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MAP改善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
作者 朱婕 宋雯茜 +4 位作者 陈柯竹 李远迪 高杰 胡蓉 苏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利用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2D2TCR转基因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探讨外源性ERMAP对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细胞的影响。方法:两组2D2TCR转基因小鼠(对照组使用Control-Ig治疗,实验组使用... 目的:利用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2D2TCR转基因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探讨外源性ERMAP对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细胞的影响。方法:两组2D2TCR转基因小鼠(对照组使用Control-Ig治疗,实验组使用ERMAP-Ig融合蛋白治疗)建立EAE模型,每组9只。根据每日临床评分(DAI)、HE、LFB染色结果评估MOG_(35-55)诱导的小鼠EAE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CD4^(+)Vα3.2^(+)Vβ11^(+))、T细胞增殖活化指标CD69(CD4^(+)Vα3.2^(+)Vβ11^(+)CD69^(+))和Ki67(CD4^(+)Vα3.2^(+)Vβ11^(+)Ki67)、Treg(CD4^(+)Vα3.2^(+)Vβ11^(+)CD25+Foxp3+)以及Th17细胞(CD4^(+)Vα3.2^(+)Vβ11^(+)IL-17A^(+));qRT-PCR检测脊髓组织IL-17A、IL-6、IFN-γ、TGF-β表达。结果: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EAE模型中,ERMAP-Ig融合蛋白治疗组脊髓出现较轻的炎症浸润和脱髓鞘,脾脏中自身反应T细胞比例减少,T细胞活化及增殖比例降低,Treg比例增加,抑制Th17细胞分化,脊髓中炎症细胞聚集及细胞因子产生更少,抗炎因子表达增加。结论:ERMAP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促进Treg生成参与2D2TCR转基因小鼠EAE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相关蛋白 自身反应性T细胞 2D2TCR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彗星实验方法的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南英 张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检测细胞DNA损伤,对彗星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阳性对照。方法以传统碱性彗星实验为基础,对制胶方法、凝胶浓度、琼脂糖溶剂、裂解时间、细胞密度和电泳电压加以优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作为DNA损伤诱导剂...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检测细胞DNA损伤,对彗星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阳性对照。方法以传统碱性彗星实验为基础,对制胶方法、凝胶浓度、琼脂糖溶剂、裂解时间、细胞密度和电泳电压加以优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作为DNA损伤诱导剂诱导HL-60细胞作为该实验的阳性对照。结果优化后的实验结果显示,制胶方法由三步法进步为两步法,以PBS为琼脂糖溶剂,0.8%正常熔点琼脂糖制备底层胶,0.7%低熔点琼脂糖与细胞悬液混合作为第二层胶,制胶效果好,操作更简单省时,较好地解决了脱胶问题。裂解1 h,1 V/cm电压电泳,获得了具有代表性的彗星图像,结果易于判读,能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并对不同浓度H_(2)O_(2)诱导的HL-60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比较,成功建立了彗星实验的阳性对照。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化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成本更低,更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也更好,能够快速检测细胞中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实验 HL-60 DNA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系祖细胞在造血缺陷斑马鱼体内的移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操 黄波 +5 位作者 向文碧 孙琮杰 吴西军 周艳华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9,共6页
目的评估红系祖细胞在先天原始造血缺陷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体内的移植效果。方法收集绿色荧光标记红系祖细胞的转基因系zTg(gata1:EGFP)斑马鱼胚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利用显微注射... 目的评估红系祖细胞在先天原始造血缺陷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体内的移植效果。方法收集绿色荧光标记红系祖细胞的转基因系zTg(gata1:EGFP)斑马鱼胚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gata1^+细胞移植到42hpf的cloche^(-/-)突变体斑马鱼心脏中,采用体视荧光显微镜追踪观察移植后的红系祖细胞在cloche^(-/-)突变体斑马鱼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选出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并在移植后2 h可观察到携带绿色荧光的gata1^+细胞逐渐增殖扩散且16 h持续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红系祖细胞有重建造血的潜力,为进一步研究红系祖细胞移植后的功能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祖细胞 斑马鱼 移植 cloche^-/-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Bloom解旋酶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河 张望明 +2 位作者 晏文涛 许键炜 葛章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53-1460,共8页
