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欢 周谣 +5 位作者 张灿 刘青 周萍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豆甾烷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美迪紫檀素(5)、sativan(6)、2′,4′-二羟基查尔酮(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0)、(9E,11E)-13-oxo-9,11-ocatadecadienoic acid(11)、(9E,11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3)、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4)、pinellic acid(15)、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2S)-2,3-dihydroxypropyl ester(16)、β-谷甾醇(17)、白桦脂酸(18)、3β-hydroxyolean-12-en-11-one(19)、高丽槐素(20)、珊瑚菜素(21)、棕榈酸(22)。其中,化合物1-3、7、11-16均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18、19、21均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木蓝属植物血人参的化学结构类型,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人参 木蓝属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碱条件下钙对辣椒亚细胞组分镉吸附特征和解毒机制影响
2
作者 颜秋晓 林绍霞 +5 位作者 魏福晓 杨莹 邓廷飞 王道平 张珍明 黄冬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4-1044,共11页
为探索不同酸碱条件下钙(Ca)调控辣椒中镉(Cd)的亚细胞分布和解毒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酸碱条件与钙交互作用下辣椒各组织中Cd的亚细胞分布、根系细胞壁结构变化及其主要组分中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辣椒各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 为探索不同酸碱条件下钙(Ca)调控辣椒中镉(Cd)的亚细胞分布和解毒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酸碱条件与钙交互作用下辣椒各组织中Cd的亚细胞分布、根系细胞壁结构变化及其主要组分中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辣椒各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可溶性组分是Cd在亚细胞中的主要富集部位,但在不同组织中二者间的占比有所不同,细胞器中Cd仅占了1%~13%;果胶和纤维素是根细胞壁中吸附Cd的主要物质,在Ca调控细胞壁对Cd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TIR光谱也表明Ca和Cd交互作用诱导了细胞壁上多糖物质的重塑。总之,Ca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细胞壁和液泡对Cd^(2+)的固持和区隔化,减少Cd^(2+)向细胞器以及地上组织中转移,增强了辣椒的耐受性。不同酸碱条件通过影响根系对Ca和Cd的吸收来影响其在细胞组分中的分布,Ca对辣椒Cd的亚细胞分布特征和解毒机制的调控作用受到不同pH条件、Ca浓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酸碱条件 亚细胞分布 辣椒 解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和膜技术精制元宝枫籽油的工艺优化
3
作者 冉娴婷 王瑜 +4 位作者 李立郎 张朝举 罗忠圣 彭梅 杨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值、过氧化值、酸价为指标,对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膜进行筛选。考察膜截留分子量、温度和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ASO精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精制前后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当粒径为30目、萃取温度50℃,固液比为1:4 g/mL,聚醚砜膜分子量为100 kD,温度44℃,压力1.9 MPa,ASO得油率均值为35.92%,脱胶率为86.73%,通量为12.51 L/m2·h,碘值为116.93 g/100 g,过氧化值为0.06 g/100 g,酸价为3.66 g/100 g,与原油相比脂肪酸含量无明显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用膜分离法脱胶是一种提高油脂品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优质元宝枫籽油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ASO) 亚临界萃取 膜分离 聚醚砜有机膜 脱胶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娃儿藤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何喜月 郝小江 +2 位作者 梁启龙 蹇军友 黄烈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2-1181,共10页
目的研究娃儿藤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化合物对拟茎点霉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6个... 目的研究娃儿藤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化合物对拟茎点霉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皮酚(1)、豆甾烷-4-烯-3-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2,4-二甲氧基苯酚(4)、1,2,4-三甲氧基苯(5)、3-甲氧基苯酚(6)、3,4-二甲氧基苯乙酮(7)、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8)、kaempf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9)、芫花叶白前苷元C(10)、glaucoge-nin A 3-O-β-D-cymaropyranoside(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白薇苷A(13)、hirundigoside C(14)、sublanceoside B2(15)、徐长卿苷(16)、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17)、5-羟甲基-2-呋喃甲醛(1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9)、对羟基苯甲酸(20)、丁香酸(21)、β-羟基丙烯香豆酮(22)、3-羟基-1-(4-羟基-3,5-甲氧基)-1-苯丙酮(23)、(+)-丁香脂素(24)、(-)-丁香脂素(25)、(+)-梣皮树脂醇(26)。化合物12的IC 50值为37.27μg/mL。结论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对拟茎点霉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儿藤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果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调节作用
