、1∶30、1∶40、1∶50和1∶60)、提取温度(60℃、70℃、80℃、90℃和100℃)、提取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和150 min)及醇沉浓度(70%、75%、80%、85%和90%)等不同因素对山慈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山慈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山慈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40、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122 min,山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4%。【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山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该方法结果可靠,准确,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适用于山慈菇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山慈菇 多糖 水提醇沉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陆苑 黎娜 +4 位作者 刘春花 潘洁 李勇军 王永林 孙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6-1151,共6页
目的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polygonum orientale L.extracts,POE)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在体肠袢吸收模型,通过肠系膜静脉收集血液,血浆样品经酸化后加甲醇沉淀蛋白,Acquity UPLC BEH C... 目的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polygonum orientale L.extracts,POE)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在体肠袢吸收模型,通过肠系膜静脉收集血液,血浆样品经酸化后加甲醇沉淀蛋白,Acquity UPLC BEH C18(2.1×50 mm,1.8μm)柱,流动相: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结果6个活性成分在正常状态下的吸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心肌缺血模型状态下,原儿茶酸、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苷的吸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异荭草素、荭草素及牡荆素在中浓度的吸收量小于低浓度及高浓度时的吸收量。6个活性成分正常状态下的主要吸收肠段为十二指肠及回肠,模型状态下的主要吸收肠段为回肠及结肠,且模型组在各个肠段的吸收量均低于正常组。结论荭草提取物中6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在体肠袢模型 心肌缺血 荭草 肠吸收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静 肖红琴 +6 位作者 李莹 胡贺佳 巩仔鹏 郑林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草本植物,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中药材,其干燥假鳞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血管、抗菌、抗炎、降压、阻断M胆碱受体等药理作用。为杜鹃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杜鹃兰不同溶... 杜鹃兰为兰科杜鹃兰属草本植物,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中药材,其干燥假鳞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血管、抗菌、抗炎、降压、阻断M胆碱受体等药理作用。为杜鹃兰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杜鹃兰不同溶剂提取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兰 溶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Cl_(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欢 吴忠秀 +5 位作者 陆定艳 席晓岚 王永林 李勇军 杨畅 刘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氯化钴(CoCl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利用CoCl_(2)建立细胞凋亡模型;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Jun...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氯化钴(CoCl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利用CoCl_(2)建立细胞凋亡模型;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Jun、p-c-Jun、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CoCl_(2)浓度在600μmol/L处理24 h的情况下可建立H9c2细胞凋亡模型;不同浓度的SGI预处理后,可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蛋白c-Jun磷酸化水平、Bax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水平,上调蛋白Bcl-2表达水平。结论SGI预处理对CoCl_(2)诱导H9c2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Ju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H9C2细胞 细胞凋亡 c-Ju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A13/MRP2双表达Flp-In^TM CHO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香香 何俊奇 +6 位作者 杨畅 王永林 薛维娜 何彬 李勇军 兰燕宇 刘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CYP2A13)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双转染Flp-In^TM CHO细胞系.方法分别构建pCMV6-NEO-CYP2A13和pcDNA5-MRP2重组质粒.先将pCMV6-NEO-CYP2A13重组质粒转染至Flp-In^TM CHO细胞中,通...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CYP2A13)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双转染Flp-In^TM CHO细胞系.