目的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研究DMY对Bloom解旋酶(Bloom helicase,BL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探索DMY的抗肿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 目的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研究DMY对Bloom解旋酶(Bloom helicase,BL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探索DMY的抗肿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圆二色谱、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测等方法和技术研究DMY对BLM解旋酶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圆二色谱和紫外光谱结果显示,DMY能与BLM解旋酶结合,且有1个结合位点;在0~25μmol·L^-1浓度范围内,DMY对BLM解旋酶的二级结构的干扰能力成正相关,在25~75μmol·L^-1浓度范围内则相反。荧光偏振和自由磷检测实验显示,DMY能结合在BLM解旋酶上,进而抑制BLM解旋酶的解链活性。结论DMY能够竞争性结合于BLM解旋酶的DNA结合位点上,改变BLM解旋酶的空间结构,从而抑制BLM解旋酶与DNA的结合,进而抑制BLM解旋酶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Bloom解旋酶 生化活性 构象 二级结构 圆二色谱 荧光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对Bloom DNA解旋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金河 张望明 +5 位作者 晏文涛 向天 罗维 杨凯琳 徐泽权 刘杰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汉防己甲素衍生物是一类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对Bloom DNA解旋酶(bloom DNA helicase,BLM)构象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于探索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扫描... 目的汉防己甲素衍生物是一类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对Bloom DNA解旋酶(bloom DNA helicase,BLM)构象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对于探索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扫描研究药物HL-49对BLM DNA解旋酶构象的影响,荧光偏振技术和孔雀绿-磷钼酸铵比色法分析HL-49对BLM解旋酶的DNA结合活性、DNA解链活性、ATPase活性。结果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HL-49对BLM DNA解旋酶的三维构象影响不明显。荧光偏振法结果显示,HL-49对BLM解旋酶的DNA(dsDNA/ssDNA)结合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随浓度的增加,与DNA相互结合的能力越强(P<0.01)。随着HL-49浓度的增加,BLM DNA解旋酶的DNA解链能力下降,K_(obs)值逐渐降低。孔雀绿-磷钼酸铵比色结果说明,随着HL-49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HL-49能明显抑制BLM DNA解旋酶的ATPase活性。结论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通过与DNA的可逆性结合,抑制BLM DNA解旋酶的ATPase活性和DNA解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衍生物 Bloom解旋酶 生化活性 构象 荧光偏振 ATP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rpl15基因对斑马鱼红系造血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涛 周唯君 +5 位作者 刘含 赵砚驰 李化 张鹏 周艳华 舒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3-691,共9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rpl15基因,探讨rpl15基因对斑马鱼红系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斑马鱼rpl15基因设计并制备gRNA(guide RNA),将gRNA与Cas9蛋白的混合物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受精卵中,提取72 h胚胎基因组DNA,PCR...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rpl15基因,探讨rpl15基因对斑马鱼红系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斑马鱼rpl15基因设计并制备gRNA(guide RNA),将gRNA与Cas9蛋白的混合物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受精卵中,提取72 h胚胎基因组DNA,PCR扩增出目的片段,T7E1限制性酶切法检测基因打靶情况,随后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编辑效果。通过O-dianisidine染色分析血红蛋白合成情况,中性粒细胞染色分析中性粒细胞生成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p53、mdm2、hsp70和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rpl15 gRNA,并筛选得到rpl15突变体。rpl15基因敲除的幼鱼出现体长缩短、尾部弯曲、头部和眼睛较小及心包水肿的表型;造血相关谱系染色结果显示rpl15突变体血红蛋白合成明显减少,但中性粒细胞生成未受影响;rpl15突变体p53和mdm2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α-globin、gata1和hsp70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P<0.05,P<0.05),除红系外的造血相关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编辑了斑马鱼rpl15基因,突变体产生了类似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表型。同时表明p53与hsp70可能参与调控突变体表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rpl15基因 DBA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联合化疗药物在斑马鱼体内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文碧 李志操 +4 位作者 周栋珍 周艳华 吴西军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及多药耐药基因abcb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药物毒性实验分析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心率和畸形率情况。取斑马鱼胚胎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阿霉素药液处理组...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及多药耐药基因abcb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药物毒性实验分析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心率和畸形率情况。取斑马鱼胚胎设置分组:空白对照组、阿霉素药液处理组、长春碱药液处理组、汉防己甲素药液处理组、汉防己甲素和阿霉素混合药液处理组及汉防己甲素和长春碱混合药液处理组,每组胚胎用药液处理至第5天后取50尾用于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bcb4基因的表达情况,罗丹明123实验检测胚胎的外排功能,分析耐药程度。