5
作者 郎瑞 王瑜 +5 位作者 文永岚 李立郎 严艳芳 杨小生 吴健 杨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15-424,共10页
为探究刺梨果醋(Rosa roxburghii Tratt.fruit vinegar,RFV)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调节作用,本文以高脂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从体重变化率、附睾脂肪质量、肝脏指数、脂质代谢、... 为探究刺梨果醋(Rosa roxburghii Tratt.fruit vinegar,RFV)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调节作用,本文以高脂饲料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从体重变化率、附睾脂肪质量、肝脏指数、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转氨酶活力及病理切片探究刺梨果醋对NAFLD小鼠的调节作用,并采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刺梨果醋中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刺梨果醋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极显著下降36.38%(P<0.01),附睾脂肪质量极显著减少57.03%(P<0.01),TG、TC、LDL-C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55.17%、37.38%、69.76%(P<0.01),HDL-C含量极显著上升74.16%(P<0.01),SOD酶活力极显著提高49.71%(P<0.01),MDA含量极显著降低51.96%(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极显著降低45.85%(P<0.01),并极显著下调肝损伤敏感性指标ALT(60.03%)、AST(53.56%)(P<0.01)。推测刺梨果醋对NAFLD小鼠具有调节作用,且效果优于刺梨原汁。成分分析表明,刺梨果醋中共鉴定出70种化合物,包括27种酚类、14种萜类、5种有机酸、4种糖类、3种内酯、3种氨基酸、2种脂质、1种维生素和11种其他物质。其中酚类和萜类种类数量达41种,可能是调节NAFLD的关键活性物质。因此,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刺梨果醋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具有明显的干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果醋 高分辨质谱仪 非酒精性脂肪肝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调控Ca^(2+)/CaMKⅡ信号改善醛固酮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光琼 王声全 +5 位作者 付凌云 徐旖旎 罗红 陶玲 沈祥春 李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的探讨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原代大鼠心肌细胞(PNRCM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胰酶消化法提取PNRCMs,以ALD(10μmol·L^(-1))制备PNRCMs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CVB-D处... 目的探讨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原代大鼠心肌细胞(PNRCM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胰酶消化法提取PNRCMs,以ALD(10μmol·L^(-1))制备PNRCMs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CVB-D处理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Flou-4AM荧光探针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p-CaMK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钙离子载体(A23187)及CaMKⅡ抑制剂(KN93)进行干预处理,分析Bcl-2,Bax,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LD组比较,CVB-D可显著恢复细胞活力,改善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和p-CaMKⅡ的表达并抑制胞内钙离子累积。进一步研究表明,BAPTA-AM和KN93能促进CVB-D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而A23187可抑制CVB-D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表达。结论CVB-D可改善ALD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Ca^(2+)/CaMKⅡ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醛固酮 心肌细胞损伤 凋亡 钙离子 钙调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植物精油对黑腹果蝇驱避/引诱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雪 王照国 +3 位作者 余帅 赵江林 潘卫东 李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195,212,共7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为害多种水果,化学农药对其防控效果较差,从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中寻找可有效驱避或引诱黑腹果蝇的化合物是防控黑腹果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为害多种水果,化学农药对其防控效果较差,从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中寻找可有效驱避或引诱黑腹果蝇的化合物是防控黑腹果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艾蒿Artemisia argyi、蕺菜Houttuynia cordata、万寿菊Tagetes erecta等7种植物的精油,并测定了这些精油对黑腹果蝇的驱避及引诱活性。结果表明:青蒿精油的驱避活性最好,浓度为500 mg/L时驱避率为88.58%;其次为花椒和艾蒿精油,浓度为500 mg/L时驱避率分别为73.33%和68.58%。