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神经外科感染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朝云 熊芸 +2 位作者 覃家露 李忠华 陈应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 resistent organisms,MDROs)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MDRO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276例...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 resistent organisms,MDROs)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MDRO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276例,根据是否检出MDROs,分为MDROs组及非MDROs组,记录其临床资料,并对其引起MDROs感染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MDROs感染率35.51%,MDROs菌株检出率为33.23%。菌种以ESBLs、CR-AB和MRSA多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和切口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0 d、意识水平(昏迷)、入住ICU≥7 d、通气方式(有创)、先后更换抗菌药物种数≥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机械通气时间≥7 d等是神经外科患者MDROs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MDROs感染形势严峻。缩短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及时评估尽早转出ICU,提高微生物送检,避免反复更换或大包围用药,减少不必要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允许时尽可能改为无创通气,重点关注意识水平差的患者,防止误吸等是减少MDROs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黄酮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大鼠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10
2
作者 艾奇渊 王勇 +2 位作者 徐瑞春 彭臻 李劲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探索苦荞黄酮提取物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苦荞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Long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测定... 目的:探索苦荞黄酮提取物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苦荞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Long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染料外渗实验检测大脑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和脑组织中上述炎症因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皮质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ERK/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和苦荞黄酮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伊文思蓝渗出量、血清及脑组织TNF-α、IL-6和IL-1β水平、脑组织MDA水平及MMP-9、p-ERK/ERK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量明显下降,脑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苦荞黄酮提取物通过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缓大鼠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对SAH造成的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黄酮提取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通过调节Nrf2途径抑制大鼠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艾奇渊 王勇 +2 位作者 徐瑞春 彭臻 李劲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9-585,共7页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Bre)对大鼠模型中颅内动脉瘤(IA)的形成和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的影响。方法通过弹性蛋白酶注射建立大鼠IA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e组,每组15只。Bre组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 Bre,假手术组...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Bre)对大鼠模型中颅内动脉瘤(IA)的形成和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的影响。方法通过弹性蛋白酶注射建立大鼠IA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re组,每组15只。Bre组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 Bre,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3周,在此期间记录IA的发生率、生存率和收缩压,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平滑肌22α(SM22α)的表达。使用过氧化氢(H_(2)O_(2),0.5 mmol/L)处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氧化损伤,然后与Bre(100μmol/L)或(和)ML385(Nrf2抑制剂)共孵育,Western blot、qRT-PCR、ELISA、DCFH-DA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Nrf2、收缩表型相关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在IA大鼠中,Bre处理上调核Nrf2的表达,改善IA病理变化,降低IA的发生率,改善生存率,并降低收缩压。在H_(2)O_(2)处理的VSMC中,Bre预处理升高Nrf2、抗氧化酶、α-SMA和SM22α的表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凋亡,减轻脑动脉中炎性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Nrf2减弱了Bre预处理在H_(2)O_(2)处理的VSMC中的治疗效果。结论Bre可有效降低VSMC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大鼠中IA的形成和破裂,其机制可能与Nrf2途径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灯盏花素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AP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蕾 李忠华 王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67,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STEAP3)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沙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8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组(I/R组)、I/R模型+STEAP3 siRNA组(siRNA组)和I/R模型+scramble siRNA组(Control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STEAP3)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沙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48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组(I/R组)、I/R模型+STEAP3 siRNA组(siRNA组)和I/R模型+scramble siRNA组(Control组),每组12只。进行沙鼠神经功能评分。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Fe^(2+)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Fe^(2+)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STEAP3、H2AX、4-HNE、GPX4蛋白的表达。应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中MDA含量。结果I/R组沙鼠神经功能学评分、STEAP3、H2AX、4-HNE蛋白及MDA和Fe^(2+)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而神经元数量和GPX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ham组(P<0.01);与I/R组比较,siRNA组沙鼠神经功能学评分、STEAP3、H2AX、4-HNE蛋白及MDA和F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元数量和GPX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STEAP3在沙鼠脑I/R损伤中高表达,通过介导铁死亡影响脑I/R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抑制其表达对脑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 铁死亡 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3促进胶质瘤U251细胞系增殖和侵袭
5
作者 李忠华 李慧峰 李晓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 研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3(TRPV3)通道蛋白对胶质瘤U251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RNA技术敲除U251细胞中TRPV3的表达,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 目的 研究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3(TRPV3)通道蛋白对胶质瘤U251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RNA技术敲除U251细胞中TRPV3的表达,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敲除TRPV3表达后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磷酸化的CaMKⅡ和cyclin D1的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 TRPV3通道蛋白能够促进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是TRPV3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cyclin D1过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3 胶质瘤 增殖 侵袭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