结果低剂量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毒性较低,高剂量汉防己甲素对胚胎孵化有抑制作用,并有致畸致死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bcb4基因的mRNA在阿霉素和长春碱药液单独使用时表达增高,而在汉防己甲素联合阿霉素、长春碱使用时表达降低;罗丹明123实验结果显示,阿霉素和长春碱单独使用时斑马鱼体内产生耐药,而汉防己甲素联合阿霉素、长春碱使用时耐药程度降低。结论汉防己甲素对斑马鱼胚胎毒性较低,且汉防己甲素能逆转物阿霉素和长春碱的耐药作用,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多药耐药 abcb4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1蛋白对HEK293T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莫晶 杨红兰 +5 位作者 刘含 金皎 范安然 张鹏 周艳华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构建可诱导Tet1CD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探究Tet1蛋白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TRE-Tight_Tet1CD_IRES_RFP_RPBSA_M2rtTA_Puro,然后与表达转座酶的"睡美人"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共同转染到HEK 293T细胞... 目的构建可诱导Tet1CD过表达的稳转细胞系,探究Tet1蛋白对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TRE-Tight_Tet1CD_IRES_RFP_RPBSA_M2rtTA_Puro,然后与表达转座酶的"睡美人"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共同转染到HEK 293T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和多西环素诱导构建诱导表达型的Tet1CD稳转细胞系293T(Tet1CD)。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et1蛋白的表达;通过DNA dot blot检测细胞基因组中5hmC的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et1CD蛋白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细胞计数检测Tet1CD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可诱导Tet1CD过表达的HEK293T细胞系293T(Tet1CD);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内Tet1CD蛋白表达上升;DNA dot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Tet1CD蛋白细胞内5hmC含量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et1CD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凋亡(P<0. 05)及增加G2时期细胞比例(P<0. 05);细胞计数结果显示,Tet1CD过表达抑制细胞增殖(P<0. 0001)。结论 Tet1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最终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Tet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活化介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吴西军 刘庆 +2 位作者 刘俊峰 杨小燕 何志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74-2180,共7页
目的阐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介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复苏并培养hu-MSCs和大... 目的阐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介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复苏并培养hu-MSCs和大鼠来源的PASMCs、T细胞,将实验分为PASMCs对照组、T细胞刺激组(PASMCs+T淋巴细胞)、MSC干预组(PASMCs+T淋巴细胞+MSC)、英夫利西单抗干预组(PASMCs+T淋巴细胞+英夫利西单抗)、TNF-α刺激组(PASMCs+T淋巴细胞+MSC+TNF-α)。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RT-qPCR、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钙调磷酸酶、T淋巴细胞核因子的变化。结果 T淋巴细胞刺激组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1);MSCs与英夫利西单抗均能明显降低其TNF-α浓度(P<0.01)。与单纯PASMCs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刺激组PASMCs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胞浆中游离钙离子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胞内CaN的表达(P<0.01)和活性(P<0.01)均显著上调,NFATc2的表达和活性亦显著上调(P<0.01);与T淋巴细胞刺激组相比,MSCs干预组、英夫利西单抗干预组PASMCs的增殖被明显抑制(P<0.01),胞浆中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胞内CaN的表达(P<0.01)和活性(P<0.01)均显著下调,NFATc2的表达(P<0.01)和活性亦下调;外源TNF-α可有效逆转MSC的干预作用,其作用与T淋巴细胞刺激组几乎相当。结论 hu-MSCs可以通过改变CaN、NFATc2的表达和活化状态,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抑制炎症因子TNF-α导致的PA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坏死因子α 钙调磷酸酶 T淋巴细胞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针对硬化骨不同钻孔策略的生物力学分析
10
作者 华大炜 叶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7-37,共1页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针对硬化骨不同转孔策略(深度、密度、直径、形状、角度)对假体系统模型的力学性能、丢失骨量、水泥-骨界面的热损伤的影响,寻找最合适的钻孔策略。方法随机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女性,年龄32岁,身高161 cm,体重52...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针对硬化骨不同转孔策略(深度、密度、直径、形状、角度)对假体系统模型的力学性能、丢失骨量、水泥-骨界面的热损伤的影响,寻找最合适的钻孔策略。方法随机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女性,年龄32岁,身高161 cm,体重52 kg,无膝关节外伤史,经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排除了膝关节骨折、畸形、退行性变、半月板及周围韧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骨 退行性变 膝关节外伤 膝关节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物力学分析 骨界面 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6b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肝样分化MSCs迁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吉杨丹 罗红阳 +10 位作者 王丹 王恒 杨小燕 何志旭 刘金河 汪显耀 赵锦 张丽娟 张玲敏 秦臻 许键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0-1857,共8页