高浓度(500 mg/L)的番茄精油表现为驱避作用,随着浓度降低(20~100 mg/L)则表现出一定的引诱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各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精油和艾蒿精油中以烷烃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石竹烯氧化物和萘嵌戊烷分别是两种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花椒精油和万寿菊精油中主要组分为萜类化合物,芳樟醇-L和胡椒酮分别是两种精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番茄精油中主要化合物种类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薄荷脑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蒲公英精油中以酚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丁子香酚含量最高;蕺菜精油中以萜类和烷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2-十一烷酮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对其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发现苯乙醇对黑腹果蝇的驱避活性最好,浓度为1000 mg/L时,驱避率为89.87%;丁子香酚、α-萜品醇、萘嵌戊烷在低浓度时表现为引诱活性,浓度为62.5 mg/L时,驱避率分别为-71.11%、-46.30%、-2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黑腹果蝇 趋避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立强 熊燕 +3 位作者 陈俊磊 张嘉瑜 郝小江 顾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12-1120,共9页
本文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和波谱学方法,从艾纳香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3′,4′-三甲基槲皮素(1)、4′,5-二羟基-3′,7-二甲氧... 本文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和波谱学方法,从艾纳香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3′,4′-三甲基槲皮素(1)、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7-甲醚(3)、鼠李素(4)、(2R,3R)-3,3′,5,7-四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5)、(2R,3R)-二氢槲皮素-7-甲醚(6)、槲皮素(7)、木犀草素(8)、圣草酚(9)、异半皮桉苷(10)、异槲皮苷(11)、3-甲氧基槲皮素(12)、熊果酸(13)、熊果酸内酯(14)、过氧麦角甾醇(15)、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16)、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17)、丹参素甲酯(18)。其中化合物10、14和18为首次从艾纳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植物艾纳香中分离得到。分别运用DPPH法及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氧化速率法筛选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发现化合物3~5、7~12、18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性,化合物7、13、14、16、17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黄酮 三萜类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秋 章勇 +6 位作者 王照国 段炼 宋俊蓉 刘务玲 王春林 杨华 李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从植物精油中寻找新型抑菌剂是植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试验提取了丁香、八角、孜然、薄荷和生姜5种药食兼用植物的精油,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96孔板法测试了5种精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对测... 从植物精油中寻找新型抑菌剂是植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试验提取了丁香、八角、孜然、薄荷和生姜5种药食兼用植物的精油,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96孔板法测试了5种精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丁香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梨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 50为93.44 mg/L;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孜然和生姜精油对青枯菌的抑制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也仅为125 mg/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各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八角主要成分为茴香脑(53.16%),薄荷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15.85%),丁香主要成分为丁子香酚(82.68%),生姜主要成分为香叶醛(16.80%),孜然主要成分为茴香甲醛(46.06%)。本研究结果表明丁香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植物精油对黑腹果蝇行为影响及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照国 杨雪 +3 位作者 余帅 黄裕兵 金军 李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4-209,共6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多种水果生产中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植物精油可影响多种昆虫的行为。本试验提取了辣椒Capsicum annuum、小香葱Allium cepiforme、韭菜A.tuberosum、洋葱A.cepa、薄荷Mentha canadensis及大黄Rheum o...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多种水果生产中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植物精油可影响多种昆虫的行为。本试验提取了辣椒Capsicum annuum、小香葱Allium cepiforme、韭菜A.tuberosum、洋葱A.cepa、薄荷Mentha canadensis及大黄Rheum officinale的精油,测试了各精油对黑腹果蝇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主要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测试了5种精油中主要化合物对黑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均对黑腹果蝇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活性次序为:薄荷>洋葱>韭菜>大黄>小香葱>辣椒。各精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合物为长叶薄荷酮、草蒿脑、茴香脑、大黄酸、3-甲氧基苯酚。长叶薄荷酮、草蒿脑及茴香脑对黑腹果蝇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当浓度为62.5 mg/L时,它们对黑腹果蝇的驱避率均高于90%,15.62 mg/L的大黄酸和3-甲氧基苯酚表现出显著的引诱活性,驱避率分别为-87.50%和-117.76%。