方法分别构建pCMV6-NEO-CYP2A13和pcDNA5-MRP2重组质粒.先将pCMV6-NEO-CYP2A13重组质粒转染至Flp-In^TM CHO细胞中,通过有限稀释法和4-甲基亚硝胺-1-3-呲啶基-1-丁酮(NNK)细胞毒性实验筛选CYP2A13活性较高的CYP2A13-Flp-In^TMCHO细胞.再将pcDNA5-MRP2转染至CYP2A13-Flp-In^TMCHO细胞中.用实时定量P眈CR、Western blot法和NNK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双转染细胞及正常细胞中CYP2AI3和MRP2的表达量及其活性,筛选稳定表达CYP2A13和MRP2的FlpInTMCHO细胞.结果相较于未转染细胞,CYP2AI3-Flp-In^TMCHO细胞的CYP2A13表达增加,NNK毒性敏感度增加;CYP2A13/MRP2-Flp-In^TM CHO细胞的CYP2A13和MRP2表达也明显增加.和CYP2AI3-Flp-In^TM CHO细胞相比,CYP2A13/MRP2-Flp-In^TM CHO细胞的CYP2A13表达量无明显差异,MRP2表达增加,NNK毒性敏感度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建立了CYP2A13和MR凹的双转染细胞模型,为呼吸道致癌物质原位激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CYP2A1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 4-甲基亚硝胺基-1-丁酮(NNK) 稳定转染 双表达 Flp-In^TM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0721单链抗体的体外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蛋白质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煜彬 叶路芬 +6 位作者 吴忠秀 薛维娜 何彬 杨畅 李勇军 王永林 刘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2-49,共8页
为了构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typeⅢ,EGFRvⅢ)的单链抗体PD072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作者研究了PD072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最佳表达条件,并建立相应的重... 为了构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typeⅢ,EGFRvⅢ)的单链抗体PD0721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作者研究了PD072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最佳表达条件,并建立相应的重组蛋白质纯化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D0721-pET-22b(+)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再利用SDS-PAGE研究不同诱导剂IPTG浓度、不同诱导温度、不同诱导时间和不同菌体浓度对PD0721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镍柱亲和层析开发PD0721重组蛋白的纯化方法,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法以及N端测序法对纯化后的蛋白质进行鉴定。菌落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PD0721-pET-22b(+)重组质粒及PD0721重组大肠杆菌BL21构建成功.PD0721重组蛋白在体外原核表达的最佳诱导剂浓度为0.6μmol/L,最佳温度为15℃,最佳诱导时间为12 h,最佳菌体浓度OD600约为0.6。经过Ni2+柱亲和层析后,当咪唑的浓度为150 mmol/L,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PD0721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蛋白质的N端测序也与设计序列一致。作者成功构建了抗EGFRvⅢ抗体PD0721重组蛋白的体外原核表达体系,优化了最佳表达条件,并提供了纯化重组PD0721蛋白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EGFRvⅢ 表达条件优化 亲和层析 蛋白质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耳菊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婷 杨淑婷 +4 位作者 陆苑 巩仔鹏 李勇军 曹闯 王永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4-2152,共9页
为了研究大鼠灌胃羊耳菊提取物后7个指标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实验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的UPLC-MS/MS方法,将羊耳菊... 为了研究大鼠灌胃羊耳菊提取物后7个指标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实验建立同时测定大鼠组织中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新绿原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的UPLC-MS/MS方法,将羊耳菊提取物灌胃给予SD大鼠,分别于给药0.5、1.5、5 h取其主要脏器和组织,采用UPLC-MS/MS测定各时间点下7个指标成分在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大鼠灌胃羊耳菊提取物后,对于新绿原酸,其浓度0.5 h在小肠、肾、肺、肝达到峰值;1.5 h在胃、肌、脾达到峰值;5 h在心达到峰值。对于绿原酸,其浓度0.5 h在小肠、肾、肺、心达到峰值;1.5 h在胃、肌、脾、肝达到峰值。对于隐绿原酸,其浓度0.5 h在小肠、肾、肺达到峰值;1.5 h时在心、肝、脾、肺、胃达到峰值。对于1,3-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其浓度0.5 h在心、肺、肾、小肠达到峰值;1.5 h在肝、脾、肌、胃达到峰值。对于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其浓度0.5 h在小肠和肾达到峰值;1.5 h在肝、脾、肌、胃达到峰值;5 h在心、肺达到峰值。对于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其浓度0.5 h在小肠、肾、心达到峰值;1.5 h在肝、脾、肌、胃达到峰值;5 h在肺达到峰值。对于木犀草苷,其浓度0.5h在小肠和心达到峰值;1.5 h在肝、脾、胃达到峰值;5 h在肺和肾达到峰值。7个指标成分可迅速、广泛地分布在各组织器官中,脑组织中未检测到该7种成分。