目的探讨miR-26b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同分化状态的关系及其在MSCs向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趋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骨髓来源MSCs作为研究对象,用无血清诱导分化培养基分别培养0、7、14、21d,建立成... 目的探讨miR-26b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充质干细胞(MSCs)不同分化状态的关系及其在MSCs向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趋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骨髓来源MSCs作为研究对象,用无血清诱导分化培养基分别培养0、7、14、21d,建立成肝样分化不同阶段的MSCs分化模型,qRT-PCR检测miR-26b在不同分化状态MSCs细胞中的表达;重组腺病毒(Ad-26b)感染MSCs实现miR-26b的高表达,并以空病毒感染MSCs为对照(Ad)后,检测细胞中信号分子active-β-catenin(ABC)、p-β-catenin、β-catenin的表达量以及Wnt/β-catenin经典靶基因c-Myc、RUNX2的转录水平,明确其对MSCs铺展面积和黏着斑的影响以及通过Transwell、Dunnchamber实验,比较其对不同分化状态MSCs趋化迁移的影响。结果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MSCs的miR-26b表达呈上升趋势,14d时,miR-26b的表达至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d-26b组较Ad组ABC蛋白水平升高,p-β-catenin的蛋白水平下降,而β-catenin总蛋白无变化,Wnt/β-catenin信号下游靶基因c-Myc,RUNX2的表达上调。Ad-26b组高表达miR-26b后可促使MSCs铺展面积变小并呈现极性分布,MSCs细小黏着斑数目增加并向细胞前端周边分布。Transwell及Dunncham-ber实验表明MSCs诱导分化至7d,向HGF的趋化迁移能力高于诱导分化0、14和21d。高表达miR-26b组较Ad组细胞向HGF的趋化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miR-26b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SCs的分化和趋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miR-26b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成肝样分化 趋化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茂琼 向敏 +8 位作者 宋海良 王岚 匡梦岚 张丽娟 熊英 何志旭 许键炜 高鸿 秦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通过移植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缺氧缺血诱导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探讨hUC-MSC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约10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通过感染重组携带绿... 目的通过移植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缺氧缺血诱导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探讨hUC-MSC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集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约10 cm,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通过感染重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标记细胞;取18只新生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假手术)、模型、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及治疗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将标记的hUC-MSCs注射入治疗组左侧(损伤侧)侧脑室,各组大鼠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检测hUC-MSCs在HIE大鼠大脑内的定植并采用TTC染色观察梗死脑组织,RT-qPCR测定海马组织中Beclin-2、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细胞Beclin-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大脑没有形成梗死体积,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体积明显,梗死体积比为(41.67±4.17)%;治疗组大鼠经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大脑梗死体积减小[(16.65±3.4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E建模48 h后,内源性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上调。hUC-MSCs移植治疗48 h后,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hUC-MSCs能减小缺氧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梗死体积,对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hUC-MSCs能够减少大鼠脑细胞凋亡,下调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Beclin-2、Caspase-3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Beclin-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l15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唯君 彭涛 +5 位作者 周栋珍 杨懿琛 周艳华 李化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5,共7页