长叶薄荷酮、草蒿脑、3-甲氧基苯酚具有开发为昆虫驱避剂和引诱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黑腹果蝇 行为影响 成分分析 活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玉敏 周谣 +3 位作者 刘翰飞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5-601,共7页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5)、香草醛(6)、姜油酮(7)、6-姜烯酚(8)、阿魏酸十八烷酯(9)、维生素E醌(10)、5-羟甲基-2-糠醛(11)、硫代乙酸酐(12)、吲唑(13)、棕榈酸(14)、角鲨烯(15)和二十六烷(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和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和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鼠尾草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检测坤泰胶囊中阿胶及其异源性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帅 郑林 +5 位作者 迟明艳 巩仔鹏 李月婷 潘洁 黄勇 魏茂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51-3856,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检测坤泰胶囊中阿胶及其异源性成分。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坤泰胶囊进行酶解,以特征肽为检测指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阿胶专属鉴别及特征多肽含量测定,并检测猪皮、牛皮、马皮、鹿角和龟...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检测坤泰胶囊中阿胶及其异源性成分。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坤泰胶囊进行酶解,以特征肽为检测指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阿胶专属鉴别及特征多肽含量测定,并检测猪皮、牛皮、马皮、鹿角和龟甲等异源性成分。结果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专属性、稳定性、重复性良好。以建立的方法测定20批坤泰胶囊,均检出阿胶,阿胶特征肽含量高于拟定限度,均未检测出异源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坤泰胶囊中阿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泰胶囊 UPLC-MS/MS 阿胶 特征肽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粗生物碱的富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朴 徐兴莲 +3 位作者 邓璐璐 李江 范艳华 穆淑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索两面针对体外人红系白血病细胞(HEL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粗生物碱富集方法,为两面针药材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60%、70%、80%、90%、100%)乙醇对两面针药材的干燥根进行提取,以最高提取率确定最佳提取条... 目的探索两面针对体外人红系白血病细胞(HEL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粗生物碱富集方法,为两面针药材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60%、70%、80%、90%、100%)乙醇对两面针药材的干燥根进行提取,以最高提取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类型(HPD 100、XDA-5、D101、HPD 722、HPD 400)大孔树脂对两面针药材的吸附量确定上样量,富集两面针粗生物碱;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各组粗生物碱对HEL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两面针药材经5种浓度乙醇提取,其中60%乙醇提取浸膏的得率最高[(11.937±0.002)%];静态、动态吸附实验表明,5种大孔树脂对两面针药材吸附量为1:500(两面针浸膏:大孔树脂);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富集得到的粗生物碱对HEL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同,两面针粗生物碱样品浓度为8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59.62±3.46)%(XDA-5)、(55.81±5.16)%(HPD 100)、(59.33±1.33)%(D101)、(79.63±1.02)%(HPD 722)、(83.97±0.38)%(HPD 400),HPD 400型大孔树脂富集的两面针粗生物碱抑制HEL细胞增殖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大孔树脂富集两面针粗生物碱工艺简单、可行,HPD 400型大孔树脂富集的两面针粗生物碱对HEL细胞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粗生物碱 提取与富集 大孔吸附树脂 抗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 Q-Exactive Plus Orbitrap HRMS法鉴定隔山消提取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体内代谢产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宗芹 勾健 +3 位作者 李勇军 陆苑 冉巧巧 孙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6-2884,共9页
目的建立UHPLC Q-Exactive Plus Orbitrap HRMS法鉴定隔山消提取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体内代谢产物。方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分析采用Hypersi 1 GOLD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 目的建立UHPLC Q-Exactive Plus Orbitrap HRMS法鉴定隔山消提取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体内代谢产物。方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分析采用Hypersi 1 GOLD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共鉴定出4种原型成分(白首乌二苯酮、去酰基萝藦苷元、青阳参苷元、丁香酸)及其110种代谢产物,其中粪便、尿液共有代谢产物12种,尿液特有代谢产物56种,粪便特有代谢产物42种。原型成分代谢途径包括Ⅰ相代谢(氧化、还原等)、Ⅱ相代谢(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等)及Ⅰ相、Ⅱ相复合反应。结论该方法高效全面,可为进一步寻找隔山消潜在活性代谢产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提取物 代谢产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 UHPLC Q-Exactive Plus Orbitrap H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木姜子果实倍半萜类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浪 陈发菊 +5 位作者 王丽 廖秀 潘雄 杨娟 杨小生 李齐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4-2073,共10页