7种成分主要分布在胃、小肠和肾组织中,对肾脏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推测肾脏可能是羊耳菊的主要排泄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耳菊提取物 组织分布 4 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新绿原酸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单链抗体亲和力检测的间接ELISA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煜彬 吴忠秀 +3 位作者 何彬 杨畅 李勇军 刘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Ⅲ(EGFRvⅢ)单链抗体PD0721亲和力检测的ELISA,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制备的单链抗体PD0721,建立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并采用棋盘滴定法对实验条件中的抗体抗原浓... 目的建立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Ⅲ(EGFRvⅢ)单链抗体PD0721亲和力检测的ELISA,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制备的单链抗体PD0721,建立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并采用棋盘滴定法对实验条件中的抗体抗原浓度、二抗浓度、包被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对本方法的灵敏度及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使用PBS稀释抗原至1.25 mg/L于4℃包被12 h,加入120 ng/mL PD0721单链抗体以及1∶8000的酶标抗体为最佳检测结果。优化后的结果,在PD0721单链抗体浓度为15 ng/mL~480 ng/mL范围内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最低检测限为7.5 ng/mL。组内差异系数为0.11%~0.99%,组间差异系数为0.68%~3.15%。结论建立了能准确、稳定检测PD0721单链抗体亲和力的间接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Ⅲ(EGFRvⅢ) PD0721 间接ELISA 单链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2A13野生型/突变体稳定表达Flp-In^(TM)CHO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丹丹 李靖 +2 位作者 王永林 李勇军 刘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2A13(CYP2A13)野生型(CYP2A13*1)和5种突变体的Flp-In^(TM)CHO细胞系。方法:构建CYP2A13野生型、各突变体的pcDNA5/FRT重组质粒。将pcDNA5-CYP2A13*1、*2、*5、*6、*8和*9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Flp-In^(TM)CH...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2A13(CYP2A13)野生型(CYP2A13*1)和5种突变体的Flp-In^(TM)CHO细胞系。方法:构建CYP2A13野生型、各突变体的pcDNA5/FRT重组质粒。将pcDNA5-CYP2A13*1、*2、*5、*6、*8和*9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Flp-In^(TM)CHO细胞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转染细胞中CYP2A13表达量及其活性,筛选稳定表达CYP2A13野生型和各突变体的Flp-In^(TM)CHO细胞。结果:和转染pcDNA5/FRT空质粒的Flp-In^(TM)CHO细胞相比,转染各CYP2A13野生型和各突变体的CHO细胞中CYP2A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对AFB1毒性敏感度增加(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CYP2A13*1、*2、*5、*6、*8和*9 Flp-In^(TM)CHO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2A13 黄曲霉毒素B1 突变体 稳定表达 Flp-In^(TM)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CYP2A13和CYP2A13/POR的Flp-In CHO重组细胞系的构建
14
作者 孙莉 陆定艳 +6 位作者 刘欢 何俊奇 孙佳 王永林 李勇军 杨畅 刘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5-799,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A member 13,CYP2A13)的Flp-In CHO细胞系(CYP2A13-CHO)和稳定表达CYP2A13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POR)的Flp-In CHO细胞系(CYP2A13-POR-CH... 目的分别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cytochrome P450 family 2 subfamily A member 13,CYP2A13)的Flp-In CHO细胞系(CYP2A13-CHO)和稳定表达CYP2A13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POR)的Flp-In CHO细胞系(CYP2A13-POR-CHO),并从中筛选代谢活性较好的细胞系。方法课题组前期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了稳定表达POR的Flp-In CHO细胞系(POR-Flp-In CHO)。该文构建了pcDNA5/FRT-CYP2A13重组质粒,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试剂将pcDNA5/FRT-CYP2A13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Flp-In CHO细胞和POR-Flp-In CHO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和黄曲霉素B1(AFB1)/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细胞毒实验来检测CYP2A13的表达及其活性,并比较了CYP2A13-CHO和CYP2A13-POR-CHO两种重组细胞系的代谢活性。结果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CYP2A13-CHO和CYP2A13-POR-CHO的CYP2A1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且与CYP2A13-POR-CHO相比,CYP2A13-CHO细胞对AFB1、NNK的敏感度更高。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CYP2A13且代谢活性较好的CYP2A13-CHO细胞系,为后续筛选能被CYP2A13代谢活化的前致癌物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A成员13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 稳定表达 Flp-In CHO细胞 代谢活性 前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