目的探究rpl15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方法利用NCBI和Ensemble数据库进行rpl15基因的共线性分析和Rpl15蛋白质序列相似性分析,使用MEGA X软件绘制进化树;构建pCS2^(+)-rpl15重组质粒,再利用T3聚合酶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pl1... 目的探究rpl15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形式。方法利用NCBI和Ensemble数据库进行rpl15基因的共线性分析和Rpl15蛋白质序列相似性分析,使用MEGA X软件绘制进化树;构建pCS2^(+)-rpl15重组质粒,再利用T3聚合酶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pl15反义RNA探针,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rpl15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24、48和72 hpf斑马鱼胚胎中Rpl15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进化过程中,rpl15基因相对保守。构建了pCS2^(+)-rpl15重组质粒,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24 hpf,rpl15基因在斑马鱼的几乎所有细胞中广泛表达;到48 hpf,rpl15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最强并且在胰腺的表达也开始显现;72 hpf仍然可见rpl15在后脑中的表达以及胰腺、肝和肠道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4、48和72 hpf斑马鱼胚胎中Rpl1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多。结论系统观察了斑马鱼发育过程中rpl15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斑马鱼rpl15缺失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rpl15基因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反义mRNA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血红蛋白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含 杨红兰 +1 位作者 何志旭 张鹏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1期63-67,共5页
胎儿血红蛋白是胎儿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是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γ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表达急剧降低至1%,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组成的成人血红蛋白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β地中海贫血和镰... 胎儿血红蛋白是胎儿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是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γ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表达急剧降低至1%,由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组成的成人血红蛋白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血红蛋白类型。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发病原因均基于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致使β-珠蛋白合成不足或异常,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诸多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表明,提高患者体内γ-珠蛋白的表达可部分替代异常β-珠蛋白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如何安全高效的再激活胎儿血红蛋白的表达成为治疗β型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贫血患者的重要科学命题。本文重点回顾近年来γ-珠蛋白表达的调控机制,以期对寻找更加有效激活胎儿血红蛋白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血红蛋白 Β-地中海贫血 转录因子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rpl15基因的表达抑制斑马鱼早期造血的发育
15
作者 周唯君 周栋珍 +5 位作者 彭涛 杨懿琛 周艳华 李化 舒莉萍 何志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11-1618,共8页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15(ribosomal protein l15,rpl15)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rpl15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morphilino antisense oligo,MO),通过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0~0.75 hpf)的受精卵中来下调rp...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15(ribosomal protein l15,rpl15)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早期造血发育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rpl15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morphilino antisense oligo,MO),通过显微注射到单细胞期斑马鱼(0~0.75 hpf)的受精卵中来下调rpl15的表达,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下调rpl15基因表达的有效性。使用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注射rpl15 MO(MO)组与野生型(WT)组的发育情况。O-dianisidine染色检测血红蛋白表达的情况,qRT-PCR检测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hbae3、hbbe1的表达变化。全胚原位杂交和qRT-PCR检测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1、髓系转录因子pu.1、粒系转录因子mpo、定向造血标志转录因子runx1和c-myb、原始祖细胞造血标志物scl和lmo2等早期造血发育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TUNEL实验检测造血组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显微注射rpl15 MO能显著下调斑马鱼rpl15的表达,与WT组相比,MO组表现出体节弯曲、发育迟缓、心包水肿等异常表型。MO组血红蛋白合成量与hbae3、hbbe1的表达量相较于WT组明显减少(P<0.05)。原位杂交及qRT-PCR结果表明,gata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pu.1、mpo、runx1、c-my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scl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lmo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TUNEL实验显示造血祖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下调rpl15的表达抑制了斑马鱼早期的造血发育,并可能与gata1和scl表达明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l15 造血发育 斑马鱼 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