为探究大果木姜子的倍半萜类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大果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的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大果木姜子果实... 为探究大果木姜子的倍半萜类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大果木姜子果实乙醇提取物的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并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大果木姜子果实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camganoid B(1)、4,10-diepi-guaiol(2)、愈创醇(3)、(+)-异愈创木醇(4)、magnodelavin C(5)、(4S,5R,7S)-4,11-dihydroxy-guaia-1(2),9(10)-dien(6)、(1S,4S,5S,7R)-4,13-dihydroxyguaia-10-ene(7)、pancherione(8)、lancilimbnoid D(9)、lancilimbnoid E(10)、山姜烯酮(11)、litsemene B(12)、stachytriol(13)、α-桉叶醇(14)、β-桉叶醇(15)、6α-hydroxy-4(15)-eudesmen-1-one(16)、ent-4(15)-eudesmen-1α,11-diol(17)、7-epi-4-eudesmene-lβ,11-diol(18)、rosifoliol(19)、6,8-cycloeudesm-4(15)-en-1-ol(20)、1-oxo-5α,7αH-eudesma-3-en-14-al(21)、假虎刺酮(22)、anhuienosol(23)、4-eudesmene-lβ,11-diol(24)、α-香附酮(25)。其中,化合物2~7、9~25为首次从大果木姜子中分离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10、12、19在30μmol/L下对N-甲基-D-天冬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大果木姜子化学成分库,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大果木姜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 果实 倍半萜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参与调控楝酰胺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玲芝 王春林 +3 位作者 刘务玲 杨奕樱 李艳梅 宋佳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04,77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楝酰胺降低了K56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水平,抑制c-Myc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蛋白表达。K562细胞在进行去葡萄糖处理后生长减慢,乳酸生成水平降低,c-Myc蛋白表达下调。楝酰胺在无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含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以上结果说明楝酰胺具有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c-Myc和HK2介导的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酰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糖酵解 C-MYC H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道地品种起源、变迁、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开弦 姚秋阳 +2 位作者 任艳 刘莎 吴发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党参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党参基原众多、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本文对党参道地品种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及产区现状进行系统考证,发现当今党参并非古籍中的上党人参;人... 党参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大宗药材之一,其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党参基原众多、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本文对党参道地品种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及产区现状进行系统考证,发现当今党参并非古籍中的上党人参;人工种植和引种栽培导致党参产地逐渐向西北、西南地区变迁;我国46种党参属植物有药用历史,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作为党参法定基原;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党参道地品种主要有山西长治和晋城的潞党、山西五台山的台党、陕西凤县的凤党、湖北板桥的板桥党参、重庆巫山的庙党、四川九寨沟的刀党、甘肃渭源和陇西的白条党、甘肃文县的纹党、贵州道真的洛党、贵州毕节的威党、东北的东党及青海的西党。通过对党参道地品种历史沿革的考证、产地变迁路径的梳理及产区现状的调查,可为其资源研究、品种溯源和改良、引种栽培、产地优化、品质一致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历史沿革 产地变迁 种植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酵素无机陶瓷膜过滤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燕 魏福晓 +3 位作者 王瑜 张朝举 徐甜甜 王道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6,共7页
为了提高茶叶酵素的澄清度,同时保证茶叶酵素在澄清过程中功能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本试验以夏秋茶发酵所得茶叶酵素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无机陶瓷膜孔径、过膜功率、过膜压力、过膜温度对过膜后酵素液功能成分含量、... 为了提高茶叶酵素的澄清度,同时保证茶叶酵素在澄清过程中功能成分得到最大的保留,本试验以夏秋茶发酵所得茶叶酵素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无机陶瓷膜孔径、过膜功率、过膜压力、过膜温度对过膜后酵素液功能成分含量、膜通量、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旨在优选出最佳的茶叶酵素陶瓷膜过滤条件。结果表明,茶叶酵素陶瓷膜过滤的最佳条件为:膜孔径400 nm、过膜功率47 Hz、过膜压力0.28±0.02 MPa,过膜温度15±2℃,在此条件下,茶叶酵素中茶多酚含量保留率为95.28%,茶氨酸含量保留率为82.91%,锌含量保留率为90.48%,硒含量保留率为91.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留率为84.46%,透光率为85.10%±0.12%,透光率与过膜前相比提高了2.5倍,膜通量为123.25±2.68 m^(3)/(m^(2)·h),该条件既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茶叶酵素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又能使茶叶酵素透亮、均一。因此,采用该条件对茶叶酵素进行过滤澄清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酵素 无机陶瓷膜 过滤 工艺优化 茶多酚 茶氨酸 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的连作障碍辣椒成分特征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柳小兰 邓廷飞 +4 位作者 高安勤 魏福晓 林绍霞 张清海 王道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178,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障碍辣椒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寻求有效缓解辣椒连作障碍的最佳施肥处理,为辣椒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施肥处理辣椒中12种矿质元素及3个品质指标进行...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障碍辣椒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寻求有效缓解辣椒连作障碍的最佳施肥处理,为辣椒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施肥处理辣椒中12种矿质元素及3个品质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辣椒中重金属Cr、Cu、Pb、Cd、As和Hg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了T2和T11处理重金属Cd含量分别为0.253、0.269 mg/kg,接近限量值0.3 mg/kg外,其余各处理中的各重金属含量均远远低于限量值,且各施肥处理的健康风险评估危害指数HI_(辣椒)均远远小于1.0,即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但应对Cd引起重视;辣度与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Ca含量和Sr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79、0.81、0.7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6处理矿质元素Ca、Ni、Be、Sr的含量在各处理中均最高,分别为CK的1.64、1.36、1.36、2.75倍,且T6处理的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及辣度分别较CK提高了24.52%、36.16%和26.80%,较其他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T5、T7处理的二氢辣椒素含量除外);T6处理的主成分分析(PCA)的综合得分为3.575,排名第一,评价最高。说明T6(复合肥+功能性有机肥+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能够提高辣椒辣度,改善辣椒品质,可安全有效缓解辣椒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障碍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幼苗对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福晓 颜秋晓 +4 位作者 王道平 林绍霞 邓廷飞 杨莹 梁光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2,共12页
【目的】探究辣椒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氧化应激等生理生化指标对镉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6种不同浓度(0、2.5、5.0、10.0、20.0、50.0μmol/L)镉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指标、镉和矿质元素(钙、... 【目的】探究辣椒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氧化应激等生理生化指标对镉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6种不同浓度(0、2.5、5.0、10.0、20.0、50.0μmol/L)镉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指标、镉和矿质元素(钙、镁、铁、锌、钾)吸收、光合生理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结果】镉胁迫浓度较低时,辣椒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胁迫浓度增加(≥10.0μmol/L),辣椒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镉胁迫下,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在根尖组织中积累,对根尖造成氧化损伤;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并在50.0μmol/L镉胁迫下达到最低值,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7.62%、52.60%、50.00%和20.38%;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较对照降低了5.14%~39.62%。10.0μmol/L镉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21%;20.0和50.0μmol/L镉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显著降低;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2.5μmol/L除外),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降幅为8.16%~44.18%。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辣椒幼苗根、茎、叶中全镉含量逐渐增加,且主要富集在根中,但富集系数逐渐降低。【结论】镉胁迫对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矿质元素吸收具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辣椒幼苗通过调节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应对镉胁迫,并将大部分镉元素固存于根部,使其对镉胁迫具有一定的调节和解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镉胁迫 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